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间皮瘤

概述

腹膜间皮瘤为原发于腹膜上皮和间皮组织的肿瘤,壁层腹膜及脏层腹膜皆可发生。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考虑与石棉粉尘接触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水、腹部包块等。此病比较少见,大多起病隐匿,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多于手术后病理才能确诊,预后一般较差。

腹膜间皮瘤

就诊科室: 肿瘤科、普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peritoneal mesothelioma,PM 疾病别称: 原发性腹膜间皮瘤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具有遗传相关性 并发疾病: 肠梗阻 治疗周期: 局限型可以手术治疗,大体需要2~3周时间,弥漫型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腹胀、腹痛、腹部肿块、发热、体重减轻 好发人群: 有石棉接触史、长期放射线接触史、腹膜间皮瘤家族史的人群 常用药物: 培美曲塞、顺铂、丝裂霉素 常用检查: 病理检查、超声、CT、MRI检查、肿瘤标志物 疾病分类

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大体形态分类

弥漫性腹膜间皮瘤

大多数为恶性肿瘤,肿瘤组织多为灰白色,呈众多斑块或小结节,可以覆盖在腹膜的壁层或脏层上,组织可有出血及坏死情况。肿瘤组织可侵人肠管或肝脏,但是很少侵人脏器的深部,大网膜可以完全被肿瘤组织代替,肠管可发生粘连,腹腔内有渗出液,甚至血性腹水。

局限性腹膜间皮瘤

其与弥漫性腹膜间皮瘤不同,一般多为良性肿瘤,瘤组织呈斑块状或结节状位于脏层或腹膜壁层,呈灰白色,界限清楚,质地较硬,很少发生出血及坏死情况。

根据组织学分类

纤维性间皮瘤

该类型多见于局限性间皮瘤中,细胞多由梭形细胞组成,可伴有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

上皮样间皮瘤

最多见于弥漫性间皮瘤中,该类型中的瘤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角形,常有脉管状或乳头状结构,且瘤细胞大小不一,呈实性,为结缔组织所包绕。

混合性间皮瘤

又称双向分化的间皮瘤,在同一个肿瘤内伴有纤维及上皮两种成分,该类型中的瘤组织由上皮样细胞及肉瘤样成分组成,形态类似滑膜肉瘤。

病因

目前腹膜间皮瘤的病因未明,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石棉接触可发生此病,主要是由于石棉引起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异常所致。

主要病因

普遍认为,石棉粉尘是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致病因素,90%间皮瘤患者有石棉接触史,潜伏期可长达25~70年。

此外,猿猴病毒SV40感染、接受外部辐射、慢性腹膜炎等也可能是本病的促发因素。

遗传因素,如家族性间皮瘤的发生以遗传相关,有家族史患者患病率增高。

流行病学

腹膜间皮瘤是少见肿瘤,其中的恶性腹膜间皮瘤属临床少见肿瘤,发病率男性约50~300/万,女性约20~200/万,约占所有间皮瘤的12.5%~25%,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03%,以40~70岁多见,中位年龄65~69岁,多见于男性。

好发人群

长期接触石棉的人群。

有慢性腹膜炎的病史,并且反复发作的人群。

有腹膜间皮瘤家族性遗传病的人群。

症状

腹膜间皮瘤起病隐匿,常以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一旦有症状多为晚期。最常见的症状为腹胀和腹痛,由原发肿瘤及腹水引起,可伴恶心、呕吐、腹泻、乏力、发热、贫血、体重下降等。

典型症状

腹痛

病程不同,其腹痛的部位性质亦不尽相同。早期腹痛多无明确定位,病程晚期以病变最多的部位腹痛最明显。腹痛程度较轻者仅感隐痛不适或烧灼感,重者可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甚或绞痛,腹痛的时间长短不一,有时反复发作。

腹胀

可有程度不同的腹胀,其程度随腹水的增多、腹部肿块的增大、消化道受压迫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腹部肿块

腹部肿块可发生于腹腔的任何部位,肿块增长比较迅速。

腹水

以弥漫性腹膜间皮细胞瘤多见。腹水多为浆液性,淡黄清亮,少数呈血性,偶可呈黏液性腹水。

其他症状

腹膜间皮瘤能沿腹膜表面扩散,形成板状物或相互融合形成灰白色或暗红色的瘤块,覆盖在壁层腹膜及腹腔器官表面,从而引起肠道功能障碍,导致排气排便减少或者消失等症状。部分由原发性肿瘤导致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差、乏力等表现。另外,腹膜间皮瘤能种植转移、局部浸润、淋巴及血行转移,偶发生骨、脑转移,腹腔外转移率可达50%,也可以引起多种症状。

