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疟疾是经雌性按蚊叮咬或输入带有处于感染阶段疟原虫血液,感染疟原虫所引起虫媒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寒战、高热,伴有头痛、乏力等。现感染人类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两种较为少见,近年来输入性疟疾已成为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重大挑战。
就诊科室: 感染内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malaria 疾病别称: 打摆子、瘴气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贫血、脾肿大、黑尿热、脑型疟疾 治疗周期: 数月到数年不等 临床症状: 周而复始的寒战、发热、出汗、退热 好发人群: 疟区生活、蚊虫叮咬人群 常用药物: 氯喹、奎宁、甲氟喹、青蒿素、蒿甲醚 常用检查: 病原学检查、循环抗体抗原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 疾病分类现感染人类引起疟疾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所以疟疾的分类也不同,具体如下:
间日疟
其是间日疟原虫感染导致,表现为典型周期性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症状隔日发作。因为两次发作之间的间隔期大约为48小时,所以称为间日疟。
卵形疟
该类型疟疾相对比较少见,每隔36~48小时发作一次,潜伏期大致为13~15天,治愈后有可能存在复发情况。
三日疟
该类型疟疾也相对比较少见,潜伏期为24~30天,典型周期症状每隔两日发作,故称为三日疟。
恶性疟
该类型疟疾比较凶险,患者临床表现比较严重,一般寒战期不明显,发热期可持续36~48小时,潜伏期为7~12天。
病因绝大多数疟疾患者是经蚊虫叮咬致病,疟疾的传染源为疟疾患者及无症状携带者。
主要病因疟原虫感染
大部分病例是由蚊虫叮咬所致,小部分是输入含有感染阶段疟原虫血液所致。
环境因素
在热带地区及亚热带地区易感,未做好防蚊虫叮咬的保护措施,易被蚊虫叮咬感染疟疾。
流行病学疟疾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使51%世界人口受到威胁。人对疟疾普遍易感,尤其是疫区幼儿、孕妇、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HIV感染者,以及前往疟疾流行地区且无免疫的人较易感染。目前,疟疾流行区依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东地中海、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地区等,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疟疾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蚊虫叮咬,雌性按蚊为传播媒介,按蚊叮咬、吸血为主要感染途径,亦可经妊娠胎盘传播引起先天性感染或经输入含疟原虫的血液及共用注射器途径感染。
好发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疟区生活、蚊虫叮咬人群。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免疫力,但不持久。
症状典型疟疾发作表现是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连续症状,主要由红内期疟原虫裂殖体所致。潜伏期恶性疟平均12天,间日疟和卵形疟平均14天,三日疟平均28天,输血所致平均10天。
典型症状前驱期
前驱期症状因感染方式、感染疟虫的数量不同,大部分患者通常表现为疲乏、头痛、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
寒战期
骤起发冷寒战,以四肢末端先发凉,而后背后和全身发冷,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持续约10分钟至1小时,而后体温上升。
发热期
寒战停止而随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神志清,伴口渴、全身酸痛、呼吸急促,持续2~4小时。高热患者还可以出现抽搐、剧烈头痛、恶心等表现。
出汗期
大汗淋漓,体温骤降,症状缓解,持续约0.5~1小时。间歇期无不适症状。早期患者间歇期不规则,随发病次数增多逐渐变得规则。数次发作后患者可出现贫血,尤以恶性疟为甚。长期不愈或反复感染者脾肿大明显,可达脐下。
伴随症状本病除了典型症状外,还伴有腹痛、胸痛、咳嗽、厌食等症状,儿童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以及嗜睡。
脑型疟
是疟疾发作的严重类型,多由恶性疟原虫所致,少数见于间日疟原虫。因大量感染红细胞聚集阻塞脑部微血管,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高热,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亦可因急性肺水肿致呼吸衰竭,也可伴外周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溶血尿毒综合征,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孕妇患疟疾
