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概述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同时或先后具有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RA)及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风湿性疾病特征,血清中又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核抗体和抗U1RNP抗体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出现雷诺现象、手指肿胀、僵硬等,可伴有心血管、肺、肾脏、胃肠道、中枢神经受累病变,如出现胰腺炎、心包炎、肺炎、肾病综合征等。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有遗传倾向 并发疾病: 心包炎、肾病综合征、贫血、胰腺炎 治疗周期: 终身治疗 临床症状: 发热、乏力、关节痛、手指肿胀 好发人群: 免疫力低下人群、直系亲属有结缔组织病病史者 常用药物: 甲氨蝶呤、阿司匹林、泼尼松 常用检查: 抗核抗体测定、血液检查、胸部X线检查 病因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多种免疫学检测异常,故被公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疾病,具体病因不明。

主要病因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病因尚无定论,目前多认为是一种免疫功能紊乱的疾病,如抑制性T细胞缺陷,有自身抗体、高球蛋白血症、循环免疫复合物存在和组织中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

诱发因素

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可能是在遗传易感、免疫调节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对自身组织损坏、退化和变异的成分出现自身抗体,从而引起的免疫病理过程。

遗传因素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因此有可能遗传。

流行病学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大样本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多为少数案例报告,确切流行病学资料至今不明,仅挪威有报道成人发病率约为3.8/10000,发病率低,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中青年女性多见。

好发人群

免疫力低下人群。

女性多于男性,以青年女性多见。

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结缔组织病史者。

病毒感染者也可能有发病风险。

症状

混合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可有多器官受累,表现出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的部分症状。与抗UIRNP抗体相关的临床表现有肿胀手、关节炎、雷诺现象等,肺部病变、食管蠕动减弱也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典型症状

风湿病表现

关节疼痛和发僵以掌指关节受累较多见,X线可见关节侵蚀和破坏。皮肤、黏膜病变,最常见及最早的表现是雷诺现象和手指弥漫性肿胀。肌痛、肌无力,伴有炎性肌病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可以出现高热。

肺部受累表现

可出现干咳、呼吸困难、胸膜炎性胸痛、间质性肺病、肺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发展为严重的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是主要的并发症,也是死亡原因。

心脏受累表现表现

心脏全层均可累及,可有心肌炎症细胞浸润及冠状动脉增生性病变,心肌受累、右心室肥厚常继发于肺动脉高压。

肾脏系统受累表现

通常为系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可出现肾血管性高压危象。

消化系统受累表现

部分患者出现食管运动功能异常,括约肌压力降低,蠕动减弱,吞咽困难,消化道受累可有巨结肠、肠蠕动减退、腹腔出血、胰腺炎、腹水等表现。

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最常见神经系统病变为三叉神经病变,血管性头痛常见,部分患者出现无菌性脑膜炎。

血液系统受累表现

可有贫血、白细胞数减少、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伴随症状

伴有脱发、色素减退、光敏感、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和甲周红斑等,部分患者可有皮肌炎的典型皮肤改变。

就医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对于病情的控制、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肺部病变高度重视,早进行干预,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有疑似混合性结缔组织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对于普通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血清抗体的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雷诺现象,手指肿胀、关节疼痛、僵硬,类风湿因子阳性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类风湿因子并出现雷诺现象,手指肿胀、关节疼痛、僵硬,乏力、发热等症状,高度怀疑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患者,若出现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风湿免疫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胸痛、头痛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呼吸、心血管科、神经内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雷诺现象、皮疹、胸痛、头痛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家族里有没有人得过类似的疾病?

年龄多大?有没有遗传的家族性风湿病?

吃过什么药物?效果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

抗核抗体

血清检查往往检测出高低度抗核抗体和U1RNP抗体,也可出现低滴度抗DNA抗体及抗SS-A、SS-B抗体阳性。

自身抗体检查

60%~70%的患者可检测到类风湿因子阳性,但其效价比类风湿关节炎低。也有10%~20%的患者被检测到抗甲状腺抗体,但少有引起症状者。

血液检查

可发现磷酸肌酸激酶升高,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γ-球蛋白血症。

肺功能检查

可发现百分比肺活量低于80%,呈限制性通气障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小于70%示弥散功能减低。

胸部X线、CT

胸部X线侧面像可见背侧下肺野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CT像发现边缘索状网格阴影最为确实。此外,如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可见心缘左侧第2弓(肺动脉段)突出。

