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

概述

儿童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发热、贫血、出血、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等症状。近年来由于化疗药物的出现和多药联合化疗方案的实施,白血病成为第一个通过化疗手段可治愈的肿瘤性疾病。

儿童白血病

就诊科室: 血液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pediatric leukaemia 疾病别称: 血癌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具有遗传倾向 并发疾病: 感染、出血、高白细胞血症 治疗周期: 2~2.5年 临床症状: 发热、贫血、出血、胸骨疼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好发人群: 机体免疫功能差者、有遗传风险者、暴露于高危因素中的儿童 常用药物: 左旋门冬酰胺酶、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柔红霉素、地塞米松 常用检查: 血常规、骨髓穿刺、组织细胞化学染色、血生化、基因检测 疾病分类

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急淋白血病L1型、L2型、L3型,约占急性白血病的2/3,发热常为首发症状。

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20%左右。

M0急性髓系白血病不分化型,极少见,骨髓中幼稚细胞占30%以上。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不能证明髓系来源,但免疫方法或电镜能检出髓系表达标志。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髓系幼稚细胞占90%以上。细胞大、核圆、规则,核仁1个或数个,胞浆少,可有Auer小体、MPO(+),无颗粒。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化型,骨髓中髓系幼稚细胞占30%以上。细胞很大,核肾形,核仁1个或数个,胞浆量不等,有细小颗粒及Auer小体。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很大,核肾形,核仁1个或数个,胞浆量不等,可有Auer小体,胞浆含粗大颗粒是其特征。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可以说是M2+M5。粒单幼稚细胞各占20%以上,骨髓中嗜酸细胞增多时称为M4Eo。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原始中幼稚单核细胞增多。细胞大,核不规则,锯齿状,核仁少见,轻度嗜碱,含天蓝色颗粒。

M6急性红白血病,骨髓中有核红细胞占50%以上。以原始及早幼红细胞为主,髓系幼稚细胞占30%以上,粒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占50%以上。形态学很难独立诊断,常需用免疫学等方法协助鉴别。

慢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极其罕见。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占儿童白血病的5%,表现为骨髓粒系极度增生,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白血病细胞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异常即t(9;22)(q34;qll),由于该异常染色体首次在美国费城(Philadelphia)发现,因此也称为费城(Ph)染色体。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极其罕见。

病因

儿童白血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通过研究白血病的发生趋势和发病特点,认为白血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该病好发于机体免疫功能差的儿童、有遗传风险的儿童、暴露于高危因素中的儿童,可由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化学药物等因素诱发。

主要病因

病毒因素

发现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是由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引起,因此推测儿童白血病也可能由于病毒引起,但目前尚未找到确凿证据。

电离辐射

已有证据肯定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但在医学诊疗中使用的电离辐射能否引发白血病仍有争议。放射治疗霍奇金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疾病,可能使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率上升,但常规影像学检查使用的放射线剂量很小,没有发现继发白血病的报道。

化学因素

一些化学物质,如杀虫剂、苯及其衍生物、甲醛、亚硝胺类、氯霉素等均可能诱发白血病。抗肿瘤的细胞毒性药物如环磷酰胺、氮芥、依托泊苷等也可诱发第二肿瘤。暴露于金属粉尘、烟熏和铅的父母,其孩子的白血病发生率也较高,但主要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主。

遗传因素

白血病不是遗传病,但具有遗传缺陷的人群容易发生白血病。目前在儿童白血病中近一半能检测出染色体异常,且有证据证实白血病的发生与遗传体质或易感性有关。

流行病学

15岁以下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为4/10万左右,约占该时期所有恶性肿瘤的35%,其中急性白血病占据小儿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我国每年约有15000例15岁以下的儿童发生白血病,其中急性白血病占95%,慢性白血病只占3%~5%。

好发人群

机体免疫功能差的儿童

白血病细胞是通过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而导致了肿瘤的发生。

有遗传风险的儿童

白血病不是遗传病,但由遗传缺陷的人群容易发生。

暴露于高危因素中的儿童

已有证据肯定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类的白血病。

症状

儿童白血病一般起病较急,少则几天多则数月,也有部分患者起病时症状较为隐匿,
并持续数月。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的相应症状。本病可并发有严重感染、出血、高白细胞血症。

典型症状

儿童白血病临床上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常起病较急,慢性则发病缓慢,且开始时症状较轻。

发热

发热常为首发症状,主要原因是白血病本身所致,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在诱导治疗72小时内缓解。

