哪些不良习惯可能诱发小儿中耳炎?中耳炎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宝宝聆听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是妈妈们的心愿。但是,生活中的小动作很可能会伤害婴儿耳朵的健康,所以必须注意

哪些不良习惯可能诱发小儿中耳炎?中耳炎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一些坏习惯使婴儿患中耳炎

1、捏鼻子

父母希望婴儿聪明可爱,对于鼻子稍微塌的婴儿,父母总是认为捏鼻子可以改造鼻子的形状,使鼻子挺。但是,捏鼻子的小动作很可能会引起婴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鼻子离耳朵那么远,为什么得了中耳炎?

分析:大人经常捏孩子的鼻子,伤害鼻腔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本身的防御功能,增加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压迫鼻腔分泌物,通过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症。

预防措施:拔苗助长?No!妈妈们也要提醒家中长辈戒掉随意提捏孩子鼻子的习惯。

2、躺下喂奶

奶不足的母亲用奶粉修复,常识上认为人工喂养的孩子的发育一点也不亚于母乳喂养的同龄。其实,人工喂养和母乳喂养的婴儿没什么区别,但母亲们必须注意的是喂养的动作,平时习惯躺下喂养的话,婴儿容易患中耳炎

分析:婴儿胃肠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吞入空气,进食中或进食后不久,食道和胃中的食物入喉咙、口腔或鼻腔。此时,儿童处于平卧位,污染的反流物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耳内,引起耳内粘膜炎症。

预防措施:母亲的哺乳需要斜抱位、半卧位、坐位等良好的体位,不能省事地把孩子放在床上喂食。

3、流鼻涕

婴儿得了鼻炎,流鼻涕的话,监护人总是流鼻涕,你知道吗?这很可能会给婴儿带来中耳炎。因为鼻涕的方法不当引起的灾难。

分析:很多母亲为孩子流鼻涕的方法不正确,经常用两根手指捏两侧的鼻翼,用力流鼻涕。孩子两侧的鼻孔被捏住,鼻涕的道路被堵住,在外力的强制下喷出鼻子后面的孔,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细菌、病毒有机会繁殖引起炎症。据统计,约1/3的中耳炎患儿是这样创造的。

预防措施:提倡积极预防鼻炎的正确方法:用手指按住孩子孩子一侧的鼻孔,用力把对侧鼻孔的鼻涕从外面抽出来,用同样的方法把另一侧抽出来。如果孩子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可先用小儿专用的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4、滥用奶嘴

很多新妈妈喜欢用没有奶瓶的安慰奶嘴让孩子安静地睡觉。但是,糟糕的是,一段时间后,孩子莫名其妙地得了中耳炎,迫使她放弃安慰乳头。

分析:调查了100名半岁到1岁半的婴儿后,专家们发现连续6个月使用安慰乳头的婴儿,患中耳炎的概率比不使用者高30%以上。原因是儿童频繁吸入动作容易使病原菌从鼻腔后端潜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症。

预防措施:一般半岁后,最迟10个月后应停止婴儿安慰乳头,母亲们可以用毛绒玩具吸引孩子睡前的注意力,安静地抱着睡眠。

护理婴儿中耳炎的方法

1、用奶瓶给婴儿奶粉最容易给婴儿中耳炎。婴儿躺着喝牛奶,牛奶容易流入婴儿的耳朵,所以建议母亲尽量用母乳喂养,或者抱着婴儿喂养。

2、长期给婴儿安抚奶嘴也会引起中耳炎。

3、患有中耳炎的婴儿应避免感冒,因为感冒可能会导致中耳炎。

4、让婴儿充分睡眠,睡觉时,可以提高头部,减少耳道内充血引起的肿胀。

5、婴儿发烧时也给婴儿补充水分,发烧会使婴儿身体的水分通过发热消失,给婴儿补充水分时应补充实质性的水溶液,如糖水、牛奶等,而不是白开水利尿的溶液

6、给婴儿剪指甲,婴儿耳朵疼痛和耳朵不舒服,年龄过小的婴儿表现不出来,躁动不安,拉感染的耳朵,给婴儿剪短指甲,不要让婴儿挖耳朵。

7、随时护理,婴儿患中耳炎后,应保证周围随时有监护人的护理。因为婴儿可能会恶心或呕吐。耳膜穿孔时,分泌物会流出。如果是慢性中耳炎,耳膜会增厚和疤痕,耳膜痕,耳膜的活动性会下降,耳腔会产生胆脂瘤。这种情况下,监护人必须马上带着婴儿再次看医生,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8、喂奶时,最好让宝宝采取半坐位。正确的哺乳姿势是,坐着哺乳的话,把婴儿抱在怀里,让婴儿坐在半座位上,婴儿上半身靠的腿可以用长椅垫高的躺着哺乳的话,母亲用胳膊支撑婴儿的上半身和头部,取得最合适的角度。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14809.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