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

概述

破伤风是一种破伤风梭菌感染所致的一种疾病,多数患者会表现出牙关紧闭、全身性肌肉痉挛和强直等症状,在外科感染中是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与创伤相关联,预后严重,但可以预防。患者可以去医院的急诊科、感染科以及普外科就诊。

破伤风

就诊科室: 急诊科、感染科、普外科 是否医保: 部分医保 英文名称: Tetanus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肺不张、交感神经兴奋、呼吸衰竭 治疗周期: 3~4周 临床症状: 高热、呼吸困难、肌肉抽搐和强直、张口受限 好发人群: 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存在创伤的人群 常用药物: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水合氯醛、地西泮、苯巴比妥钠 常用检查: 压舌试验法、实验室检查 疾病分类

轻度

全身肌强直程度较轻,可在起病后4~7天出现肌肉痉挛性收缩,一般数秒钟停止。

中度

临床肌肉强直显著,具有典型的牙关紧闭与角弓反张,发作持续10s以上且发作频率增加。

重度

全身肌肉强直明显,频繁发生痉挛性肌肉收缩,持续时间长,常致患者发绀并易致喉痉挛窒息。

病因

破伤风是由侵入伤口的破伤风梭菌所产生的外毒素引起,这是一种厌氧菌,主要是分布在土壤、环境、人以及动物粪便中,可以通过皮肤破损处进入到体内,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主要病因

污染较重的火器伤、开放性骨折、盲管外伤,或者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烧伤等,当伤口组织缺氧时破伤风梭菌的芽孢可发育增殖体,迅速繁殖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外毒素,主要是痉挛毒素和溶血素,吸收至脊髓和脑干,使神经兴奋性增强,使随意肌紧张和痉挛。

诱发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长而深的伤口,由于伤口内氧气不足,容易引起破伤风梭菌繁殖,应当及时到医院清理伤口,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

由于泥土和铁锈中容易含有破伤风梭菌,无论伤口深浅,都应当及时用双氧水等消毒水进行消毒,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

在不卫生的条件下进行分娩的孕妇和胎儿,或者在不洁条件下进行流产的患者,比较容易染上破伤风。

流行病学

破伤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为常见,而且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尤其是在发展中的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其他年龄段的5倍以上。

好发人群

存在创伤的人群,如污染较重的火器伤、开放性骨折、盲管外伤,或者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烧伤。

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症状

破伤风绝大多数表现为全身型,出现乏力、头晕、肌肉紧张性收缩、张口困难等症状,但偶有局限型者,表现为受伤的局部或者单个肢体的肌肉痉挛和强直,例如肌肉抽搐、痉挛,仅限于创伤或感染部位或仅有伤肢的肌肉强直,局限型破伤风的病情往往较轻。

典型症状

全身型破伤风

该类型患者能够因轻微刺激而诱发疾病的发作,患者一般在发作时意识清楚、面容痛苦,其发展时间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不发作时患者的肌肉也是处于肌张力增高状态。

患者最开始可出现无力、头晕、头疼、咀嚼无力、咀嚼肌酸胀、反射亢进等,继而出现张口困难、苦笑面容,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牙关紧闭等症状,还可出现颈项僵硬、角弓反张等症状。

在呼吸肌受影响时,可出现面唇青紫、呼吸困难甚至暂停,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局部型破伤风

该类型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单个肢体的肌肉抽搐和强直,例如肌肉抽搐和痉挛,但仅局限于受创或感染部位。

头部型破伤风

这种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是在1~2天左右的时间,主要会导致患者出现张口受限,视力下降、面部麻木、口眼歪斜等症状。大多数患者是以气道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居多。

新生儿破伤风

会导致患儿表现出拒食和张口受限等症状。随着疾病发展还会表现出不能吸吮乳头或奶瓶等。

其他症状

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或便秘,患者吞咽困难致摄入营养障碍,持续的呼吸肌、膈肌与声门痉挛,可因窒息死亡。并发感染时可出现高热,病程一般为3~4周,如处理适当症状可逐渐减轻,痊愈后仍有一段时间的局部肌肉紧张或反射亢进。

