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癫痫

概述

外伤性癫痫是一种发生于颅脑损伤之后的脑功能疾病,由于脑膜、脑瘢痕或异物所引起的癫痫发作。可以分为早期癫痫、延迟性癫痫和晚期癫痫,主要发生于颅脑损伤的病人,尤其是火器性颅脑损伤及颅脑穿透性损伤。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的典型症状,如意识障碍、口吐白沫、肌肉强制性痉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主要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症状,顽固性癫痫可以手术治疗。

外伤性癫痫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traumatic epilepsy 疾病别称: 外伤后癫痫、损伤性癫痫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加重、各系统代谢紊乱 治疗周期: 3~5年 临床症状: 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肌肉强直性痉挛 好发人群: 颅脑损伤患儿、颅脑穿透伤者 常用药物: 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 常用检查: CT、MRI、脑电图、泌乳素测定、神经心理学测试 疾病分类

早期癫痫

伤后3~4天内,多见于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多因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或急性脑水肿所引发,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延迟性癫痫

伤后数日至3个月内,多发生于穿通伤和凹陷性骨折患儿。

晚期癫痫

伤后3个月以上,多与颅脑损伤局部的脑膜-脑瘢痕形成、脑室贯通畸形、脑萎缩、脑积水、颅内局部异物存留、晚发感染等有关。

病因

目前外伤性癫痫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脑外伤所诱发。一般认为在外伤后癫痫形成过程中,充当阈下刺激或导致细胞兴奋性阈值降低的因素包括外伤后细胞内外生化环境的改变、含铁血黄素在神经纤维网内的沉积、脑外伤后遗留的瘢痕、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升高和轴突末梢的移位,这些均可诱发癫痫发生。

主要病因

外伤性癫痫的主要病因是颅脑损伤,由于脑膜、脑瘢痕或异物造成脑内细胞不正常同步性过度放电造成的。外伤后神经细胞内外生化环境的改变、含铁血黄素在神经纤维网内的沉积、脑外伤后遗留的瘢痕、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升高和轴突末梢的移位均会导致这种不正常同步性过度放电的发生。颅脑损伤后出现的主要病理过程包括:

兴奋性毒性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后大量的谷氨酸释放是造成颅脑损伤后兴奋性毒性损伤的主要原因,导致神经元损伤和死亡,存活的神经元出现功能障碍。另外,兴奋性谷氨酸通路的延迟破坏导致认知和运动功能的缺陷。

神经炎症

神经炎症是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核心过程,并且在外伤性癫痫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tau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通过介导微管的结合和非结合状态之间的平衡来维持神经元的稳定和轴突运输,而微管又通过部分磷酸化的tau调节。磷酸化的tau的过度聚集参与了外伤性癫痫的形成机制。

脑膜脑瘢痕病灶

颅脑损伤后形成脑膜脑瘢痕病灶是外伤后迟发性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引起迟发性癫痫发作的重要病因。胶质增生是导致脑膜脑瘢痕形成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流行病学

外伤性癫痫主要发生在颅脑损伤的患者之中,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癫痫发生率为5%左右。而在战时火器性颅脑损伤中,特别是在颅脑穿透性损伤之中,癫痫的发生率可高达30%~40%。

好发人群

早期癫痫多好发于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或急性脑水肿的患者;延迟性癫痫多见于伤后数日至3个月内,多发生于穿通伤和凹陷性骨折患儿;晚期癫痫多见于伤后3个月以上,多与颅脑损伤局部的脑膜-脑瘢痕形成、脑室贯通畸形、脑萎缩、脑积水、颅内局部异物存留、晚发感染等有关。

症状

外伤后早期发作多表现为全身性发作,但部分性发作仍为晚期发作的主要类型且更易复发、更易形成长期癫痫。晚期外伤性癫痫约1/3为颞叶癫痫伴精神运动性发作,约半数为局限性运动发作,或转化为全身性大发作。晚期癫痫有加重趋势,严重时伴有记忆力减退、人格障碍和智力低下表现。

典型症状

全身性发作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意识消失,双侧强直后出现阵挛。

强直性发作:多见于弥漫性脑损害的儿童,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强直性收缩,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

失神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

部分性发作

发作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一分钟,发作起始与结束均突然,无意识障碍。

颞叶癫痫伴精神运动性发作

表现为各种类型的记忆障碍、错觉、情感障碍、复杂幻觉等。典型发作时间长于一分钟,常有发作后朦胧,事后不能回忆,逐渐恢复。

并发症

意外伤害

主要是颅脑损伤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颅脑损伤易导致外伤性癫痫,同样外伤性癫痫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就是颅脑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仍然是颅脑损伤,神经细胞和脑组织的损伤会导致大量细胞内液外渗,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脑水肿加重

