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

概述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深层组织破坏,是我国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病。糖尿病足患者会出现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和发凉、胼胝,甚至出现足部溃疡、坏疽,治疗以控制原发病,控制血糖,给予营养支持为主,该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预后较差。

糖尿病足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血管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diabetic foot,DF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糖尿病足骨髓炎、坏疽 治疗周期: 终身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感觉异常、足部畸形、足部溃疡、坏疽 好发人群: 糖尿病史10年以上患者、糖尿病合并神经血管病变者、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做过下肢截肢手术的糖尿病患者 常用药物: 前列素钠、培达、α-硫辛酸、依帕司他、甲基维生素B12 常用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血糖检测、细菌培养、X线平片、血管超声检查 疾病分类

缺血型

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足部发凉以及行走困难等,少数会出现溃疡。

神经型

表现为下肢感觉异常,皮温正常,多数伴有溃疡,常常合并有感染。

神经缺血型

上述两种类型的混合,合并有足背部发凉以及感觉异常等表现,我国最为常见。

病因

糖尿病足是长期慢性高血糖的糖毒性作用下形成的下肢神经、血管病变的结果,好发于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做过下肢截肢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不良生活习惯、过紧的鞋袜、缺乏运动、鸡眼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主要病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走路时脚部受到的压力比较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造成肢体对外界的感受下降,挤压导致溃疡形成,由于缺乏正常的神经保护机制,溃疡常因骨突的存在而加重,深部细菌极易繁殖,伤口难以愈合。

糖尿病血管病变

下肢营养血管(动脉)血供减少,足部营养供给不足,造成皮温降低,下肢间歇性跛行。

诱发因素

年龄

年龄越大,患糖尿病足的机率越大。

性别

男性患者糖尿病足的截肢率高于女性。

其他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饮酒的患者患糖尿病足的概率更高。

其他

过紧的鞋袜、缺乏运动、鸡眼等情况会诱发糖尿病足的发病。

流行病学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患病率4%~10%,由于糖尿病年轻化和老年人患病增多,糖尿病足发病人数也逐年增加,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死亡率达10%,糖尿病足后截肢患者的死亡率达20%、我国糖尿病患者中,50岁之上患糖尿病足的数量约有9%。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升高,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但是随着诊疗手段和患者意识的提高,截肢率以及治愈率较之前有所提高。

好发人群

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吸烟是引起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足的几率比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高15倍。

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可引起严重的下肢血管狭窄,使足部的供血、供氧量相对减少。此病患者的足部一旦出现创伤,伤口就会因营养和氧气供给不足而迁延难愈,从而引起糖尿病足。

合并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使糖尿病患者的视力严重下降。此类患者在走路时,双脚容易受伤,故易患糖尿病足。而糖尿病肾病会严重影响肾功能,使其体内大量的有毒物质无法及时排出。这些有毒物质会损害人的血管,尤其是下肢血管,从而易诱发糖尿病足。

做过下肢截肢手术、足部有溃疡、老茧、鸡眼或足部畸形的糖尿病患者

此类患者,即使伤口和溃疡面已经完全愈合,其患糖尿病足的几率仍高达80%以上。

症状

糖尿病足的患者轻者会出现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和发凉、胼胝,重者可能出现足部溃疡、坏疽。部分患者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病变、消化系统病变等,严重者还可并发糖尿病足骨髓炎、坏疽。

典型症状

缺血型糖尿病足

由于下肢血管缺血导致足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下降,足部皮肤变黑、溃疡,伴有间歇性跛行。

神经型糖尿病足

表现为足部感觉减退,袜套样感觉障碍,脚踩棉花感,可导致足部皮肤溃疡。

混合型糖尿病足

混合型糖尿病足上述两种类型症状的混合,出现足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下降、皮肤溃疡、间歇性跛行、足部袜套样感觉障碍、行走时有脚踩棉花感等症状。

其他症状

心血管系统病变

心悸,静坐起立后出现头晕、头痛甚至晕倒。

消化系统病变

消化系统功能减退,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并发症

糖尿病足骨髓炎

糖尿病足未经及时治疗,炎症感染骨髓,会形成糖尿病足骨髓炎,出现高热、疼痛等症状。

坏疽

细菌感染严重时,糖尿病足患者会出现肢端末梢肌肉坏死,形成坏疽,分为干性坏疽以及湿性坏疽。

就医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足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下降、皮肤变黑、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通过一般体格检查、血糖检测、细菌培养、X线平片、血管超声检查等进行诊断,需注意与外伤后足部畸形和坏疽性脓皮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当患者出现足部溃疡感染经久不愈时应当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足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下降、皮肤变黑、皮肤溃疡、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出现糖尿病足时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血管外科就诊。

病情稳定后至内分泌科就诊,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

医生询问病情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足部溃疡、感染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皮温降低、脚踩棉花感等)

症状严重程度如何?

既往血糖高多少年了?是否及时吃药?

平时穿过紧的鞋袜吗?

