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
结肠炎是直肠、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多因自身免疫反应、感染、遗传、精神等因素而引发。其主要症状是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严重者甚至大便秘结、数日内不通,并且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如果不及时医治,任其反复发作,8~15年内易发展成结肠癌。
就诊科室: 肛肠科、消化内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colitis 疾病别称: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肠狭窄、肠穿孔、中毒性肠扩张、结肠癌 治疗周期: 轻症需短期治疗,部分患者持续、反复发作,需长期维持治疗 临床症状: 腹泻、腹痛、黏液便、脓血便 好发人群: 压力较大者、饮食不规律者、体质虚弱者 常用药物: 美沙拉嗪、地塞米松、甲氨蝶呤 常用检查: 血常规、粪便检查、肠镜检查、钡灌肠检查 疾病分类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按临床表现程度
轻度
患者腹泻每日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及贫血,血沉正常。
中度
介于中度与重度之间。
重度
腹泻每日6次以上,明显黏液血便,体温在37.5℃以上,脉搏加快,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mm/h。
极重度
如在重度指标基础上血便每天在10次以上,血浆蛋白<30g/L伴严重中毒或消耗者为极重度。
按病因分类
分为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伪膜性结肠炎。
感染性结肠炎
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属引起,为乙类传染病。
急性阿米巴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引起,患者可排出暗红色果酱样大便。
缺血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
顾名思义,某段肠腔缺血所引起。
克罗恩病
为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会出现肛周脓肿、发热等表现。
伪膜性结肠炎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常见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后出现。
病因结肠炎是遗传、自身免疫反应以及精神方面因素引起,可能使结肠黏膜发生病变,在黏膜和黏膜下层出现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和浅表性小溃疡。溃疡严重者甚至会形成大溃疡,乃至穿孔,晚期也会使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变形,导致肠壁狭窄。
绝大多数是遗传、自身免疫反应以及精神方面因素引起结肠炎发病。
遗传因素
结肠炎易发生于某些特定家族中,大约20%的结肠炎病患者的一级亲戚,即堂、表兄弟、姐妹或更亲近的亲戚,也患有结肠炎。
自身免疫反应
某些体质的患者接触某些触发因素时,肠道内就出现过度的免疫反应,这种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肠腔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
精神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是结肠炎发病的原因,更是结肠炎疾病进展中加重病情的不利因素。结肠炎患者大多都具有心身疾病的三大基本病理特征,而且个性缺陷构成了结肠炎发病的易患体质和内在的易发病基础。
其他原因
目前还不清楚何种环境,或病原体、物质触发肠腔免疫反应过度,最后导致肠腔出现炎症。
饮食因素
进食不洁食物、油腻、辛辣、生冷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易诱发结肠炎。
免疫力降低
当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细菌、病毒,肠道菌群紊乱,易诱发结肠炎。
结肠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且患病率逐渐增高,我国结肠炎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中有11.6人发病。
好发人群压力较大者,如白领、知识分子、中青年,还有饮食不规律者和体质虚弱者,这些人群都为易患病体质,当处于应激反应或免疫力低下时,易患有结肠炎。
症状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都是结肠炎的主要症状,严重的甚至大便秘结,并且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
典型症状腹泻
早期症状是腹泻,有腹痛-便意-排便-缓解的特点。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多见于晨起和餐后腹泻,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现象。
腹痛
轻度患者腹痛不明显,有的无腹痛,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在腹泻前出现腹痛,以胀痛为主,在腹泻后疼痛减轻。
便血
轻度患者大便表面可有血液附着,重者可能鲜血下流,十分危险,必要时需进行输血治疗。
便秘
有的患者会出现便秘,间隔4~5日才排一次便,粪便如羊屎样,重者即使吃泻药也无济于事。
其他症状伴有饱胀感、腹胀、嗳气、反酸、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等症状,重者可出现发热、心跳加速、衰弱、贫血等。
并发症肠狭窄
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结肠炎患者,其部位多见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临床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结肠炎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或恶性。
肠穿孔
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严重型,多发生于左半结肠,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中毒性肠扩张
这是结肠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病人,死亡率可高达44%,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中毒症状明显,伴有腹泻、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数增多,易并发肠穿孔。
结肠癌
约5%的结肠炎患者发生癌变,多见于病变累及全结肠、幼年发病和病史超过10年者。
当出现长期腹泻、腹痛且排便为脓血便或黏液便时,需及时就医接受治疗。医生会根据其自身症状和相关检查(肠镜)进行判断是否为结肠炎。
就医指征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无缓解,甚至伴有大量便血、乏力、恶心甚至脱水,需立即就诊。
就诊科室结肠炎患者到分科较细的医院时,可去肛肠科。若无细分科室,也可到消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泻、腹痛等)
症状持续有多长时间?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乏力)
最近有吃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近期服用过药物吗?