贫血

贫血为进行性加重,常见乏力、苍白、活动后气促、嗜睡等,査体时发现面色、甲床、眼睑结膜不同程度的苍白。

出血

出血为常见的早期症状,皮肤、口腔黏膜出血点或瘀斑,鼻出血也较常见,也可有消化道岀血及尿血,颅内出血很少见。

白血病细胞浸润症状

患者表现为骨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视网膜浸润等。

其他症状

当白血病细胞浸润皮肤,可有结节、肿块及斑丘疹等,浸润唾液腺可有唾液腺肿大等,脊髓硬膜外压迫少见。但后果严重需及时发现并立即化疗,给予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以阻止永久性的下肢瘫痪。

并发症

严重感染

粒细胞缺乏时,中性粒细胞<0.5,可致机体免疫功能急剧下降,从发引起严重感染。

出血

白血病患者由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血小板明显减低,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

高白细胞血症

当患儿白细胞明显增多超过100x10^9/L即可诊断为高白细胞血症,并可出现高黏滞综合征,表现为呼吸急促(肺栓塞)或抽搐(脑栓塞),在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患儿中更容易发生。

就医

一旦怀疑血液系统异常,需立即到血液科、肿瘤科以及其他相关科室就医,做血常规、骨髓穿刺、组织细胞化学染色、肝肾功能、血生化、基因检测确诊。本病需要与类白血病反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血常规。一旦体检中出现高白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下降,血小板呈不同程度降低,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及幼稚细胞,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异常血常规,并出现白血病临床表现,高度怀白血病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白血病的患者,若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血液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麻痹、偏瘫、眼部症状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神经内科、眼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发力、苍白、嗜睡、皮肤瘀点、瘀斑等),症状开始及持续时间?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偏瘫、睾丸肿大、眼部症状、胸骨压痛等症状)

母亲孕期是否接触过辐射、服用过某些化学药物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家族有无相关疾病或遗传缺陷病史?

是否至外院就诊?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增高,但可正常或减低,范围很广,从0.1x10^9/L~1500X10^9/L不等,通常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下降,血小板呈不同程度降低,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及幼稚细胞。


骨髓检査

对患儿进行骨髓穿刺,即在髂骨部位采用特殊空心针头进行穿刺,以抽取小量骨髓,之后送实验室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相关检测,即MICM诊断技术,以便确诊及进一步分型。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里的一种体液,检查目的是明确白血病细胞是否扩散至脑脊液中。

其他检查

为査明浸润部位,还要做其他相关检査,如血生化以及CT、X线、B超、MRI等,血生化是必查项目。

诊断标准

儿童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但最终确诊则是骨髓穿刺活检后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白血病细胞,并通过MICM诊断技术确定具体分型。

鉴别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

可有肝脾大,血小板减少,末梢血象中偶见中晚幼粒及有核红细胞。但本病往往存在感染灶,当原发病控制后血象即恢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为EB病毒感染所致,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热,血清嗜异凝集反应阳性,EBV抗体阳性,白细胞增高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但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正常,骨髓检査无白血病改变。

再生障碍性贫血

出血、贫血、发热和全血细胞减少与白血病低增生表现有相似点。但本病没有骨髓细胞增生低下,无幼稚细胞增生,不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

常见发热、游走性及多发性关节痛,轻者仅有关节痛而无局部关节红、肿、热、痛,这与首发症状为关节痛而无明显血液学改变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易混淆,遇不典型病例应争取尽早行骨髓检查。

治疗

儿童白血病一般治疗周期在2~2.5年,具体通过控制感染、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改善,同时化学药物治疗也是该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治疗周期 儿童白血病的治疗总疗程一般为2~2.5年。 急症治疗

儿童急性白血病由于病情进展迅速,一经确诊,应立即进行诱导化疗,短时期内减少肿瘤负荷,并减轻由于肿瘤引起的各种症状。

药物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诱导缓解治疗

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或地塞米松联合,甲氨蝶呤鞘内注射。

早期强化治疗

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骨髓达到完全缓解;无严重感染;血象WBC≥2.0x10^9/L,中性粒细胞(ANC)≥0.5x10^9/L,血小板(PLT)≥50x10^9/L。尽早在诱导缓解治疗第36天开始,予环磷酰胺、阿糖胞苷、6-硫基嘌呤,联合甲氨蝶呤鞘内注射。

巩固治疗

予大剂量甲氨蝶呤、四氢叶酸钙联合,甲氨蝶呤鞘内注射。

延迟强化治疗

予长春新碱、阿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联合。

维持治疗

一般情况良好,无严重感染,血象白细胞≥1.0x10^9/L,中心粒细胞≥0.2x10^9/L,血小板≥50x10^9/L时可开始维持治疗。予6-硫基嘌呤、长春新碱、地塞米松联合,甲氨蝶呤鞘内注射。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诱导治疗

