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

概述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是青春期前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或异常而导致生长发育障碍,患儿表现为身材矮小,患儿成年后最终高度不超过130cm,又称为垂体性侏儒症,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垂体功能障碍和继发性颅内肿瘤或感染等。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可为单一生长激素缺乏,也可伴有垂体其他激素缺乏。主要治疗方法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儿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 疾病别称: 生长激素缺乏症、垂体性侏儒症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低血糖 、颅内肿物 治疗周期: 终身治疗 临床症状: 身材矮小、生长缓慢、性器官不发育 好发人群: 围产期产伤患儿、鞍区肿瘤患儿、颅内感染患儿 常用药物: 重组人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睾酮、炔雌醇 常用检查: 生长激素刺激试验、X线检查、核磁共振成像 疾病分类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按病因可分为特发性及器质性,后者又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继发性)。

特发性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

原因不明,多数病变部位在下丘脑或垂体柄,往往有围生期病变,包括早产、难产、小于胎龄儿、严重窒息等,也可能与遗传有关。

先天性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

分为垂体发育异常及遗传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获得性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

可继发于下丘脑、垂体周围放疗后,鞍区肿瘤、颅内感染等。

病因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主要病因是垂体生长激素(GH)缺乏或生长激素生物效应不足,导致躯体生长障碍。

主要病因

特发性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

病因不明,可能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或结构的异常,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部分病人在接受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治疗后,生长激素水平升高,生长加速,从而明确了有些病人的病因在下丘脑。部分患儿有围生期异常,如臀位产、横位产、生后窒息等,可能系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导致胎儿宫内转位障碍。

先天性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

垂体发育异常

包括前脑无裂畸形、视(神经)中隔发育不良、裂颚、下丘脑错构胚细胞瘤等。

遗传性单纯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

包括3种类型,Ⅰ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Ⅲ型为X连锁遗传,可能与多位点缺陷有关。另外,垂体转录因子基因的突变可引起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多种垂体激素缺乏。

获得性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

可继发于下丘脑、垂体周围放疗后,鞍区肿瘤(儿童以颅咽管瘤为最常见,其次有视神经胶质癌、无性细胞瘤、错构瘤、垂体瘤、鞍上硬脑膜囊肿等),颅脑外伤(包括难产窒息,约有50%~60%以上出现垂体功能减退),颅内感染性或浸润性疾病(脑炎、脑膜炎、嗜酸性肉芽肿、地中海性贫血等)。

诱发因素

精神创伤可诱发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发生,父母及亲属要给以儿童足够的关爱和关注,避免给孩子造成精神创伤。

流行病学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发生率约在20/10~25/10万。

好发人群

围生期病变的小儿,包括早产、难产、小于胎龄儿、严重窒息等。

进行过下丘脑、垂体周围放疗术的小儿。

鞍区肿瘤患儿。

颅内感染性或浸润性疾病患儿。

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生长激素缺乏症者。

症状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躯体生长迟缓、骨骼发育不全,但智力与年龄相称,部分患者表现为性器官不发育及第二性征缺如。

典型症状

躯体生长迟缓

患儿出生时身长、体重往往正常,数个月后身体成长迟缓,但常不被发觉。多在2~3岁后与同龄儿童的身高差别愈见显著,但生长并不完全停止,只是生长速度缓慢,生长速度低于正常速度1SD(一般指2~4岁低于每年5.5cm、4岁至青春期每年不超过4~5cm)。体态一般尚匀称,成年后多仍保持童年体形和外貌,营养状态一般良好。成年身高一般不超过130cm,但最终身高与生长激素缺乏的程度、时间都有关系。

性腺发育障碍

病人至青春期,性器官常不发育,性征缺如。男性生殖器小,与幼儿相似,睾丸细小,可伴隐睾症,无阴毛和腋毛;女性可表现为原发性闭经,乳房发育差,子宫和附件均小。单一性生长激素缺乏者可出现性器官发育与第二性征,但往往明显延迟。

智力与年龄相称

智力发育一般正常,但在精神方面可因身材矮小而有自卑感、心情忧郁。

骨发育延迟和骨代谢异常

临床上通常选用左手腕部进行X线摄片来观察骨骺骨化中心的成熟程度,即骨龄。未治疗过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的骨龄较正常同龄儿童显著落后两年或两年以上。部分患儿甚至出现骨质疏松。

Laron综合征

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有严重生长激素缺乏的临床表现,如身材矮小、蓝巩膜、肘关节活动受限、头相对较大、鞍鼻、前额凸出、外生殖器和睾丸细小、性发育延迟等。但血浆生长激素水平正常或升高,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降低。本病病人对外源性生长激素治疗无反应,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使用重组人ICF-1替代治疗。

其他症状

患儿还可出现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失等,如因蝶鞍区肿瘤。颅咽管瘤、垂体瘤所致者,可有局部受压及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失等。

并发症

低血糖

当下丘脑或垂体受损严重时,可出现多发性垂体促激素不足,除GH缺乏外,可有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的缺乏,引起甲状腺功能减低、肾上腺萎缩、性器官发育障碍、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颅内肿物

颅内肿物较多见的为颅咽管瘤或鞍上和鞍内肿物,可先有生长落后逐渐显著,继之颅压增高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和眼底改变等,有的是在颅脑手术后出现症状。

就医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出生时身长,体重往往正常,故不易察觉,因此密切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较为重要,当家属发现患儿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时,需及早就医,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发现儿童身高远低于同龄儿童应及时就医。

发现青春期迟迟不发育应及时就医。

高危患儿,如早产、生产过程中有产伤、颅内肿瘤、发生过颅内感染等,应定期监测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优先考虑去内分泌科就诊,如发现异常时,患者年龄较小,监护人无法判断病因,可先在儿科就诊,联合内分泌科共同治疗。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患儿出生时的身长、体重是多少?

