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蜂蜜该如何识别? 土蜂蜜的价格很容易识别真假蜂蜜

蜂蜜营养丰富,口感甜美,是很多人喜欢的健康食品。蜂蜜含有人体需要的大部分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生长素等营养物质,广泛适用于儿童、女性、中老年等各阶层的人群,是一种广谱性保健食品。但是现在假冒伪劣产品的鱼眼混珠,充斥市场,名目多,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怎样才能买到安心的蜂蜜呢?

真假蜂蜜该如何识别? 土蜂蜜的价格很容易识别真假蜂蜜

平、贵都可能有假

记者在某农产品商务平台上看到,山东槐花蜜和广西纯天然蜂蜜批发价45元/kg,湖南衡阳纯天然蜂蜜和贵州有机蜂蜜批发价60元/kg,而广东江门纯天然蜂蜜和山西临汾原始森林土蜂蜜价100元/kg。加上运输费用、商品包装、中间渠道等,一瓶500克的纯蜂蜜在卖场销售,一般不低于30元。业内人士说。

在超市看到便宜的不是真正的蜂蜜产品蜂蜜产业老手对记者说:像20元一罐的蜂蜜一样,成本低,为什么是真的呢?

据相关人士透露,市场上的假货确实很多,同一品牌也分为真伪,三四十元一斤比较便宜的蜂蜜假货的可能性很高,五六十元一斤的蜂蜜质量比较好。

上述负责人表示,大部分消费者近年来消费趋于理性,更加关注的是产品质量,从价格导向型转向质量导向型消费,对优质价格的接受度明显提高。但是,非法者也立即瞄准高端蜂蜜,价格不再是衡量蜂蜜真伪的单一硬指标。前不久在香港被曝光的“麦芦卡”(新西兰独有的桃金娘科灌木)蜂蜜的身价就相当高昂。此前,在珠江新城的一家友谊商超,记者看到了至少3家新西兰公司生产的“麦芦卡”蜂蜜,售价最贵的一小瓶突破600元。据了解,这种蜂蜜在香港的售价约为每100克39.6港元至151.2港元不等,价格明显高于一般蜜种。

土蜂蜜不一定是真正的土

很多消费者发现,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购买土蜂蜜,店主声称土蜂蜜比普通蜂蜜营养价值高,保健效果好。

但是,专家指出,农家蜂蜜与土蜂蜜不同,混淆两者是偷窃概念的行为,土蜂蜜指的是土蜂(即中华蜂)产生的蜂蜜,而且由于中华蜂的习性,擅长收集分散的蜂蜜源,很难产生单一品种的蜂蜜,大多数是百花蜜蜂王浆和蜂胶也多为此蜂生产。单品种蜂蜜主张土蜂蜜,多用意大利蜂产的蜂蜜冒充土蜂蜜。

农家蜂蜜能买到吗?“前段时间跟朋友去农村玩,看到国道边上有蜂农摆了几个蜂箱,在卖蜂蜜,说是农家土蜂蜜,绝对纯正新鲜,价格还不便宜”,广州市民周小姐说,出于好奇尝了一下蜂蜜,“看到有结晶,口感也还行,不过我的朋友提醒,怎么蜂箱里一个蜜蜂都没有呢”,她说,卖蜂蜜的蜂农解释,蜜蜂采蜜去了,所以蜂箱是空的,因为有所怀疑,周小姐最终也没有买蜂蜜。

对此,广州从化市一位多年养蜂的蜂农老齐告诉记者,蜜蜂采蜜不可能几个小时都不回巢一次,“很多路边卖蜂蜜的自己都不是养蜂的,只是收购来的而已,放个蜂箱只是招揽生意的,如果你要求看蜜蜂,多半会被吓唬蜜蜂蜇人。”他说,买蜂蜜也不是越新鲜越好,即使是新鲜摇下来的蜂蜜,立即吃的功效其实远不如放了一段时间的蜂蜜。专家提醒,蜂蜜被分离了以后,里面的蔗糖还要在酶的作用下继续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到一个月左右,各种成分才能真正稳定下来。而且蜂蜜天然抗菌,所以不用担心放久了会有细菌。

挑选蜂蜜小贴士

1、看颜色

一般来说,深色蜂蜜所含的矿物质比浅色蜂蜜丰富。如果你想补充微量元素,你可以适当选择深蜂蜜,如枣花蜜。质量好的蜂蜜,质地细腻,颜色明亮,质量差的蜂蜜通常混浊,光泽差。

真蜂蜜的颜色看起来不太明亮,呈白色、淡黄色或琥珀色,以浅色为好的假蜂蜜颜色鲜艳,一般呈浅黄色或深黄色。

2、闻气味

不纯蜂蜜闻起来有水果糖或人工香精味,配香料的蜂蜜有异常香味,纯蜂蜜味自然,有淡淡的花香。假蜂蜜闻起来有刺鼻的水果糖的味道。

3、看浓稠状

一般来说,蜂蜜越浓越好。这是因为蜂蜜的粘稠度与其含水量有关,国家标准规定含水量小于20%为一级产品。在超市选择蜂蜜的时候,倒瓶子,越慢越粘。由于质地粘稠,蜂蜜具有拉丝的特点。

4、看拉丝

把蜂蜜买回家后,滴一滴,好的蜂蜜拉丝长,断流后上端迅速弹回。假蜂蜜或劣质蜂蜜不会迅速反弹。真蜂蜜提起柔软的长丝,不断流动,假蜂蜜多悬浮物和沉淀,提起时呈滴状下落,有断流。

5、味道

纯蜂蜜味道醇厚,香甜润滑,入口后味道长,易结晶的不纯蜂蜜味道甜而单一,无香味,有糖水味,结晶入口即化,有涩味,有粘性,倒入水中立即融化。假蜂蜜有苦味,结晶块咀嚼如糖。

蜂蜜结晶是许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许多人怀疑晶体蜂蜜是否质量差。蜂蜜结晶是正常现象,与质量无关,与蜜种、贮藏条件有关。一般蜂蜜在13度以下结晶,油菜蜜、水果蜜在13-14度结晶,槐蜜不容易结晶。其实,晶体蜂蜜并不影响食用。

6、选择瓶装蜂蜜

消费者最好去正规商店购买通过检查的蜂蜜。购买时,请注意标签上是否有工厂名称、工厂地址、卫生许可证号码、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代码等内容。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0840.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