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症
瘙痒症是一种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为特征的疾病。由于引起瘙痒的原因不同、患者个体体质反应差异、瘙痒发生在不同的部位等因素,患者会有各种不同程度的瘙痒感觉。本病容易诊断,需要对症治疗,积极寻找引起瘙痒的原因并去除原因有助于减轻症状。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此病情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就诊科室: 皮肤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消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Pruritu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片状色素沉着、苔藓样化、脓皮病 治疗周期: 需要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皮肤瘙痒 好发人群: 某些系统性疾病患者、年长女性、精神心理异常者 常用药物: 安宁、安泰乐、异丙嗪、多塞平、复合维生素B、性激素 常用检查: 血液检查、结肠镜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 疾病分类全身性瘙痒症
全身性瘙痒开始即可为全身性的瘙痒,也可以开始局限于一个部位,逐渐发展至全身。全身性的瘙痒常常是某些系统性疾病的伴发,甚至是首发症状,如糖尿病性瘙痒、尿毒症性瘙痒、胆汁淤积性瘙痒、血液病、神经精神性瘙痒等。全身性瘙痒也可以与外来刺激有关,如冬季寒冷、干燥,皮肤脆弱,夏季炎热、潮湿,皮肤多汗都可以诱发或加重瘙痒。洗涤用品选择不当、穿着化纤衣物,均可以诱发本病。
局限性瘙痒症
多局限于身体某些部位,以外阴、肛周、头皮、小腿、掌跖、外耳道等多见,也可多处同时发生。
病因瘙痒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常见的一些病因有全身系统性疾病、某些皮肤疾病、神经精神障碍、季节环境改变、皮肤干燥、衣物刺激等。各种因素导致机体产生瘙痒介质,皮肤感受器将瘙痒介质的刺激传递到大脑皮层,就产生了瘙痒的感觉。
主要病因内因
系统性疾病
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以伴发瘙痒症。
恶性肿瘤
白血病、霍奇金病、蕈样肉芽肿等淋巴瘤以及恶性肿瘤患者的皮肤瘙痒,可以是最早的症状,和肿瘤同时存在。
神经精神系统障碍
精神紧张、忧郁或焦急不安的人可有全身性或局限性瘙痒症;有的神经症患者有某种幻觉,例如幻想皮肤内有虫而觉痒;瘙痒也可以是条件反射。
内分泌障碍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常引起瘙痒。此外,妊娠妇女常有瘙痒症或妊娠痒疹,停经后的女阴瘙痒也与内分泌变化有关。
感染性疾病
如胆囊炎、龋齿及牙龈炎等,另外体内寄生虫感染常引发瘙痒。
饮食、药物
致敏刺激性饮食,服用某些致敏或导致胆汁淤积的药物;饮酒可诱发或加重瘙痒症状。
皮肤干燥
瘙痒症常发生于老年人,和皮肤干燥、萎缩有关,也可能是性激素等内分泌功能减退的影响。
外因
温度的突然改变
例如被褥太热,突然受热或遇寒,皆可能引起瘙痒症发作。
环境湿度影响
太过干燥的环境会让皮肤失去水分,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皮肤的末梢神经更加敏感,容易发生瘙痒;潮湿、闷热的环境,会让皮肤多汗,也会刺激皮肤发生瘙痒。
刺激性物质
过多使用碱性的清洁用品;使用、接触厨房去油剂、杀虫剂、消毒剂等;穿着化纤类的贴身衣物都可以引发瘙痒。另外,周围皮肤的分泌物渗出液如阴道炎的分泌物也会刺激皮肤发生瘙痒。
诱发因素洗漱水温不适