并发症

肺不张、肺炎

最常见的并发症,可由于长期卧床、吞咽困难和误吸引起。咽喉肌或呼吸肌痉挛也可引起通气不足和肺不张,有时可出现呼吸窒息,50%~70%患者死亡的原因是肺炎。

交感神经兴奋

可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心搏加速、心律不齐。心肌炎可引起肺水肿和低血压。

骨折

严重的痉挛可能导致脊柱和其他部位的骨折。

肺栓塞

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由于痉挛导致身体别处的血凝块移动到肺部造成肺栓塞。

呼吸衰竭、心跳骤停

严重的肌肉痉挛会干扰呼吸,呼吸衰竭是破伤风患者最常见的死因,缺氧也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和死亡。

就医

破伤风多发生于被污染的小且深的伤口,患者应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如果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未接种疫苗,在伤后一周左右出现破伤风的相关症状,如全身乏力、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最先受累的是面部咀嚼肌,之后可以累及到全身肌肉,一定要立即就医,因为破伤风一旦感染,死亡率较高。

就医指征

如果伤口被泥土、铁锈等污染,感染破伤风的几率会明显增加,应及时就医注射疫苗。如果首次外伤后体内留有异物,二次外伤手术时取出异物的24小时内也容易发生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患者也应该接种破伤风疫苗。

通常破伤风潜伏期为一周左右,如果患者伤后一周左右出现头痛、头晕、乏力、面部肌肉紧张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如果患者表现出高热、出汗、呼吸困难、肌肉紧张性收缩、张口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去急诊科、感染科、普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是否存在肌肉痉挛的现象?

目前有哪些临床症状?

不适症状多长时间了?

近期有无外伤?

有无药物过敏史?

需要做的检查

压舌试验法

早期诊断破伤风的压舌试验法,检查方法是对破伤风可疑患者,将一块压舌板或其他消毒干净了的光滑小木板轻轻放入其口腔内的舌中部,用力下压。如果患者立即出现牙关紧闭,并将压舌板咬住,不易拔出,则为阳性,可判断为破伤风早期表现。

实验室检查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在低氧条件下,在局部迅速繁殖且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发现,当有肺部继发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增高,痰培养可发现相应的病原菌,伤口分泌物常常分离到需氧性化脓性细菌,部分患者的伤口分泌物经厌氧培养可分离出破伤风梭菌,由于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较为特异,尤其症状典型时诊断不难,故做临床诊断时不要求常规作厌氧培养和细菌学证据。

诊断标准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外毒素导致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一般不需要做特殊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和外伤史就可以诊断明确。

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有外科手术史。

前驱期表现为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轻微的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搐发作。

局部型破伤风,肌肉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鉴别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

虽有角弓反张和颈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査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通过脑脊液检査可以鉴别。

狂犬病

有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肌可立即发生痉挛。通过临床症状可以鉴别。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多数患者会表现出关节局部酸胀或疼痛、关节弹响和运动受限等症状,但是多数患者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肌肉痉挛。

治疗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高,尤其是新生儿和吸毒者,为此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治疗周期 破伤风病程一般为3~4周,严重者可在6周以上。在破伤风痊愈后的较长时间内,某些肌群仍可有紧张和反射亢进现象。 一般治疗

病人入院后应住隔离病房,避免受到声、光等刺激,也不可骚扰病人。

急症治疗

清创

凡能找到伤口,伤口内存留坏死组织、引流不畅者,应在抗毒血清治疗后,在良好麻醉、控制痉挛下进行伤口处理、充分引流,局部可用3%过氧化氧溶液冲洗。有的伤口看上去已愈合,应仔细检查伤口下有无窦道或无效腔。

药物治疗

抗破伤风梭菌治疗

抗毒素的应用目的是中和游离的毒素,所以只在早期有效,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收效。用药前应做皮内过敏试验,连续应用或加大剂量并无意义且易致过敏反应和血清病。目前推荐应用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早期应用有效。

解痉药物

可交替使用镇静、解痉药物以减少病人的痉挛和痛苦。可供选用的药物有10%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地西泮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痉挛发作频繁不易控制者,可用2.5%硫喷妥钠缓慢静注,但要警惕发生喉头痉挛和呼吸抑制,用于已做气管切开者比较安全。但新生儿破伤风要慎用镇静解痉药物,可酌情用洛贝林、尼可刹米等。