血液检查
血常规中白细胞数过高提示炎症反应比较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存在贫血的情况。血沉加快提示病变处于活动状态。
C反应蛋白可以用来鉴别功能性与炎症性肠病,同时也能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
生化检查主要查钠、钾、氯等电解质,因为腹泻明显者会出现电解质降低,严重者会出现疲倦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
肝肾功能检查中如果白蛋白降低则提示患者已经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
粪便检查
正常的粪便是黄色,如果为红色则要注意是否存在肠道出血,如果为黑色也要注意是否存在肠道出血可能。一般正常大便为成形软便,如果表面为烂便或稀烂便则提示存在腹泻的可能。如果黏液为黄色,较为黏稠,甚至有偏臭的气味时,要注意排除肠道炎症。大便常规中检查发现有白细胞,提示肠道有炎症存在。如果发现大便常规中有红细胞,一定要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性质。潜血试验阳性也提示肠内有损伤和出血的情况。
肠镜检查
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并可确定病变范围,而且可监测癌变,是诊断本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钡灌肠检查
由于钡灌肠检查不够直观,无法钳取病理,因此目前已经不作为首选检查手段,一般首选结肠镜检查。但对于肠腔狭窄肠镜无法通过的情况以及医疗机构没有结肠镜检查时,也可用钡灌肠代替。但重症或暴发型患者一般不做钡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腹痛、腹泻甚至脓血便。
粪便检查发现脓细胞、炎症细胞。
结合肠镜检查,发现黏膜充血、糜烂、溃疡,可以明确诊断和病情程度。
肠结核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是因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而结肠炎未受到结核杆菌感染,通过结核菌素即可鉴别。
大肠癌
是大肠黏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贫血等,是警惕大肠癌的报警症状。通过肠镜活检可确诊,此也是与结肠炎的鉴别之处。
肠易激综合征
此类患者的粪便中有黏液但无脓血,结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而结肠炎通过肠镜即可判断,以此为鉴别点。
治疗结肠炎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采取针对性治疗,早期和长期、积极而理性、综合治疗和全面达标、治疗措施个体化等原则,应对结肠炎患者进行疾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治疗周期 轻症需短期治疗,部分患者持续、反复发作,需长期维持治疗。 药物治疗5-氨基水杨酸
调节炎性因子的产生,包括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巴柳氮等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以抑制血管舒张、降低血管通透性、阻断白细胞向炎性组织迁移,包括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药物。
免疫抑制剂
抑制免疫反应性炎症,包括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A、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等药物。
手术的绝对指征包括不受控制的出血、穿孔以及结直肠癌或不适合内镜切除的病变。最常见的术式是全结肠切除术和回肠J-囊袋肛门接合术。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进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多种优势,减少了手术创伤、镇痛药物的需求、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和术中可视化的改善。
营养治疗合理控制总热量
理想体重的估算公式为: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体重维持至理想体重的±5%左右。患者每天总能量根据年龄、身高、体重、劳动强度而定。
营养物质分配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50%~60%,成年病人每日主食摄入量为250~400g,肥胖者酌情可控制在200~250g。
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热15%~20%,成年病人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0.8~1.2g;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或伴消耗性疾病者增至1.5~2.0g;伴有糖尿病肾病而肾功能正常者应限制至0.8g;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者,需降至0.6~0.7g。
每日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5%~30%,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小于总能量的10%,胆固醇摄入量<300mg/d。
成人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为25~30g/d,每日摄入食盐应限制在6g以下。
合理餐次分配
确定每日饮食总热量和糖类、蛋白质、脂肪的组成比例后,按每克糖类、蛋白质产热4kcal,每克脂肪产热9kcal,将热量换算为食品后制订食谱,并根据个体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需要进行安排。
预后结肠炎部分患者预后较好,少数患者年龄大,有并发症,病情重的预后不良。轻症患者对症治疗,可控制症状,重症患者需要手术。坚持有效且规范的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结肠炎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能否治愈部分病情轻的患者通过药物可以控制症状,部分患者病情反反复复,则需要终身持续用药。
能活多久结肠炎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结肠炎类型不同,复诊时间不同,若病情稳定则溃疡性结肠炎可半年复诊一次,慢性结肠炎可一年复诊一次。
饮食大部分结肠炎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现象,影响机体消化和吸收的正常进行,因此及时实施合理、有效的营养干预很有必要。
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会刺激胃肠道。
忌吃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等,会加重腹泻,牛奶及乳制品也尽量避免。
饮食要清淡有营养,可以喝粥、面条、米糊和鸡蛋糕等。
少吃坚硬又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宜吃
草鱼 石榴 面包 茄子 土豆 芥菜 茴香 生姜少吃
牛尾 紫菜 丝瓜 豆腐 鸡蛋 香蕉 糯米 红薯 洋葱慎吃
胡椒 白酒 辣椒 芥末 护理结肠炎长期带给患者痛苦,治疗周期时间长、恢复效果慢、反复发作,护理过程中,要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关怀和开导。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清洁习惯,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大出血或脱水情况及时就医接受治疗等。
日常护理口服用药
了解各类结肠炎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运动
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可根据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相关状况,选择针对性的科学锻炼方案,并合理控制好锻炼的时间和锻炼的运动量。可选择一些适量并较为轻松的运动,像散步、慢走、太极等,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需要每日观察并记录患者每天腹泻的次数、时间和排泄物性状的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因该病带来的多次腹泻状况,需要进行腹泻护理,依据自身病情程度酌情对肛门和周围皮肤进行相关的清洁工作。在清洗时动作要尽量保持轻柔,避免用力过度损伤到周围的皮肤。
预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进行合理的预防,不能过度劳累,实现劳逸结合,针对部分急性发作患者应保证其得到及时的休息,以避免其导致更为严重的病情。
早期筛查结肠炎筛查人群
直系亲属中有相关炎性肠道疾病的高危人群;日常压力大、腹泻反复发作的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结肠炎筛查。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年重复筛查一次。
结肠炎筛查的方法
可先进行粪便检查,观察是否存在白细胞、红细胞及致病菌。血常规检观察是否血沉加快,肠镜检查观察是否出现黏膜改变。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
经常运动,防止肥胖,目前认为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运动有慢跑、游泳,避免久坐不动。争取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以上的中等量运动,建议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左右。
保持心情愉快,采取合理的方式减压。
注意天气的变化,适当进行保暖,避免着凉。
参考文献
[1]安阿玥.肛肠病学[M].第3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2017(02):118-118.
[2]陈延.溃疡性结肠炎[M].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2019(1):57-57.
[3]赖文元.结肠炎诊断依据是什么[J].科学养生,2020,23(1):41-42.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