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
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类,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黏液腺,主要来自小支气管的黏液腺体。肺腺癌早期可无症状,进展至晚期可出现明显症状,如咳嗽、咳血、呼吸困难等。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胸外科、肿瘤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lung adenocarcinoma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肺不张、肺炎、呼吸功能不全 治疗周期: 根据患者的癌症分期,肺腺癌发展较快,治疗周期长短不一 临床症状: 咳嗽、胸痛、咯血、胸闷 好发人群: 女性、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长期大量吸烟者 常用药物: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 常用检查: 胸部X线检查、肺部CT检查、骨扫描、颅脑核磁成像、病理学检查 疾病分类根据肿瘤类型分类
原位腺癌
指小的局灶性结节(肿瘤直径≤3cm)、单纯贴壁生长模式的腺癌,大部分为非黏液型,极少数为黏液型。
微小浸润性腺癌
指小的(肿瘤直径≤3cm)孤立性腺癌,以贴壁型成分为主,且浸润成分最大径≤5mm。通常为非黏液型、罕见黏液型,无胸膜、支气管、脉管侵犯,无肿瘤性坏死,无呼吸道播散。
浸润性腺癌亚型
分为贴壁型(主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型和实体型,常多个亚型混合存在。
根据肿瘤分期分类
肺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目前临床上将非小细胞肺癌分为四期。临床Ⅰ~Ⅲ期的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为脑转移43%、骨转移41%、肝脏41%、肾上腺25%。
Ⅰ期
属于早期,指肿瘤位于肺组织中,尚未发生转移。
Ⅱ期
属于中期,指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肺门附近的淋巴结。
Ⅲ期
属于中晚期,指癌细胞已经进一步转移到纵隔或肺外淋巴结。
Ⅳ期
属于晚期,指肿瘤出现胸膜转移、胸腔积液或全身多处转移,如肝、脑、骨等。
病因肺腺癌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其发生多与苯并芘相关,其机制可能是多种基因及外界因素相互作用,长期发展形成的一种复杂病理过程。
主要病因吸烟
75%的肺癌患者有重度吸烟史,纸烟中含有苯并芘、烟碱、亚硝胺及微量砷等10余种致癌物质。
大气污染
大气中含有大量工业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机动车排出的,具有3,4-苯并芘、SO2、NO2和飘尘等致癌物质的废气,而吸入被严重污染的城市空气,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室内微小环境的污染
女性患肺腺癌多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如厨房小环境内煤焦油、煤烟、烹调的油烟(如菜油和豆油高温加热后产生的油烟凝聚物)等污染,均可成为女性肺癌的危险因素。
职业危害
某些职业环境中,可能会接触导致或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物质,如铍、石棉、芥子气、异丙油、二氯甲基醚及电离辐射等。
慢性肺部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与肺腺癌发病有显著关系,结节病和间质性肺纤维化患者中,肺腺癌的发病相对危险度也较高。
营养状况
饮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维甲类化合物、维生素E、维生素B2、β-胡萝ト素和微量元素(锌、硒)等。
人体内在因素
如家族遗传、免疫机能降低、代谢活动、内分泌功能失调等。
流行病学肺腺癌占肺癌总数的40%~50%,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肺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较非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年轻,且女性发病率较高。