水温过冷或者过热都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瘙痒的发生。
精神刺激、创伤
精神紧张、忧虑、烦躁不安都会导致全身或局部瘙痒。
辛辣食物
如辣椒等。
化学性刺激
如酸碱等。
环境
生活工作环境不适也可以诱发皮肤瘙痒。
流行病学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亚洲人多于白种人,老年人多发。
好发人群患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胆汁淤积、糖尿病、尿毒症等患者。
年长女性。
精神心理异常者:紧张、焦虑、激动、抑郁者。
症状瘙痒症的典型症状就是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可有针刺、灼热或爬行感。瘙痒的程度不等,往往以夜间最重。由于搔抓、摩擦或感染,往往继发充血、皮抓破、苔藓样化、色素沉着、脓疱或淋巴结炎等损害。
典型症状全身性瘙痒症
全身各个部位都有瘙痒,或由一处移到另一处。发痒的程度不定,往往以晚间最重。多数患者因为瘙痒难忍而剧烈搔抓,导致皮肤大量抓痕、血痂,甚至破损,或可继发感染。季节性瘙痒、老年性瘙痒,系统疾病如胆汁淤积、尿毒症、糖尿病性瘙痒大多为全身性瘙痒。
局限性瘙痒症
肛门瘙痒症:瘙痒多发生于肛门及其周围皮肤,有时可蔓延至阴囊、女性会阴。皮肤常呈灰白或浅白色,因经常搔抓摩擦,皮肤变得肥厚或苔藓样变,皮肤发生皲裂时,自觉疼痛。
阴囊瘙痒症及女阴瘙痒症:瘙痒往往局限于阴囊,女性的大小阴唇可以扩展到肛门附近。因不断搔抓,局部皮肤出现肥厚、苔藓化、破损以及继发感染。
头皮、小腿、掌跖部位也可发生局限性瘙痒。
其他症状全身性瘙痒症
部分患者除了瘙痒外,可有刺痛、烧灼感或虫蚁爬行感;抓伤的皮肤也容易继发感染而发生各种炎症反应。
局限性瘙痒症
肛门瘙痒症
肥厚苔藓样化的皮肤容易皲裂,裂口较深时会自觉疼痛。
阴囊瘙痒症及女阴瘙痒症
苔藓样化、表皮剥脱及湿疹、脓疱等继发的变化。
并发症片状色素沉着、苔藓样化
因瘙痒不断地过度挠抓,会导致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苔藓样变。
感染性疾病
皮肤瘙痒不断搔抓,会导致皮肤破损,从而继发各种微生物感染。
就医发生了全身或局部皮肤的持续性瘙痒,应及时就医。尽可能的找到发病原因或诱因,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减轻痛苦,减少对正常生活工作的影响。
就医指征出现以下表现应及时就诊,瘙痒不能忍受时应立即就医。
出现皮肤持续瘙痒两周以上未能自行缓解。
素患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发生了持续性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瘙痒症的患者,如瘙痒突然加重,给生活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也应及时就诊。
全身反复性瘙痒发作。
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而且是突然发作。
伴有疲劳、小便增多、发烧或皮肤潮红出现。
就诊科室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四肢瘫痪、肢端感觉异常到神经内科就诊。
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瘙痒症,需要到肾内科就诊。
肝胆疾病的患者出现黄疸、发热、腹水、恶心、呕吐建议去消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皮肤瘙痒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四肢瘫痪、肢端感觉异常等)
什么情况下瘙痒会减轻或加重?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平时心情如何,最近是否会感到压力大?
