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癌
舌癌就是发生于舌部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在舌缘中1/3部以及此区的舌腹面,是最常见的口腔部肿瘤之一。舌癌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之后逐渐出现疼痛、口臭、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舌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
就诊科室: 口腔科、口腔颌面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Tongue cancer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出血、淋巴结转移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舌部肿块、舌部疼痛、口臭、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 好发人群: 吸烟饮酒者、长期嚼槟榔者、口腔卫生习惯差者 常用药物: 顺铂、氟尿嘧啶 常用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肿瘤标志物 病因舌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和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长期嗜好烟、酒,长期异物刺激,以及口腔卫生不良、黏膜白斑病变、生物致癌因素、遗传等。常见于吸烟者、饮酒者、长期嚼槟榔者、口腔卫生习惯差者。
主要病因舌癌的基本病因尚不明确。
诱发因素长期嗜好烟、酒
据美国资料显示,由烟酒嗜好的发病率为不吸烟饮酒人群的15倍之高。酒本身未证明有致癌作用,但酒精与尼古丁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使致癌物进入舌黏膜。
长期异物刺激
包括牙齿残根、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以及产生慢性炎症乃至癌变。
口腔卫生不良
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形成,促进舌癌的发生。
口腔黏膜白斑病变
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前病变,白斑癌变约占舌癌的12.3%。
生物致癌因素
HPV病毒与某些类型舌癌发病有关。
遗传
有家族史的患者发病率明显增高。
机体内在因素
神经精神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可能与舌癌发生有关。
营养不良
维生素A可有效维持黏膜上皮的正常结构与机能,临床数据显示,维生素A缺乏可能引起舌黏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与舌癌的发生有关。此外,有研究认为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如饮食含铁、锌量低也可能与舌癌发生有关。
流行病学舌癌是口腔癌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舌癌占口腔癌的39.95%,居第一位,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94%。据调查上海男性发病率0.6/10万,女性发病率0.5/10万。本病好发于40~60岁,男女比例为1.2~1.8:1。
好发人群吸烟饮酒者
酒精与尼古丁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使致癌物进入舌黏膜。
长期嚼槟榔者
长期嚼槟榔属于异物刺激产生慢性炎症乃至癌变。
口腔卫生习惯差者
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促进舌癌的发生。
症状舌癌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偶有轻微刺激性痛;若溃疡发展并向深部肌肉浸润,疼痛会逐渐加重。若肿瘤稍偏后,通过舌神经可向外耳道有放射痛。若舌肌广泛受侵,则舌处于固缩状态,言语及吞咽功能受到严重障碍,如唾液外溢。若出现严重口臭系肿瘤坏死所致,病变范围大者除超越中线累及对侧舌外,并向口底扩展,破坏下颌骨,向后累及舌根和扁桃体也常见。
早期症状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偶有轻微刺激性痛且经久不愈;患者舌部可有硬结,起初局部隆起或黏膜无破溃的小硬结,直径多在1cm以下。
中期症状患者起初的硬结逐渐形成明显肿块,继而出现在中心区边缘隆起的小溃疡,局部糜烂、裂隙。溃疡发展并向深部肌肉浸润,疼痛逐渐加重。如肿瘤稍偏后,通过舌神经可向外耳道有放射痛。
中晚期症状此时患者舌肌广泛受侵,则舌处于固缩状态,言语及吞咽功能受到严重障碍,如唾液外溢。
晚期症状患者晚期肿瘤坏死或合并感染出现严重口臭;病变范围大者除超越中线累及对侧舌外,还向口底扩展,破坏下颌骨;向后累及舌根和扁桃体,引起下颌部及咽部疼痛溃烂并出现远处转移。
其他症状发热
多出现在下午,体温一般在37.5~38℃之间,大多是由于肿瘤患者调节体温能力下降所致。
消瘦
患者常因疼痛无法进食,而且肿瘤是消耗性疾病,会导致患者体型消瘦。
就医对于长期爱嚼槟榔、口腔卫生习惯差、有家族史、口腔溃疡反复不愈、口腔黏膜白斑、舌部发现肿块并出现疼痛的患者,要及时就诊医院口腔科,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
就医指征对于长期爱嚼槟榔、口腔卫生习惯差、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人群,出现舌部不适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口腔溃疡反复不愈,口腔黏膜白斑等危险因素应及时就医。
舌部发现肿块并出现疼痛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口腔科或口腔颌面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舌头肿物出现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疼痛、口臭、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发热、消瘦)
是否有家族史(直系亲属及父母兄弟姐妹有无舌癌)?
有没有吃槟郎的习惯?