外伤性癫痫的患者如合并脑积水,则会加重积水。

各系统代谢紊乱

急性损伤导致的失血、失液、意识障碍,引起各系统代谢紊乱。

就医

如果患者因为外伤性癫痫出现意识消失、双侧强直后出现阵挛、面色苍白等常见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避免瘢痕形成。

就医指征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立即到医院就诊:

出现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的症状,如双侧强直后出现阵挛等。

出现强直性发作的表现,如全身骨骼肌强直性收缩、面色苍白等。

出现记忆障碍等。

就诊科室

因常伴颅脑损伤,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外科就诊。

当患者的颅脑损伤得到妥善处理后,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控制,后续可选择神经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颅脑损伤怎么造成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意识障碍、全身肌肉痉挛等)

是否有自主神经和精神症状?(如嗅觉、听觉或错觉等异常、上腹部吞咽上升感、吞咽、咂嘴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CT可确定脑结构异常和病变,做出病因诊断,如颅内血肿和硬膜外血肿伴颅内卫星灶与外伤后癫痫显著相关。

头颅MRI

MRI较敏感,在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内侧颞叶和额叶下部挫伤较CT更为优越,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蛛网膜下腔和脑室系统的扩大、皮质萎缩、蛛网膜囊肿、颞前胶质病灶,垂直于颞角轴位的放大薄层扫描常可明确与复发部分性发作相关的颞叶中央硬化。

功能成像

MRI功能成像可见发作间期的局部低血流或低代谢。PET-CT对诊断颞叶癫痫的准确率高,但对那些难以定位并且手术效果较差的癫痫可靠性差。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发作间期扫描不如发作期精确,常需要医务人员在一天24小时内随时做好将放射性核素注入患者体内的准备。

脑电图(EEG)

为诊断癫痫的最主要的工具,可提供致痫灶的定位信息,有助于明确癫痫的分型和确定特殊综合征。

颈动脉内异戊巴比妥试验

主要用于术前确定优势侧语言半球,还可用于监测对侧大脑半球的记忆整合功能,如癫痫灶切除术后残留的颞叶功能。

泌乳素测定

在全身强直-阵挛和许多复杂部分性发作后20~40分钟可增高。

神经心理学测试

包括性格测试、记忆测试、语言功能和智力等,在早年曾用于帮助定位癫痫灶,尤其是确定左、右侧半球。

诊断标准

有明确的脑外伤史,特别是开放伤和火器伤。

外伤前无癫痫史,无癫痫家族史、热性惊厥史。

无引起癫痫的其他脑部和全身性疾病,如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有典型的癫痫发作表现。

癫痫发作类型与脑外伤部位和EEG所见一致。

颅骨X线平片可见凹陷骨折、骨折碎片、金属异物。

CT和MRI示脑与硬膜粘连、脑萎缩、脑软化灶、脑穿通畸形等。

脑电图(EEG)示典型棘波、棘慢波、阵发性慢波,儿童更多见的是尖波和尖慢波,但阳性率仅为40%。

鉴别诊断

暂无明确疾病与外伤性癫痫进行鉴别。

治疗

外伤性癫痫患者一般均采用内科治疗。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发作次数可逐渐减少或变轻,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只需长期服药不需手术治疗。少数可以采用外科治疗,发展为顽固性癫痫应早期诊断,及时就医,可以改为其他治疗或行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药物治疗时程一般推荐时间是3~5年。苯妥英钠对有预防性用药指征的患者有较肯定的作用,一般药物减量需2~3个月一次,苯妥英钠至少3~6个月才能逐渐减量。药物控制数年后是否停药需根据脑电监测并结合发作类型和社会心理因素而定。 一般治疗

妥善处理颅脑损伤,去除诱发癫痫的因素,及时清创、缝合修补硬脑膜。尽早使用脱水剂、降低脑水肿,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减少瘢痕形成。

药物治疗

目前癫痫治疗仍然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发作和最大限度的减少发作次数,在长期药物治疗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使患者保持或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

苯妥英钠

对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和部分性发作有效,可加重失神和肌阵挛的发作,小儿不易出现毒副反应,婴幼儿和儿童不宜服用。

卡马西平

是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对复杂部分性发作优于其它的抗癫痫药物。对继发性的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亦有良好的疗效,但可加重失神和肌阵挛发作。

丙戊酸钠

是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物,是全面性发作尤其是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合并典型失神发作的首选药,也用于部分性发作。

药物联合应用

丙戊酸镁联合苯妥英钠在治疗外伤性癫痫中疗效确切。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处理颅脑损伤主要是凹陷性骨折应复位,颅内异物应摘除,血肿或脓肿应积极清除。对于火器性颅脑损伤引起的外伤性癫痫,由于脑损伤比较局限,脑组织牵拉及瘢痕比较严重,经药物治疗2~3年仍然发作频繁。这时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术式包括:

