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

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传染性很高,通过呼吸道传播。典型的麻疹症状通常包括高热、咳嗽、口腔麻疹黏膜斑,首发症状出现3~ 5日后出现全身斑丘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

麻疹

就诊科室: 感染科、儿科、皮肤科、呼吸内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measle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中耳炎、喉气管炎、麻疹脑炎 治疗周期: 2~3周 临床症状: 咳嗽、流鼻涕、持续性发热、麻疹黏膜斑、红色斑丘疹 好发人群: 8个月以内的婴儿、7岁以上学龄儿童、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幼儿及成人 常用药物: 布洛芬、萘普生、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A、苯巴比妥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病毒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血常规 疾病分类

轻症麻疹

毒力减低型麻疹病毒感染多见于潜伏期内注射过丙种球蛋白的患者,也可见于小于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发热程度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轻。麻疹黏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病程约一周,无并发症。

重症麻疹

发热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皮疹少、色暗淡,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无疹型麻疹

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患者可不出现典型黏膜斑和皮疹,甚至整个病程中无皮疹出现。此型临床诊断较难,只有依赖前驱症状和血清中麻疹抗体滴度增高才能确诊。

异型麻疹

非典型麻疹,是指接种灭活疫苗后引起的高热、头痛、肌痛,但是无口腔黏膜斑,出诊顺序为四肢远端、躯干、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肿及肺炎。国内不用麻疹灭活疫苗,故此类型少见。

成人麻疹

与儿童麻疹不同处在于成人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关节和背部痛。麻疹黏膜斑存在时间长,可达7天,眼部疼痛多见,但畏光少见。

病因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造成麻疹的病因是麻疹病毒感染。麻疹病毒在人体外生存力弱,可以被紫外线、高温、酸性溶液、乙醚、胰蛋白酶迅速灭活。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至少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可失去活力。感染麻疹必须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主要病因

与患有麻疹的病人接触,患者在呼吸、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将含有麻疹病毒的分泌物排出体外,如果接触到这些分泌物,就有机会感染麻疹病毒。

诱发因素

接种麻疹灭活疫苗

灭活的麻疹病毒疫苗不能阻止野毒株病毒感染,导致麻疹的发生,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也会发生非典型麻疹综合征,这很可能是由于储存不当致使灭活不全的结果。

接触麻疹患者

麻疹患者呼吸、咳嗽、打喷嚏会使麻疹病毒随飞沫传播到空气中,接触到这些物质会诱发麻疹。

流行病学

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病高峰期是3~ 5月份。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麻疹易感人群包括没有接种疫苗的幼儿和成人。麻疹患者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有并发症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自麻疹疫苗发明以来,全世界麻疹的死亡率一直在下降,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消灭了麻疹,但其仍是造成全球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患者在呼吸、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将含有麻疹病毒的分泌物排出体外,暴露于空气中,没有接受过麻疹疫苗注射的人接触到这些空气中的病毒,就有机会得麻疹。

好发人群

8个月以内婴儿

由于婴儿太小,还没有接种麻疹疫苗,抵抗力低,容易感染。

7岁以上学龄儿童

上学的儿童接触的人多,教室的空气流动差。

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幼儿

麻疹病毒传染性很强,是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麻疹疫苗的接种让麻疹的死亡率下降,没有接种疫苗的幼儿没有产生麻疹抗体,导致得麻疹的几率增大。

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成人

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成人体内没有麻疹病毒的抗体,接触麻疹病毒后容易感染,成人麻疹中毒症状较重,可出现麻疹黏膜斑,半数患者皮疹有出血倾向,常伴有嗜睡等症状,但并发症较少,预后良好。

症状

麻疹通常先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等,随后越来越严重,可能出现高热,脸上出现红色皮疹。皮疹出现按照耳后、颈部、面部、躯干、上肢、下肢及足部的顺序,由上至下逐渐发展至全身,退疹与出疹顺序一致,先出先退、后出后退。

典型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麻疹患者有咳嗽、流鼻涕、畏光、眼结膜红肿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持续性发热

发热时间长,在潜伏期有轻度体温上升,前驱期多为中度以上的发热,出疹期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

麻疹黏膜斑

在发疹前1~2天出现,是直径约1.0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整个颊黏膜和唇部黏膜上均可见,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红色斑丘疹

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为耳后、颈部、面部、躯干、上肢、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也有出现淤点的患者。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精神不振、腹泻、腹痛、呕吐等,也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

并发症

中耳炎

患有麻疹之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中耳炎的概率偏大,每10个患者中就有一个会出现中耳炎,会导致患者出现耳鸣、耳闷、传音性聋等症状。严重者可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害。

喉气管炎

麻疹病毒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由于3岁以下的小儿喉腔狭小、黏膜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果引起继发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肺炎

感染麻疹病毒后,继发的细菌感染导致的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所以容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

麻疹脑炎

发病率较低,1‰~2‰,表现为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头疼、嗜睡、惊厥、突然昏迷等,病死率达10%~25%;存活的患者中有20%~50%存在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它是一种急性感染的迟发性并发症,表现为大脑机能的进行性衰退,病情严重,预后差。但发病率极低,约为百万分之一,此病有典型麻疹史,85%起病在5~15岁,开始有轻微的行为改变和学习障碍,随即出现智力低下,并出现对称性、重复的肌阵挛。随后出现各种异常运动和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共济失调、视网膜病、视神经萎缩等,最后发展为木僵、昏迷、自主功能障碍、去大脑强直等。病程快慢不一,大部分病人在诊断后1~3年死亡,个别能存活10年以上。

就医

麻疹属感染科疾病,当怀疑自己或孩子接触过麻疹患者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出现发热、皮疹等情况,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要盲目治疗。

就医指征

怀疑自己或孩子接触过麻疹患者,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如果出现皮疹,及时去医院就诊。

如果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惊厥、咯血的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到感染科、呼吸内科就诊。

如出现皮疹也可以去皮肤科就诊。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的症状也可去儿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有什么症状?(如发热、咳嗽、皮疹等)

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身上有疹子吗?哪里先开始起的?

