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精神养生法

养生,即保养生命,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是指通过自我调养的方法来保养生命,使之心身健康,延年益寿。传统养生学,是指在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体生命规律,研究防病延年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以下介绍传统的精神养生法。

传统的精神养生法

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养生观点为中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并著有大量的养生学专著,促进了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流派较多,各有所长,总体来讲主要分为精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等六大学派。各学派的养生学说自有体系,各有所长,又兼收并蓄,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方法。

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精神养生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传统养生学强调形神统一的理论。形是指人体,神有广义和狭义。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全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外露征象。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形神统一是指身体与精神统一。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只有形神统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支配者,可以指挥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精神因素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如果一个人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生活充满乐观,阴阳平静,血气流畅,五脏六腑协调,身体自然健康。相反,不良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人体脏腑功能,使脏腑功能失调,血气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正气虚弱,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开阔,性格乐观开朗的人,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如性格急躁的A型行为的人群比性格平静的B型人群的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高2~3倍,死亡率高7倍;情绪抑郁还能够引起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所以,精神养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神养生包括神志养生和情志养生两个方面的内容:

1.神志养生法

传统医学中所称的“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神志养生法是指通过心灵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婪,保持心灵平静,使健康长寿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个人寡欲是指控制和清除自己的个人私心和贪婪。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着名思想家老子、庄子是神志养生法的倡导者,他们提出了看到朴素,没有私欲的思想。人要朴素,不要私心太重,欲望太多。生活中很难无私无欲,但私欲不能太高。何谓“贪欲”,是指那些可欲而不可求事物,贪欲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一位作家在解释三种痛苦的原因时说:想得却得不到——痛苦,经过艰苦的努力得到了,却发现不过如此——痛苦,得到的东西不经意间丢失了,事后才知道原很重要——痛苦。只有通过自我控制来控制自己的欲望,消除不能满足的贪婪,才能减少自己的精神压力和痛苦。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身健康,要学会将私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限制,自我清除的。只有个人欲望少,没有贪婪的人才能淡泊名利,处世开朗,性格开朗,有助于保持心灵安静的心理状态。平时平静虚无,与世无争,自然精神内守,阴阳平静,血气旺盛,邪恶无容,百病不生。

(2)满足常乐是指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充分的满足感。

老子说:乐莫大于安心,富莫大于满足,安心和满足是自我心灵世界的自我体验和感觉,是感情世界自我调节的结果。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有充分的满足感。满足常乐是指通过调整自己的心灵世界来达到最高值。鱼不必羡慕鸟在空中飞翔,鸟也不必羡慕鱼在水中游泳,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得到的东西。

仔细想想,你会发现有些东西是你有的,有些东西是别人得不到的,有些东西是别人得不到的。如果你总是想着自己拥有的东西,别人得不到的东西,就会满足,快乐,快乐,心情自然安静,总是想着别人拥有的东西,得不到的东西,就会失望,失望,不幸,心情不安。自己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如家庭生活、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有充分的满足感,心情自然会愉快。一个人如果能安心的话,满足常乐会有好心情,人生的道路上充满阳光和喜悦,这样的人当然会健康长寿。

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也是意识养生保健方法必须遵循的信条之一,在满足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现状的同时,积极进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35880.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