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嗜铬细胞瘤是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其细胞来自胚胎发育时的神经嵴,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出汗三联征。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pheochromocytoma, PCC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具有遗传倾向 并发疾病: 低血压、儿茶酚胺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 治疗周期: 短期手术治疗 临床症状: 头痛、心悸、出汗、面色苍白、心动过速、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肠扩张 好发人群: 有嗜铬细胞瘤家族史者 常用药物: 酚苄明、酚妥拉明、利多卡因、哌唑嗪、 常用检查: 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CT检查、MRI检查、激发试验、抑制试验、基因突变检测 疾病分类良性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只累及肾上腺,其他组织没有任何病变。
恶性嗜铬细胞瘤
在手术前或手术时发现肿瘤转移,并且浸润周围器官组织。
根据部位该疾病可分为:
腹部嗜铬细胞瘤
头部嗜铬细胞瘤
骨盆嗜铬细胞瘤
病因嗜铬细胞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异质性。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应激共同参与其发病。
主要病因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良性嗜铬细胞瘤
遗传因素
与大部分肿瘤一样,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家族型嗜铬细胞瘤则与遗传有关。目前已知有17个与嗜铬细胞瘤有关的致病基因,约一半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在各种因素引发的基因突变。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体力活动不足、激素代谢不同等与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恶性嗜铬细胞瘤
绝大部分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自颈动脉体至盆腔的任何部位,但主要见于脊柱旁交感神经节和腹主动脉分叉处的主动脉旁器,因应激、术前麻醉、分娩、某些药物等诱发高血压危象,进而使细胞发生病变并转移,进而形成恶性嗜铬细胞瘤。
诱发因素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激发心脏、血管,促进肾上腺素释放,促进儿茶酚胺释放,易导致嗜铬细胞瘤。
吸烟
吸烟可以导致免疫力低下,当年龄增长、体力活动不足、长时期不运动的生活习惯、大部分人群免疫力低下等,易导致嗜铬细胞瘤。
精神刺激、创伤
在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可能诱发或加重嗜铬细胞瘤。
流行病学嗜铬细胞瘤是罕见病、多发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嗜铬细胞瘤的患病率逐年攀升。
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最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嗜铬细胞瘤,儿童患者约占10%,男性略高于女性。
嗜铬细胞瘤绝大多数为良性,约2.4%~14%为恶性。
好发人群有嗜铬细胞瘤家族史者
由于该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所以有家族史的患者可能发生此病的几率较高。
症状嗜铬细胞瘤的典型症状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出汗,部分患者伴剧烈头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部分儿童或少年病情发展迅速,呈急进性高血压过程,表现为眼底损害严重,短期内出现视神经萎缩以至失明。
典型症状良性嗜铬细胞瘤
血压突然升高伴剧烈头痛,常呈猛烈的敲打性,全身大汗淋漓、心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前区及上腹部紧迫感和疼痛感、焦虑、恐惧或有濒临死亡之感、皮肤苍白、恶心、呕吐、腹痛或胸痛、视物模糊、复视等。
恶性嗜铬细胞瘤
可致便秘、肠扩张,使胃肠壁内血管发生增殖性或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致肠坏死、出血或穿孔,使胆囊收缩减弱,Oddi括约肌张力增强,可致胆汁潴留、胆结石等。
其他症状嗜铬细胞瘤可产生多种肽类激素,如舒血管肠肽、P物质、阿片肽、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等,引起面色潮红、便秘、腹泻、面色苍白、血管收缩及低血压或休克等不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典型症状。
并发症低血压
肿瘤骤然发生出血、坏死,以致急速停止释放儿茶酚胺;大量儿茶酚胺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致心排血量锐减;由于肿瘤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肾上腺素能β受体,使外周血管广泛扩张;大量儿茶酚胺使血管强烈收缩,组织缺氧,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溢,有效血容量严重不足,以上原因均可导致低血压。
儿茶酚胺性心脏病
患者可出现心律不齐,如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部分病例可致心肌退行性变、坏死、炎性改变等心肌损害而发生心力衰竭。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可致左心肥厚、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电解质紊乱
少数病例可因大量儿茶酚胺,促使血钾进入细胞内及肾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排钾过多而出现低钾血症,也可因肿瘤分泌甲状旁腺素相关肽而致高钙血症。
就医嗜铬细胞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尤其对于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筛查。对于有疑似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一般体格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嗜铬细胞瘤的症状,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全身大汗淋漓等症状,高度怀疑嗜铬细胞瘤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若出现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患者优先考虑去内分泌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什么时候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症状的?
血压升高、头痛持续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出汗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心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呕吐、腹痛或胸痛等症状)
家里是否有嗜铬细胞瘤的患者?