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米托蒽醌)及阿糖胞苷是首选。

缓解后巩固治疗

主要药物为阿糖胞苷。

靶向治疗

吉妥珠单抗、奥唑米星。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传统药物

主要以马利兰和羟基脲为首选药物。

分子靶向药物

如甲磺酸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罗替尼、氟马替尼。另外,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明显,能有效清除急性早幼粒细胞,尽早获得分子水平的缓解。出现下列情况暂时中断维持治疗:

感染;

肝脏损伤,谷丙转氨酶或(和)谷草转氨酶>10倍正常上限值;

胆红素>3倍正常上限值。

手术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特别是对于幼年型粒单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能明确改善预后的方法。

放射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大部分不需要放疗,但如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则需要在完成延迟强化治疗后、维持治疗前,接受颅脑放疗。如果初诊合并睾丸白血病,在全身化疗的巩固治疗结束后睾丸B超检查仍有病灶,则需进行活检,如果确定有白血病细胞残留,则需进行放疗。在全身化疗骨髓缓解的患儿,如果出现睾丸白血病复发,也需进行放疗。

其他治疗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有时可用于儿童白血病,以肿瘤细胞的特定部位为靶点来消灭肿瘤细胞,靶向治疗对特定类型的儿童白血病有效,严重副作用较少。

基因治疗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一种基因疗法,即CAR-T细胞疗法,于25岁以下、其他方案治疗无效的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我国的CAR-T细胞疗法尚在临床研究阶段。

预后

目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已达80%以上,但合并严重并发症患儿可致死。该病需要根据化疗周期安排复诊,复诊项目有血常规、血涂片、骨髓穿刺及细胞形态学、脑脊液检查、睾丸彩超等。

能否治愈

儿童白血病部分可以治愈,目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已达80%以上,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可致死亡。

能活多久

患儿的生存期限与白血病分型及是否治疗干预相关。

复诊

根据化疗周期定期复诊,包括复查血常规、血涂片、骨髓穿刺及细胞形态学、脑脊液检查、睾丸彩超等,注意避免医院感染。

饮食

白血病儿童免疫功能差,应调整合理饮食规律,同时对饮食搭配的结构实行适当的管理,如摄入适当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高蛋白汤类等。

饮食调理

每天摄入适当的蛋白质与维生素,同时提供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类物质。

主食是以高蛋白类的汤类食物为主,配合适量的高热量脂肪与碳水化合物实现能量供应。

在肠道功能稍微恢复之后,及时提供钙质以及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

多进食蔬菜瓜果等含有维生素类丰富的食物。

宜吃
牛肉 草鱼 毛蛤蜊 鸡肉 黑枸杞 菠菜 板栗 榴莲 海鲜 查看更多>
少吃
巧克力 猪脑 零食
慎吃
酸菜 护理

对于白血病患儿,主要做到合理用药、预防感染、症状预防及症状处理。日常需要监测患儿有无出血、呕血、全身瘀点及瘀斑、感冒等症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患者免疫力较差,因此需要重点避免感染。

日常护理

合理用药

高度重视用药方面的合理性,家长应当准确的了解药物的使用方式以及副作用,高度重视用药规范性,杜绝擅自停止用药所导致的疾病复发。

预防感染

预防感染是保障白血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降低治疗成本的重点环节。

需要维持家庭环境的安静卫生,特别是厕所以及厨房需要维持高度清洁。

应当注重感染以及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尽可能不与这一类人群接触,同时需要定期到医院接受检查,尤其是在出现感冒、水痘等症状时。

症状预防

在平常生活中白血病患儿最容易出现的症状便是出血,所以在生活中需要做好出血症状的预防控制。保持室内潮湿度的合理性,规避鼻腔过于干燥,同时不能用手挖鼻孔,预防鼻出血。针对儿童需要做好跌倒碰撞的预防处理,注重居家安全,规避往高处攀爬的行为。

症状处理

对于出血症状,主要征兆有皮肤黏膜淤青或存在小出血点、大便颜色异常、小便带有红色,呕吐物为红色或咖啡色,血小板低时存在呕吐、头晕以及嗜睡等症状,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

病情监测

监测患儿有无出血、呕血、全身瘀点及瘀斑、感冒等。

预防 预防措施

因目前儿童白血病的病因尚未明确,故暂无确切预防措施,可预防相关高危因素,如避免接触杀虫剂、金属粉尘、甲醛等。女性孕期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以及大剂量辐射等。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周艳.优质护理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24).

[3]郝彩霞.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相关护理措施的分析与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287.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