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ech资金链紧绷之痛,出路何方?
严酷的资本市场寒冬,对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逐渐枯竭的现金流不仅威胁着它们的生存,更有可能加速它们的陨落。这一现象从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在2010年至2018年间上市的332家biotech中,截至2022年3月,已有36.1%的公司不得不面临退市的残酷现实。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数字预计还将持续攀升。
进一步的证据来自港股18A公司的2023年财报。如果假设这些公司今年的研发投入保持不变,那么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3家上市biotech的账上现金将难以支撑它们度过今年。这一严峻的局面不仅对单个公司构成威胁,更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敲响了警钟。
资本市场的冷风同样在融资数据上有所体现。据雪球大V“空之客”年初的统计,2023年中国创新药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融资额度已经回落至2018年的水平,分别为309亿元和215亿元。而在2020年和2021年的高峰时期,这一数字曾分别高达877亿和888亿。这鲜明的对比不仅反映了资本市场对biotech行业热情的减退,也暴露了biotech公司在资本寒冬中前行的艰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biotech公司必须采取更为审慎和创新的策略来维持运营,确保研发工作的持续进行,并寻找新的生存与发展之道。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寻求战略合作伙伴、优化研发管线、强化成本控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等。唯有如此,它们才能在这一波资本寒冬中生存下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一、现金流紧张下的biotech困境
面对现金流短缺的困境,biotech公司通常会遭遇一系列挑战:
首先,研发投入压力凸显,因为新药研发需要巨额资金,现金流不足会直接影响研发进度和项目持续性。其次,融资难度随之增加,在资本市场的寒冬中,投资者对高风险的生物科技企业的投资意愿降低,导致融资环境恶化,增加了融资的不确定性。此外,产品商业化变得困难重重,特别是对于那些尚未有产品商业化的公司而言,现金流短缺使得产品上市和商业化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人才流失和招聘难题也随之而来,现金流短缺可能导致公司裁员或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从而影响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公司可能面临管线和项目选择的困境,为了节约成本,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比如砍掉一些研发管线或暂停某些项目,这将影响公司长期的产品研发和市场竞争力。
国际化战略也因现金流短缺而受阻,因为海外临床试验和市场拓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此外,现金流问题还可能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和市值缩水,影响公司形象和后续融资能力。对于租赁实验室和办公空间的biotech公司来说,现金流短缺还会增加租金和其他运营成本的压力。合作和授权交易的难度也随之增加,现金流短缺可能限制公司进行业务发展(BD)和授权交易的能力,这些通常是获得资金和分享风险的重要途径。
最终,对于一些严重缺乏现金流的biotech公司,可能会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或被迫贱价出售资产的极端情况。为了应对这些挑战,biotech公司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自救,比如通过贷款、出海授权、回购股份、削减成本等方式来增加现金流,并继续维持研发投入。同时,公司还需要灵活调整发展策略,优化内部管理,以提高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二、Biotech的自救手册
1.回购股份:例如,信达生物通过配售新股筹集资金,所得款项净额23.6亿港元,计划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加速全球多项管线的研发 。
2.贷款搞研发:今年第一季度荣昌生物新增银行贷款4.41亿元,用于支持研发投入。博安生物今年4月也宣布向银行贷款3亿元,以支持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
3.出海授权:一些biotech选择在海外市场寻求发展机会,例如康方生物将其PD-1药物派安普利单抗注射液的独家销售权授权给Specialised Therapeutics公司,获得7300万美元的合作总对价 。
4.砍掉部分管线:北海康成宣布终止胶质母细胞瘤管线CAN008,将节省的资金用于加速两款获批产品的商业化以及其他产品的临床开发 。
5.业务发展(BD)合作:荃信生物将一个银屑病和克罗恩病管线授权给翰森制药,获得7500万元人民币的首付款 。
6.重磅产品销售:永泰生物和艾美疫苗等公司期待通过即将上市的重磅产品来增加收入,以支撑公司的业绩和研发投入 。
7.国际化战略:一些biotech通过license out交易,将产品授权给海外公司,获取资金支持,如2023年中国biotech的license out交易达到近70笔,首付款现金超过300亿元 。
三、Biotech想要穿越资本寒冬
的路径并不简单!
