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rhiniti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有一定遗传性 并发疾病: 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咽炎 治疗周期: 不同类型治疗周期不同 临床症状: 鼻塞、头痛、流鼻涕 好发人群: 儿童、青壮年 常用药物: 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常用检查: 鼻腔镜检查、鼻窦CT、皮肤点刺试验、MRI 疾病分类鼻炎在临床中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主要包括:
急性鼻炎
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黏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发热等,病程通常在7~10天。200种以上的病毒和急性鼻炎相关。四季均可发病,冬季更为多见。机体因全身和局部因素而抵抗力下降时,易于发病。
慢性鼻炎
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鼻炎又分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
干燥性鼻炎
一般认为长期受外界的物理或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致,如长期粉尘的机械性刺激、空气过热、过干的影响等,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慢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
是一种缓慢发生的弥漫性、进行性鼻腔萎缩性病变,鼻腔黏膜,包括黏膜下血管、腺体、骨质等出现萎缩,特别是鼻甲会出现萎缩。
干酪性鼻炎
干酪性鼻炎及鼻窦炎是鼻腔或鼻窦内积聚恶臭的干酪状团块,日久侵袭周围组织和骨质,严重者可发生鼻部畸形,临床上较少见。
变态反应性鼻炎
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药物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是不恰当的鼻腔用药,长期持续作用,以及因治疗其他疾病而出现的药物副作用的结果。病因主要是长期使用滴鼻药,比如麻黄素、滴鼻净等药物。雾化吸入药物,由于咽喉炎、哮喘长期应用缓解症状的气雾剂,造成鼻肺反射综合征,出现鼻咽阻塞、憋气的现象。抗高血压的药物,长期应用也可以引起头晕、鼻塞不适的症状。
过敏性鼻炎
接触花粉、尘螨等易引起过敏的过敏原而导致的鼻炎,该种类型的鼻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病因鼻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鼻腔炎性疾病,不同的类型,其病因各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异质性。
主要病因过敏性鼻炎
具有遗传性,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引发该疾病。
萎缩性鼻炎
可因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引起发病,
药物性鼻炎
长期使用雾化吸入药物或是麻黄素等药物,会造成鼻肺反射等,继而引起发病。
干燥性鼻炎
空气过热或是长期受粉尘的刺激等,会引起发病。
诱发因素受凉、疲劳、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以及各种全身慢性疾病,均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诱发本病。
鼻中隔偏曲、鼻腔狭窄、异物、肿瘤妨碍鼻腔通气引流,使病原体易局部存留,反复发生炎症。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可变为慢性鼻炎。
职业和环境因素,长期吸入各种粉尘,如煤、岩石、水泥、面粉、石灰等可损伤鼻黏膜纤毛功能。各种化学物质及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甲醛及酒精等均可引起慢性鼻炎。
流行病学鼻炎为流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秋、冬、春之交,气候变化不定的季节好发。各年龄组均可发生,尤以儿童和青壮年最为好发。
好发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鼻炎,其中儿童和青壮年更为好发。
症状由于鼻炎的种类不同,症状有所差别,但鼻炎患者常出现鼻塞、流鼻涕、鼻痒、打喷嚏等多种症状。
典型症状急性鼻炎
潜伏期1~3天,初期表现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和喷嚏,继而出现鼻塞、水样鼻涕、嗅觉减退和闭塞性鼻音,继发细菌感染后鼻涕变为黏液性、黏脓性或脓性。全身症状因个体而异,多数表现全身不适、头痛和发热(37.0~38.0℃)等。
慢性鼻炎
鼻塞、鼻涕增多为主要症状,还可伴有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鼻后滴漏、鼻根部不适、头痛等症状。
过敏性鼻炎
可出现打喷嚏、鼻塞症状,严重时可能还会导致嗅觉减退。
萎缩性鼻炎
会有鼻堵,甚至有恶臭等症状。
药物性鼻炎
主要以鼻塞症状为主,甚至症状会随着使用药物时间加长而加重。
并发症急性鼻窦炎
鼻腔炎症经鼻窦开口向鼻窦内蔓延,引起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其中以上颌窦炎及筛窦炎多见。
急性中耳炎
感染经咽鼓管向中耳扩散所致。
急性咽炎
感染经鼻咽部向下扩散可引起急性咽炎,小儿、老人及抵抗力低下者还可并发肺炎。
鼻前庭炎
感染向前直接蔓延可导致鼻前庭炎。
就医根据患者的病史、鼻部检查、鼻内镜检查、过敏原检查以及鼻窦CT等,可作出本病的临床诊断。
就医指征鼻痒并伴有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以及鼻塞等,应及时就医。
出现不明原因的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鼻后滴漏、鼻根部不适、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喉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头痛、头昏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神经内科等。
如果患者有过敏史,或者因为接触到过敏因素发生鼻炎,可以到去过敏反应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鼻塞、头痛、头昏、鼻子不通气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症状持续了多久?
