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缺乏症

概述

生长激素缺乏症是由于腺垂体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GH)部分或完全缺乏,或由于GH分子结构异常等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患者身高处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平均数减两个标准差,呈匀称性身材矮小,智力发育正常.发生率约为20/10万~25/10万。

生长激素缺乏症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儿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 疾病别称: 垂体性侏儒症、多发营养不良性侏儒、生长激素缺乏、下丘脑-垂体-IGF-1生长轴功能障碍及生长落后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部分遗传 并发疾病: 视野缺损、嗜睡、抽搐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身材矮小、面容幼稚 好发人群: 出生时胎位异常、生后有窒息史者,既往颅内创伤、感染者 常用药物: 生长激素、司坦唑醇、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 常用检查: 生长激素分泌功能测定、染色体检查、骨龄评定 疾病分类

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是由于生长激素神经分泌功能障碍,或者遗传性生长激素缺陷引起的,包括生长激素基因缺陷引起的生长激素缺乏,下丘脑-垂体发育异常。

获得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系由于产伤、新生儿窒息、颅内肿瘤、颅内感染、放射性损伤、创伤、浸润病变等引起。

暂时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包括体质性青春期生长延迟,社会心理性生长抑制。

病因

生长激素分泌激素的缺乏、特发性下丘脑功能异常、垂体发育不良、颅脑放射性损伤、遗传因素及长期熬夜、精神压力等。针对疾病的病因及早的治疗是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关键。

主要病因

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或靶细胞对GH无应答反应等均会造成生长落后,根据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原发性

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

垂体发育异常,不发育、发育不良或空蝶鞍均可引起生长激素合成和分泌障碍,其中有些伴有视中隔发育不全间隔-视神经发育不良)、唇裂、腭裂等畸形。由下丘脑功能缺陷所造成的生长激素缺乏症远较垂体功能不足导致者多。其中因神经递质神经激素功能途径的缺陷,导致GHRH分泌不足引起的身材矮小者称为生长激素神经分泌功能障碍(GHND),这类患儿在GH药物刺激试验中GH峰值>10μg/L。

遗传性生长激素缺乏(HGHD)

GH1基因缺陷引起单纯性生长激素缺乏症(Ighd),而垂体Pit-l转录因子缺陷导致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Mphd),临床上表现为多种垂体激素缺乏。IGHD按遗传方式分为I(AR)Ⅱ(AD)、Ⅲ(X连锁)3型。此外,还有少数矮身材儿童是由于GH分子结构异常、GH受体缺陷(Laron综合征)或IGF受体缺陷(非洲俾格米人)所致,临床症状与生长激素缺乏症相似,但呈现GH抵抗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抵抗,血清GH水平不降低或反而增高,是较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继发性

多为器质性,常继发于下丘脑垂体或其他颅内肿瘤、感染、细胞浸润、放射性损伤和头颅创伤等。

暂时性

体质性生长及青春期延迟、社会心理性生长抑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均可造成暂时性GH分泌功能低下,在外界不良因素消除或原发疾病治疗后即可恢复正常。

诱发因素

长期熬夜,因为生长激素是晚上开始分泌。

缺乏运动或运动过量。

营养不均衡,饮食偏食。

情绪压抑、精神压力过大。

流行病学

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发生率约为20/10万~25/10万。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对见于男孩,男:女为3:1。

好发人群

出生时胎位异常或生后有窒息史的儿童。

曾有颅内肿瘤、感染、颅内创伤、放射性治疗史的儿童。

症状

生长激素缺乏症的部分患儿出生时有难产史、窒息史或者胎位不正,以臀位和足位产多见。出生时身长正常,5个月起出现生长减慢,1~2岁明显。多于2~3岁后才引起注意学龄期身高年增长率不足5cm,严重者仅2~3cm,身高偏离在正常均数-2SD以下。

典型症状

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多见子男孩,男:女为3:1。患儿出生时身长和体重均正常,1岁后出现生长速度减慢,身高落后比体重低下更为显著,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平均数减两个标准差),身高年增长速率<5 cm。智能发育正常。患儿头颅呈圆形,面容幼稚、脸圆胖、皮肤细腻、头发纤细、下颌部发育不良,牙齿萌出延迟且排列不整齐。患儿虽生长落后,但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骨骼发育落后,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2岁以上,但与其身高的年龄相仿,骨骺融合较晚。多数患儿青春期发育延迟。

有些生长激素缺乏患儿同时伴有一种或多种其他垂体激素缺乏,这类患儿除生长迟缓外,尚有其他伴随症状:伴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者容易发生低血糖;伴促甲状腺激素(Tsh)缺乏者可有食欲缺乏、活动较少等轻度甲状腺功能不足的症状;伴有促性腺激素缺乏者性腺发育不全,出现小阴茎,至青春期仍无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等。

器质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由围生期异常情况导致者,常伴有尿崩症。颅内肿瘤导致者则多有头痛、呕吐、视野缺损等颅内压增高以及视神经受压迫的症状和体征。

