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

概述

小儿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小儿肥胖症需要坚持长期持续性治疗。治疗原则是通过减少热能性食物的摄入和增加机体对热能的消耗,使体重逐步下降,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是两项最主要的措施。

小儿肥胖症

就诊科室: 儿科、小儿内分泌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pediatric obesity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换氧不良综合征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有疲劳感、呼吸浅快、皮下脂肪丰满 好发人群: 有肥胖家族史者,长期高糖、高脂肪饮食者 常用药物: 二甲双胍 常用检查: 血脂检查、血生长激素水平、肝脏超声 疾病分类

原发性肥胖

也称单纯性肥胖,一般指无分泌异常的肥胖。

继发性肥胖

有明确内分泌异常,或代谢异常可寻。

病因

小儿肥胖症的发生和能量摄入过多、活动量过少、遗传因素、进食过快、饱食中枢与饥饿中枢调节失衡等多种因素有关。

主要病因

能量摄入过多

摄入的营养超过机体代谢需要,多余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贮存体内,导致肥胖。

活动量过少

活动过少和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发生肥胖症的重要因素,即使摄食不多,也可引起肥胖。肥胖儿童大多不喜爱运动,形成恶性循环。

遗传因素

肥胖有高度的遗传性,目前认为肥胖的家族性与多基因遗传有关。肥胖双亲的后代发生肥胖者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发生率约为40%~50%;双亲正常的后代发生肥胖者仅10%~14%。

诱发因素

进食过快,或饱食中枢和饥饿中枢调节失衡以致多食;精神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低下)以及心理异常等因素亦可致儿童过量进食。

流行病学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在我国呈逐步增多的趋势,目前约占5%~8%。肥胖有高度的遗传性,目前认为肥胖的家族性与多基因遗传有关。肥胖双亲的后代发生肥胖者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发生率约为40%~50%,双亲正常的后代肥胖率仅为10%~14%。

好发人群

有肥胖家族史的儿童。

长期高糖、高脂肪饮食的儿童。

症状

小儿肥胖症以疲劳感、呼吸浅快、用力时气短或腿痛、皮下脂肪丰满等症状为主要特征,有些患儿还常有心理上的障碍,如自卑等。

典型症状

明显肥胖儿童常有疲劳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

严重肥胖者由于脂肪的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和膈肌运动,使肺通气量不足、呼吸浅快。

体格检查可见患儿皮下脂肪丰满,但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严重肥胖者可因皮下脂肪过多,使胸腹、臀部及大腿皮肤出现皮纹。

可能会出现足外翻、扁平足、下肢静脉曲张等情况。

其他症状

心理障碍

肥胖小儿性发育常较早,最终身高常略低于正常小儿。由于怕被别人讥笑而不愿与其他小儿交往,故常有心理上的障碍,如自卑、胆怯、孤独等。

并发症

若肥胖严重,则可并发低氧血症、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肥胖-换氧不良综合征。

如若肥胖长期不能得到纠正,儿童会有代谢综合征,从而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甚至有些肥胖儿童会有肥胖生殖无能症。

部分患儿会由于体型肥胖产生自卑心理,影响正常的社交和学习。

长期关节负重过高,可能会导致关节痛、膝内外翻等。

患儿睡觉时可能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皮肤容易受到感染。

就医

因为小儿肥胖症没有及时干预治疗,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新陈代谢,甚至导致儿童出现肥胖-换氧不良综合征等。所以当孩子有肥胖症状以后,要及时地就医诊治。

就医指征

当小儿出现因为肥胖导致低氧血症、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后,就要及时带儿童至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患者需就诊于儿科或小儿内分泌科。

医生询问病情

体重最近有什么变化?

肥胖发生的时间?

喜欢什么饮食?

有没有气急、紫绀等症状?

有无其他疾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血脂检查

肥胖儿甘油三酯、胆固醇大多增高,严重患者血清β白蛋白也增高。

血生长激素水平

肥胖患儿常有高胰岛素血症,血生长激素水平减低,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的峰值也较正常小儿为低。

肝脏超声

肝脏超声波检查常见有脂肪肝。

常规检查

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视力、视野、色觉等。

X线检查

能显示内脏的情况,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内脏受压。

诊断标准

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20%以上者。

体格检查可见患儿皮下脂肪丰满,但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严重肥胖者可因皮下脂肪过多,使胸腹、臀部及大腿皮肤出现皮纹;因体重过重,走路时两下肢负荷过重可致膝外翻和扁平足。