患儿出生时是否有难产、早产及产伤?

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怎么样?

目前患儿都有什么表现?(如身高情况,智力发育状况等)

患儿母亲妊娠期间是否有接触有害因素?(如烟酒、放射线、药品等)

家族中是否有人身材矮小?

需要做的检查

X线片

可检测骨龄,如结果较实际年龄落后2年以上,为诊断依据之一。

生长激素(GH)激发试验

临床上将GH激发试验中GH峰值变化作为诊断GHD的一种重要依据。

血IGF-1和IGFBP3水平测定

IGF-1、IGFBP3水平可反映CH的分泌状态。

CT或MRI

蝶鞍CT或MRI检查可除外肿瘤。

诊断标准

身材矮小(身高为同年龄、同性别正常人均值-2SD以下),生长速度缓慢,可伴性发育障碍等临床特征。

骨龄检查较实际年的落后2年以上。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包括胰岛素低血糖、左旋多巴、精氨酸、可乐定等激发手段。本病病人经两种试验兴奋后GH峰值常低于5ug/L为完全性GH缺乏,5~10μg/L为部分性GHD。

血IGF-1和IGFBP3水平测定,GH刺激肝脏分泌IGF-1,GH的促进生长作用大部分是由循环中的1GF-1介导,因此测定IGF-1水平可反映GH的分泌状态。已发现6种IGFBP,分别称为IGFBP1~IGFBP6,其中IGFBP3占92%,可反映CH的分泌状态。

排除其他疾病,如呆小病、染色体畸变、慢性肝肾疾病。

鉴别诊断

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身材矮小症

儿童期心脏、肝、肾、胃肠等脏器的慢性病病和各种慢性感染,如结核、血吸虫病、钩虫病等,均可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可根据其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加以鉴别。

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

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童延迟,16~17岁尚未开始发育,因而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无内分泌系统或全身性慢性疾病的证据,血浆中GH、IGF-1正常。一旦开始发育,骨骼生长迅速,性成熟良好,最终身高可达正常人标准。

呆小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于胎儿或新生儿,可引起明显生长发育障碍,称为呆小病。病人除身材矮小外,常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其他表现,智力常迟钝低下。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Turner综合征)

此综合征是女性病人由于一条X染色体部分或全部的缺乏导致的性染色体疾病,身材矮小,性器官发育不全,常有原发性闭经,伴有颈蹼、肘外翻等先天性畸形,血清GH水平不低。典型病例染色体核型为45,XO。

治疗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首选激素替代疗法,患儿治疗时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继发性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多为特发性,需要终身治疗。 药物治疗

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一旦确诊,首选生长激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长速率,改善成年身高。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临床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效果显著。用药过程中需关注过敏、血糖、血压等相关不良反应的检测,在使用过程中应当监测甲状腺功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近年来已用于治疗GH不敏感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者效果较好,不良反应有低血糖等。

性激素治疗

同时伴有性腺轴功能障碍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骨龄达12岁时可开始用性激素治疗。

预后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的预后与病因密切相关, 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需要长期治疗,治疗越早预后相对越好,因此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治疗不及时,可能造成患者终身身材矮小。

能否治愈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目前尚不能治愈,需要长期监控、随访。

复诊

应用生长激素替代疗法的患儿,治疗初期需要每月进行复诊,后期可3个月复诊一次,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及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每年检查一次骨龄。

饮食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日常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可适量多摄入优质蛋白和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让患儿摄入过多含添加剂的零食。

饮食调理

饮食因营养均衡,可多摄入鸡蛋、牛奶、鱼虾、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鼓励患儿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尽量少吃或不吃有过多添加剂的零食,以免影响病情。

避免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护理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适量运动。家长应多鼓励患儿,帮助患儿积极面对疾病,定期复查。

日常护理

家长观察患儿注射部位是否有感染迹象。

患儿应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患儿可适当活动,提高身体抵抗力,并有助于保持乐观情绪。

特殊注意事项

患儿因身材矮小,常常自卑、情绪低落,亲友应多给予患儿鼓励和帮助,帮助患儿疏导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预防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病因多不明确,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在孕期注意优生优育,必要时做产前基因筛查。家长应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如发现生长缓慢,应及时明确原因,及时治疗。

早期筛查

如有家族史,孕期可进行基因筛查。

预防措施

注意优生优育,孕期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不接触烟、酒、放射线等有害物质,不滥用药物。

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避免造成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密切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如日常做好身高监测,发现儿童身高偏矮,生长速度缓慢,可进行骨龄测定。

参考文献

[1]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M].第1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下册[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王卫平.儿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257.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