并发症

下丘脑-垂体肿瘤导致的生长激素缺乏症,可并发视野缺损、视力减退,后期可出现颅高压的表现,以及嗜睡、抽搐等。

就医

生长激素缺乏症应尽早应用生长激素治疗,现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已被广泛应用,治疗应持续至骨骺愈合为止。治疗时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以第一年效果最好,年增长可达到10cm以上,以后生长速度逐渐下降。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甲状腺素缺乏,故须监测甲状腺功能,若有缺乏,适当加用甲状腺素同时治疗。

就医指征

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生长缓慢,生长速度<4cm/年。

出牙及囟门闭合延迟,牙齿排列不齐。

身体上下部量正常,体型匀称,面容幼稚,脸圆胖,皮肤细腻,头发纤细。

就诊科室

当患者出现身材矮小、面容幼稚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前往到内分泌科、儿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有无颅内外伤或手术史,有无其他内分泌疾病史,有无头颅放射性治疗史?

患儿是否足月顺产,有无窒息史?

患儿的喂养情况是怎样的?

患儿是否按时接种疫苗?

家庭成员是否有身材矮小病史?父母身高、体重分别是多少?

需要做的检查

生长激素分泌功能测定

生长激素呈脉冲性分泌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单次测定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运动试验

空腹4小时,激烈运动20分钟,使心率>120次/min。运动前、运动20分后分别采血测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峰值>10μg/L,可排除生长激素缺乏。运动量不足可出现假阳性结果,此类方法多作为初筛检查,生长激素峰值<10μg/L需做药物激发试验。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各种药物激发反应途径不同,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有差异,故常用2种作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激发试验以助结果判断。激发试验前需禁食8h小时以上。一般认为2种试验生长激素峰值均<5μg/L,为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峰值在5.1~9.9μg/L为部分性生长激素缺乏;生长激素峰值≥10μg/L为正常反应。

染色体检查

对女性矮小伴青春期发育延迟者应常规作染色体检查,以排除染色体病,如Turner综合征等。

骨龄评定

手和腕部X线摄片,评定骨龄是了解患儿骨骼成熟程度,预测生长潜力的一个较为可靠的手段。

颅脑磁共振显像

MRI可显示蝶鞍容积大小,垂体前、后叶大小,可诊断垂体不发育,发育不良,空蝶鞍、视中隔发育不全等,并且可发现颅咽管瘤、神经纤维瘤、错构瘤等占位性病变。

其他

根据临床表现可选选择性检测TSH、T3、T4、PRL、ACTH、皮质醇、LHRH激发试验等,以判断有无甲状腺、性腺激素缺乏等。

血24小时GH分泌谱测定

正常人GH峰值与基值差别很大,24小时的GH分泌量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体内GH分泌情况尤其是对GHND患儿,其GH分泌功能在药物刺激试验可为正常,但其24小时分泌量则不足,夜晚睡眠时的GH峰值亦低。但该方法繁琐,采血次数多,不易为患者接受。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IGFBP-3的测定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主要以蛋白结合的形式(IGFBPs)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其中以IGFBP-3为主(95%以上)。IGFBP-3有运送和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功能,其合成也受GH-IGF轴的调控,因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IGFB-3都是检测GH-IGF轴功能的指标。两者分泌模式与GH不同,呈非脉冲式分泌,较少日夜波动,血液循环中的水平比较稳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出生时的水平非常低,随后在儿童期缓慢升高,在青春发育期升高显著,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减少。青春期女孩出现高峰的时间约早于男孩2年。IGFBP-3的水平变动与其相似,但变化较小。目前认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BP-3可作为5岁至青春发育期前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筛查指标,但该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正常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IGFBP-3水平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如性别、年龄、营养状态、性发育程度和甲状腺功能等,故必须建立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儿童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另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测定还可监测GH治疗后的反应,并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如矮小儿童GH激发试验中GH峰值正常,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低下,但在注射外源性GH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升高,生长速率加快,提示患儿GH分子有变异;如IGF1不升高,生长不加速,则提示可能系生长激素受体缺陷。

基因检测

随着二代测序及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等技术的临床应用,基因检测在矮身材的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可进行与腺垂体发育缺陷相关的基因(HESX1、LHX3、LHX4、PROP1、POUIF1)和与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缺陷相关的基因(GHI、GHR、IGFI、IGFR、STAT5b、IGF-ALS)分析。

诊断标准

身高低于正常同种族、同龄、同性别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或低于第三百分位以下。

每年身高增长速率,学龄期<5cm,青春期<7cm。

骨龄较实际年龄落后2岁以上。

两种药物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生长激素峰值均<10μg/L。

智能正常,与年龄相称。

排除其他影响生长的疾病。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低于正常。

鉴别诊断

体质性青春期生长延迟

多见于男孩,出生时正常,1~5岁内生长开始减慢,矮小,骨龄落后,性发育延迟,青春期多在16岁开始,最终身高达到正常。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父母可有儿童时期身材矮小史。