需要做的检查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
为临床首选生化试验,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到90%以上,是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主要方法。持续性高血压型患者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值均升高,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平时可能不明显升高,故需在发作后及时收集血压升高期间尿液并送检。
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
对于阵发性发作者,如果一直等不到发作,可考虑作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给病人静脉推注胰高血糖素,观察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及血压。如为嗜铬细胞瘤病人,血浆儿茶酚胺增加3倍以上或升至2000pg/ml,血压上升。
CT或MRI定位诊断
因95%的嗜铬细胞瘤位于腹腔和盆腔,故初次检查选择腹部和盆腔的横断层面成像。如果结果未发现异常,随后进行头颈部的扫描。CT和MRI具有相似的诊断敏感性,对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高达98%~100%,腹部CT对于空间分辨率在1cm或以上的肾上腺包块的检查准确度为85%~95%,当病灶小于1cm时,其检查准确度明显降低。PHEO/PGL是脉管肿瘤,常包含坏死、囊性变和出血区域。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MRI优于CT扫描,在大约70%的患者,因为嗜铬细胞瘤含水量高,所以嗜铬细胞瘤在T2加权像上显示典型的高信号图像。
其他检查
一旦嗜铬细胞瘤诊断确立,还应该进行其他检查,以便排除诸如MEN2A和MEN2B的家族性综合征:
检查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同步的血清钙离子水平,用以排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有条件,对于具有家族性综合征病史的患者或为了鉴别散发性嗜铬细胞瘤和家族性嗜铬细胞瘤进行基因突变筛查。
激发试验和抑制试验
可乐定抑制试验
可乐定在正常情况下可抑制神经元所释放的儿茶酚胺,但不能抑制嗜铬细胞瘤分泌儿茶酚胺,故通常用于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水平升高的患者以鉴别嗜铬细胞瘤或假阳性结果。
其他
如胰高糖素试验、酚妥拉明试验、组胺试验等,由于诊断敏感性较差,目前已较少使用。
诊断标准诊断嗜铬细胞瘤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以及生化检查结果。有典型的嗜铬细胞瘤症状,24小时尿儿茶酚胺或其代谢产物增加即可对嗜铬细胞瘤做出定性诊断。
典型嗜铬细胞瘤症状:血压突然升高伴剧烈头痛,常呈猛烈的敲打性,全身大汗淋漓、心悸等。
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断甚为重要,诊断必须建立在24小时尿儿茶酚胺或其代谢产物增加的基础上。对于儿童和青年人,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高血压,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鉴别诊断原发性高血压
患者血压波动大,有头痛、出汗等类似嗜铬细胞瘤的表现,但是血尿化学测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药理试验均为阴性,普通降压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甲亢
患者也可伴血压增高,其高代谢症候群也可与嗜铬细胞瘤表现相似,但一般为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增大,且高血压增高程度较嗜铬细胞瘤轻,血甲状腺功能检查可鉴别。
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等均需与嗜铬细胞瘤鉴别,一般根据发作时心电图改变、改善心肌供血治疗有效等可以与之区别,最关键的还是尿儿茶酚胺的测定。
癫痫
癫痫发作时也类似嗜铬细胞瘤,有时血儿茶酚胺也可升高,但尿儿茶酚胺是正常的。癫痫发作前有先兆,脑电图异常,抗癫痫治疗有效等以助除外嗜铬细胞瘤。
神经精神障碍
在焦虑发作尤其是伴有过度通气时易与嗜铬细胞瘤发作相混淆,但是焦虑发作时通常血压是正常的。如果血压亦有上升,则有必要测定血、尿儿茶酚胺以助鉴别。
治疗由于嗜铬细胞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病因治疗方法,嗜铬细胞瘤患者可通过药物以及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嗜铬细胞瘤需要短期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酚苄明
属于α受体拮抗药,可以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负担,并使原来缩减的血管容量扩大,且为作用较长,半衰期36小时。
酚妥拉明
主要用于病人骤发高血压危象时的抢救,立即静脉缓慢推注酚妥拉明,同时密切观察血压,还用于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以及手术中控制血压。
利多卡因
适用于心律失常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红疹、瘀斑、瘙痒、头痛、结膜充血等。对酰胺型局麻药过敏者禁用,年龄低于3岁儿童禁用。
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
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均为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可避免全部α受体阻滞引起的不良反应。对嗜铬细胞瘤非常敏感,药物作用时间短,能够更快地调整剂量并减少术后发生低血压。有研究显示,多沙唑嗪较酚苄明能获得更好的术前舒张压水平和术中心率。
α-甲基-L-酪氨酸
α-甲基-L-酪氨酸对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有限速作用,能降低儿茶酚胺合成的速率。用药后3天左右作用最大,可明显减少但不完全耗竭儿茶酚胺储备。通常用于控制高血压,特别是对肿瘤有广泛转移者,或在术前用于肿瘤生化功能活跃的患者。与其他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患者血压正常时不引起低血压或直立性低血压,并可预防儿茶酚胺引起的冠状动脉痉挛。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为本病的根治措施,如为增生则应做次全切除。为了避免在麻醉诱导期、手术剥离、结扎血管和切除肿瘤时的血压波动,以致诱发高血压危象和休克,应在术前2周及术中做好准备工作。术前应采用α受体阻滞药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负荷,并使原来缩减的血管容量扩大,以保证手术的成功。腹腔镜手术已逐渐替代传统的开放手术,主要应用于大部分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手术后高儿茶酚胺血症仍可维持数天,应在手术后至少10天以上复查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是否恢复正常。
