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头颅血肿
新生儿头颅血肿又称新生儿骨膜下血肿、帽状腱膜下出血,是由于在生产时损伤了骨膜下的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好发人群为新生儿,且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但是发病率在逐渐降低。主要的症状为头颅出现肿块且有波动感,皮肤的颜色无改变,会有贫血、黄疸等并发症的产生,患者可自愈,如果血肿无法吸收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也可进行抗生素的感染治疗,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可治愈。
就诊科室: 儿科、神经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cephalohematomas of new born 疾病别称: 新生儿骨膜下血肿、帽状腱膜下出血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贫血、黄疸 治疗周期: 1~2个月 临床症状: 头部、枕部局限性肿块 好发人群: 巨大儿、患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 常用药物: 阿莫西林、头孢、红霉素 常用检查: 头颅彩超、头颅X线检查、头颅MRI 疾病分类帽状腱膜下血肿
发生于头颅的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血肿。多因有小动脉损伤,出血量较大。由于帽状腱膜下组织疏松,出血量扩散,致整个头部肿胀呈紫色,压之凹陷,血肿局部可有波动感。大量出血可导致贫血甚至出血性休克,需早期诊断及时输血抗休克治疗。多数血肿在2~3天内缩小逐渐吸收。
骨膜下血肿
又称头颅血肿,常在生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多位于一侧或两侧顶部、枕部,颞部、额部少见。血肿边界清楚,不超过骨缝,表面皮肤颜色多正常。血肿可自然吸收,一般需3~8周,有时血肿周围先机化、钙化变硬,中心有波动感,易误诊为凹陷性骨折或颅骨缺如,X线摄片可鉴别。较大的头颅血肿可导致贫血,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胆红素来源多可加重生理性黄疸并使之消退延迟。
病因新生儿头颅血肿是由于生产时胎儿的头颅在产道受到挤压、牵拉等外界因素和胎儿自身体质差等因素,导致的头颅血肿,巨大儿、胎位不正、患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为该病的好发人群。
主要病因胎儿的头盆不称或胎位不正,在分娩过程中头部容易受到挤压。
在助产过程中,由于产钳牵引而导致头颅血肿。
胎儿的体质差,凝血功能差,血管壁弹力纤维发育不完整等。
流行病学新生儿头颅血肿的发病率不高,约为1%~2%。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初产尤其是高龄初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多见,发病率已逐渐减少。
好发人群巨大儿
体重超过4000克的新生儿,分娩时由于娩出困难,患头颅血肿的几率相对较高。
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的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头部容易受到挤压,而导致头颅血肿。
患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
如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壁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等疾病的新生儿患病率高。
症状新生儿头颅血肿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头部或者枕部出现肿块,但皮肤无颜色的改变,如果血肿长时间无法吸收或没有及时治疗,就会出现肌化和钙化的症状,患者还会产生贫血、黄疸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临床表现常为顶部不对称性边缘清晰的局限性肿块,肿块不超过颅缝,局部皮肤颜色正常,因积血所以肿块有囊样感。通常于出生后数小时或出生后1~4天发现头颅血肿,一周左右头颅血肿达到最大,之后缓慢吸收。
其他症状当患者的血肿长时间无法吸收就会出现肌化、钙化的症状。
并发症贫血
患者的失血量大,就会引起贫血症,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容易引起休克等症状。
黄疸
患者可产生较多的胆红素,导致黄疸症状的产生,患者可皮肤呈柠檬色、尿色深等症状。
帽状腱膜下血肿
出血量多时肿胀范围逐渐扩大,可累及整个头皮甚至波及额、眼周枕或颈背部,出血严重时可致贫血或低血容量休克。
其他
新生儿头颅血肿可能会合并新生儿颅内出血、眼底出血,甚至并发新生儿脑病。
就医当患者只是出现头颅有肿块的情况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出现了肿块一直无法消失和抽搐昏厥的症状要及时尽早就医,优先考虑就诊新生儿科。对患者的检查有头颅彩超、头颅X线检查等检查,在诊断时要与头皮血肿、脑膜膨出和凹陷性骨折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发现患者头颅出现肿块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患者出现皮肤呈柠檬色、肿块一直不消失的情况,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抽搐昏迷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新生儿科就诊。
当患儿出现反应低下、嗜睡的症状,去神经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患者母亲是什么方式生产的?