需要做的检查口腔专科检查
部分病例早期变现为黏膜白班、表面粗糙,之后会发展为乳头状或溃疡型,有的呈菜花状且边缘外翻。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舌癌病理分型,根据分型选择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根据血常规可明确患者有无其他感染、有无贫血等;生化学检查评估患者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病情监控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影像学检查
包括头部核磁、胸部CT、浅表淋巴结B超等,可准确了解病灶的大小、位置,胸部有无转移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
诊断标准有舌部硬结渐成肿块,继之发生溃疡,病变逐渐向深部及周围组织扩展,常伴感染、进食及吞咽困难、颌下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
脱落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癌细胞,即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结核性溃疡
常伴有活动性肺结核或结核病史,病变多位于舌背,溃疡表浅且表面不平,常有灰黄色渗出液和自觉疼痛。通过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乳头状瘤
多发生在舌尖边缘,黏膜表面有细小乳头,边缘清楚,周围组织软,需手术切除,舌癌后期可发生组织浸润,由此可以鉴别。
纤维瘤
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大小不一,硬度不等,边界清楚,生长缓慢。纤维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其增生的细胞间具有数量不等的胶原存在,缺乏恶性细胞的特征,由此可以与舌癌鉴别。
口腔单纯溃疡
多发于老年人,常因带假牙引起,好发于舌侧边,摘除假牙后一般可自愈。由此可以鉴别,舌癌不会自愈。
治疗舌癌的治疗可根据TNM分期制定方案,对于I期舌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可单纯原发病灶根治,密切随访颈部;II期舌癌仍以手术治疗为主,颈部行同期或分期清扫术,如发现颈部术后病理阳性,考虑行术后放疗;Ⅲ、Ⅳ期舌癌,提倡综合治疗。
治疗周期 患者需要长期持续性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化疗药物
局部晚期患者可行诱导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氟尿嘧啶、紫杉醇和多西他赛等。
靶向药物
对比传统给药途径,靶向给药系统可以选择具有肿瘤导向性的靶向配基携带抗肿瘤药物,特异性集中在肿瘤部位,选择性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保护正常细胞,能明显改进药物疗效且减轻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楔形切除术
对于T1期患者,可行楔形切除术,在离开病变1cm的正常组织内进行切除,尽量保存正常组织,术后不致语言及其他功能障碍。早期病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很低,一般报告不到10%,因此除定期随诊观察外,无须特殊处理。
半舌或全舌切除术加皮瓣重建术
对于T2~T3患者,应仔细触诊肿瘤边缘及与中线间的距离,根据病变大小选择术式。术后患者语言及其他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不至影响患者的一般生活。此期病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为20%~30%,因此,颈淋巴结的处理是治疗时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初诊时触及颈上深肿大淋巴结并被怀疑为转移时,应行治疗性传统颈清除术。未能触及肿大淋巴结,治疗性计划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进行选择性颈清除术;另一种则是进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对于早期单发、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缩瘤的患者,均可放射治疗。
预后舌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很多,患者一般不能治愈,但可以防止病情扩散。患者术后可能会影响说话及吞咽功能,在术后半年内应每月复诊,之后每3个月复诊一次,具体存活时间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
能否治愈舌癌患者只能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病情扩散,不能治愈。
能活多久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在70%以上,Ⅲ、Ⅳ期患者在30%左右。颈部淋巴结无转移者5年生存率在60%以上,有转移者下降至30%左右。
后遗症患者术后可能会影响说话及吞咽功能。
复诊患者术后半年内应每月复诊,之后每3个月复诊一次。
饮食舌癌患者的饮食以减轻患者痛苦,加强营养为主,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增加蛋白质食物摄入,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忌酒。
饮食调理忌辛辣食品
如辣椒、辣条等摄入过多辛辣食品,易刺激口腔及患处。
忌烟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及酒精均属于有害物质,易刺激口腔及患处。
忌坚硬食物
如榛子、锅饼等,患者术后咀嚼不便,坚硬的食物易在进食中划破患处。
忌食过烫食物
如火锅等,过烫食物可能破坏口腔黏膜,不利于患处恢复。
宜多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
如牛奶、鸡蛋等,即富含高蛋白又易于吞咽。
护理舌癌患者的日常护理较为重要,如术后护理等,良好的日常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日常护理术后应注意口腔清洁、尽量减少舌体运动(进食、说话等),以利于伤口愈合。
术后注意保持颈部负压引流通畅,避免动作幅度过大或翻身导致其扭曲、脱出等。还需观察引流液颜色,如引流液鲜红色或呈乳白牛奶状,均属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意识完全清醒的患者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防止颌面部水肿。
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防止呕吐物或血液误吸入气管。鼓励患者深呼吸和轻轻地咳嗽,排出气道分泌物。
观察口腔内及颈部创口有无出血或渗血,观察创口有无肿胀情况,包扎敷料松紧是否合适,避免包扎过紧,影响呼吸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出院后需注意避免压迫、撞击术区。
放疗部位皮肤需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注意防晒,出现破损时需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心理护理家属应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张口、进食、语言困难等问题,均应事先告知病人,使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特殊注意事项癌症患者常产生抑郁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患者情绪。
预防舌癌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恶性疾病,因此疾病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以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为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预防措施保持口腔卫生,减少口腔黏膜感染细菌、病毒的机会。
及时处理边缘锐利的残根、残冠,磨平锐利的牙尖,拆除不良修复体,避免其对口腔黏膜的慢性损伤和刺激。
改变不良习惯,如咀嚼槟榔、烟草等。
保持膳食平衡,避免营养不良或过度。
不要长期吃过烫或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
避免吸烟、过量饮酒。
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抑郁,保持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也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益,刘树铭,ZHANG,等.舌癌临床路径释义[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7,04(v.4;No.17):74-78.
[2]王松灵.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口腔医学(一)[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3]张震康,俞光岩,徐韬.实用口腔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99-300.
[4]凌均棨,陈智.口腔医学:口腔内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0-151.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