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概述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现称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肺血管疾病,病理上表现为“致丛性肺动脉病”,即由动脉中层肥厚、向心或者偏心性内膜增生及丛状性损害和坏死性动脉炎等构成的疾病。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疾病别称: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右心衰竭、肝脏肿大、猝死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晕厥、咯血 好发人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育龄妇女和老年人 常用药物: 硝苯地平、地尔硫卓、西地那非、波生坦、依前列醇 常用检查: 血液检查、胸部X线、胸部CT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 病因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迄今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其发病和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及肺血管内皮平滑肌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

11%~40%的散发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存在骨形成蛋白受体2(BMPR2)基因变异。有些病例存在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ALK1)基因、内皮糖蛋白、Sma和Mad相关蛋白变异。

免疫与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作用可能参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过程。有29%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人抗核抗体水平明显升高,但却缺乏结缔组织疾病的特异性抗体。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人丛状病变内可见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浸润,提示炎症细胞参与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肺血管收缩和舒张由肺血管内皮分泌的收缩和舒张因子共同调控,前者主要为血栓素A2(TXA2)和内皮素-1(E1),后者主要是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由于上述因子表达的不平衡,导致肺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

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钾通道缺陷

可见血管平滑肌增生肥大,电压依赖性钾通道功能缺陷,钾外流减少,细胞膜处于除极状态,使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导致血管收缩。

诱发因素

减肥药、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可能会诱发此病。

流行病学

目前我国尚无该病发病率的确切统计资料,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育龄妇女,平均患病年龄为36岁,近期研究发现老年人也多见。

好发人群

多见于育龄妇女,平均患病年龄为36岁。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女性患者的雌激素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有关。

近年来更多的研究统计发现,该病还好发于50~65岁人群。

症状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通常无症状,仅在剧烈活动时感到不适,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可逐渐出现全身症状。

典型症状

呼吸困难

最常见,多为首发,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

胸痛

常于活动后或者情绪激动出现,由于右心室负荷增加、耗氧量增多及冠脉供血减少等引起心肌缺血所致。

头晕或者晕厥

由于心排量减少,脑组织供血突然减少所致,常在活动时出现,有时休息时候也可以发生。

咯血

通常为小量咯血,有时也可出现大咯血而致死亡。

其他症状

疲乏

因心排血量下降,氧交换和运输减少引起的组织缺氧。

并发症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会引发右心功能失代偿,也可导致右心功能衰竭、体循环淤血、肝脏肿大、腹水、下肢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会导致心源性猝死。

就医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大多发病隐袭,早期可能有轻度呼吸困难,但不足以引起重视,症状明显时,肺动脉压多巳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是肺动脉高压所致的一系列改变,如右心室肥厚、右心衰竭等。

就医指征

如果出现咯血、晕厥、严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就诊科室

主要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或心血管内科。

出现晕厥、严重呼吸困难优先至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不适症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是否有呼吸困难、疲乏、胸痛等伴随症状?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治疗情况如何?

有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此类疾病?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血液检查

血红蛋白增高与长期缺氧代偿有关,血浆脑钠肽或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右心室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呈正比,可用于监测疗效和估测预后。

胸部X线/CT检查

胸片出现肺门动脉扩张伴远端外围分支纤细("截断"征),右心房室扩大提示肺动脉高压。

心电图

右心室肥厚或负荷过重及右心房扩大等可作为支持肺动脉高压诊断依据。

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查

是筛查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三尖瓣峰值流速大于3.4m/s或肺动脉收缩压大于50mmHg将诊断肺动脉高压。

右心导管检查

右心漂浮导管检查属于微创检查,不需要造影剂,可以在病房患者的床边进行,可直接测量肺动脉高压测定,心排出量计算肺血管阻力,确定有无左向右分量等,有助于制定治疗策略。

肺动脉造影检查

属于微创的肺动脉及右心的造影检查,需要注射造影剂,要到导管室进行,更能清楚、直接地发现肺动脉及右心的问题。右心导管测压是目前临床测定肺动脉压力的金标准。

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

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遗传性肺动脉高压、药物毒物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推荐行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