甘油三酯、胆固醇大多增高,严重患者血清β白蛋白也增高,常有高胰岛素血症,血生长激素水平减低。

鉴别诊断

库欣综合征

该病是由于皮质醇分泌长期过多引起蛋白质、脂肪、糖、电解质代谢的严重紊乱,及干扰了其他多种激素的分泌,从而会导致儿童出现满月脸、水牛背、悬垂腹和锁骨上窝脂肪垫等向心性肥胖。可以通过问询儿童有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用药病史来和小儿肥胖症相鉴别。

治疗

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是减少热能性食物的摄入和增加机体对热能的消耗,使体内脂肪不断减少,体重逐步下降。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是两项最主要的措施,药物治疗效果不能肯定,外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严重,不宜用于小儿。

治疗周期 小儿肥胖症需要坚持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对肥胖伴高胰岛素血症的儿童可使用二甲双胍,目的在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葡萄糖氧化,减少肝糖输出,从而起到减肥作用。

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饮食疗法

鉴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以及肥胖治疗的长期性,故多推荐低脂肪、低糖类和高蛋白食谱。低脂饮食可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的脂肪储备,但也会使蛋白质分解,故需同时供应优质蛋白质。糖类分解成葡萄糖后会强烈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促进脂肪合成,故必须适量限制。食物的体积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患儿产生饱腹感,故应鼓励其多吃体积大而热能低的蔬菜类食品。

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能促使脂肪分解,减少胰岛素分泌,使脂肪合成减少,蛋白质合成增加,促进肌肉发育。肥胖小儿常因动作笨拙和活动后易累而不愿锻炼,可鼓励和选择患儿喜欢和有效易于坚持的运动,如晨间跑步、散步、做操等,每天坚持至少运动30分钟,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疲劳为原则。运动要循序渐进,不要求之过急。如果运动后疲惫不堪、心慌气促以及食欲大增均提示活动过度。

预后

小儿肥胖症早期进行合理的治疗,能使大多数患儿的肥胖得到完全或大部分控制,预后一般较好。

能否治愈

小儿肥胖症积极进行治疗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小儿肥胖症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患儿需半个月到一个月复诊一次,定期监测体重、呼吸、循环、血压、体温等,并且复查血脂、腹部超声等检查。

饮食

小儿肥胖症的饮食调理主要是采用低脂肪、低糖类和高蛋白食谱为指导原则。鼓励患儿多吃蔬菜类食品,少食甜腻、油腻食物。

饮食调理

孕妇在妊娠后期要适当减少摄入脂肪类食物,防止胎儿体重增加过重。

父母肥胖者更应定期监测小儿体重,以免小儿发生肥胖症。

护理

小儿肥胖症的护理以促进患者体重下降为主,还需避免出现过度减肥出现的心慌等不良后果,同时防止儿童出现继发性营养摄入不足。

日常护理

加强心理调护,树立患儿及家长的信心,恢复患儿对控制体重的毅力。

对于运动疗法的患儿,要采取严密的监护措施,及时监测呼吸、循环、血压、体温等。

特殊注意事项

合理控制体重,避免体重下降过快引起的心慌、头晕等。

保持良好的睡眠,有利于保持儿童机体代谢的平衡、协调,从而有助于减肥的良好效果形成。

避免食物单一,儿童要做到饮食多样化、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避免食物种类过于单一导致的营养失衡。

预防

由于小儿肥胖症很大一部分和饮食、陈旧观念等密切相关,所以孕妇定期产检以及摒弃不良的陈旧观念尤为重要,可以预防小儿肥胖症的发生。

早期筛查

对胎儿发育定期进行监测,并定期带儿童至儿童保健科进行体重的筛查;定期进行监测体重、呼吸、循环、血压、体温等,并且进行血脂、腹部超声等检查。

预防措施

孕妇在妊娠后期要适当减少摄入脂肪类食物,防止胎儿体重增加过重。

要宣传肥胖儿不是健康儿的观点,使家长摒弃“越胖越健康”的陈旧观念。

父母肥胖者更应定期监测小儿体重,以免小儿发生肥胖症。

参考文献

[1]张锦桃,黄娟旭,崔少芬.小儿肥胖症综合干预措施的研究[J].广东医学,2007,028(009):1502-1504.

[2]孙冰,朱逞.小儿肥胖症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003):168-171.

[3]孙冰,朱逞.小儿肥胖症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03:168-171.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246.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