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

概述

室性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下的特殊传导系统,或者心室肌的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异位心搏,发作时心率可达150~250次/分,并可发生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恶化,可能转变为室扑、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需要积极治疗。及时正确的判断和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室性心动过速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少数类型遗传 并发疾病: 心力衰竭 治疗周期: 短期或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低血压、气促、心绞痛、心脏骤停、猝死 好发人群: 患器质性心脏病者 常用药物: 利多卡因、索他洛尔、胺碘酮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疾病分类

普通型室性心动过速

分持续性与阵发性,心电图出现三个或以上的宽大畸形的QRS波连续出现,心室率常为100~250次/分。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发作时QRS波群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宛如围绕等电位连续扭转而得名,频率为200~250次/分。

加速性室性心动自主心律

其发生机制与自律性增加有关,心电图通常表现为连续发生3~10个起源于心室的QRS波群,心率通常为60~100次/分。心动过速的开始与终止呈渐进性,跟随于一个室性期前收缩之后或当心室起搏点加速至超过窦性频率时发生。

根据发作的持续时间分类:

非持续性室速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30s,或室性QRS波群连续出现的数目<100个。

持续性室速

每次发作持续30s以上,或室性QRS波群连续出现的数目>100个,不能自行终止者。

无休止性室速

不间断反复发作,其间可有窦性心律,但大部分时间为室速。

根据QRS-T波群特征分类: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自始至终QRS波群形态一致或接近一致。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QRS波群呈多种不同形态。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QRS波群形态和方向交替出现,肢体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正负交替变化,或胸导联呈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交替变化,或电压交替改变。

根据发病机理分类:

折返性室速

激动在心室内快速折返形成室速。

自律性室速室

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引起的室速。

触发活动性室速

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诱发的室速。

并行心律性室速

室速的起搏点周围存在着传入阻滞,窦性激动夺获心室后仍不能改变室速的节律,室性并行心律的频率高于窦性心律时,便产生并行心律性室速。并行心律常伴外出阻滞,故其频率多数较慢,在70~140次/分,心电图中RR间期常有较大差异,可见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和融合波,室速终止后可见并行心律性室性期前收缩。

病因

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主要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代谢障碍及电解质紊乱、外界刺激等,好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剧烈的情绪波动及体育运动、暴饮暴食、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诱发本病。

主要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心肌病及心肌梗死后心肌受损,导致室性心动过速的产生。最常见为冠心病,其次为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脏瓣膜病等。

代谢障碍及电解质紊乱

代谢障碍及电解质紊乱发生时,体内的离子浓度及通道不同程度受损,进而导致电活动紊乱,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发生。

其他病因

外界刺激,如药物副作用、吸食毒品等都可导致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诱发因素

剧烈的情绪波动及体育运动

剧烈的情绪波动及体育运动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进一步导致心肌缺血,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发生。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后血液大量聚集消化系统,心脏负担增加,诱发室性心动过速。

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一些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需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多以改善离子通道及离子的流动为主要药理机制,故影响到心脏电传导系统,引发室性心动过速。

流行病学

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无明显的地域差别,正常人发病率极低,而器质性心脏病根据病人严重情况不一样,发病率较正常人更高,特发性的室性心动过速高发人群,可见于各类人群,通常发病没有特别的因素。

好发人群

患器质性心脏病者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电活动紊乱,易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发生。

症状

室性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相似,但症状比较严重,小儿可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年长儿可主诉心悸、心前区疼痛,严重病例可有晕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发作短暂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较轻,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者则可发生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体格检查发现心率增快,常在150次/分以上,可出现节律整齐,心音可有强弱等现象。

典型症状

低血压

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时,患者的血压可能出现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

气促

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时,患者心率快,出现气促、呼吸困难。

心绞痛

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时,患者心室率快,心脏有效泵血减少,心肌供血不足,出现心绞痛。

其他症状

心脏骤停及猝死

通常发生在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得不到有效缓解,发展至室颤,导致心脏完全的正常功能丧失,出现心脏骤停及猝死。

并发症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是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

就医

当患者出现心悸、气促、胸闷等症状,或曾确诊过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活动耐力下降、晕厥时,应及时就诊到心内科或急诊科就诊,通过体格检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本病要注意与房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等心律失常相鉴别。

就医指征

患者出现心悸、气促、胸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曾确诊过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出现活动耐力下降、晕厥时,应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患者可根据病情的急缓轻重就诊于心内科、急诊科。

医生询问病情

心悸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随着体位改变减轻吗?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心悸、气短、胸闷等)

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及是否是持续的?

有无其他的症状?(如晕厥等)

是否到医院就诊过?做过哪些检查及治疗?

