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英国人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宠爱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为了让孩子在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去生活、工作,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道德不靠教导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观念有四个:尊重生命、公平、诚实、信任。
英国人有道德感染,不是教导的观念。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中,也就是说,不要求孩子们记住道德标准,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内心深处理解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
孩子不是白纸
我们小时候背着毛泽东语录。白纸,没有负担,写最新最美的文字,画最新最美的画。之后,孩子也和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孩子将来会怎样呢?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人过去也有白纸论。孩子们认为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证明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先天性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所以白纸论是过于简化事物的观点。
诚信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业的道德教育课程,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程供选择。这门课被认为是培养儿童品德和良知的重要课程。
不仅如此,很多英国学校每周组织班级讨论,选择学校和社会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意见,一起讨论,自己理解和判断是非。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不淡泊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
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但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移居英国的中国移民最深刻的是,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这件事不符合潮流也不流行。
不要妨碍别人
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还有一点令人印象至深,那就是从小教育小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这其实是公德和私德的分水岭,也有被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的人。
英国小学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整理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内。孔子说:自己讨厌,不要对人施暴。西方其实很相似,但也许有更积极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必须这样对待别人。
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一思维方式。就交通规则而言,为什么可见度好时不能打开尾雾灯?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如果在开车的时候考虑到别人的情况,考虑到可能会给别的道路用户带来的危险,也就意味着考虑到自己的行车安全。英国的交通规则,到处都体现了这个不明确的道理。
允许父母体罚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和其他家庭的观念和行为对儿童道德意识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英国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孩子没有理由的宠爱,犯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和惩罚。父母们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严格管理孩子,理解他们的行为没有界限,不能做他们想做的事。英国法律明文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子女,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体罚学生的规定。
在一般家庭中,5岁以下的孩子不允许和大人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不允许穿衣服,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照规则工作,故意犯错误,欺负幼小,受到严厉的处罚。无论对谁,孩子都要懂得礼貌,说话要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言行符合标准,礼貌是每个孩子的基本要求。相反,孩子会被父母训斥,包括身体惩罚。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
花钱养孩子淘气
当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总是以某个孩子从来不出门乱跑为榜样教育我们。但是在英国,孩子们总是淘气,父母花钱养育淘气。每个周末都有活动,不是去朋友家吃饭(家人一起去,父母一代的聊天,孩子一代的玩耍),而是有孩子的生日派对,去游泳,踢足球。总之,几乎是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日,很少在家看电视。
最重要的是友好
在英国人眼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是否友好,与他的职业、性别、收入、教育、私生活无关。他们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善待所有的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等。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带孩子到农场去看看大自然,或者在自家的花园。即使是蚂蚁这样的小命,即使在夏季厨房里爬满了蚂蚁,他们的母亲也会在消灭蚂蚁的同时警告他们的孩子,千万不要玩弄蚂蚁,不要让他们死得太惨。而且只需要打一两个就可以了,这样其他的蚂蚁就会发出警报,让其他的小伙伴不要来这里,或者把蚂蚁抓到小瓶子里,然后拿到院子里放生。
有一次,孩子们养的金鱼巴里死了,养了将近3年的金鱼确实不容易。每天享受摇滚乐活那么长时间也应该享受每年。孩子的妈妈让他们打电话告诉正在上班的爸爸这个坏消息,第二天还在附近的教堂举办了个简短的葬礼。上周,安格斯夸张地做了噩梦,说梦到了巴里,母亲向他们说明了生命总是结束的时候,但是巴里很开心。因为大家都爱它。
我不知道孩子们能理解多少,至少我知道这样的教育在我们看来有点傻,但没错。
最重要的质量是勇气
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就像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的主人公菲利亚福格一样,是一个一目了然、严格遵守规则的英国绅士。
一直认为英国的教育也一定遵守规则。其实,现代英国人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勇气和忍耐性格,他们知道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
英国父母经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探险,深入大自然,在危险的环境中生存,目的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为今后的人生做好人格准备。
英国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宠爱对孩子有害,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让孩子尝试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整理房间等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英国私家车的拥有量很高,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轿车,可以很容易地接送孩子上学。但是英国家长们很少开车接送孩子,他们都是让孩子自己背着书包徒步或者坐校车去上学。
英国人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残疾人和孕妇自愿让座,但他们不让座给孩子,英国人认为孩子需要锻炼,应该鼓励孩子独立。
英国家庭教育
无论中国孩子还是英国孩子,一日三餐总是必不可少的。也许你会说,不就是吃饭么,又有什么好说的。可别小看餐桌,那上面可大有学问呢。
饮食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吃饭。孩子一岁到一岁半的时候,喜欢用勺子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们想自己吃饭,象征着对个性独立的憧憬,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
处理偏食,消除偏食,选择食物。英国人认为,一个人偏食、选择食物的坏习惯往往是幼儿时代的监护人转移的原因,所以特别重视幼儿时代的偏食、选择食物的状况。例如,幼儿只吃某种菜,忽视其他菜的时候,监护人经常收拾这道菜。他们还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进餐礼仪学习用餐礼仪,英国孩子一般2岁时就开始系统地学习用餐礼仪,4岁时就学会用餐时所用礼仪了。
进餐前后让孩子帮忙做事。稍大一点(例如5岁左右)的孩子,在饭前放餐具,饭后收拾餐具等能力都很高兴做杂事。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还可以让孩子有参与感。
环境保护意识重视环境保护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应该知道哪些是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出去郊游的时候,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不要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要注意节约水电。因为他们知道滥用资源意味着侵害环境。
本来,英国家庭就有把餐桌当作教室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开始,家长就开始进行看不见的饮食教育。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5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