接触过得麻疹的患者吗?

有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吗?

家里有人有这种情况吗?

做过什么处理吗?处理结果怎么样?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对口腔和皮肤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麻疹黏膜斑、红色斑丘疹等,并进行体温测量,判断是否发热。

病毒抗原检测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分泌物中是否有麻疹病毒,可以早期、快速的诊断麻疹。如果检测出麻疹病毒,即可确诊麻疹。

血清学检查

目的是了解免疫功能,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协助诊断,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采血前8~56天内未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的减毒活疫苗,而出疹后28天内血液中麻疹lgM抗体呈阳性,可诊断为麻疹。恢复期血标本麻疹l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lgG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转阳,也可确诊。

病毒分离

刚开始出疹时,把血、尿或鼻、咽分泌物做病毒培养,培养出麻疹病毒即可确诊。

血常规

可以检测血液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可以协助诊断。

诊断标准

发病前1~2周,和麻疹患者接触过或者有麻疹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发热,体温一般高于38°C。

出现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为耳后、颈部、面部、躯干、上肢、下肢及足部。

有咳嗽、流鼻涕、畏光、眼结膜红肿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起病早期在口腔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

咽拭子或尿液标本中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

8~56天内未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的减毒活疫苗,而出疹后28天内血液中麻疹lgM抗体呈阳性。

恢复期血标本麻疹l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lgG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转阳。

鉴别诊断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于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皮疹和杨梅舌等明显症状,血清学检查可鉴别。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临床上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病毒抗原检测可鉴别。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其特点是在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皮肤出现红色的玫瑰一样的皮疹,病毒抗原检测可确诊。

治疗

麻疹是因感染麻疹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即可治愈。

治疗周期 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大多在发病后治疗2~3周康复。 一般治疗

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温适宜。

注意闭眼休息,避免强光刺激。

注意皮肤和眼、口、鼻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清洁双眼,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

多喝水,食用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吃饱后用生理盐水清理口腔。

药物治疗

退热剂

麻疹病毒引起的发热,可适当应用退热剂比如布洛芬、萘普生、对乙酰氨基酚,但是非出疹期的发热可用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退热剂。

维生素A

服用足量的维生素A可预防严重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疾病的恢复。

镇咳剂

若出现剧烈咳嗽,咳嗽次数频繁时,可应用镇咳剂,缓解症状严重时可应用雾化治疗。

苯巴比妥

患者哭闹、烦躁难以休息时,可应用苯巴比妥镇静,让患者休息,利于病情恢复。

抗生素

如合并咽喉炎、肺炎等感染时,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手术治疗

麻疹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预后

麻疹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较好,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大多在2~3周内恢复。但是如果患者营养不良或者免疫力低下时,也会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因此要积极治疗疾病,避免疾病更加严重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

能否治愈

大多数麻疹能治愈,少数合并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

能活多久

麻疹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大部分无后遗症,少部分有听力损害、智力损害等。

复诊

麻疹患者应该定期复查,如有发热、皮疹及时去医院就诊。

饮食

麻疹患者急性发作期间,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十分重要,食用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饮食调理

食物应以少渣、低脂、易消化、无刺激性为宜,少食含粗纤维食物、生冷瓜果,要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忌烟酒、防寒凉,禁辛辣、刺激的食物。

多喝水、果汁,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

护理

麻疹患者注意皮肤、口腔、鼻腔的卫生,保持洁净,放松心情,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了解所使用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日常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清洁眼睛、鼻腔、口腔,保持干净,清洁皮肤,保持干燥、清爽。

病情监测

患者及家属平时注意观察病情,监测有无发热、皮疹情况,监测有无其他病原体感染。

心理护理

医生及家属要开导患者放松心情,及时给予心理辅导,以积极配合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麻疹为传染性疾病,注意隔离,不要与外人接触,不要接触麻疹患者的衣物及其分泌物,隔离患者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

预防

麻疹的预防主要是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疫苗可消除大部分麻疹,提高免疫力,可预防麻疹感染。麻疹流行期间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同时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预防措施

按时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出生后8个月接种第1次麻疹疫苗,18~24月儿童要完成第2次接种,免疫力低的成人也可以接种麻疹疫苗。

如果接触了麻疹患者,尽快到医院或防疫站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这样不但可以预防发病,也可以减轻发病症状。

一旦发现麻疹患者要尽快隔离治疗,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麻疹流行期间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同时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患者衣物、书籍、玩具等用品应在阳光下暴晒。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45-251.

[2]谢颖,高赛珍,师舞阳,欧慧,王翠玲.中山市2014年麻疹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20,18(12):840-843.

[3]李秀梅,郭文娟,张蕊.定量与半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麻疹病毒IgG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1):163-164.

[4]罗赟,赵保玲,王芳,李敏.优质护理对麻疹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01):152-153.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203.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