致痫灶切除性手术

包括脑皮质致痫灶切除术、脑叶切除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

皮质切除术

切除新皮质致痫灶时,当致痫灶位于运动、感觉或语言等重要功能区时,仅允许切除致痫灶部分,而不能将瘢痕全部切除,并尽力保留软脑膜和附近的血管。

功能性手术

包括胼胝体切开术、多处软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MST)、脑电刺激术、脑立体定向外科放射(γ-刀、X-刀_术和脑立体定向毁损术等。

前颞叶切除术

已成为治疗颞叶癫痫的主要手段,行左侧颞叶切除时要注意避免引起失语,一般左侧颞叶可自颞尖向后切除5cm,右侧颞叶可切除6cm,最好不要超过Labbe静脉。

大脑联合切开术

目前全联合切开术,即整个胼胝体、海马联合和前联合已少用,多采用胼胝体前2/3切开术(长5~6cm、宽2mm、深0.9~1cm)。应注意不要切破室管膜,对有精神症与躁狂症、兴奋性增强者可同时行双侧扣带回皮质切除(范围为1.5cm×2cm)。

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

主要需要在皮质电极指导下进行,应将脑膜脑瘢痕及致痫区一并切除,靠近功能区的癫痫病灶行多软膜下横切。对缺损硬膜进行修补,多数病人可以获得根治或减轻。术后需要服用一段时间的抗癫痫药。

中医治疗

如穴位埋线疗法和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

如托腮抬头锻炼法,以加强锻炼颈部肌肉,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使狭窄的椎间孔间隙恢复正常,释放受压的神经及相关血管,恢复受阻的营养通路,使大脑更好的正常工作。

预后

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大多数病人的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对于顽固性癫痫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多数病人可获得根治或减轻。

能否治愈

外伤性癫痫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外伤性癫痫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长期持续性治疗,内科治疗的疗程为3~5年,需定期复诊。

饮食

外伤性癫痫患者常有脑外伤后综合征,以及长期服用镇静药史,故容易出现脱水、贫血、白细胞减少、营养不良等,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代谢紊乱(高血钾症)。因此对此类患者的饮食需要着重调理,如低钾、忌高脂肪、忌刺激食物等。

饮食调理

低钾饮食:钾每日摄入量不可超3g。含钾盐低的食物有蔬菜,如油菜心、小红萝卜、白萝卜等;有水果,如鸭梨、苹果、葡萄菠萝等;有粮食,如稻米、标准粉等;其它如鸡蛋、鸭蛋、牛奶等食品含钾亦较低。

不宜暴饮暴食,忌食用含脂肪量过高和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戒烟酒。

宜吃
黄豆 瘦肉 鸡蛋 鲫鱼 牛奶 小香梨 鳝鱼
少吃
酸辣汤 薯条 蛋挞 鱿鱼 榨菜 咖喱粉 辣豆腐 甜筒 苦丁茶 查看更多> 护理

目前对于外伤性癫痫患者的护理,主要是遵医嘱长期、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另外,生活中注意调理日常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日常护理

癫痫发作护理

在患者癫痫发作的情况下,要马上将开口器、牙垫等放在上下臼齿之间,对其进行保护性的护理干预,防止其将唇舌咬伤。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的状态,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对其进行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

病房安全管理

对患者跌倒系数进行评估,与患者进行耐心沟通,对其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将其异常行为及时发现,避免出现意外。

心理护理

癫痫发作会使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有绝望等严重负面情绪出现。癫痫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会对疾病再次发作抱有恐惧心理。所以家属要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对其表示充分关心,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需要多加注意自身血压变化,通常在癫痫发作时,其颅内压会有所升高,进而促使其脑部出现再出血的现象。所以要加强对血压的监测,尽可能做到早发现及早处理。这样对癫痫发作的及时控制和对防治各种并发症,能取得有效的预防。

预防

外伤性癫痫发作是各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硬脑膜破裂、凹陷性颅骨骨折、颅内血肿、外伤靠近大脑皮层是外伤性癫痫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颅脑外伤患者需要定期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及早预防与治疗外伤性癫痫。

预防措施

颅脑损伤后早期发作会增加外伤性癫痫的危险性,所以在外伤后,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遵医嘱服用预防性的抗癫痫药物和抗氧化剂。其针对预防过氧化反应的治疗,可能对预防癫痫有效。

生活中注意勿进行危险工作与事件,以防出现颅脑外伤。

保持良好作息,以免过劳、熬夜引起已出现外伤的脑部颅压增高,诱发外伤性癫痫。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第2版[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894.

[2]贾建平,苏川.神经病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49-368.

[3]晁洪露,林超,刘银龙等.脑外伤后癫痫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15(1):71-74.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27.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