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

概述

鞘膜积液是指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鞘膜腔积液,多数由于睾丸及其附近组织的炎症或创伤引起。当鞘膜本身或睾丸、附睾等发生病变时,液体的分泌与吸收失去平衡,形成鞘膜积液。鞘膜内如长期积液、内压增高,可影响睾丸的血运和温度调节,甚至引起患侧睾丸萎缩。

鞘膜积液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生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hydrocele or hydrocele of tunica vaginali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腹股沟疝、睾丸未降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阴囊内肿块、阴囊下坠感、牵拉感、胀痛 好发人群: 小儿、患有男科疾病的成人 常用药物: 四环素液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超声检查 疾病分类

根据积液的部位进行分类

睾丸鞘膜积液

其是围绕睾丸的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病变。可见于各种年龄,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精索鞘膜积液

在鞘状突闭合正常时,由于睾丸、附睾感染或肿瘤、丝虫病、外伤等后天性因素引起精索鞘膜内液体量增多,形成精索鞘膜积液。

混合型鞘膜积液

是指临床上出现精索鞘膜积液和睾丸鞘膜积液并存的类型。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

鞘状突在内环处闭合,精索处未闭合。其与睾丸鞘膜腔相通,外观多呈梨形,位于阴囊内。睾丸与附睾触摸不清,外环口因受压扩大,但与腹腔不相通。

交通性鞘膜积液

又叫先天性鞘膜积液,是由于鞘状突在出生后仍未闭合,造成腹腔内液体与鞘膜囊内液体相通,鞘膜积液时大时小。

根据积液的原因进行分类

原发性鞘膜积液

其病程缓慢,病理学检查可见鞘膜出现慢性炎症,这可能与既往创伤和炎症有关系。

继发性鞘膜积液

顾名思义,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急性睾丸炎、创伤、阴囊手术后。另外,还可继发于高热、腹水、低蛋白血症等全身病变时。

病因

鞘膜积液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病因不清,病程缓慢,可能与创伤和炎症有关,继发者有原发疾病。

主要病因

鞘膜慢性炎症

原发性鞘膜积液病理检查常表现为鞘膜慢性炎症,可能与既往的创伤和炎症有关。

继发于其他原发疾病或手术

如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疝修补、阴囊手术后,或继发于高热、心衰、腹腔积液等全身症状时,表现为急性鞘膜积液。

发育延迟

婴儿型鞘膜积液与其淋巴系统发育较迟有关,当鞘膜的淋巴系统发育完善落后,积液可自行吸收。

诱发因素

外伤

阴囊外伤导致血肿,可引起鞘膜积液。

男性生殖器炎症

可导致液体渗出增多,从而导致鞘膜积液。

流行病学

鞘膜积液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最常见于小儿。在成人发病少见,约占泌尿外科门诊的5%~7%左右,多数因其他男科疾病前来就诊时偶然发现,急性起病者少见。

好发人群

婴幼儿男性,特别是婴儿时期,淋巴管尚未发育完全,导致此病高发。

有男科疾病的成人,一般多在检查其他男性疾病时发现鞘膜积液。

症状

鞘膜积液的临床表现以一侧多见,阴囊内有囊性肿块,呈慢性无痛性逐渐增大。少量积液可无症状,当积液量逐渐增多,患侧阴囊可有下坠感、牵拉感或胀痛。若积液巨大,阴茎缩入包皮内,可影响排尿、性生活和行走。

典型症状

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腔内有较多积液,呈卵圆形或球形,表面光滑,有囊性感,无压痛,睾丸与附睾触摸不清,透光试验阳性。

精索鞘膜积液

囊性积液位于阴囊内睾丸上方或腹股沟内,呈椭圆形或梭形,表面光滑,随精索移动,透光试验阳性,下方可触及睾丸与附睾。

混合型鞘膜积液

睾丸与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存在,互不交通,可并发腹股沟疝或睾丸未降等。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

鞘状突在内环处闭合,精索处未闭合,与睾丸鞘膜腔相通,外观多呈梨形,位于阴囊内,睾丸与附睾触摸不清,外环口因受压扩大,但与腹腔不相通。

交通性鞘膜积液

积液量与体位有关,平卧位积液量减少或消失,站立位时增多,可触及睾丸和附睾,透光试验阳性。若鞘状突与腹腔的通道较大,肠管或大网膜可进入鞘膜突出现腹股沟斜疝。

其他症状

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等。

勃起功能障碍或同房不便。

并发症

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俗称“疝气”。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腹股沟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可进入阴囊中,占腹股沟疝的95%。腹股沟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不进入阴囊,仅占腹股沟疝的5%。老年患者中直疝发生率有所上升,但仍以斜疝为多见。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睾丸未降

出生后睾丸未降至阴囊底部而停留在下降途中的某一部位,包括停留在腹腔内者,临床上常将睾丸下降不全称为隐睾。一般情况下,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睾丸自腹膜后腰部开始下降,于胎儿后期降入阴囊。如果在下降过程中受到阻碍,就会形成隐睾,而鞘膜积液有可能会合并睾丸未降。

就医

如果发现阴囊内有肿物或坠胀感,即使没有疼痛感,也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因为有可能是继发性鞘膜积液,可能继发于其他疾病,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不仅可及时治疗鞘膜积液,对原发性疾病的治疗也有帮助。

就医指征

阴囊有坠胀感,出现排尿困难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阴囊内有肿块时要及时就医。

已确诊鞘膜积液的患者,出现性生活障碍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优先考虑去泌尿外科。

也可以选择去生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阴囊坠胀感有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是否有以下症状?(阴囊坠胀感、阴囊内肿物、排尿困难等)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可发现阴囊内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且透光实验阳性。