是否进行过治疗?治疗情况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血液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查是否有缺铁性贫血;肿瘤标志物检查是否患有恶性肿瘤。
结肠镜检查
肛门瘙痒的患者必要时可行结肠镜检查以排除肠道肿瘤。检查前1~2小时进低脂、细软、少渣的半流质饮食,严重便秘的患者应在检查前3小时给予缓泻剂或促动力药,以排出结肠内潴留的大便。检查当日禁食早餐,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或不耐饥饿者可适当饮用含糖水及饮料。
阴道分泌物检查
有助于鉴别真菌性或滴虫性阴道炎性瘙痒。
其他检查
为了排除潜在疾病,其次要考虑的实验室检查如下:
粪便检查
主要检查体内是否有寄生虫。
肝炎血清学监测
监测是否有病毒型肝炎,如乙肝、丙肝。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
检查是否有艾滋病。
诊断标准瘙痒症通过临床表现即可判断,即全身或局部皮肤出现突发或反复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可有针刺、灼热或蚂蚁爬行感可直接诊断为瘙痒症,再通过病史、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鉴别诊断虱病
虱病在卫生条件不良时发病率较高。虱病可有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但更容易发生于有毛发以及皮肤皱褶、柔软湿润部位,如头皮、外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在这些部位可找到成虫和虫卵,虱病具有传染性。而瘙痒症是由外界因素或全身疾病引起,并不是由蚊虫叮咬或虱病直接导致。
治疗瘙痒症的治疗分为针对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一些引起瘙痒症的原发病,应到相关科室积极诊断治疗,原发病的改善可减轻瘙痒症或对瘙痒症的治疗有很大帮助。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口服药、外用药以及物理治疗,可以缓解瘙痒或治愈瘙痒症。
治疗周期 瘙痒症目前能治愈,但易复发,需要长期治疗。 一般治疗瘙痒症的一般治疗主要针对症状以及诱因,如停用可引起病情的药物,避免搔抓、摩擦、烫洗。
药物治疗内用药物
抗组胺药
服用抗组胺药可减轻瘙痒症状,常用药物如异丙嗪。其他无中枢抑制的抗组胺药也可选用,如西替利嗪等。
三环类抗抑郁药
有抗焦虑和镇静作用,可以缓解瘙痒症状,对于神经精神障碍导致的瘙痒症更加有帮助。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如枢复宁、帕罗西汀等,可一定程度的缓解瘙痒。
复合维生素B、核黄素、烟酸或烟酰胺
对瘙痒症有益,特别适用于冬季瘙痒症患者。
性激素
老年瘙痒症可以用性激素,男性患者可肌内注射丙酸睾酮,女性患者可口服己烯雌酚。
外用药物
外用药以保护、保湿、滋润、止痒为原则。
低PH的清洁剂、保湿剂、润滑剂、止痒剂
如炉甘石洗剂,薄荷酚洗剂,含樟脑、冰片的外洗剂、软膏等。
外用局部麻醉剂
如利多卡因凝胶,作用在皮肤的末梢神经,起到麻醉作用,从而减轻瘙痒感觉。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也可缓解瘙痒。
糖皮质激素
应尽量选用弱、中效激素药膏,以短期、局部用药为主,如氟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塞米松软膏、地奈德乳膏等。长期大量外用激素会导致皮肤萎缩、干燥,有可能加重瘙痒,需要注意。
手术治疗瘙痒症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局限性瘙痒症可配合光疗,同位素32P、90Sr敷贴治疗、浅层X线放射治疗。
中医治疗瘙痒症的中医治疗以祛风止痒为原则,需根据瘙痒症的原因、季节、患者性别年龄、瘙痒部位、瘙痒程度、瘙痒时间、身体状况、舌质脉象,整体辨证,给予用药或针灸。
中成药口服
防风通圣颗粒
适用于外寒内热的患者,可起到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的作用。
肤痒颗粒
对于除湿止痒效果较好,适用于风热症。
润燥止痒胶囊
可润肠通便,祛风止痒,适用于血虚风燥。
疗癣卡西甫丸
可清除碱性黏液质、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内蕴。
金蝉止痒胶囊
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内蕴。
乌蛇止痒丸
养血祛风、燥湿止痒,适用于血虚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
外用药物
溶液
可选用皮肤康洗液、复方黄柏液涂剂等药剂治疗局部潮湿瘙痒。皮损干燥瘙痒、有肥厚、苔藓样变,常用杏仁、大皂角、桃仁、苍术、当归、地肤子、白鲜皮等药物煎汤外洗。
洗剂
适用于各型皮肤瘙痒症,如甘霖洗剂、川百止痒洗剂等。
霜剂
如羌月乳膏等,适用于皮肤干燥瘙痒症。
软膏
青鹏软膏、丹皮酚软膏等,适用于皮肤干燥、瘙痒。
其他中医治疗
药浴
可通过中药药浴、熏蒸、熏洗等方法治疗各种类型的瘙痒症。
针灸
患者皮肤消毒后用一次性毫针根据辨证选取不同穴位,适用于各种瘙痒症。
刺络拔罐