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鼻腔镜检查
前驱期鼻黏膜充血、干燥,卡他期鼻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总鼻道或鼻腔底充满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
鼻内镜检查
通过对鼻腔、鼻咽部以及鼻窦开口结构的检查,明确炎症范围。
皮肤点刺试验
标准化变应原试剂,在前臂掌侧皮肤点刺,20分钟后观察结果,可区分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
变态反应血清学检查
根据免疫球蛋白IgE免疫测定区分过敏性鼻炎与非过敏性鼻炎。
鼻通气功能客观评价
鼻阻力测定和鼻声发射测定是目前临床用来客观评价鼻腔通气状况的方法。
影像学检查
鼻窦CT及MRI检查,用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典型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头痛、鼻痒等。
鼻腔检查,在前驱期可发现鼻黏膜充血、干燥,卡他期鼻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总鼻道或鼻腔底充满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
在前鼻镜下可以观察到下鼻甲及中鼻甲的黏膜改变。
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鼻窦是否存在新的生物和炎症。
鉴别诊断急性鼻窦炎
急性鼻炎病程延长,恢复期内症状不减轻,反而加重,如头痛明显、大量脓涕、中鼻道或嗅裂有脓,以及局部出现压痛。还有血中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率增加,而影像学检查示窦腔密度增高、黏膜增厚,甚至可见液气面。
鼻腔肿瘤
鼻塞多以单侧为主,鼻窦CT以及鼻窦MRI可以做鉴别诊断。
脑脊液鼻漏
多由颅骨和鼻骨骨折、颅内手术等引起,可引起单侧或双侧鼻腔流水物,低头明显,无鼻堵、喷嚏等表现,通过鼻内镜检查可以鉴别诊断。
治疗鼻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当经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鼻炎可短期改善症状,但目前尚不可根治,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抗组胺药
具有抗过敏作用,对打喷嚏和鼻痒的患者有效。
白三烯受体阻滞剂
如孟鲁司特钠,具有预防和减少黏膜炎症的作用。
血管收缩剂滴鼻
麻黄碱液、羟甲唑啉或赛洛唑啉滴鼻液,一般连续应用不超过一周。
皮质类固醇激素鼻喷剂
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可用于儿童,有助于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改善鼻腔、鼻窦引流。
金霉素或红霉素软膏
涂鼻可保护鼻腔黏膜,抑制细菌生长。
鼻冲洗
如用生理性盐水等冲洗鼻黏膜,可改善鼻部症状,鼻腔大面积创伤者等禁用。
手术治疗下鼻甲黏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主要用于下甲黏膜增生肥厚患者。
下鼻甲黏膜下部分骨质切除术
主要用于下甲骨质增生的患者。
中鼻甲部分切除术
如中鼻甲肥大影响呼吸、嗅觉、鼻窦引流或头痛,可切除部分中鼻甲。
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
适用于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
预后由于病因、治疗效果对于患者都有所不同,因此相关愈后也不尽相同。急性鼻炎具有自愈性,大概一周后症状可好转,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等需长期治疗。
能否治愈目前尚不可根治,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
能活多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对于不同类型的鼻炎,其复诊时间也不同。急性鼻炎复诊时间为治疗1周后,慢性鼻炎为3~6周,其他类型需要根据具体的恢复情况来定。
饮食鼻炎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避免不规律进食,需清淡饮食、戒烟、酒,避免辛辣、刺激性以及太甜、太咸的食物。
饮食调理鼻炎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避免不规律进食,需清淡饮食,戒烟、酒,避免辛辣、刺激性以及太甜、太咸的食物。
宜吃
百合 板栗 薄荷 菠萝蜜 车厘子 臭豆腐 蛋卷 冬瓜 豆腐 查看更多>少吃
薄荷糖 葱 淡水鲈鱼 鹅 海鲜 姜 牡蛎 牛肉 泡面 查看更多>慎吃
鸡蛋 辣椒 辣条 葱 胡椒 芥末 咖喱 辣椒 烧烤 护理鼻炎患者的护理以使鼻部感染、鼻塞、鼻腔黏液等不适症状消失为主,还需避免发生感染,或在感染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等。
日常护理了解治疗各种类型鼻炎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患者遵医嘱正确服用。
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环境,避免过敏原。
特殊注意事项使用减充血滴鼻液的时间不宜超过7天,以免形成药物性鼻炎。
儿童可短期使用浓度较低的血管收缩剂类药物。
因鼻炎可引发鼻窦炎等其它疾病,所以当出现鼻塞、头痛、头昏、鼻部不透气嗅觉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预防鼻炎是一种呼吸道的常见病、多发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比如鼻炎患者应加强锻炼,以增强抵抗力。注意保暖,尽量避免受凉、感冒。
早期筛查鼻炎筛查的年龄
鼻炎种类较多,其中过敏性鼻炎有一定遗传倾向。若有过敏性鼻炎家族史,儿童期可进行相关过敏原检测。
鼻炎筛查的方法
鼻炎常见的检查方法有鼻镜的检查,包括前鼻镜、后鼻镜、鼻咽镜,而影像学检查包括鼻窦CT和MRI等。一旦有鼻炎,会有鼻腔黏膜的体征变化。
预防措施合理膳食,三餐规律,避免刺激性饮食和海鲜类食物。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
经常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经常洗鼻子,以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子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参考文献
[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8年制第3版 规划教材_孔维仁,周梁2015.
[2]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
[3]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_黄兆选2008.
[4]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8版).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