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虹膜

概述

无虹膜是指先天性虹膜发育不良或正常虹膜的缺如,通常是由于患者胚胎发育时神经外胚层和中胚层发育障碍,从而导致患者眼部的多种结构发育异常。无虹膜多伴有各种眼疾,比如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硬化症等。本病目前无法治愈,预后较差,严重者可丧失视力。

无虹膜

就诊科室: 眼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irideremia 疾病别称: 虹膜缺如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白内障、青光眼 治疗周期: 终身治疗 临床症状: 畏光、视力减弱、斜视、眼球震颤 好发人群: 有家族遗传性无虹膜病史的人群、有辐射接触史的人群 常用药物: 阿替洛尔、美托洛尔、乙酰唑胺 常用检查: MRI检查、眼部检查、遗传学检查 疾病分类

视力减退无虹膜症,多伴有眼球震颤、角膜血管翳、青光眼等。

视力较好无虹膜症,有明显的虹膜缺损症状。

无虹膜伴有Wilms瘤或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的异常。

伴有精神发育迟缓的无虹膜症。

病因

无虹膜属于葡萄膜的先天异常,多与早期胚眼的发育过程中胚裂闭合不全有关。除此之外,环境因素也是引起无虹膜症出现的致畸因素。

主要病因

神经外胚层发育障碍

神经外胚层发育障碍导致虹膜不发育,伴或不伴有其他外胚层缺陷,比如视网膜、黄斑发育异常、瞳孔肌缺如等。

中胚层发育障碍

中胚层发育障碍导致晶状体血管膜的晶状体囊-瞳孔血管未萎缩而残留阻碍视杯缘的生长,中胚层向前延伸长入外胚层与视杯缘时,表现为前房周边的一条窄带,阻滞外胚层向前生长,结果导致虹膜发育不良或无虹膜症。

环境

环境中接触放射性辐射、化学、物理性污染时容易致畸。

诱发因素

接触辐射史

接触放射性物质作为无虹膜症的环境致畸因素。

接触化学性污染

接触铅、汞等重金属化学性污染容易致畸。

流行病学

无虹膜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无虹膜的发病率估计在1:64000~1:96000,约2/3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外显率很高,另1/3为散发病例。

好发人群

有家族遗传性无虹膜病史的人群

无虹膜是家族遗传性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有家族遗传性无虹膜症的后代容易患有无虹膜。

有辐射接触史的人

环境中的辐射、化学性、物理性污染都可以作为无虹膜症的致畸因素。

症状

无虹膜患者临床症状各异,但通常都有畏光、皱眉、眯眼睛的表现,伴随视力减退、斜视、眼球震颤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青光眼、白内障、肾母细胞瘤、精神发育迟缓等症状。

典型症状

眼部症状

无虹膜患者可有畏光、皱眉、眯眼及各种眼部异常引起的视力低下;伴黄斑中心发育不良的无虹膜可导致眼球震颤。视网膜周边部偶见弥漫性退变。间或有小眼球、斜视等明显的先天异常。较多患者因进行性角膜、晶状体混浊或青光眼而失明。

眼外症状

还可伴发周身的骨骼畸形,如颜面骨发育不良、多指(趾)、爪形足和身躯矮小等。偶发外耳畸形,有时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障碍及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等。

其他症状

晶状体异位

由于悬韧带的节段性缺失,可能产生晶状体异位、晶状体脱位等。

黄斑和视神经发育不良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黄斑区血管连续性差、视神经发育不良、视力减退。

角膜硬化症

部分患者早期有周边角膜血管翳、角膜与晶状体粘连的情况,使透明的角膜出现灰白色的混浊,可使视力模糊、减退。

并发症

白内障

大多数患者伴发白内障,并有进展倾向。

青光眼

青光眼大多在青春期前发生,残留的虹膜逐渐向前覆盖到小梁网,功能小梁被阻挡,眼压逐渐升高,导致青光眼。

就医

无虹膜是一种少见的先天异常性疾病,可伴随有多种眼部疾病,对患者的视力、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一旦发现患者有大瞳孔、进行性视力减退、畏光、眯眼睛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及时处理。

就医指征

出现畏光、眯眼睛、视力减退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视物模糊、神经智力发育迟缓,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应考虑去眼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具体有哪些症状?

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吗?

眼睛以前受过外伤吗?

以前有做过眼睛相关检查或者手术吗?

除了眼部不适身体还有别的不适症状吗?

需要做的检查

眼部检查

进行常规眼前、后节的检查,还应进行眼前节和眼后节的荧光血管造影,以检出虹膜和黄斑外观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虹膜睫状区异常和中央凹无血管区异常的病变。

MRI检查

MRI检查患者是否有肾母细胞瘤并发。

遗传学检查

对家族遗传性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检测无虹膜症患者属于何种遗传类型、何种基因突变。

诊断标准

患者具有遗传性无虹膜家族史。

患者出现畏光、眯眼睛、斜视、视力减退等典型症状。

眼部检查中,虹膜缺如或无虹膜,眼部结构异常。

鉴别诊断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该病是由角膜内皮异常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症状有角膜水肿、角膜内皮膜增生、房角粘连、虹膜萎缩性改变和继发青光眼,通过裂隙灯检查、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房角镜检查等可鉴别诊断。

Axenfeld-Rieger综合征

该病因神经脊细胞发育受阻所致,临床症状主要为角膜后胚胎环、虹膜异常、青光眼、视力下降及牙齿和骨骼发育缺陷,如牙齿发育不良、牙齿缺损、面部畸形、短头颅等,通过裂隙灯检查、房角镜检查等可鉴别诊断。