食道吞钡检查

可见蠕动减弱、食道下部扩张。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严重肌炎,肺部受累,CO弥散功能小于70%,肺动脉高压、肺活检显示增殖性血管病变。雷诺现象或食管蠕动功能减低,手指肿胀、硬化,关节压痛。抗ENA≥1:10000,抗U1RNP阳性和抗Sm阴性。

次要标准

脱发、白细胞减少、贫血、胸膜炎、心包炎、关节炎、三叉神经病、颊部红斑、血小板减少、轻度肌炎。

诊断结果

肯定诊断

符合4条主要标准,血清ANA>1∶320、抗U1RNP滴度≥1:4000及抗Sm阴性。

可能诊断

符合3条主要标准及抗Sm阴性,或2条主要标准和2条次要标准,血清ANA>1∶320、抗U1RNP滴度>1:1000。

可疑诊断

符合3条主要标准但抗U1RNP阴性,或2条主要标准伴抗U1RNP≥1:100,或1条主要标准和3条次要标准,伴有抗U1RNP≥1:100。

鉴别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如高低度抗DNA抗体、低补体,且呈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所具有的蝶形红斑、伴肾损害或中枢神经系症状,则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有口、眼干燥症及涎腺炎者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通过症状即可鉴别。

治疗

根据临床调查可用药物较多,但类固醇激素疗法为基本治疗,此外可适当加用血管扩张剂如非甾体抗炎药。同时应给予患者生活指导,告知避免过劳、避免暴露于寒冷、防止皮肤外伤及感染也很重要。在妊娠、分娩时注意肾损害、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等症状出现及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加针对性治疗。

治疗周期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目前尚不能治愈,为终身疾病,需要终身维持治疗。 药物治疗

基础治疗

阿司匹林

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硝苯地平

扩血管药物。

针对性治疗

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者,轻者可应用非甾类抗炎药,重症患者加用甲氨蝶呤或抗疟药等。

以肌炎为主要表现者选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轻症和慢性病程患者可予小剂量激素治疗急性起病和重症患者可予冲击治疗,同时加用甲氨蝶呤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肺动脉高压应早期、积极治疗,除常规应用阿司匹林、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外,还可应用中到大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首选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等。前列环素为近年来较为推崇的降低肺动脉压力药物,内皮素是一种强力内源性血管收缩剂和有丝分裂素,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内皮素双重受体阻滞剂波生坦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安全有效,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枸橼酸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也有较好的疗效。

膜性肾小球肾炎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肾病综合征对激素反应差可加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有肾功能衰竭患者应进行透析治疗。

轻度吞咽困难者可应用泼尼松和消化道促动力药。

预后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病程难以预测,大多数患者预后相对良好,但主要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关,如果已有主要脏器受累则预后差。

能否治愈

早期有治愈可能,严重的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

能活多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病情控制良好,能够长期带病生存,并不影响自身的生存时间。

复诊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治疗刚开始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达到治疗目标病情控制稳定后可6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合理控制总热量,避免不规律进食及暴饮暴食。

饮食调理

若有消化道病变的患者,应注意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饮酒以及尽量的减少咖啡、浓茶等的食用。另外注意少吃多餐,避免过度饱食。

若有肾脏病变的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尽量减少油腻以及油炸食品的摄入。

对于心脏功能病变的患者应注意尽量的避免饱食,同时限制每日液体的入量。

护理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的护理以保暖、维持机体营养均衡、避免外伤为主。

日常护理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配合医生正确服用。

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皮肤破损。

特殊注意事项

若患者有吞咽功能障碍应注意加强护理,避免误吸。

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肺部病变高度重视,尽早进行干预,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预防

生活作息有规律,保持均衡营养摄入,适当运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可降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病概率。

早期筛查

凡临床上遇到多关节炎或关节痛、雷诺现象、肌肉疼痛、手指肿胀、贫血及血沉增快,原因不明的肺弥散功能下降或同时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三者或其中二者临床特征之一,即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进行抗核抗体(ANA)及抗核糖核蛋白抗体(RNP)检查,有利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早期筛查。

预防措施

坚持正规治疗,关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药的副作用。

坚持功能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功能。

生活应有规律,劳逸适度。

注意肢端保暖,疾病活动期避免妊娠、过度劳累及剧烈精神刺激。

参考文献

[1]石宇红,李茹,陈适,苏茵,贾园.91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M].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2]王文芳,邓丹琪.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010(001):45-49.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338.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