并发症

肠梗阻

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两大类。肿瘤沿着腹膜表面扩散,在壁层腹膜及腹腔器官表面形成瘤块,从而导致肠道功能障碍,出现癌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或者自肛门排气排便减少等。

肠穿孔

肿瘤细胞侵犯肠壁引发,起病急骤,多为剧烈的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寒战、高热等临床表现。

就医

若患者出现典型的腹胀、腹痛症状以及既往石棉接触史等,应及时就医,医生需综合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病理检查结果为患者诊断。

就医指征

对于有长期石棉接触史的人群,出现腹胀、腹痛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患者突发剧痛、高热、休克等症状时,可能导致了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肿瘤科就诊。对于局限型腹膜间皮瘤,可以考虑去普外科行手术治疗。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肠梗阻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普外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从开始出现不适到现在已经多久了?

是否有腹部疼痛、腹胀、腹泻、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

家族中有无类似的情况?

有无石棉接触史、放射线辐射史等?

是否去医院就医治疗过?治疗效果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

腹部超声

能发现腹水、腹块,有时甚至能提示肿瘤的组织来源。可以发现脏层腹膜、壁层腹膜及大网膜的不规则增厚,可呈弥漫性增厚或结节样增厚。

全腹部加强CT

可显示原发肿瘤是否有侵犯周围组织或远处转移的现象。常见的征象为腹水、腹膜增厚或腹部肿块,当网膜或肠系膜受累时可见弥漫性、不规则结节状增厚。

PET-CT检查

可明确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还可评估临床分期,有利于鉴别原发肿瘤的良恶性。

腹膜穿刺活检

可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简便易行、创伤性小、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对大量腹水、身体状态差不能耐受手术探查者可首选,是确诊检查。

腹腔镜检及剖腹检查

腹腔镜检及剖腹检查是目前诊断腹膜间皮瘤的主要手段,是确诊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变及周围器官受累情况。

其他检查

腹水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血清、腹水透明质酸和糖类抗原CA125升高亦有诊断价值。

诊断标准

有腹膜间皮瘤的临床表现,例如不明原因的腹块、腹痛及腹水等,并且有石棉接触史。

超声、CT或者MRI发现腹膜增厚或者腹水、腹部肿块等。

腹膜组织病理学证实为上皮样型、肉瘤样型或者混合型间皮瘤。

部分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

鉴别诊断

腹膜结核

多发于儿童或者青壮年,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盗汗、体重下降,腹部揉面感为其特征性体征,CT示腹膜粟粒状结节。腹膜间皮瘤无腹部揉面感,多为腹痛、腹胀等表现,由此可以鉴别。

原发性腹膜癌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临床腹胀、腹痛为主,多没有发热,CT显示腹膜饼状增厚,多伴有大量积液,腹膜间皮瘤CT检查可显示不规则结节状增厚,由此可鉴别。

治疗

由于该病罕见且对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至今尚未形成最佳和有效的治疗共识,现在临床一般根据病变范围分期,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一般有手术、放疗、化疗及几种治疗手段联合等方式,现多采用综合治疗。

治疗周期 良性腹膜间皮瘤经过手术可以临床治愈,一般需要2~3周时间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目前多数病例尚不能治愈,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

恶性腹膜间皮瘤对化学药物具有中度敏感性,化疗方式可分为全身化疗和局部化疗两种。常用化疗药物有培美曲塞、顺铂、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等。目前国际公认疗效较好的方式是培美曲塞联合铂类(顺铂或卡铂)的化疗方案。单独静脉化疗不仅完全缓解率低、并发症多,且很容易复发,故目前多主张联合用药,尤其是手术与化疗的联合。因腹膜间皮瘤易腹腔内广泛转移的特点,原则上在无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应尽早行腹腔减瘤术治疗,并在术中行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依化疗药物的不同,持续时间为30分钟、60分钟或90分钟。

手术治疗

腹腔减瘤术

Ⅰ期和Ⅱ期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此手术,按照肿瘤分布的位置,尽可能去除可见的肿瘤。单纯手术对于本病的治愈率偏低,且易产生严重并发症。