有无宫内缺氧的情况?
患者母亲有无病史?
患者出生时有无窒息史和抢救病史?
什么时候出现的血肿?
需要做的检查头颅彩超
明确头颅血肿的位置、大小和性质,颅内是否有出血情况。
头颅X线检查
明确患者是否有颅骨骨折的情况。
头颅MRI
为了确诊患者有无颅内出血和脑病。
诊断标准在生产时有助产牵引史,头部出现肿块、局部有波动感,头颅彩超检查有血肿,头颅X线检查无颅骨骨折的情况就可诊断为新生儿头颅血肿。
鉴别诊断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在出生时即可发现,压之柔软且凹陷,局部皮肤可呈红或紫色,但是界限不分明,无波动感,但新生儿头颅血肿通常在出生后数小时或出生后1~4天发现,且血肿界限分明,触之有波动感,可以此进行鉴别。
脑膜膨出
脑膜膨出患者呼吸有起伏感,头颅X线可见局部颅骨有缺损,而头颅血肿X线可见颅骨完整,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凹陷性骨折
新生儿头颅血肿吸收时先在血肿周围机化、钙化变硬呈硬环感、中心有波动感,容易误诊为凹陷性骨折,通过X线检查颅骨是否完整可以进行鉴别。
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一般可自行吸收,但是对于血肿巨大和一直无法消失的血肿要进行手术治疗进行血肿的消除,对于感染的患者还要进行药物抗生素的治疗,患者治疗周期一般为1~2月。
治疗周期 新生儿头颅血肿的治疗周期为1~2月。 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感染的症状时要进行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头孢、红霉素。
手术治疗头颅血肿穿刺术和头颅血肿切开引流术,来对血肿进行消除,主要适用于巨大和无法自行吸收的血肿的患者。
预后新生儿头颅血肿是可以治愈的,且预后良好,也不影响寿命。但是对于头颅血肿导致贫血但没有进行及时有效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治愈后的患者一般不会产生后遗症。
能否治愈新生儿头颅血肿大部分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是可以治愈的。
能活多久治愈后的新生儿头颅血肿患者不影响寿命,若患者由于血肿导致贫血,没有及时的治疗就会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复诊新生儿头颅血肿患者需遵医嘱,在术后进行头颅彩超和手术创口的检查,以明确疾病的恢复情况。
饮食 饮食调理新生儿头颅血肿饮食方面无特殊注意事项,按时对患者进行母乳喂养即可。
护理新生儿头颅血肿的护理主要是避免患者血肿处再次发生挤压伤害,家属需保持患者头部的干净卫生,随时监测患者的病情情况,特别注意是否有并发症的产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分紧张。
日常护理保护好患者出现血肿的地方,以防挤压产生第二次伤害。
每日对患者进行头的清洗,但是对于手术后的患者要保持创口的干净与干燥,避免发生感染。
按时对患者进行母乳的喂养,可尽量少食多餐。
病情监测家属每日要监测患者头颅血肿的大小和黄疸症状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心理护理家属要注意患者母亲的情绪,要保持其放松,乐观的心态,多与母亲交流患者的病情情况,使她放心,不要过度的担心和焦虑。
预防 早期筛查孕妇每月要按时进行产检,产前进行明确诊断,确定胎儿的正常。
预防措施孕妇要做好围生期的检查,防止难产和手术产的情况发生。
孕妇在怀孕期间要均衡营养,适当运动,避免胎儿过大,防止分娩时娩出困难。
参考文献
[1]王慧,罗蓓,曹丽芳,景红,童笑梅.新生儿头颅血肿与围生期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02):224-227.
[2]方娇娇,张岚,殷秀,姚婉晴,陈海花.延续性护理模式在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实践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08):556-559.
[3]杨丽霞,章红珍.静脉留置针穿刺抽吸治疗新生儿巨大头颅血肿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5):214.
[4]王靖,方乐,姜春梅.局部压迫法防治新生儿头颅血肿[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164-164.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