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集采和肿瘤浪潮:布局湿疹正当时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干燥、湿疹样皮疹、剧烈瘙痒。
没有湿疹的人可能永远也无法感受到这种痛苦。
湿疹好发于儿童,目前国内市场缺乏可靠的流行病学数据,再加之各级医院对AD的认知和诊断能力不足,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据粗略估算,特应性皮炎就诊大约占医院皮肤科门诊病人量的10%。
以全球范围内,儿童15%-20%和成人1%-3%的发病率为基数推算,潜在AD患者数约6600万人。
鉴于正确的诊断率和规范的治疗率仍是AD市场主要阻力,假设AD治疗率90%和就诊率10%,国内AD潜在用药人群约599万人。
从千万的数量级降至百万,虽反映出AD作为慢性病,尚未得到合理的重视,但也预示着,国内AD的潜在广阔市场,随着国民对疾病诊断和早期管理的意识提高,整体将呈现上升势头。
01
特应性皮炎领域现状
1.1 国内皮肤领域相比国外用药结构差异大,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其它类型,如细胞疗法、寡核苷酸,虽有少数处于2、3期临床,但相较于单抗,其疗效不如单抗类产品。
融合蛋白、肽、重组因子等,多处于临床前期,尚未施用于人体。
国内企业出现以IL4单抗为方向的fast follow和以IL家族为导向的双特异性抗体的在研生物药布局
鉴于国内研发实力的缺陷,国内企业常以fast follow和me too为常用策略紧跟海外新药趋势。
类推至AD领域,国内企业出现以IL4单抗为方向的fast follow产品,由于Dupilummab已于2019年12月25日在国内申报上市,预计2020年上半年获批上市,加之其国内专利于2031年到期,因此初步判断国内fast follow产品CBP-201具有中等市场价值,可凭借其价格优势和先于仿制药的速度优势占领一定市场份额。
此外,国内同步出现了领先于海外企业的以IL家族为导向的双靶点抗体布局,虽处于临床前期,距离应用于人体还有一段时间,但推测其开发目的为解决单靶点疗效不佳/安全性/起效时间/给药频率的缺陷(推测理由可见下文),根据以往双抗在其他适应症的临床表现来看,产品还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2.3 新一代抗体类药物的挑战
小编收集了海外Dupilumab使用者的感受评价,发现了:
1) Dupilumab患者使用后评分均值7.3/10。
2) 用药周期多以1-6个月为主。
3) 阻碍患者使用产品的主要因素是其副作用(如眼部模糊、干涩、瘙痒等,嘴唇发红干燥),疗效未达到预期,起效时间的缺陷。
参考以上IL家族单抗类药物的缺陷,也为企业药物研发提供一些思路,比如在改善用药频率和安全性等方面作为出发点。
2.4 生物药在国内AD市场的空间推算
根据一系列假设(因字数限制,骚扰小编可获得详细的假设条件和估算数据),预测Dupilumab AD适应症获批上市后的销售额并进行NPV估值折现,2030年达到销售峰值31.75亿元,得到Dupilumab AD适应症NPV在中国目前约36.35亿元。
(此数据仅限AD适应症,IL类单抗常同步开发哮喘适应症,市场前景算是非常大了)
03
AD领域生物药的突围策略
根据现阶段初步检索,国内布局AD领域生物药、且处于研发后期的企业较少,虽目前AD生物药市场国内仍处于萌芽阶段,但随着赛诺菲Dupilumab在国内市场的培育,相信在未来几年,该细分领域将逐渐成为继“三高”后的又一热门慢性病。在Dupilumab国内专利尚未到期前,国内企业以fast follow或me-too为方向、快速进入市场、利用价格优势和本土企业市场优势,力争AD生物药市场的一份羹。
但是随着入局者增多,必然会成为充满血腥的红海市场,此时如何避免自己产品立项即被“降维打击”,成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为了避免立项即失败的囧地,我们可以通过三维价值评估模型对AD领域的产品进行立体竞争格局分析,实现产品立项时进行赛道内的二次赛道升级切换和产品升级。
具体靶点选择、专利布局、准入条件等突围策略,欢迎骚扰小编,期待与同仁的深度探讨。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5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