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如何?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室性心动过速时,听诊律可轻度不规则,第一、二心音分裂,收缩期血压随心搏变化。

心电图

心电图表现为3个或以上的宽大畸形的QRS波连续出现;心室率常为100~150次/分;节律规整或略不规整;心房活动与心室活动无固定关系,形成室房分离。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可发现是否合并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

超声心动图

可以观察到心脏的血管结构和功能,对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明确有重要意义。

CT检查

可以通过CT检查来观察患者的心脏结构变化,可以排除患者其他器质性的病变。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可发生心绞痛、头晕、晕厥。

体检包括颈静脉间歇出现巨大a波,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可出现低血压或心力衰竭的表现。

心电图特征

连续发生的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为室性心动过速,QRS-T波特征同室性期前收缩。

常有房室分离,心室率>心房率,但也可表现为1:1的房室逆传。

心室率100~250次/分,当心室率之140次/分时,容易见到室性融合波或心室夺获。

鉴别诊断

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指起源于心房,且无需房室结参与维持的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包括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波形态与窦性不同;当心房率加快时可出现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阻滞,呈现2:1房室传导者亦属常见,但心动过不受影响;P波之间的等电线仍存在;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

室扑

心室扑动呈正弦图形,波幅大而规则,QRS波呈单形性,心室率150~300次/分(通常在200次/分以上),有时难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

室颤

心室颤动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群、ST短、T波,持续时间较短,如不及时抢救,一般心电活动在数分钟内迅速消失。

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首先针对病因治疗,需消除病因,保持心态平稳,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部分病例可考虑在电生理检查的基础上行射频消融治疗,还可选择心率转复除颤器,同步直流电复律等,必要时还可采用切除术或局部冷冻术。

治疗周期 室性心动过速治疗周期需要根据患者本身病情及病因而异,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药物等引起室性心动过速,短期治疗可好转。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一般治疗

针对因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需消除病因,缓解器质性心脏病带来的症状。

保持心态平稳,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及剧烈的体育运动。

药物治疗

利多卡因

作为首选药物,首次需静脉注射,稳定后改口服药物,大剂量可致心脏传导阻滞。

胺碘酮

延缓房室传导,不良反应为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主要见于长期口服者。

索他洛尔

为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严重心功能不全者禁用。该药品应在心电监护下缓慢静脉注射,室速终止应立即停止给药。适用于QT间期正常多形性室速,应用索他洛尔无效者再使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

手术治疗

心率转复除颤器(ICD)

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选择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射频消融术

电生理标测下,确定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部位、起源,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根据心内膜或心外膜标测结果确定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然后采用切除术或局部冷冻术。

其他治疗

同步直流电复律

药物治疗无效者,特别是在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情况下,可用100~200J的同步直流电复律终止的室性心动过速。

预后

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多与患者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以及心脏原发病治疗情况相关。病情轻者可治愈,且不影响自然寿命,伴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及原发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患者,自然寿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轻症患者治愈后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能否治愈

病情轻者可治愈,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及原发病无法控制者可能出现复发。

能活多久

病情轻者经治疗缓解、治愈后不影响自然寿命。

伴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及原发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患者,自然寿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复诊

治愈后第一个月、第三个月、第六个月复查心电图,每三个月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有胸闷、气短、心悸、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饮食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饮食护理宜清淡,给予高蛋白、富营养饮食,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应慎食肥甘、油腻食物,少盐、清淡,避免加重心脏及血管负担,戒烟、禁酒。

饮食调理

忌食肥甘、油腻食物

肥甘、油腻食物可导致肥胖,使血管粥样硬化,加重患者心脏及血管负担,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甚,可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加重或者复发。

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生冷食物食用后因对胃部刺激性过大,可加重心脏负担,进而加剧本病,宜忌食。避免过度饮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戒烟、禁酒

烟、酒可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加剧室性心动过速或导致复发,烟酒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合并器质性内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危害尤甚。

宜进食高蛋白等富含营养的饮食

如鱼肉、蛋、奶等,辅以新鲜蔬菜及水果。

护理

室性心动过速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要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规律生活,工作量适中,避免疲劳。同时要注意因器质性心脏病而导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要针对造成室性心动过速的器质性心脏病治疗,慎用非处方药。

日常护理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的情绪波动,及时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放松身心。

口服用药,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正确服用药物。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病情监测

在家病情监测

注意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频率、严重程度、诱因、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定期复查心电图、24小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

明确有无室性心动过速或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发生。

特殊注意事项

器质性心脏病而导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要针对造成室性心动过速的器质性心脏病治疗,而不以表面减少室性心动过速为目的。

慎用非处方药,某些感冒药和咳嗽药含有刺激心脏的药物成分,用药前先咨询临床医生。

预防

室性心动过速的预防主要为积极控制伴有的器质性心脏病以及原发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激的情绪及剧烈的体力劳动。还要注意营养健康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糖类及高胆固醇类食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早期筛查

有家族心脏病史的患者要注意定期体检,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本身患有心脏病的患者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

预防措施

积极控制血糖、血脂,避免食入过多的糖类、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增加不饱和脂肪酸食品,如鱼油、麻油、玉米油的摄入。

戒烟、限酒,忌浓茶、咖啡,烟酒、浓茶以及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可影响心脏的电传导系统,促使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忧伤,控制激动或急躁情绪,回避易激怒、刺激环境,消除紧张感,科学地处理日常事务。

适当进行体育运动,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建.内科学(第九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

[2]刘士生.内科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

[3]葛建国主编.心血管疾病用药指导[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04,38.

[4]赵燕芬,王士才,胡林雅主编.内科疾病专家经典处方(第二版)[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03,79.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102.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