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和情感霸凌有何区别?霸凌行为与原生家庭关系大吗?

近年来,PUA以及情感霸凌,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关于二者的区别以及特点,很多人还不太清楚。下面将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PUA和情感霸凌有何区别?霸凌行为与原生家庭关系大吗?

1、PUA与情感霸凌的区别是什么?

最早知道PUA,有几位性别研究学者对我说过,但是它的广泛流行是由于去年的包丽事件。特别是指男性对女性不管是情感还是身体的控制方面的一些具体策略。

也没有很多文章说它能赚钱赚钱,有些大众媒体和公众号也会用PUA这个概念,只是从策略层面上讲,好像学过这个策略后就能完成控制似的。但是,这其实是误导,因为PUA只有权力的外表,而非权力本身。

在我看来,用“情绪霸凌”来形容这种控制更为恰当。事实上,在法律和学术上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情感霸凌、胁迫控制、亲昵暴力等概念,关注的焦点是权力本身又何去何从,而不是所谓的具体技术或战略。

2、怎样定义情感霸凌?

情感霸凌通常发生在亲密关系中,表现为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交往中的排挤、孤立和贬低、经济和心理操纵等手段,对亲密关系伴侣的欺凌和压迫较为极端的表现形式,包括性暴力、家庭内虐待。

更广泛地说,霸凌可能发生在夫妻间、师生间、职场上上下下甚至父母对子女都可能是霸凌的情况。

3、在校园环境下,“情感霸凌”有哪些特点呢?

校园里很多人实际上并不是亲密关系,而是日常课堂和社会交往。

如师生间有性骚扰、学术霸凌等。教师常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学生进行控制和利用,而贬低他们的个性,往往是建立自己的权威。本质上的道理也是一样,还是权力关系。教师欺凌学生的典型表现形式有:强迫学生完成过多的科研任务、不把科研成果署名、以课业成绩为要挟达到私利目的、情感操纵(不一定与性有关)。还存在着同学间的霸凌。

PUA和情感霸凌有何区别?霸凌行为与原生家庭关系大吗?

若是单纯的情绪霸凌,更多的还是发生在男女朋友之间。在校园中,十七八、八岁刚出头,青年“自我”的建构尚未完成,“社会化”尚未完成,在微观意义上的社会交往尺度尚不明朗,更易受心理控制。但其中,年轻女性处于社会权力地位下层,更易成为受害者。随着年龄增长,有过一些亲密的经历,你会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4、为什么说年轻女性,更容易成为受害者?

我们系先前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在全国高校抽样调查,对一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你最希望了解哪方面的性别知识?调查结果中,回答最多的是想了解如何建立性别关系,以及性骚扰到底是怎么了?

而且,我们发现很多年轻女性都很不自信,她们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外表和身材。在男权视角的某些观点下,她已被男性视角所绑架,以男性的眼光“凝视”自我,这些就是年轻女性的处境,是霸凌的社会基础。暴虐和强迫控制的话语,都隐藏在社会基础上,如“你不是处女”、“你身材不够好”等。

此时,性与性别教育的重要性突显出来。这不仅仅是关于性知识的教育,还包括如何处理两性关系、如何建立亲密关系等等。广义的性与性别教育在中国是非常缺乏的。

春天潮水剧照,影片描绘了三代人之间相互复刻的相处模式。

5、霸凌行为和原生家庭有什么关系?

许多人都会遵循他们在原生家庭中的处理方式。也不排除有一些情感霸凌的施害者可能是无心的,TA觉得父母这样做了,我也应该这样做,以为亲密无间就一定要控制谁。

因此基本还是要公权介入,要教育,要惩戒机制:首先要让这些人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有什么问题,每个人应该怎样平等地看待各种关系;然后,如果不能通过教育加以纠正,然后通过强制性的公权来兜底,确保社会公平、公正,保障公民人格的平等。

PUA和情感霸凌有何区别?霸凌行为与原生家庭关系大吗?

6、在公共场合讨论这种亲密关系时,有什么意义吗?

在亲密关系中的不平等,尤其是霸占或控制的行为,很多时候是私人问题,但是也必须有公权的介入。

有时候,越轨行为和一些日常行为之间的距离也比较模糊。对于某些较为极端的行为,你甚至很难认定,这是法律上的难点,也是立法技巧的考验。但是,是否可以公开地讨论它,先讨论一下,尝试界定,确定议题,展开思想对话,才有更多未来可能。

五月二十日的新闻,有人说要对《妇女权益法》进行修改,就是把原来的一些法律定义进行扩展,把新出现的问题纳入进来。比如在英国、爱尔兰和澳大利亚,他们都有所谓的“虐待伴侣罪”。中国已经有了针对家暴的立法,一些学者、社会和妇联的共同推动,这是一项重大的进展,下一步还可以考虑扩大,将亲密关系中的极端行为纳入其中。

在社会公共层面,我们可以通过教育、通过媒体、学校或其他公共教育渠道开展教育,不仅是教育受伤害者,施暴者,也是教育问题家庭的家长,以及教育公众。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2390.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