超声检查

B超检查呈液性暗区,无回声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液体量。继发于炎症或创伤后的鞘膜积液无回声区表现为点状低回声或细线样低回声,多数还可见分隔。

穿刺检查

若穿刺检查结果为浑浊的血性或脓性积液,则为鞘膜积液如合并感染。若为乳糜样液体,则为丝虫病导致的鞘膜积液。但由于会引起出血、感染、肿瘤扩散,所以少用。

诊断标准

患者阴囊内肿物,可伴有坠胀感,无压痛,体格检查肿物表面光滑,透光实验阳性,超声可发现阴囊内液性暗区,可确诊为鞘膜积液。

鉴别诊断

腹股沟斜疝

阴囊内或腹股沟可触及肿物,有时可见肠型,闻及肠鸣音,在卧位时肿物可回纳(除非发生嵌顿),咳嗽时内环处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根据此特点可与鞘膜积液相鉴别。

睾丸肿瘤

阴囊内实性肿块,质地坚硬,患侧睾丸有沉重感,掂量时如秤砣,透光试验阴性,由此来鉴别。

精液囊肿

位于睾丸上方,附睾头部多成圆形,体积较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可清楚摸到睾丸,诊断性穿刺可抽出乳白色液体,内含不动精子,根据其特点可以鉴别。

鞘膜积糜

阴囊穿刺可抽到液体,通常液体为淡黄色,如因丝虫病引起,积液可能为乳白色乳糜,而鞘膜积液抽吸出来的是浑浊的白色。

鞘膜积血

如果由外伤或出血性疾病所致的鞘膜积液,液体带血性或全是血液,透光试验阴性,可由抽吸的液体性质来鉴别。

治疗

病程缓慢、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可随访观察,婴儿型的鞘膜积液,也可暂不治疗,待淋巴管发育成熟后,再进行检查治疗。出现临床症状后,可行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鞘膜积液采取短期治疗即可。 药物治疗

对于因炎症引起的鞘膜积液可针对炎症进行处理,如使用四环素液进行硬化剂治疗。

手术治疗

小儿手术切口及人工气腹

脐皱上切开0.4cm小口,插入气腹针充气后,戳孔置入微型腹腔镜。另在左脐旁3cm切开0.3cm小口,戳孔置人操作钳。

探查镜下所见鞘膜积液内环口有3种形态

57%内环口0.3~0.7cm

挤压阴囊及精索肿块,可见积液全部由内环口反流回腹腔,阴囊及精索肿块可全部消失。

38%内环口0.2~0.4cm

挤压阴囊及精索肿块,可见积液呈滴水状反流回腹腔,阴囊及精索肿块可全部或部分消失。

4%内环口呈一小凹陷

挤压阴囊及精索肿块,可见一囊状物突出至凹陷处,但不见积液流回腹腔,阴囊及精索肿块不缩小、不消失。

缝合内环口

在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将皮肤切开0.15cm小口,从此处刺入带线针,缝合内环口内半圈,线带进腹腔,退带线针出腹腔,再由此切口刺入钩针,缝合内环口外半圈,将腹腔缝线钩住带出腹腔。这时内环口成一荷包缝合,将线拉紧打结,缚在皮下,内环口被关闭,解除气腹,结束手术,切口不需缝合。

穿刺抽液

对于阴囊及精索仍有积液者,可采取穿刺抽出液体,再注入醋酸泼尼松龙。

预后

大部分婴儿型的鞘膜积液可以随着年龄的长大而自愈,成年人的鞘膜积液如果没有临床症状,可以随访观察,无需治疗,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手术治疗后可取得良好疗效。

能否治愈

一般来说,婴儿型的鞘膜积液可以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自愈,成年人的鞘膜积液经过手术等方式处理是可以治愈的。

能活多久

鞘膜积液的患者治愈后,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复诊

对于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建议每年进行进行一次超声检查;术后的患者一般无需再进行随诊,当感觉阴囊出现不适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饮食

鞘膜积液的患者一般在术后当天即可进食,平时主要以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少进食刺激性的食物。

饮食调理

鞘膜积液的患者应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鸡蛋、鱼肉等。

鞘膜积液术后的患者,应及时补充果蔬,多喝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利于通便。

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食会引起过敏的食物。

护理

无临床症状的鞘膜积液患者,平时要注意阴囊区的清洁卫生。术后的鞘膜积液患者,要及时运动,配合以高营养的食物,促使身体及早恢复。

日常护理

术后患者应及早下床,多进行锻炼,增强抵抗力,改善身体素质。

成人术后恢复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注意患区的卫生清洁,保持干燥、卫生。

病情监测

对于婴儿型鞘膜积液的患者,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无症状的成人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

要及时与患者沟通,疏导患者心理,注意患者心理健康,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特殊注意事项

手术的患者要注意,当日不下地及不进食半流,次日可下地活动,恢复正常饮食。

术后患者,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和便秘。

预防

由于原发性鞘膜积液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还没有特殊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或避免疾病的进一步进展均有益处。

早期筛查

由于小儿好发鞘膜积液,因此小儿发现阴囊肿胀时,要及时进行超声检查。

有男科疾病的成年人,也应及时进行超声检查。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要注意阴囊区的卫生清洁。

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了预防男性鞘膜积液,男性要积极治疗丝虫病、血吸虫病、睾丸炎、附睾炎等。

注意日常行为,不良的日常行为也是鞘膜积液的原因之一。预防鞘膜积液要注意在疾病的治疗期间减少活动,用阴囊托带兜起阴囊,以利于积液吸收。

参考文献

[1]金赐御,俞天麟.泌尿外科手术学.第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228.

[2]赵玉沛.中华医学百科全书·通用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08):69.

[3]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75.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43.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