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液分泌过多

概述

泪液分泌过多是泪腺功能亢进的结果,一般情况下,除了不断拭除泪液令人讨厌以外,无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并发结膜炎、睑缘炎以及下睑皮肤湿疹,但它所造成的流泪和泪溢的含义是不同的。

泪液分泌过多

就诊科室: 眼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lacrimal hypersecretion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结膜炎、睑缘炎、下眼睑皮肤湿疹 治疗周期: 2~3个月 临床症状: 流泪 好发人群: 接触刺激性物质的职业人群、严重精神压力的人群、年龄大的人群 常用药物: 奋乃静、眠尔通、珍视明眼药水、复方门冬维甘滴眼液 常用检查: 泪腺分泌功能检查、泪道检查 疾病分类

泪液分泌过多分为原发性泪液分泌过多和继发性泪液分泌过多。

原发性泪液分泌过多

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几乎无相关病例的研究。

继发性泪液分泌物过多

主要见于物理、化学刺激或情感因素刺激所致。

病因

引起泪液分泌过多的原因很多,如生理性反射、神经性反射等,还有泪腺本身的病变、中枢性反射、症状性流泪等引起的流泪,好发于接触刺激性物质的职业人群、严重精神压力的人群、年龄大的人群。

主要病因

生理性反射

因为感情冲动、呕吐、咳嗽、打呵欠可出现泪液过多的现象。

神经性反射

由于结膜或角膜方面受到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如灰尘样异物,刺激性气体、冷、热、强光等刺激都可引起神经反射性流泪。鼻腔,鼻窦、口腔黏膜各方面受到腐蚀性气体、机械性因素等刺激,也可以通过三叉神经引起反射性流泪。

药物性反应

应用强烈的副交感神经兴奋剂,如氨甲酰胆碱、新斯的明和有机磷农药等化学制剂引起药物性流泪反应。

泪腺本身的病变

泪腺囊肿、泪腺肿瘤及米古利兹综合征的早期都有流泪现象。

中枢性反射

过度精神兴奋,如癔病患者流泪多,新生儿因尚未建立这种精神因素,出生后几个月哭时无泪,数月后哭时才流泪。

症状性流泪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脊髓痨时结膜充血流泪(可能是面神经核上病变或三叉神经受刺激之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早期流泪也属于这类性质。

流行病学

此病暂无较为权威的流行病学研究。

好发人群

接触刺激性物质的职业人群

工作需要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如灰尘、刺激性气体、冷、热、强光等,患者角膜或结膜容易受到理化因素刺激,进而增大泪液分泌过多的发病风险。

严重精神压力的人群

长期心理压力过大、睡眠质量差、焦虑或抑郁等情况下,患者情绪极易出现剧烈波动,从而诱发泪液分泌过多。

年龄大的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身体各项机能衰退,容易出现泪腺和神经病变,从而增大泪液分泌过多的发病风险。

症状

泪液分泌过多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流泪症状表现,其并发症包括结膜炎、睑缘炎、下眼睑皮肤湿疹。

典型症状

流泪

是泪液分泌过多最典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泪水从眼眶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流出眼眶,泪点及泪道无异常。

并发症

结膜炎

由于大部分结膜与外界直接接触,因此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感染性(如细菌、病毒、及衣原体等)和非感染性因素(外伤、化学物质及物理因素等)的刺激所致。

睑缘的炎症

是睑缘的一种慢性炎症,会导致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下眼睑皮肤湿疹

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就医

当普通人群出现眼睛流泪或溢泪过多时要及时到眼科就诊,进行泪腺分泌功能检查、泪道通路的检查,以便明确诊断,注意与泪道阻塞相鉴别。

就医指征

当普通人群出现眼睛流泪不止、起床困难时及时去医院眼科就诊。

就诊科室

大多数患者就诊于眼科。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下眼睑皮肤瘙痒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流泪、眼部有分泌物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结膜炎、睑缘炎、睑皮肤湿疹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泪腺分泌功能检查

为了确定有无分泌过多,无眼部表面麻醉情况下,测试的是主泪腺的分泌功能,表麻后检测的是副泪腺的分泌功能(基础分泌),观察时间同为5min。

泪道检查

用于判断泪道是否通畅及了解泪道阻塞的部位和性质。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触诊等检查患者眼眶及泪囊,观察是否出现结膜炎、慢性炎症、皮肤湿疹等并发症。

心理评估

通过心理问卷等方式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影响。

诊断标准

眼睛流泪突然增多、视力模糊,可诊断为泪液分泌过多。

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下泪小点处逆流出来,则可能有慢性泪囊炎如有带血的分泌物溢出,则要考虑泪囊恶性肿瘤的早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鉴别诊断

原发性泪液分泌过多十分罕见,应注意与泪道阻塞相鉴别,通过阻断蝶腭神经节泪腺分泌神经,可以减少泪液分泌,泪道阻塞是一种常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以及鼻泪管下口,以溢泪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泪道注入碘油后的X线摄片检查能精确的识出阻塞部位。

