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综合征
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严重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持续时间至少六个月,同时伴有多种诸如风湿病、感染和神经系统的其他症状。目前病因不明,属于基于临床症状的诊断,没有特异的检测指标。目前疲劳综合征的病因假说有遗传、感染、免疫、神经内分泌、睡眠、神经心理等等,但还没有一种假说能够充分解释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因此该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药、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质量。一般疲劳综合征患者极少能够不经过治疗完全缓解,患者功能损害严重、经济负担大,生活质量低。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是否医保: 否 英文名称: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exhaustion syndrome 疾病别称: 慢性疲劳综合征、系统性劳动不耐受疾病、全身运动不耐症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抑郁症、慢性疼痛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慢性疲劳、抑郁、焦虑、体态消瘦、压力性肥胖、慢性周身疼痛、食欲减退 好发人群: 中年人为主,女性多于男性 常用药物: 布洛芬、氟西汀、文拉法辛、右佐匹克隆 常用检查: 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心理健康检查 疾病分类本病暂无特殊分型。
病因目前疲劳综合征的病因不明,属于基于临床症状的诊断,没有特异的检测诊断指标。关于该病的病因假说有遗传、感染、免疫、神经内分泌、神经心理等,但还没有一种病因假说能够充分解释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主要病因关于该病的病因假说有遗传、感染、免疫、神经内分泌、神经心理等等,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病因假说能够充分解释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目前有研究发现多个基因与疲劳综合征密切相关,这些基因涉及了神经递质调节的异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改变,炎症与免疫应答相关,以及代谢的改变。
感染因素:急性EB病毒、流感病毒、 细小病毒、肠道病毒、科萨奇病毒、细菌等感染后发生疲劳综合征。目前认为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免疫因素:疲劳综合征患者存在免疫状态改变,或者感染后的免疫系统激活。
神经内分泌与神经系统功能改变因素:疲劳综合征患者症状涉及神经系统功能,其中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与疾病相关。
心理、性格和社会因素与疲劳综合征有关。
诱发因素不规则的生活、睡眠不足。
长时间的极度紧张或精神负担过重。
事业心强、工作繁忙的脑力劳动。
长时间超负荷、精神紧张的体力劳动。
流行病学疲劳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疲劳综合征的定义、流行病学调查标准、调查人群、调查方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国内一项关于青少年疲劳综合征患病率的调查显示,约0.9%患有疲劳综合征以高中生和男生为主,并随着年龄患病率又升高的趋势。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疲劳综合征的规范的大规模调查,但一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疲劳综合征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分布,尤其是脑力劳动者中,疲劳综合征更为普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疲劳综合征的患病人数还在迅速增长。
好发人群发病患者集中在IT、科研、金融、新闻媒体、公务员、广告、出租车等行业,与长期过度劳累有关。以中年人为主,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症状疲劳综合征的症状表现主要以持久或反复疲劳、易疲劳为主,伴随有全身多部位的不适症状,如咽痛、颈部淋巴结或腋下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头痛、不伴红肿的关节疼痛、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小时身体不适等等。部分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典型症状本病最典型的症状是疲劳,患者易出现持久或反复的疲劳感,卧床休息不能缓解,日常活动量减少一半以上。
咽痛,咽喉不适,类似慢性咽炎症状。
疼痛,表现为颈部淋巴结或腋下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头痛、不伴红肿的关节疼痛等等,是本病的重要症状。
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小时身体不适。
其他症状包括注意力难以集中,健忘,容易激动,思维迟钝,难以思考问题,不能胜任学习工作。某些患者会出现睡眠困难、胸腹部不适和隐痛、体重减轻等等。
并发症长期疲劳综合征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情绪低落,兴趣缺失,沉默不语,对事物提不起兴趣,不愿与人交流,严重者可出现自杀的想法,不及时发现或治疗可以直接威胁生命,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家属、朋友、同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就医目前疲劳综合征病因不明,主要基于临床症状的诊断,没有特异的检测诊断指标。一旦出现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应及早就医,早期治疗,对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
就医指征自觉疲劳或容易疲劳,长期持久存在,或者反复出现,应该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出现全身多部位的不适症状,如咽痛、颈部淋巴结或腋下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头痛、不伴红肿的关节疼痛、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小时身体不适等等,出现任何一个症状,休息不能缓解时,应该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如果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头痛、睡眠障碍应该优先就诊于神经内科。
如果出现咽痛、咽喉不适等症状,就诊耳鼻喉科。出现淋巴结肿痛,就诊于外科,出现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就诊风湿内科或骨科。
如果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失就诊心理科或精神科。
医生询问病情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主要以什么症状为主?特点是什么?
