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龟头炎

概述

包皮龟头炎是指阴茎包皮和阴茎头出现充血、红肿、糜烂、溃疡等炎性表现,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通常是龟头炎和包皮炎的统称,见于任何年龄的男性患者,可由于细菌、真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各种外界刺激性因素等引起。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大多可治愈,预后良好。

包皮龟头炎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男科、皮肤性病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balanoposthiti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尿道炎、尿道口狭窄、包茎、性功能障碍 治疗周期: 一般7~14天 临床症状: 阴茎包皮、阴茎头充血、红肿、糜烂、溃疡 好发人群: 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不注意个人卫生者 常用药物: 伊曲康唑、甲硝唑、氢化可的松 常用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分泌物涂片和病原菌培养 疾病分类

单纯性包皮龟头炎

除生理性包茎外,包皮过长、性成熟以后包皮垢刺激或少数机械性损伤因素可能刺激龟头发生龟头炎症改变。

感染性包皮龟头炎

由病原微生物为主导因素所引起的包皮龟头炎,其中以细菌性与真菌性感染为最常见。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包皮龟头炎,主要表现为散发小丘疹或斑点状红斑,可伴痒、痛。由厌氧菌引起的包皮龟头炎,主要表现为包皮水肿、糜烂,伴随臭味和分泌物。

浆细胞性包皮龟头炎

也称Zoon龟头炎,是一种易发于老年男性的良性病变,好发于未做过包皮切除术者,可能与尿液刺激有关。

病因

引起包皮龟头炎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

主要病因

非感染性因素

如生殖器部位外伤、药物等引起的过敏反应、某些皮肤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扁平苔藓等)、沐浴露或避孕套等外来物质刺激,以及包皮过长、局部清洁不足等,均可引起包皮龟头炎的发生。此外,部分久治不愈的包皮龟头炎也可能存在癌变可能,需警惕。

感染性因素

本病可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有白色念珠菌、滴虫、衣原体、支原体、淋病双球菌、单纯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可导致包皮龟头炎症状,如银屑病导致的龟头炎、药疹导致的龟头炎等,还有少部分龟头炎属于癌前病变,如增殖性红斑、鲍恩病、鲍恩样丘疹病等。

诱发因素

个人或所在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清洗不够,阴茎龟头处的沐浴液总是没有洗干净。清洗过度,偏好使用刺激性的药皂或含有酒精或香精的润肤露涂搽阴茎和龟头。

存在不洁性行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如有HIV感染。

患者包皮过长,未接受过包皮手术,可能会诱发包皮龟头炎。

流行病学

约60%左右男性一生中至少患过包皮龟头炎一次,30%男性经历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发病。对于在潮湿、高温环境下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发病率明显升高,有不洁性生活史和不注意个人卫生的男性发病率也较高。

传播途径

性交直接传染。

通过接触感染者分泌物或衣物间接传染。

好发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

患者免疫力低下,造成全身抵抗力低下,所以致病微生物容易在阴茎头繁殖,不能被机体清除导致发生本病。

包皮过长、包茎者

因为包皮过长、包茎导致阴茎头局部不能很好的清洁,细菌、真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易在阴茎头出现,所以导致炎症发生。

不注意局部清洁卫生者

如尿液残留局部易出现病原微生物聚集,导致感染。

症状

各种病因所致的包皮龟头炎的临床症状大致相同,包括包皮和龟头出现红肿、疼痛,伴或不伴排尿时疼痛、刺激、瘙痒等,严重者还会出现全身症状。

典型症状

包皮龟头炎主要表现为包皮及龟头处红肿、疼痛不适,排尿时症状加重,可伴有异味或脓性分泌物。如将包皮翻转,可见包皮内板和阴茎头充血、红肿及点状出血,有时还可有瘙痒、皮疹表现,重者可出现溃疡、糜烂,甚至出血。

并发症

包皮龟头炎若未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尿道口出现瘢痕或组织增生,导致尿道狭窄口或硬化性龟头炎。

包皮肿胀或挛缩变形,难以回退,龟头无法显露,出现包茎。

造成阴茎末梢血供障碍及感觉减退。

增加阴茎癌的风险。

就医

包皮龟头炎需要明确诊断、去除病因、控制感染,缓解症状,尽可能维持阴茎头及尿道外口正常结构和功能,减少病原体传播,防止出现尿道狭窄及尿潴留的发生,降低阴茎癌风险。

就医指征

出现包皮及阴茎头红肿、不适、瘙痒、疼痛症状,应及时就医。

当出现龟头皮肤黏膜的斑点状丘疹或红斑、水肿等典型的龟头炎表现需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出现包皮及阴茎头红肿、不适、瘙痒、疼痛症状,可去泌尿外科、男科就诊。

当出现龟头皮肤黏膜的斑点状丘疹或红斑,可去皮肤性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

有什么诱因或饮酒、口服刺激食物?