好发人群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肺腺癌在女性以及不吸烟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其经常接触厨房油烟等因素有关。
长期大量吸烟者。
长时处于重度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群。
餐饮业长期接触油烟的厨师。
生产过程中接触有害气体或粉尘的工人。
症状根据肿瘤发生的具体部位、大小,对邻近器官浸润、压迫程度,有无转移等情况,患者可表现出多样的症状,常见症状为咳嗽、血痰、胸痛、局部喘鸣、发热和气急等。肺腺癌早期患者多无症状,晚期可见消瘦、乏力、食欲减退、声音嘶哑及食管受压等。
典型症状咳嗽
最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轻度、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偶尔出现呼吸困难、喘息、伴发热,极易被误认为呼吸道感染(如伤风、感冒或咽炎等),不容易引起注意。
呼吸困难
多见于肺腺癌累及胸膜,形成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可导致胸闷、憋气等呼吸困难的表现。
咯血
可有间歇性或持续性痰中带血,少量咯血,可能会伴有模糊或难以描述的胸痛或钝痛。
胸外转移表现
肺腺癌可有脑转移、骨转移、关节转移、腹部脏器或组织转移等,可引发相关症状。
脑转移
少数可见颅内压增高,如头疼、恶心、呕吐、精神状态异常等。极少见的症状为癫痫发作、偏瘫、小脑功能障碍、定向力和语言障碍。
骨、关节转移
疼痛为主要表现,常表现为骨痛或关节痛,患者易出现骨质疏松。
腹部转移
可转移到胃肠道、肾上腺和腹膜后淋巴结,有便秘、腹痛等症状,腹部肿块很少见。
伴随症状胸内蔓延表现
包括声音嘶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表现等。
肺外表现
主要有棘皮症、神经肌肉病变等。其中神经肌肉病变发生在约5%的腺癌患者中,主要表现有:
小脑退行性变
如共济失调、眩晕、构音障得等。
运动神经病变
表现为进行性消耗、虚弱和肌纤维自发性收缩。
感觉性神经病变
表现以麻木开始,有时可有面部、肢体疼痛,逐渐丢失全身的各种感觉,还可出现反射减弱,偶尔出现耳聋。
精神异常
进行性痴呆,时有抑制性精神错乱、木僵或精神不稳定。
肌病
表现为萎缩性轻瘫,特别是肢体肌肉和近端肢体。
多发性肌炎
特别是大腿肌肉消耗、疲劳。
自主神经系统异常
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骨骼表现
杵状指,有时合并肥大性骨关节病。
晚期症状肺腺癌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但病情进展至晚期,可见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恶病质等全身表现。
并发症呼吸道并发症
如痰液潴留、肺不张、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尤以年老体弱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发病率较高。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手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力衰竭等。
手术后并发症
如血胸、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发病率很低。术后血胸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必须紧急救治,必要时应及时再次剖胸止血。
就医当出现轻度阵发性、刺激性咳嗽等,与平时完全不同的咳嗽,或出现痰中带血、咯血、胸痛时应及时就诊。但约80%的早期肺癌无临床症状,故推荐定期体格检查以排除肺癌,尤其是年龄大于40岁者,推荐每年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
就医指征患者出现轻度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应及时就诊。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持续性痰中带血、咯血,以及难以描述的持续性胸痛时,应立即就诊。
就诊科室优先到呼吸内科就诊,若进行相应治疗可到胸外科、肿瘤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症状性质、发作时情况?
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
工作和生活环境?