治疗

泪液分泌过多的患者主要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与处理,去除病因并控制泪液的分泌,患者治疗周期为2~3个月。

治疗周期 泪液分泌过多的患者治疗周期为2~3个月。 一般治疗

泪液分泌过多的患者出门要戴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还要避免情绪刺激,治疗眼部炎症,减少反射性泪液分泌。

药物治疗

奋乃静

镇静作用较弱,对血压的影响较小,可以缓解泪液分泌过多而出现的焦虑、情绪激动等心理因素。

眠尔通

主要用于神经官能症的紧张、焦虑状态,轻度失眠及破伤风所致肌肉紧张状态。可以治疗泪液分泌过多而出现的睡眠不好,使患者睡眠质量良好。

珍视明滴眼液

珍视明滴眼液医学名称为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其主要的功效是缓解视疲劳。

复方门冬维甘滴眼液

用于抗眼疲劳,减轻结膜充血症状。

手术治疗

泪腺分泌神经阻断术

术前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手术在麻醉作用下进行,患者在术中基本不会感到不适,麻醉作用消失后会感到不适,如果不能忍耐可以服用止痛药解决,极少数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眼睛干涩,可以通过滴加人工眼泪缓解,手术的目的在于切断泪腺分泌神经。

泪腺排出口封闭术

在手术前患者应注意眼卫生并充分休息,手术方法主要使用普鲁卡因将泪腺排出口封闭,手术的目的是控制眼泪流出。

泪小管阻塞者采用穿线插管术

插管保留期十五个月,定期冲洗泪道注入2%甲基纤维素溶液。泪道广泛阻塞者采用金属插管由泪阜插入,经泪囊区泪管入下鼻道。

其他治疗

泪道冲洗

是通过将液体注入泪道疏通其不同部位阻塞的操作技术,即可作为诊断技术,又可作为治疗方法。适用于外伤所致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冲洗有脓性分泌物;眼部其他急性炎症;有出血倾向或伴鼻部畸形;急性泪囊炎。

预后

泪液分泌过多的患者经积极治疗能治愈且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患者以后每隔1~2个月进行复诊一次,若无流泪则表示患者康复。

能否治愈

泪液分泌过多的患者能治愈,治疗需要2~3个月。

能活多久

泪液分泌过多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复诊

泪液分泌过多的患者以后每隔1~2个月去医院进行泪道清洗1次,共3个月,若无流泪,表示患者康复。

手术成功并不代表完全治愈,手术以后观察3~6个月,若仍流泪去医院复诊。

饮食

泪液分泌过多的患者要吃改善近视、视物模糊等症状的食物,饮食要清淡,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烟酒,要多喝水、多吃水果。

饮食调理

花生瓜子枣豆糕,一日吃完,可补脾益气、养血明目,改善近视、视物模糊等症状。

豆仁粳米八宝粥,宜于近视、不耐久视者食用。

饮食要清淡,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要喝水,每天至少喝一升半水,要多吃粮食、绿色蔬菜、胡萝卜和西红柿。

多吃柑桔类水果、葡萄、柠檬、香蕉、杏子。

不要喝茶、咖啡、酒,并需完全戒烟。

宜吃
猪肺 白菜 黄豆 杨梅 花生 大枣 芹菜
少吃
羊肉串 烤大韭菜 辣白菜 咸菜 肥肉 炸鸡排 薯片 咖喱 咖啡 查看更多>
慎吃
辣椒 护理

日常生活中泪液分泌过多的患者要注意对眼睛进行保护,少看手机、电脑,不要经常性点眼药水,不要在光线太暗的地方看书,患者要重视自身泪液分泌的情况并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护理

保持情绪平稳,心情舒畅。

不要在光线太暗的地方看书,少看手机、电脑,并注意眼部休息。

不要经常性地点眼药水。

对于术后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干燥,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患者术后遵医嘱逐渐恢复运动,可进行轻、中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打羽毛球等。

病情监测

泪液分泌过多的患者需要注意自身泪液分泌的情况,若出现突然性的增多,建议及时就医。

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注意用眼卫生以及保护眼部等措施,并每年进行眼科检查,方便发现泪液分泌过多等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早期筛查

每年进行眼科检查,尤其是65岁以的老人。

预防措施

要注意用眼卫生,无论是看书还是用电脑时间都不宜过长,每隔30~40分钟就休息10~15分钟,眺望远处,让眼睛充分放松。

不要使用劣质太阳镜,要注意眼睛锻炼,坚持做眼保健操。

平时要避免接触直接接触刺激性物质,保证睡眠质量,保持心情愉悦,有抑郁、焦虑情绪及时询问心理医生。

长期心理压力过大、睡眠质量差、焦虑或抑郁等患者应保持愉快心情,必要时经过心理治疗减轻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彭清华主编.中西医结合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28-129.

[2]林傲梵,谢英彪著.常见眼病防治203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57.

[3]李凤鸣,谢立信主编.中华眼科学:全3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953-954.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901.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