家族性矮小症

父母身材均矮小,患儿身高多在第三百分位数左右,生长速度≥4cm/年,骨龄与实际年龄相仿,智力、体型及性发育正常,内分泌激素正常。

宫内发育迟缓

有宫内感染、胎盘病理因素等,出生时多为足月小样儿,体重、身高均低于第10百分位数,体态匀称、骨龄正常。无家族史,内分泌激素正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身材矮小,有特殊面容、智力低下、躯体长、四肢短,上部量长,下部量短,血甲状腺素减少。

染色体异常

Turner综合征

身材矮小伴性发育不良,颈短,颈蹼、肘外翻、乳距宽,青春期无月经初潮。染色体检查可确诊。

21-三体综合征

身材矮小伴智力落后,有特殊面容,染色体检查可确诊。

社会心理生长抑制

长期不良刺激导致小儿精神压抑,生长缓慢,为暂时性,生长激素水平下降,患儿可有食欲亢进、遗尿、痉挛性啼哭、易发脾气,清除不良因素后生长速度可恢复正常。

骨骼发育异常

如各种骨、软骨发育不良,有特殊体态,外貌骨骼畸形。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生长发育落后

心、肝、肾等慢性疾病或长期营养不良、遗传代谢性疾病所致的生长发育落后,有相应表现。

治疗

对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无论特发性或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均可用生长激素治疗。开始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以缩小患者与同龄儿的身高距离,并对达到成人靶身高有很大帮助。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一般治疗

合理的膳食,荤素搭配,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钙、锌等营养物质。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9~12小时,晚上9点应该上床睡觉。保证每天1~2小时的运动,包括打球、跳绳、跑步等。

药物治疗

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目前对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无论特发性或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均可用生长激素治疗。开始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对颅内肿瘤术后导致的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或有潜在肿瘤恶变及严重糖尿病患儿禁用。

生长激素治疗常见的副作用

局部反应、抗体产生、低甲状腺素血症、股骨头滑脱与坏死,暂时性视盘水肿、颅内压升高、血转氨酶升高。

类胰岛素1号生长因子

生长激素受体缺陷者,由于类胰岛素1号生长因子产生障碍,外源性生长激素治疗无效,近年来国际上采用类胰岛素1号生长因子治疗,对促进增长有一定疗效。

其他激素治疗

垂体前叶多种激素不足的患儿同时给予相应激素治疗。

蛋白同化类药物制剂的使用

常与生长激素并用治疗Turner综合征,国内大多使用司坦唑醇,需注意骨龄增长情况。

手术治疗

此病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预后

生长激素缺乏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经过积极的寻找病因,针对性的治疗,给予补充足量的生长激素,一般可以达到正常身高,但需要长期坚持治疗。

能否治愈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可治愈。

能活多久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不影响患者预期寿命。

复诊

处于治疗期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要每3个月随诊1次,复查血糖、类胰岛素1号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及甲状腺功能等,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避免用药过度或未能及时发现药物的副作用,给患儿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

饮食

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儿在饮食中应多增加摄入蛋白质高的食物,并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儿童的正常生长需要足够的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这些必须由食物供给,同时也需要足量的钙、铁、锌等微量元素。

饮食调理

宜食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鱼类、奶制品、蛋类、豆类、家禽类,优质蛋白不仅能够进行钙的补充,而且能够促进肌肉生长发育。

少吃油炸类垃圾食品、甜食、膨化食品以及腌制食品,少喝碳酸饮料,甚至杜绝这些食品的食用,这些食物可严重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多吃绿叶蔬菜,绿叶蔬菜中含有多种纤维素,不仅能够排出人体的毒素,还可以对于生长激素缺乏进行相关的补充,如菠菜、芹菜、茼蒿、油麦菜、大白菜等。

护理

生长激素缺乏症护理的目标是通过指导患儿合理服药,使身高恢复正常水平,使各项发育指标正常。

日常护理

指导合理用药。生长激素替代疗法在骨骼愈合前效果良好,应坚持用药。用药后患儿生长发育加速、食欲增加、脂肪减少、体能和认识能力会有所改善。若使用促合成代谢激素,则应注意其不良反应,主要有肝毒性和雄激素作用,有促使骨骼提前愈合而反而使身高过矮的可能。需定期复查肝功能,严密随访骨骼发育情况。

使患儿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运动1小时以上。

特殊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每3个月测量身高、体重1次,观察骨骼系统发育情况并做好记录。

预防

生长激素缺乏症目前没有统一的预防措施,可从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情绪、适度运动、营养均衡等生活方式干预来预防生长激素缺乏。

早期筛查

定期给青春期前儿童测量身高,并做好记录。

密切关注出生史异常的儿童囟门闭合、出牙、换牙情况,如足先露、臀位等。

对曾有新生儿产伤、颅内感染、放射性损伤、创伤等的儿童常规做生长激素分泌功能测定。

对有家族史的儿童可定期监测骨龄。

预防措施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饮食,可补充维生素D与钙剂。

保证夜间充足的深度睡眠。

保持心情愉快。

每日进行充足的运动,至少1小时。

积极规范防治慢性疾病。

参考文献

[1]崔红,郑建.实用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诊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145-1160.

[2]仰曙芬.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034-1041.

[3]沈晓明,桂永浩.临床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365-5380.

[4]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95-399.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264.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