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结节息肉是癌症先兆吗?详解四类常见的癌前病变
平常不生病,但一看到体检报告,许多人就慌乱起来。检查单子上一旦出现“结节、息肉、囊肿”这几个字眼,就更不淡定了。其实它们根本没有你想象得那么严重。这些结节.息肉.囊肿到底要不要切除,还要看病情。
甲状腺结节如果大于2的话,建议切除。
许多人看到肺上出现结节,都感到很害怕。但是,肺结节中有90%属于良性,这是一种直径小于3厘米的肺病变。尽管肺结节良性的几率非常高,但由于环境和饮食因素的影响,都会有病变的可能性,特别是肺结节越大,发生恶性的几率越高。直径大于2厘米的肺结节,其恶性几率可达64%—82%,最好手术切除。
肠息肉.胃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对于息肉来说,出现结直肠息肉的几率是非常高的,80%的肠息肉都是结直肠息肉。资料表明,约70%的结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直接超过2公分的结直肠腺瘤,其中一半会发生癌变,而且结直肠息肉属于腺瘤性息肉的可能性较高。也就是,大肠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一旦发现了大肠息肉,一定要毫不犹豫的切除!
而小肠息肉,因其“神隐”而难以察觉,但病人常会出现肠道出血.腹痛等症状,如肠道内大量出血,小肠息肉极难察觉,但小肠息肉的存在也给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发现小肠息肉,最好也可以切除,从根本上解决腹痛.肠道出血的问题。
胃息肉在早期并不明显,但病人也可能会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当出现炎症感染时,还会有上腹痛,绝大多数胃息肉都是在做检查时“偶然”被发现,这并不意味着胃息肉没有多大危害。
其中10%的胃息肉是腺瘤性息肉,其癌变几率极高。因此,一旦发现胃息肉,一定要尽快切除,胃息肉的切除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手术切除、套圈切除等。
囊肿:多数是良性的,不必挨刀。
良性肿瘤之所以多数为良性,是因为它实际上是“空洞”的,里面填满了液体,生长缓慢,而且没有太明显的症状。囊肿是人体某一器官出现的良性包块,若不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或没有炎症感染,就不需要过度治疗。
然而,虽然大多数囊肿都是良性的,并不排除其中的“破坏分子”,所以对于下面的2类囊肿就必须尽快切除:过大的,位置特殊的囊肿。如肝囊肿,体积过大.部位特殊易造成肝内大血管受压,应尽早切除。
可能是恶性的囊肿也要尽快切除。举例来说,胰腺囊肿,有一种可能由良性病变转变为恶性囊腺癌,若发现,亦应尽早切除。
不知从何开始,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逐渐呈年轻化趋势。看着新闻中年轻的癌症病人,大家都为其担心,心里也充满了对癌症的恐惧!然而,癌症并不是一个突然的过程,从健康细胞到癌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临床上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等。
癌前病变并非癌症已经出现,而是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如果再不进行科学、有序的控制,后期会发生癌变!然而,有一点需要强调,尽管所有的癌症前期病变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并非所有的癌前病变都会发生。因此,及时识别癌前病变,积极发现并治疗癌前病变,是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之一!
详解四类常见的癌前病变
1.宫颈病变:所谓宫颈病变,是指宫颈病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同时伴有不典型增生症状,这通常与慢性宫颈炎有关。
本病表现为慢性宫颈炎的病发基础,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并开始不断增生,最后形成癌前病变。
如果有类似的改变,他们患子宫颈癌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8倍。
2.萎缩性胃炎:一种伴有不典型肠化生的萎缩性胃炎,临床上称之为“癌前病变”。
正是胃粘膜在反复损坏的情况下,细胞不断修复.损伤后的产物,细胞愈加以修复与分裂,DNA变异的几率就愈高,尤其是同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病人,其癌变率相对较高。
此外,胃溃疡有可能发生癌变,反复发作的胃溃疡也是细胞DNA变异的原因之一。
3.乳腺增生纤维囊性病变:该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妇女,其与生理性增生完全不同,病人增生的乳腺组织呈片状增厚状态,乳腺小叶导管.腺泡上皮有异常增生,从而诱使乳腺出现囊性扩张,在各种类型的乳腺增生中,它也被称为癌前病变,具有很高的癌变率;
4.肠道腺瘤性息肉:肠道腺瘤性息肉是大肠息肉中比较危险的一种,它既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会多发。
另外,腺瘤性息肉也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病人在20岁左右就会出现结肠.直肠内有息肉,如不加以及时干预和治疗,晚期癌变率可达100%!
总而言之,要想避免癌症的发生,发生慢性疾病后,就应该积极、有序地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除癌症家族史.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也需要定期体检观察,尤其是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才能发现体内的微小病变,把癌症扼杀在萌芽之中。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