需要做的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

行周围神经检查以及外周血管检查,评估患者下肢血供以及周围神经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糖检查

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对于评估患者血糖的情况很有意义。

细菌培养

如有感染的症状,及时行细菌培养明确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其他检查 

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以减少检测出患者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和并发症。 

影像学检查

足部X线检查

足部X线检查可明确患者是否有骨质破坏、软组织气体以及血管钙化等。

其他

血管超声检查、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可检测出患者足部血管是否出现狭窄、梗阻等症状。

诊断标准

糖尿病足患者既往血糖过高,并出现糖尿病足的典型症状,感觉异常、足部畸形、足部溃疡、坏疽等。

一般体格检查出现周围神经以及外周血管的异常,足部X线有骨质破坏,细菌培养出现阳性结果,血管超声明确足部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即可诊断。

综上所述,医生根据患者典型症状,并结合患者体格检查的下肢供血情况、糖尿病情况、细菌培养的结果及X线检查明确股指破坏及软组织气体、血管钙化等情况综合判断,可对糖尿病足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外伤后足部畸形

外伤后足部畸形会出现皮温过低,疼痛以及行走困难,但是多数患者无血糖过高的病史,同时有明确的外伤史,并且患者伤口不会出现愈合困难的情况。

坏疽性脓皮病

糖尿病足与坏疽性脓皮病都有溃疡的症状,但糖尿病足继发于糖尿病,存在下肢感觉异常、下肢缺血等表现,可供鉴别。

治疗

糖尿病足的治疗应从治疗原发病,可以采用胰岛素针控制血糖,给予营养支持,使用药物进行控制神经病变的症状,血运较差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手术治疗重建足部血运,感染难以控制的患者截肢保全患者性命的方面入手,依据不同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一般情况下需要终身长期治疗。

治疗周期 糖尿病足一般情况下需要终身长期治疗。 一般治疗

控制血糖

选择胰岛素针控制血糖,避免低血糖,并定期检测血糖,依据情况调整胰岛素针的剂量。

营养支持

维持患者正常生理状况的前提下,尽量高蛋白饮食,加速足部伤口的愈合。

药物治疗

α-硫辛酸

改善神经感觉异常以及神经传导异常的症状。

依帕司他

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甲基维生素B12

如甲钴胺等,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140~160mg/d1。

手术方法

血运重建手术 

通过血管重建手术,可以恢复患者的血液供应,适用于严重缺血性溃疡的糖尿病足患者。 

截肢术 

糖尿病足合并感染后在正规、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行截肢手术。截肢前最好行血管造影,以决定截肢平面,适用于出现严重坏疽、肢体坏死、感染的患者。

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手段,对患者损伤小,适用于伴有其他疾病、免疫力低下、年老的患者。 

清创术 

适当进行清创术,可有效去除坏死组织,有助于保全肢体,适用于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 

其他治疗

创面修复

可采用湿性敷料、封闭式负压伤口治疗等方法促进创面修复。水胶体等湿性敷料提供潮湿环境,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增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封闭式负压伤口治疗可显著改善创面,加速创面愈合。

高压氧治疗

改善组织缺氧,加速伤口愈合。

预后

糖尿病足患者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总体预后较差。糖尿病足为糖尿病很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只有积极控制血糖,并且防治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才有可能改变患者的预后。患者要根据是否有周围神经病变及是否合并血管异常等情况复诊。

能否治愈

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差。

能活多久

糖尿病足患者一般不影响寿命,但是糖尿病不积极治疗并发症可影响寿命。

复诊

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半年复诊一次。

有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血管异常的糖尿病足患者:3~6个月复诊一次。

既往有足部溃疡病史或截肢病史的糖尿病足患者:1~3个月复诊一次。

饮食

糖尿病足患者的饮食以低糖、限饮酒、少食多餐为主,对于体重超重者要忌吃油腻食物,在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严格限制糖分的摄入。

饮食调理

超重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限制饮酒,每天食盐<6g。

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等。为满足病人甜味的口感,可使用甜味剂,如蛋白糖、木糖醇、甜菊片等。

对于血糖控制较好者,可在两餐间或睡前加食含果糖或蔗糖的水果,如苹果、橙子、梨等。

宜吃
鱼 海参 牛肉 李子 草莓 柚子 鸡蛋 生姜
少吃
虾 咸菜
慎吃
牛头骨汤 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注意伤口处的清洁,定期复查,避免感染、溃疡加重,积极治疗控制血糖,并从日常生活入手,加强运动并选择合适的袜子鞋子,避免可以诱发糖尿病足的一切因素。

日常护理

遵医嘱用药

积极降糖、降脂、降压,尽可能控制各项指标处于相对安全的范围内。

运动

在糖尿病足患者的管理中占重要地位,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既不加重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又可以延缓病情发展,并长期坚持。对于足部皮肤完整者,进行适当的锻炼能提高运动耐受性,改善运动功能。

注意饮食

避免过量食用升高血糖的碳水化合物,多食用高蛋白食物。

衣着

避免挤压足部,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

病情监测

及时检测足部皮温变化、足部颜色、足部感觉等变化,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就诊。

特殊注意事项

糖尿病足患者控制血糖时容易发生低血糖,建议随身备糖块,防止发生低血糖危象。

预防

糖尿病足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多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是糖尿病非外伤性截肢最主要的原因,因此积极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唯一有效方法。

早期筛查

需要患者家属及患者注意自身的身体变化,定期监测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及时发现是否足部有感染、溃疡等症状,及时进行超声血管检查,发挥预防的作用。

预防措施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

经常运动,防止肥胖,目前认为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运动有慢跑、游泳。避免久坐不动。争取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以上的中等量运动。建议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左右。

戒烟戒酒。

合理控制血糖、血压以及血脂的情况,避免诱发糖尿病足。

每天检查鞋袜,避免过度挤压足部。

出现鸡眼等足部疾病时及时至医院进行处理。

加强足部皮温、颜色等的监测,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周兆熊,张柏根.糖尿病足溃疡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026(002):98-100.

[2]亓鲁光,王永山.糖尿病足护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010):741-743.

[3]杨群英,薛耀明,曹瑛等.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03):189-191.

[4]张未未,尤强,白路等.12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6,48(004):241-243.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259.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