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
需要做的检查胸部X线检査
可用于明确病灶部位,但X线胸片难以发现较小的病灶及一些中心部位的病灶。
胸部CT扫描
胸部CT具有更高的分辦率,可发现更小和特殊部位的病灶,了解病灶对周围脏器、组织侵犯程度;用于临床分期,明确病灶与周围气道、血管关系;判断肿瘤细胞治疗后灭活的情况。胸部CT检查是最重要的影像检查工具,但是仅能协助诊断,不能作为确定诊断的标准。
PET-CT检查
在CT影像学基础上,对病灶进行代谢角度的观察,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良恶性;同时还能对胸腔外区域是否转移进行比较精确的判断,有利于对肿瘤进行准确分期,准确率达90%~95%,但是临床上对于小于1cm的肺结节和结核性病灶,该检查有一定的误诊率。
骨扫描
可协助明确有无骨转移等。
颈部及上腹部B超检查
可协助明确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腹腔脏器转移。
颅脑磁共振成像(MRI)
可协助明确是否有脑转移。
肿瘤标志物
目前无特异性肺腺癌肿瘤标志物,采用多个指标联合检测,有可能提高检出率。肿瘤标志物也可作为监测肿瘤复发的指标之一,单纯的肿瘤标志物数值高低不能诊断肺癌。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腺癌多不敏感,需准确取痰,经反复、多次符合标准的检查,可提高痰检阳性率。
支气管镜检査
包括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肺泡灌洗等,可协助诊断。
病理学检査
是诊断肺腺癌的金标准。
血液检查
观察白细胞水平,明确有无炎症反应;肝肾功能是否正常。
诊断标准通过询问临床症状和病史并进行全面检查,可以确诊。病理学检査是诊断肺腺癌的金标准,镜检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结构不一,有的呈实性团块或小条索状排列,有的可见腺腔形成,有的排列成管状或腺样结构。一般认为具有腺腔样结构者分化程度较高,恶性程度较低。
鉴别诊断肺结核
肺结核球多见于年轻患者,病灶多见于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一般无症状,病灶边界清楚、密度高,可有包膜,时含钙化点,周围伴纤维结节状病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多为透明、草黄色,有时为血性;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则多为血性,但肿瘤阻塞淋巴管时,可有漏出性胸液。
肺炎
一般起病较急,可有毒性症状,抗生素治疗后炎症吸收,症状缓解。肺部慢性炎症机化后形成的团块状炎性假瘤,也易与肺癌相混淆。炎性假瘤往往形态不整、边缘不光滑,有密度较高的核心,易伴有胸膜增厚,该病灶可长期无明显变化。
结节病
典型的结节病影像学检查可见双侧肺门及纵隔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肺内网状、结节状或片状阴影。
肺部良性肿瘤
许多良性肿瘤在影像学上与恶性肿瘤相似,其中尤以支气管腺瘤、错构瘤等难以鉴别,可行病理活检鉴别。
治疗对于局限性肺腺癌,部分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或放疗根治。少数患者化疗失败后还可从靶向治疗获益,或可辅以免疫治疗和中医治疗等。肺腺癌治疗应当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即根据患者机体状况,肿瘤侵犯范围(临床分期)和发展趋向等选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治疗周期 肺腺癌的治疗周期一般较长,需要根据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按期复诊。 药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指针对明确的致癌驱动基因而研发的药物,药物进入体内后能特异性的作用于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死亡。该疗法能够选择性的抑制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组织,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分子靶向治疗前需要完善组织或血的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驱动基因及其突变类型,并依据分子分型选择药物。肺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主要有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治疗,包括贝伐珠单抗、COX2抑制药等,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治疗,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HER2抑制药等。
手术治疗手术为肺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在患者确诊时,往往仅有25%的患者仍适合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分期,手术方式不同。
Ⅰ期肺腺癌
首选治疗为肺叶切除加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部分患者尤其是影像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部分患者,可以考虑亚肺叶切除,包括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术。
Ⅱ期肺腺癌
首选治疗为肺叶切除加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也可行肺叶切除,双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术,仅对肺功能差,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者才考虑更小范围切除术。
Ⅲ期局部晚期肺腺癌
目前建议的治疗模式为新辅助化疗加手术治疗,标准术式为肺叶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一般N2受累时手术预后差,但应争取完全切除纵隔转移淋巴结。近年来,免疫治疗已经开始应用于手术治疗前的新辅助治疗,一些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部分Ⅳ期肺腺癌
对单一转移灶的治疗,尤其是单发肾上腺转移及单发脑转移,而肺部病变又可切除的患者,单发脑部病变或肾上腺病变可手术切除,或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放疗是通过体外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肺腺癌放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放疗、辅助放疗和预防性放疗等。
姑息放疗
适用于对晚期肺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减症治疗,对于非小细胞肺腺癌、单发脑转移灶手术切除患者,可以进行全脑放疗。
辅助放疗
适应于术前放疗、术后残端阳性者。
预防性放疗
适用于全身治疗有效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脑放疗。
根治性放疗