当巨大嗜铬细胞瘤无法手术切除、非手术疗法无法控制肿瘤生长、药物难以控制血压升高时,可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可有减轻症状、降低血压、缩小瘤体及促进肿瘤坏死的作用,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但要求术前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并预先制定好抗高血压危象等应急措施,术中、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压等变化。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
恶性嗜铬细胞瘤是指出现远处转移的嗜铬细胞瘤。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恶性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0%。化疗、动脉栓塞治疗等方法可以控制患者血压、缓解肿瘤负荷、延长生期。化疗始终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一线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达卡巴嗪联合化疗方案,以静脉推注方式给药,21天为一个周期,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用药周期。CVD联合化疗方案是一种可行性。
其他治疗靶向药物治疗
用于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靶向治疗药物还处于研究之中。目前已知,热休克蛋白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起分子伴侣作用,维持蛋白的折叠和构造。这些蛋白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引起细胞增生、细胞周期延长和细胞凋亡,在疾病的恶性表型,如浸润、血管生成和转移等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17-烯丙胺基-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是HSP90抑制剂,也是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HSP90抑制剂,初步研究结果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其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活性作用,可对内皮细胞产生直接作用。
预后良性嗜铬细胞瘤可以治愈,但是易复发。恶性嗜铬细胞瘤非常少见,如果发现嗜铬细胞瘤转移,预后不佳,患者多于发现后3年内死亡。
能否治愈良性嗜铬细胞瘤可以治愈,但是易复发,恶性嗜铬细胞瘤难以治愈。
能活多久良性嗜铬细胞瘤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术后多数患者血压可逐渐降至正常,复发率低于10%,寿命通常不受影响,但是恶性嗜铬细胞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45%。
复诊嗜铬细胞瘤治疗刚开始,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达到治疗目标可12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嗜铬细胞瘤患者主要就是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在食物的种类上可以适当的多吃谷物食品、豆制品,少吃油腻的食物,不要吃肥肉,尤其不要吃含动物油比较多的食物。
饮食调理高血压是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主要症状,在饮食注意事项上与高血压类似:
宜多吃新鲜果蔬
多吃水果、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每日所食新鲜蔬菜量400~500克,水果100~200克,芹菜、香蕉、橘汁等都有好的降压效果。
多吃钾、钙食物
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富钾食物有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等,常见的高钙食物有鲜奶,最好每天喝250毫升,豆类及其制品也富含钙。
多吃海产品
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类等,尤其是鱼,每周吃一次鱼的人得高血压的概率要比不吃鱼的人低两倍。
少吃盐
饮食宜清淡,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呈正相关。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食盐摄入应逐步减少至每日6克以下,这里所指食盐的量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如咸菜、腐乳、咸肉、腌制品等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护理嗜铬细胞瘤患者会出现血压突然升高伴剧烈头痛,常呈猛烈的敲打性,全身大汗淋漓、心悸等症状。患者在嗜铬细胞瘤治疗上要保持耐心,要加强饮食调理。
日常护理术后注意衣服被褥等干净整洁,避免引发术后感染。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多做运动,例如慢走,但是要适量,遵医嘱。
调节心态,放松心情,不要过于紧张、焦虑,早睡早起,避免压力过大。
健康合理饮食,不要吃过于油腻以及过咸过甜的食物,戒烟、戒酒。
病情监测注意监测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大汗淋漓情况是否有改善,并进行记录。
特殊注意事项在肿瘤切除后,患者血压很快下降。如术后仍存在持续性高血压,可能是肿瘤未切除干净或已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或肾性高血压。儿茶酚胺在手术后7~10天即可恢复正常水平,因此,在术后一周时要测定儿茶酚胺或其代谢物,以明确肿瘤是否完全切除。
预防由于嗜铬细胞瘤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早期筛查有嗜铬细胞瘤家族史的患者应注意早期筛查,如发现自己有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出汗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是否增加,以此判断是否发病。
预防措施注意休息,过度劳累或长期精神紧张可引起血压增高,因此必须保障足够的睡眠,中午要有午休。
适当运动,运动可增加机体代谢。坚持每天锻炼20分钟,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散步、慢跑、打拳、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项目为宜。
参考文献
[1]王辰,王建安.内科学:下册.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下册.第15版[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下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