易诱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新生儿可经母体胎盘、分娩而感染疟原虫,引起先天性疟疾,出生后发病。婴幼儿疟疾起病慢,发热不规则,贫血进展快,肝脾肿大显著,病程长,复发率及病死率较高。
再燃和复发
由血液中残存的疟原虫引起,多见于病愈后1~4周,可多次出现,四种疟疾都有再燃可能。复发由肝脏内迟发型子孢子引起,只见于间日疟及卵形疟,多于病愈后3~6个月发生。
并发症贫血
疟疾数次发作可出现贫血,尤其恶性疟疾为甚。疟疾患者贫血程度常超过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程度。除此之外,还与脾功能亢进、免疫病理损坏、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脾肿大
造成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脾充血、受染红细胞在脾脏毛细血管和血窦中沉积以及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可出现初发患者发病3~4天。
黑尿热
疟疾患者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和血红蛋白尿。患者可并发高热和黄疸,一般在尿量减少、呈酱油色尿才有所察觉,见于恶性疟原虫感染,偶见间日疟和三日疟患者。
就医疟疾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故患者出现典型症状应及时就医,根据病原学检查、循环抗原抗体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确诊后,留院抗疟治疗,并且严密监控凶险并发症,同时隔离。
就医指征疟区为高风险地区,被蚊虫叮咬的人群一旦出现寒战、高热等相应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新近有旅游史、输血史,出现疟疾早期症状,应及时来院就诊,经确诊后留院抗疟治疗。
就诊科室优先考虑去感染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是否受到蚊虫叮咬?
有无疟区居住史、非洲外劳务工史、新近旅游史、输血史?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疲乏、头痛、恶心、呕吐等)
出现症状有采取过什么治疗措施吗?
需要做的检查病原学检查
采用血膜染色镜检法,在患者外周血中检出疟原虫是疟疾确诊的金标准。
循环抗原检测
利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疟原虫抗原,快速试剂盒可在2~15分钟得到结果。
循环抗体检测
迄今为止所有实际应用疟疾血清学试验仍是基于疟原虫无性期抗体的检测。疟原虫抗体在感染后2~3周出现,4~8周达高峰。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技术可检测外周血中的疟原虫抗原基因片段
核酸探针检测
具有独特的高特异性,敏感性可高于镜检,可在短时间内成批处理大量样本,已被认为可以定量及估算疟原虫血症水平,是疟疾流行病学调查及评价抗疟措施效果很有潜力的诊断工具。
诊断标准疟疾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可以确诊,具体依据如下:
患者有疟区居住史、非洲外劳务工史、新近旅游史等。
有蚊虫叮咬情况,而后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类似流感症状。
病原学检查在患者外周血检出疟原虫,最常用。
循环抗原检测,在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检出疟原虫抗原。
循环抗体检测,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出疟原虫的抗体。
PCR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有疟原虫抗原基因片段,即可诊断为疟疾。
鉴别诊断败血症
疟疾急起高热,热型呈稽留热或弛张热,类似败血症。但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重,有局灶性炎症或转移性化脓病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而疟疾病原学检查中可检出疟原虫。
丝虫病
急性丝虫病有时需与疟疾鉴别,鉴别主要依据离心性淋巴管炎,血片中找到微丝蚴,而疟疾病原学检查中可检出疟原虫。
急性血吸虫病
来自流行区,近期接触过疫水,有皮疹,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吸虫皮试阳性,大便孵化试验阳性,即可确诊为血吸虫病。而疟疾血吸虫皮试为阴性,这是两者最主要的鉴别依据。
治疗疟疾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对人体的伤害较大,甚至可以导致患者死亡,所以要重视疟疾,一旦感染应及时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由于疟疾病因明确,现治疗分为病因治疗和生命体征支持。
治疗周期 疟疾可治愈,治疗周期数月到数年不等,偶有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氯喹