腹膜剥脱术

适用于缓解病变范围广,无法行手术的患者。最多需要多达六种腹膜剥离手术,包括右上腹部象限腹膜剥离术、巨大子宫切除术、左上腹部腹膜剥离术、小网膜切除术-胆囊切除术与剥离网膜囊肿、盆腔腹膜切除术与袖状切除乙状结肠切除术,以达到所有腹内表面肿瘤得到切除或剥离。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也是恶性腹膜间皮瘤的治疗手段,放疗方式含腹腔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P进行内照射和外照射,由于恶性腹膜间皮瘤对放疗欠缺敏感性,且并发症多等原因,临床上较少应用。

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主要应用于恶性腹膜间皮瘤的患者,对于晚期患者给予补充白蛋白等最佳的营养支持治疗。

其他治疗

免疫疗法

免疫系统与恶性腹膜间皮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为免疫治疗提供了可能。另外,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IFN)具有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能抑制肿瘤细胞,可成为恶性腹膜间皮瘤新的治疗选择。

预后

腹膜间皮瘤的预后主要与其性质、发现时间以及是否积极治疗等有关。恶性腹膜间皮瘤总体预后很差,确诊后平均中位生存期为一年,主要死因为恶病质或肠梗阻。经过完全减瘤术及腹腔灌注化学疗法后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统计发现男性患者、肿瘤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肿瘤恶性度高,病变进展迅速,治疗后极容易复发,多数患者生存时间短。

能否治愈

良性腹膜间皮瘤根治术后可达临床治愈。恶性腹膜间皮瘤为恶性肿瘤,目前多数病例尚不能治愈。

能活多久

恶性腹膜间皮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如不干预,中位生存期在1年左右。弥漫性腹膜间皮瘤,经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生存期达5年以上。

复诊

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良性腹膜间皮瘤(发生率极低),术后每年复诊一次即可。对于恶性腹膜间皮瘤术后患者,接受化疗等治疗的患者,一般每两个治疗周期后复诊一次,评估疗效。治疗结束后也要密切随诊,第一年应每2~3个月复诊一次,以后每半年一次至少随访三年,之后每年随访一次,至少随访五年。

饮食

腹膜间皮瘤患者需合理饮食,补充人体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这样才能恢复自身的免疫力,进而抵抗疾病。

饮食调理

注意高纤维素饮食,例如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为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多食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叶酸、微量元素硒等食品。

多吃对去除石棉粉尘有益的食物,如猪血、海带、白萝卜等。

对于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要遵医嘱调整饮食,从禁食到流质食物再到半流质食物,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护理

做好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克服身患肿瘤的恐惧、迷茫等不良情绪。注意补充白蛋白等,从而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化疗、免疫药物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观察及处理。

日常护理

晚期患者常常卧床,家属协助患者多翻身,预防褥疮等情况发生。

对于大量腹腔积液的患者,衣裤要宽松。

化疗患者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外出必要时可以佩戴口罩,避免感染病毒。

平时注意避免身体磕碰,以免造成损伤不易愈合。

病情监测

腹膜间皮瘤患者通过超声、CT或者MRI检查监测肿瘤是否复发及转移。检测血CA125水平,可以准确发现肿瘤的早期病变,了解病变进展,指导治疗,并对判断预后也有着重要作用。必要时,PET-CT检查可以明确良恶性病变的分化、分期,并对治疗进行预测。另外,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急性腹痛、下肢肿胀、大汗淋漓等表现,需要第一时间就医,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获知得病之后都会绝望、消极,而且本病需要多次化疗,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较大得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建议患者和家属多与医生沟通交流,了解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疏解自身的心理负担。另外,家属需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避免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尽量延长生存期。

预防

由于约80%的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有石棉接触史,因此做好防护,避免暴露于石棉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早期筛查

对于有石棉接触史、家族有腹膜间皮瘤遗传病史等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肿瘤的早筛。

预防措施

做好安全防护,避免长期暴露于石棉粉尘或者外辐射的环境中。

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增强机体的自身免疫力,尤其是体质情况差的老年人。

积极防治猿猴病毒,慢性炎症患者也需要积极就医治疗,避免炎症刺激。

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平时有腹胀、腹部不适患者,需要及早发现异常。

参考文献

[1]魏波,蔡梓凯,卫洪波.恶性腹膜间皮瘤[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

[2]龙然,邱丽华.原发性腹膜间皮瘤影像表现[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

[3]王桢李,邵雪,张倩等.恶性腹膜间皮瘤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32(9).

[4]张谷青,辛越.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

[5]Saraya T, Yokoyama T, Ishii H, et al. A case of malignant peritonealmesothelioma revealed with limitation of PET-CT in the diagnosis of thoracic metastasis [J]. J Thorac Dis,2013.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381.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