适用于局部瘙痒剧烈的患者。医生在选定治疗部位后,先用酒精棉球对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梅花针、三棱针快速点刺局部直到皮肤红润稍有渗血,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血少火罐停留的时间稍长,血多则即刻取罐。
预后对于病因明确、症状轻微的瘙痒症,经过积极治疗可以较快缓解。但对于严重的瘙痒症,尤其由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瘙痒疹,治疗效果欠佳。严重的瘙痒会干扰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情绪,而不良的情绪又会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能否治愈部分瘙痒症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瘙痒症本身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瘙痒症治疗刚开始,至少每周复查一次,达到治疗目标,瘙痒控制稳定后,可1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瘙痒症患者的饮食调理以避免诱发或加重瘙痒为原则,减少或忌食原发病需要禁忌的食物,如糖尿病患者就需忌食高糖食物等,适当补充皮肤修复需要的胶原蛋白。
饮食调理忌食油炸禽类、狗肉、烧烤食品等温燥食品,尽量食用含食物纤维多的食物,以保证大便通畅,有利于缓解瘙痒症状。
戒烟酒、浓茶、咖啡及一切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中适度补充脂肪。
最好不要吃海鲜、辣椒、葱、姜、蒜,也不要吃牛羊肉之类的食物。
饮食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和豆制品。
宜吃
西红柿 空心菜 豆角 菠萝 茶少吃
咖啡 芒果 虾 火锅 烤串 尖椒 护理瘙痒症患者的皮肤护理以保护、滋润、止痒为主。如果皮肤抓破、感染,则需保持清洁和抗感染。其他护理包括心理安抚、饮食调节、环境改善等。
日常护理加强身体锻炼,加快身体代谢速率,有利于有害代谢废物的排出。
不要在患处进行搔刮,不要使患处受伤,防止瘙痒加重。
洗澡不要过勤,避免用热水接触皮肤,使用温水洗澡。
加强对皮肤的保护,可以使用保湿性的护肤品。
缓解压力,可以做些冥想、瑜伽等活动放松。
病情监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需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若瘙痒没有缓解反而加剧,难以忍受,需及时到医院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瘙痒症患者因长期受瘙痒困扰,睡眠质量欠佳,容易有烦躁、易怒、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安慰、爱护、关心,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缓解瘙痒症状。
特殊注意事项患者应遵医嘱正常外用或口服药物,尤其是口服药物,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很重要,不要突然停药或自行过早换药。
预防瘙痒症的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基础疾病,注意日常生活、饮食的调理。加强锻炼,适度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都有助于预防瘙痒症的发生或加重。
早期筛查对于有肝胆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生殖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随时注意皮肤瘙痒的征兆,发生了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应及时就医。皮肤干燥、少脂者,季节变换时,需注意皮肤的变化,出现了瘙痒症状,也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预防措施积极治疗可引起瘙痒症的原发基础疾病。
做好皮肤的保湿、修复非常重要:掌握好洗澡的频度,不用热水洗澡,避免使用碱性去脂强的洗浴用品,洗后及时擦干,涂抹有保湿功能的身体乳。
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保持心情愉快和放松,保证睡眠。
衣物及床上用品尽量使用棉麻制品,避免使用化纤用品。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与性病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5.
[2]王宝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皮肤病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737.
[3]罗汉超,陈德宇.实用皮肤性病学手册[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23.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