还有没有别的症状?(如咽痛、颈部淋巴结或腋下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头痛等)
以前得过什么病?怎么诊断治疗的?
家里亲属有没有类似的病?
这种感觉持续多久了?
虽然有研究提示疲劳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学、免疫学、病毒学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理测查存在着异常,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项被纳入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指标。进行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是排除其他引起疲劳的已知疾病,而不是作为确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依据。
血、尿、便常规
排除有无贫血、消化系统疾病。
生化检查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乙肝二对半、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排除易于发生疲劳的常见疾病,如乙肝、甲状腺功能异常。
心电图
评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其他检查
头部磁共振
观察脑部有无病变,能明确是否存在脑结构改变。
脑电图与脑电功率谱分析
评估疲劳综合征脑疲劳程度。
表面肌电图
评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肌肉疲劳程度。
睡眠呼吸监测
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评价工具(量表)
评价抑郁或焦虑等状态,治疗效果评价。
诊断标准目前疲劳综合征的诊断基于症状诊断,没有临床特异性诊断指标,包括肯定的客观可靠的体征、实验室依据或影像学证据等。诊断需要在除外各种感染、肿瘤、内分泌疾病、神经和精神疾病以后才能考虑本病。同时诊断本病后,医生还需要密切的长期随诊。
鉴别诊断首先疲劳综合征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才能诊断,需要与功能性疾病相鉴别,包括抑郁症,抑郁症以情绪症状为突出表现,包括情绪低落,兴趣缺失,可伴有其他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而疲劳综合征以疲劳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并伴有其他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咽痛、淋巴结肿痛、关节痛等等。
治疗由于疲劳综合征病因不明、 症状复杂多样,治疗方案也因人而异,目前疲劳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都属于对症治疗的范畴。截止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官方批准的药物用于疲劳综合征的治疗。目前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药、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周期 本病病程较长,一般为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目的以缓解症状为主,同时改善免疫功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药物的种类主要有缓解疼痛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抗抑郁药物、抗病毒药物以及免疫调节剂,可以配合中医药,服用营养补充剂,如多种维生素制剂、必需脂肪酸、抗氧化剂等。
手术治疗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包括物理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与药物、心理治疗联合使用。
预后疲劳综合征患者极少能够不经过治疗完全缓解,患者功能损害严重、经济负担大,生活质量低。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缓解症状。
能否治愈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缓解症状。
能活多久此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需要定期门诊随诊,治疗过程中每三个月复诊一次,便于经治医生观察病情进展情况,同时也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饮食 饮食调理疲劳综合征的患者正常饮食即可,无特殊饮食宜忌。
护理疲劳综合征的护理以观察病情,控制饮食,适量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为主。要严格进行食物管理,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时督促患者及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诱发疾病。
日常护理遵医嘱口服用药。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
预防 预防措施平时生活中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自我检查反省。
学习、工作生活中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熬夜,劳逸结合。平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多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
合理饮食。
脑力劳动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可散步、做操或者活动一下筋骨,有益于调理紧张的神经系统。
体力劳动者多进行棋类活动、智力游戏,可以使肌肉得到休息,减缓脑力衰退。
采用冷水浴和热水浴交替的方法,对缓解体力和脑力的疲劳都很有效。
参考文献
[1]尹秀珍.适宜技术干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M].上海医疗.2018,039:22-24.
[2]袁萍,梁伯衡.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030(002):70-74.
[3]陈志恒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自我管理[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4:176.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