作用于疟原虫的红内期,是治疗疟疾急性发作和控制疟疾症状首选药物,对疟原虫有杀灭作用,疗效快,不良反应少且轻微,但该药对红外期疟原虫无效。
奎宁
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红内期,控制疟疾症状。因其作用较弱,不良反应多,目前不作为疟疾治疗首选药物,主要用于恶性疾。
甲氟喹
为抗疟新药,主要作用于杀灭疟原虫红内期滋养体,控制症状。甲氯喹血浆半衰期比较长,常用作预防用药。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对各种疟原虫红内期无性体均有作用,抑制原虫蛋白质合成,具有高效、快速、低毒、耐药少的特点,妊娠早期妇女慎用。
伯氨喹
对间日疟继发性红细胞外期和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不良反应为有较大毒性,需注意使用剂量。
乙胺哝啶
抑制疟原虫的叶酸合成酶类,对恶性疟和间日疟有抑制作用,也可用于控制耐氯喹的恶性疟症状发作,但生效较慢。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少,大剂量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儿童误服可引起惊厥、死亡。
手术治疗疟疾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歇息,注意水分补给,营养的供给。
贫血者可补铁剂,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治疗。脑水肿与昏迷者,要及时给予脱水治疗。
寒战时注意保暖,高热时可采用解热镇痛药物配合物理降温,凶险发热时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纠正生命体征变化。
预后疟疾可治愈,但偶有复发及并发症,整体预后较好。另外,不同类型的疟疾其与病死率不同,间日疟、三日疟、卵形日疟患者的病死率比较低,而恶性疟的病死率则较高,需要及时治疗。
能否治愈疟疾发现后及时进行系统治疗,一般可治愈。
能活多久治愈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生活工作在疟区人群应长期服用抗疟药,预防疟疾感染。治愈后患者一定时期具有免疫力,但有复发可能,应定期复诊。
饮食疟疾患者通常可正常饮食,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以便患者体力恢复和生命体征的维持。
饮食调理温疟高热口渴、尿赤便秘者,忌辛辣或温燥等刺激性食物,如烟、酒、大蒜、辣椒、胡椒、韭菜。
寒疟胸闷纳呆、泛恶者,忌食用油腻甘甜等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番薯、饴糖、糯米甜食。
疟疾反复发作者,忌食用海腥发物及醋、糟腌食物,如黄鱼、带鱼、海虾、糟鱼、酸辣菜、南瓜。
饮食宜选用清淡爽口,并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高蛋白质饮食,各种营养素含量丰富并且有足够水分,可用牛奶、蛋汤、果汁等食物,这些都是疟疾的饮食注意要点所推荐的食物。
高热期间宜食用清淡素净的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菜汤、果汁、牛奶、蛋汤等。
口干舌燥者,宜多食用新鲜的瓜果,如西瓜、梨、荸荠、甘蔗。
护理疟疾患者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保持正常生命体征。同时以虫媒传染病标准做好隔离,以免发生区域传染。
日常护理注意消灭蚊虫,避免蚊虫叮咬。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卫生干净整洁。
寒战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病情加重,出汗较多时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给予干燥的衣被更换。
病情监测疟疾发病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以此应对突发的严重并发症,及时纠正和抢救,痊愈后定期复查。
预防疟疾感染与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因此若到疫区可服药预防疟疾,还要防止蚊虫叮咬。
预防措施灭蚊
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执勤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灭蚊措施除大面积应用灭蚊剂外,重要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滋生场所。
服药
服药预防,进入疟区,特别是流行季节,在高疟区必须服药预防。一般自进入疟区前2周开始服药,持续到离开疟区6~8周。
防蚊虫叮咬
傍晚尽量避免在户外逗留,外出可穿着长衣长裤,在皮肤和衣服上涂抹驱虫剂,以防止蚊虫叮咬。
参考文献
[1]詹希美,吴忠道,诸欣平.人体寄生虫血[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9-105.
[2]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68-274.
[3]李刚.传染病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