抗生素

抗生素治疗在治疗中发挥辅助作用,可给予抗生素以抑制伤口中的破伤风梭杆菌增殖,推荐一线用药有甲硝唑和青霉素,如伤口有混合感染也可相应选用抗菌药物。

手术治疗

破伤风无需手术治疗。

营养治疗

由于病人不断阵发痉挛、出大汗等,故每日消耗热量和水分丢失较多,因此要十分注意营养,如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补充和水与电解质平衡的调整,必要时可采用鼻饲、胃造口和静脉营养。

其他治疗

注意防治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在呼吸道,如窒息、肺不张、肺部感染,防止发作时掉下床、骨折、咬伤舌等。

对抽搐频繁、药物又不易控制的严重病人,应尽早进行气管切开以便改善通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可进行人工辅助呼吸,还可利用高压氧舱辅助治疗。

气管切开病人应注意做好呼吸道管理,包括气道雾化、湿化、冲洗等,要定时翻身、拍背,以利排痰并预防压疮。

必要时专人护理以防止意外,严格无菌技术防止交叉感染,已并发肺部感染者根据菌种选用抗生素。

预后

破伤风的预后除与治疗是否及时、正确有密切关系外,还与患者的年龄、是否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注射、创伤性质和部位、潜伏期长短、阵发性痉挛发生的早晚等有关。

能否治愈

到目前为止,破伤风是存在一定的治愈概率,但是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遗症,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如果出现了伤口,一定要及时清理伤口,通过对伤口处引流,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再及时到医院打破伤风针,必要时需要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

能活多久

部分重症患者在一周至数周内死亡,大部分患者在及时正确救治后可痊愈,不影响自然寿命。

饮食

破伤风引起反复的咽部痉挛和持续的肌肉收缩,常造成体能严重消耗,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饮食,给予大量维生素B和维生素C,以及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饮食调理

轻症病人给予高热量半流食,宜多吃各种新鲜水果、蔬菜以及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鱼肉、藕、鸡肉等。

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如患者出现牙关紧闭和咽部痉挛导致进食发生困难时,需用流质饮食进行鼻饲或给予静脉高营养,如抽搐较频繁应禁食。

护理

患者需入院治疗,避免光、声等刺激。根据病情可交替使用镇静、解痉药物,以减少病人的痉挛和痛苦,出院后要注意日常护理。

日常护理

环境护理

严格隔离,避免不良刺激。破伤风患者对各种刺激比较敏感。因此应隔离,室内应安静,灯管柔和,避免强光照射及噪音刺激,定时开窗换气,但要避免对流风吹入。

饮食护理

病人频繁抽搐,能量消耗大,且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和吞咽困难,易导致营养不良和体液不足。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流食,加强营养。应少量多餐,注意避免发生呛咳和误吸。病人抽搐频繁时,主张禁食,防止食物反流引起窒息,可给予静脉营养,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皮肤护理

预防褥疮的发生。由于频繁的抽搐,肌肉收缩,增加了皮肤的摩擦力,加之长期绝对卧床,皮肤容易损伤,产生褥疮。因此,应加强皮肤黏膜护理,每两小时翻身、拍背,按摩骨骼隆突处。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减少局部的摩擦。避免潮湿等物理刺激,保持皮肤的完整性,预防褥疮的发生。

口腔护理

口腔是细菌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若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两次。用3%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清洁口腔,以免发生口腔炎、腮腺炎和黏膜溃疡,同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口唇干燥者涂石蜡油。

病情监测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对破伤风患者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神志和瞳孔,皮肤颜色的变化。重型破伤风患者需专人护理。对抽搐频繁及持续的时间长者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解痉药的剂量和间隔时间,用药后要严密观察肌张力和生命征尤其是呼吸的变化。此外,使用镇静剂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呼吸变化,防止呼吸中枢抑制。

预防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疾患,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其生长繁殖必须有缺氧的环境。因此,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重要措施。

预防措施

自动免疫法

自动免疫法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方法。母亲主动免疫后甚至可以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因为抗体可通过胎盘屏障。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可使人体产生抗体即抗毒素,从而达到免疫目的。

被动免疫法

适用于伤前未接受自动免疫的患者,应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其作用短暂,有效期为10日左右。因此,对严重创伤,潜在厌氧菌感染威胁的患者,可在一周后追加注射一次量。

参考文献

[1]宋欣,李明,王传林,李艺星,尹遵栋.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9,25(06):743-746.

[2]张炜.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12):1323-1332.

[3]王传林,王艳华,张晓萌.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J].中华外科杂志,2018,56(03):161-167.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347.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