诊断标准

致间隔呈直线型。右心房、右心室扩大,肺动脉扩张。

主动脉瓣超声上PEP/RVET增高(0.3以上)。

右心室流出道或肺动脉AcT增加,AcT/ET降低。

常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反流速度增高。

鉴别诊断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常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史或有其表现;X线胸片提示肺动脉缺支、肺血分布不均、肺部阴影等;氧分压较低,增强螺旋计算机扫描断层摄影术(CTPA)和核素肺灌注显像有助于确诊。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患者多年轻女性,可有间断发热、关节症状;常有间质性肺病征象,X线胸片示肺间质纤维化和磨玻璃样等改变;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免疫学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

治疗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进展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降低肺循环阻力,改善右心室功能,利尿剂、强心剂一直用于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者。由于临床上不易排除由反复小动脉栓塞所致肺动脉高压,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约半数为肺血栓栓塞者。因此,临床上常规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这些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儿童恶化程度与速度较成人快,对病情进展快、药物治疗不理想的患儿唯一希望是心肺或肺移植。

治疗周期 该病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一般治疗

给予患者吸氧。

嘱患者休息,避免过重的体力活动。

出现右心衰、肝淤血及腹水,可用利尿剂治疗。

药物治疗

钙拮抗剂

长效硝苯地平、地尔硫卓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钙拮抗剂。因为使用剂量通常较大,应用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急性血管反应试验阳性是钙拮抗剂指征。

磷酸二酯酶Ⅴ型抑制剂

有选择性肺血管扩张作用,常用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他达拉非。

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药

可显著改善成年患者的活动耐量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及存活率,常用的是波生坦、安立生坦。

前列环素

不仅能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长期应用可逆转肺血管重构。目前常用依前列醇,需持续静脉内滴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可以延缓疾病的进程,从而改善患者的愈后,常用抗凝药有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

手术治疗

房间隔球囊造口术

用于一般内科治疗仍无明显疗效,且有反复晕厥又难以控制的患者。可以改善某些严重病人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延长生存时间,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甚至可导致死亡。

肺或心肺移植手术

疾病晚期患者可以行肺或者心肺移植术,但存在一定的限制,且排斥和感染几率增加。

预后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极差,在确诊后数年甚至数月内死亡。

能否治愈

此病不能治愈,只可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能活多久

多数患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国外的研究显示从出现症状到诊断平均时间为2年。

复诊

病情稳定患者每3~6个月随访1次,病情不稳定或联合治疗者每1~3个月随访一次为宜。

饮食

因此病反复、迁延不愈,患者身体损耗巨大,因此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主,应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低盐、低脂饮食,忌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饮食调理

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慢性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高消耗疾病,患者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应多进食牛奶、豆制品、瘦肉等高蛋白食物,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减少豆制品的摄入。

低盐低脂饮食

高盐饮食会加重水肿,增加心脏负担,高脂饮食加重动脉硬化的风险。

忌烟

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

护理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往往需要承受极大地身心痛苦,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复杂的医疗仪器,加之其发生的各种心理障碍使治疗过程受到影响,致使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的会加速其死亡进程。所以护理方面要做好一般日常生活护理,以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按时按量正确服用。

日常护理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出现精神过度紧张会加重缺氧,家人应细心、耐心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同时使患者配合医生治疗。出现咯血会污染衣服和物品,应及时扔掉,避免对患者产生劣性刺激。

病情监测

病情稳定每3~6个月随访1次,不稳定或联合治疗者每1~3个月随访一次,监测脑钠肽、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到人多、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以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预防

由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早期筛查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不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早期对于怀疑肺动脉高压患者,除了进行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及系统的体格检查外,心电图、胸部X线、经胸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起到早期筛查作用。

对于发现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还需筛查有无其他病因引起,如结缔组织病,及时发现并治疗。

预防措施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

预防晕倒,起、坐、站时动作要缓慢。

避免长时间洗热水澡和蒸桑拿。

避免剧烈运动。

少去高原、空气稀薄等低氧环境。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05-109.

[2]杨媛华,马瑞晓,庞文翼等.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之治疗策略[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2):1793-1795.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9.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