虹膜睫状体炎

该病早期表现也有畏光、眯眼睛、皱眉以及视力减退等,但病因多以眼外伤、细菌、病毒、结核、麻风等多见,无遗传倾向,以此可鉴别。

治疗

无虹膜目前尚无明确治疗策略,临床上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及相应并发症的治疗为主,且需要终身治疗。

治疗周期 无虹膜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需要终身治疗。 一般治疗

出现畏光、眯眼睛等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配戴有色眼镜或角膜接触镜。除此之外,早期配戴有色角膜接触镜还可达到减轻眼球震颤的作用。

药物治疗

对于伴随有青光眼的患者可以首先用药物控制眼压,比如β受体阻滞药(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若药物控制不理想,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伴随角膜硬化症病变患者,可以早期给予人工泪液以及抗炎药物,延缓病程的发展,随着疾病的发展,绝大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角膜移植等。但因为虹膜等眼部结构异常,手术成功率并不高。

对于伴随白内障患者,可以考虑予以手术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但相比于一般的白内障患者,手术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可能加重青光眼及角膜上皮损伤等。

对于伴随有青光眼的儿童患者,建议预防性行前房角切开术、小梁切开术、引流阀植入术等,治疗效果一般较好。

其他治疗

无虹膜患者伴随有晶状体异常,尤其是晶状体脱位者将会发生大的屈光不正,因此必须谨慎地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检查屈光,将所有的屈光不正均予以矫正。

预后

无虹膜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眼内异常疾病,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根治方法,预后较差,严重时将导致患者丧失视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能否治愈

无虹膜患者通常不能完全治愈。

能活多久

积极治疗,防治并发症,通常不影响患者寿命。

后遗症

视网膜脱落

无虹膜多伴随眼部结构异常,如视网膜萎缩变形或者玻璃体牵拉形成视网膜裂孔,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腔,使视网膜脱离。

视神经萎缩

累及视神经的炎症、缺血、营养性发育不良,都可以导致视神经萎缩。

复诊

无虹膜患者应该定期去眼科复诊,做眼底、眼压、视力等检查,明确有无合并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检查有无眼部其他结构的受累,视力有无进行性减退等。

饮食

无虹膜患者多伴随有眼部其他疾病,比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上应该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保护眼睛,严禁吃辛辣、刺激、油腻、含咖啡因类的食物,同时注意不要一次性过度摄入水分。

饮食调理

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及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因为此类食物容易损伤刺激肝脏、肾脏,不能涵养双目。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橙子、柠檬等,因为维生素可以参与眼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有效的预防外部光线和氧对于眼睛的损害。

忌油腻食物,如肥肉、动物肝脏等,因为这些食物会使患者血液呈高黏滞状态,眼部血液流动较正常人缓慢,眼部结构供血障碍产生异常症状。

忌过度摄入水分,饮水应少量多次,一次不要超过500ml,防止眼内压的升高加重眼部症状。

护理

无虹膜患者多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以及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受损,所以家属以及医务工作者应该给予全面细心的疾病护理、日常生活护理,以最大程度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日常护理

规律进行适当强度的锻炼,具体的锻炼计划可以咨询眼科医生。

平常睡觉时应该使用楔形的枕头,使头稍稍抬起,角度大约呈20度,可以降低睡眠时的眼压,保证眼部血液循环,防止疾病的进展恶化。

若患者的视力已经受损,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提高视力,如使用大字号的印刷品、改善照明、使用电子助视器等。

加强用眼卫生,平时不用手揉眼,不用不洁手帕、毛巾擦眼,洗脸、洗头发、洗澡时避免脏水流入眼睛。

患者应保证睡眠充足且有质量,有失眠症或神经衰弱者应用镇静安眠药或中成药调理。

保持身心愉悦,心胸要开阔,遇到不顺心的事或烦恼的家庭琐事要注意控制情绪,要学会多与家属朋友沟通自己的心里所想。

白天外出时可以配戴隔绝紫外线的太阳眼镜,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心理护理

无虹膜患者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受损,视力受损的患者常有悲观、愤怒的情绪,而情绪的波动会对眼压产生影响,导致病情更加恶化,因此家属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疏导,医务工作者也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特殊注意事项

无虹膜患者可合并有泌尿系统疾病,所以患者应该每半年做一次眼科及泌尿系统的MRI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5岁之前无虹膜儿童患者易合并肾母细胞瘤,所以患者应该每半年做一次肾脏的扫描检查,避免恶性肿瘤的发生。

预防

无虹膜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突变为一大病因。除此之外,环境中的化学性、放射性、物理性污染也为一大致病因素。所以应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预防遗传患儿的出生,以及加强环境的管理。

早期筛查

对于有家族遗传性无虹膜病史的孕妇,在孕期应按时规范进行产检,有条件者可以进行基因检测,严密监测胎儿有无发育异常,以预防遗传患儿的出生。

预防措施

避免近亲结婚,婚前应进行严格体检。

提倡优生优育,孕妇注意定期产检,可通过产前诊断技术预防患儿的出生。

备孕期严禁接触放射性辐射、有毒化学物质等。

参考文献

[1]李凤鸣,谢立信.中华眼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017.

[2]刘英芝,丛日昌,崔珊珊等.家族性先天性无虹膜症眼部病变特征[J].国际眼科杂志,2005,5(2):291-293.

[3]于伟泓,戴荣平,胡铮.先天性无虹膜[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27(3):177-180.

[4]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99.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