适用于不能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腺癌,以及局限性的肺腺癌。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之前,首先须明确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身体状况是否可耐受化疗,并查血肿瘤指标作为化疗前后对比所用。化疗常用药物有表柔比星、卡铂、顺铂等。化疗方式包括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同时可联合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化疗期间及化疗结束后,可酌情使用一些免疫增强剂,如参芪扶正注射液或类似药物。
中医治疗中医依据整体观念进行辨证治疗,在姑息治疗中、晚期肿瘤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治疗骨转移患者可行放疗联合双磷酸盐药物治疗,对于承重骨转移患者,推荐行转移灶手术加放疗,可根据病情联合全身治疗。
免疫治疗为晚期肺癌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PD-1以及PD-L1抑制剂的应用。
预后肺腺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病理组织类型、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体能状况等相关,分期越晚,预后越差、生存率越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及早发现肺腺癌浸润、侵袭和转移,及时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对提高肺腺癌的生存率具有重大意义。
能否治愈目前的技术治疗手段,针对肺腺癌中的原位癌和微浸润癌,因不会出现转移,手术完整切除可达到治愈效果。但对于浸润性腺癌,尚无法保证能达到彻底治愈,但是可以积极就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复诊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来决定复诊时间。
饮食肺腺癌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健康饮食,补充充足的营养物质。若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要针对术后的身体状况,进行饮食调理,以促进身体恢复。
饮食调理应戒烟、戒酒。
肺癌患者无吞咽困难时应自由择食,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品,提高膳食质量,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营养状况较差,很难耐受手术的创伤,术后愈合慢,易感染,对手术康复不利。
要求饮食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在足够热量供应时可以补充蛋白质营养,促进肌肉蛋白的合成,做到膳食的种类多样。
术后根据病情来调配饮食,因为手术创伤会引起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所以在食物选择与进补时不要急于求成,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若患者食欲不振,可少食多餐。
护理肺腺癌患者的护理以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日常中应尽量避免接触致癌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此外,日常生活中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求医问诊。
日常护理每天保持充足睡眠,不可过度劳累。
遵医嘱适度锻炼身体。
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的患者,日常应注意休息,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避免感染。
病情监测除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咯痰、咯血、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发热等异常状况外,还要特别留意有无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头颈部和上肢水肿或上眼睑下垂。如出现吞咽困难,则提示肿瘤侵犯或压迫食管,应及时就医。
心理护理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生理较脆弱,刚刚确诊时患者难以接受,注意安抚其情绪,加强心理疏导。
特殊注意事项对于随访人群,建议前两年每4~6个月复查增强胸部CT,以后每年复查平扫胸部CT。每年注射流感疫苗,必要时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
维持健康的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定期健康体检,必要时可进行骨密度检查、口腔检查。
预防对于肺腺癌的预防要注意戒烟,少接触厨房油烟、室外空气污染。如果出现呼吸道不适症状,如咳嗽、胸闷等症状,注意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进展为严重疾病。
早期筛查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或45岁以上成年人,应每1~2年进行一次肺部检查,明确有无病变。
预防措施注意戒烟、戒酒,二手烟也要避免。
改善生活环境,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建议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出门,或者有条件者移居到空气较好的地方。
建议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通过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肺部。
膳食均衡,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做好职业防护,避免吸入有害气体以及粉尘。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肺癌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涂海燕,胥冰菲,吴一龙.2018年肺癌临床研究进展[J].循证医学,2019(1):4-9.
[3]白春学,张勇,肺癌早期诊断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8):1290-1292.
[4]蔡柏蔷,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5]姚晓军,张洪伟,蒲强等.2000年与201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肺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病理类型分布特点[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5(2):309-315.
[6]吴咸中.实用老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学[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
[7]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8]朱雄增,张杰,肺腺癌IASLC/ATS/ERS国际多学科分类解读[J].CNKI;WanFang,2012.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