在当前生物技术行业投资热度下降的背景下,biotech公司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和面临的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投资热度下降:根据IT桔子的数据,2021年生物制药行业投融资达到高峰,但2022年开始投融资热度消退,2024年生物制药行业融资事件和金额持续减少 ,2024生物制药行业融资事件已发生170起,投资金额为173.32亿元。
(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投融资轮次变化:行业投融资轮次以早期为主,但近年来战略融资事件增多,表明行业投融资处于前中期阶段,但成熟项目开始受到关注 。
3.地区差异:江苏省是生物制药行业融资企业最多的地区,广东和北京地区次之 。
4.投资主体:目前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主体主要以投资类企业为主,实业类的投资主体较少 。
5.行业挑战:2023年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活动呈现显著下行,特别是一季度更为明显,反映出即使企业完成了一轮融资,在资金的充裕度上也明显下降 。
6.投资策略变化:在资本寒冬下,市场在早期和中期的风险投资态度趋于保守,中后期和战略投资方面展现出一定活跃度 。但许多公司的发展已进入进退两难的“中期困境”:早期融到了不少钱,临床又是大量烧钱的阶段,眼下却因为早期估值太高而难以再次融资把临床进行下去。有些甚至已经到了临床三期,离商业化只差临门一脚,可没钱了。没有融资,管线到了后期BD门槛太高买家太少,销售也无望,只能停在原地。
7.国资基金进场:2023年国资背景投资机构成为医药创投的重要力量,二、三线城市和区县政府引导基金也在重点投注医疗领域 。我国一级市场早已以国资和地方政府基金投资为主,以招商引资为主要目的,大部分投后期项目。但随着各地财政紧张,地方投资的步伐在放缓,即便要投,也是一个“存量市场”,“好项目被各地抢来抢去”,新项目的机会很有限。
8.对外许可交易:随着IPO收紧、融资遇冷,对外许可交易成为中国Biotech企业重要的现金流来源,2023年License out事件数达到新高 。
9.投资意愿下降:资本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意愿下降,导致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有相关人士直言,有的投资机构“不管哪个阶段的项目,基本上不会投了”“今年推的项目基本没有做成的”。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生物技术行业的投资热度有所下降,但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的参与和对外许可交易的增加为biotech公司提供了新的融资机会。同时,企业需要关注投融资轮次的变化,积极探索科技资本融合发展模式,加快培育高成长赛道,并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应对融资挑战 。
四、Biotech如何重塑引力?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要吸引投资者,必须精准调整商业模式。首先,公司需专注于创新研发,强化研发管线并实现产品差异化。这包括建立靶点的差异化认知,布局多适应症的开发策略,同时注重药物在多癌种上的治疗潜力,满足临床上未被满足的需求。例如,华熙生物利用合成生物技术显著提升透明质酸产量,展现了技术驱动的产品创新,成为吸引投资者的关键。
其次,提高运营效率是biotech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核心。这不仅能展现公司的自我"造血"能力,还能有效应对资本市场的考验。信达生物通过配售新股筹集资金,所得款项净额23.6亿港元,计划用于加速全球研发,展示了融资策略在确保研发和运营资金中的重要性。同时,充沛的现金流管理对支持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业务拓展至关重要。
商业化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同样关键。一个成功的商业化策略涵盖建立强大的销售团队、拓展市场渠道及制定合理定价策略,直接影响产品市场接受度和公司收益。康方生物通过与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合作,将PD-1药物的独家销售权授权给Specialised Therapeutics公司,获得重要现金流补充并扩大市场覆盖,体现了商业化策略的效益。
对外授权交易(License-out)是获取现金流和拓展市场的有效途径。科伦药业通过ADC药物的出海授权显著改善现金流,上半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增长超过160%,展示了License-out策略的成效。同时,在风险投资总额下降的背景下,biotech公司通过创新和提高效率吸引私人投资者,如诺诚健华面对挑战时通过股份回购显示公司价值,吸引投资者。
重视创新药企的商业化进展是实现盈利的核心。百济神州通过持续研发和市场拓展,账面现金流达246.43亿元,成功进入Biopharma、Bigpharma阶段,证明了创新药企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此外,打造重磅单品,如艾力斯的少管线多适应症布局策略,有助于公司在市场中占据优势。
最后,对于已经盈利的biotech公司,如何从biotech进阶到Biopharma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康方生物通过License-out交易和国内产品销售,实现由亏转盈,展示了公司在研发和商业化方面的综合实力。这涉及到持续创新、优化产品线以及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患者需求。通过这些策略,biotech公司能在资本市场波动中保持竞争力,持续吸引并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
五、未来展望
在寒冬下,生物科技行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现金流挑战,这要求行业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战略调整。然而,当我们展望未来,可以看到这一困境同样孕育着转机和希望。
首先,行业的中期困境将促使biotech公司更加注重现金流管理和财务自律。在资本寒冬中,只有那些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优化运营效率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并最终脱颖而出。这将推动行业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型。
其次,现金流的紧张也加速了行业内的整合和合作。我们预期将看到更多的战略联盟、并购以及跨界合作,这些举措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分担风险、共享资源,也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创新动力。
再者,随着行业自我调整的深入,投资者对于生物科技领域的信心也将逐步恢复。特别是在看到企业通过创新和效率改进展现出强大的自我恢复能力后,资本市场有望重新对biotech行业敞开怀抱,为有潜力的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此外,政策环境的优化也将为行业带来积极影响。政府在认识到生物科技在促进公共健康和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后,可能会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包括提供研发资助、税收优惠以及加快审批流程等。
最后,生物科技行业的长期价值和潜力始终存在。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对高质量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的市场空间巨大。那些能够坚持创新、深耕研发的企业,将在未来获得丰厚的回报。
综上所述,尽管生物科技行业目前面临现金流见底的困境,但通过行业的自我革新、资本市场的重新评估、政策环境的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biotech行业将能够渡过难关,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12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