目前都什么症状?(如局部疼痛、尿频、尿痛等)

出现症状后采取过什么治疗措施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及不洁性生活史?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检查

若存在白细胞升高,则提示机体可能存在感染性病变,引起了全身症状,需要尽快控制感染。

尿常规

可了解是否存在脓尿或血尿等异常表现,对病因的诊断和病情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分泌物涂片和病原菌培养

通过检查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并确定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对后续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组织活检

取病理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诊断是否有免疫反应和癌前病变。

诊断标准

通常根据患者的病史、生活史、临床表现,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可以综合诊断。

存在包皮过长情况,有不洁性交史。

阴茎包皮、龟头轻度潮红,包皮内板及龟头冠状沟处可有白色奶酪样分泌物,龟头可有针头大小淡红色丘疹,若侵犯包皮外面及阴囊,可见鳞屑性红斑。

辅助检查可发现有无细菌等病原体。

鉴别诊断

硬下疳

为硬性无痛性溃疡,边缘整齐,为一期梅毒的特征性表现,而包皮龟头炎患者生殖器出现皮疹表现多伴有瘙痒、疼痛。

银屑病

临床表现为患者的龟头上出现红色鳞屑斑片,伴瘙痒、疼痛。而包皮龟头炎患者龟头上无鳞屑斑片,可以据此鉴别诊断。

急性前列腺炎

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多伴有发热等,尿道口有许多黏液分泌物,严重者还会出现排尿困难等症状,而包皮龟头炎患者无尿频、尿急症状。

阴茎癌

可见病变处丘疹,乳头状或扁平状突起,也可为菜花状肿块,伴有溃烂,可通过行病理活检,显微镜下可见角化型和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等,而包皮龟头炎镜下不会见癌症类型。

治疗

包皮龟头炎治疗目的为去除病因、控制感染、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复发。

治疗周期 包皮龟头炎一般治疗7~14天。 一般治疗

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刺激龟头。

治疗期间不宜性生活,如果是感染性包皮龟头炎,夫妻双方应同时治疗。

勿强行上翻包皮,以免造成包皮肿胀,发生坏死。

药物治疗

伊曲康唑

用于念珠菌病感染,可发挥抗菌作用,可用于念珠菌引起的包皮龟头炎,对本药过敏者、孕妇禁用。

甲硝唑

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厌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可治疗厌氧菌感染引起的包皮龟头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和血液病者、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此药。

糖皮质激素乳膏

常用于过敏性或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所致的龟头炎,如氢化可的松等。

其他药物

局部渗出、糜烂者可使用生理盐水或稀碘伏溶液消毒。

手术治疗

包皮环切术

由于肿胀严重或瘢痕挛缩出现包茎,或者存在包皮过长者,通常选择包皮环切术治疗。

局部切除或激光手术

出现癌变者,根据阴茎癌的治疗原则进行手术治疗,可选择局部切除术或激光切除术。

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通常可治愈,且预后良好,一般不会遗留其他并发症。

能否治愈

包皮龟头炎能治愈,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

能活多久

包皮龟头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所以,包皮龟头炎患者要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

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水果,帮助疾病康复,如苹果、梨、西瓜、香蕉等食物。

清淡饮食,多吃蔬菜。

适当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牛肉等。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韭菜、芥末等。

减少油腻食物、油炸食品的摄入。

避免可导致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等。

戒烟、戒酒,烟酒刺激可能导致患者的症状加重。

护理

包皮龟头炎患者的护理主要是日常注意个人清洁和卫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注意观察疾病的治疗效果,患者更换的衣物单独清洗及消毒。

日常护理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保持生殖器部位清洁。

未完全治愈前避免性生活,以防加重病情或出现交叉、反复感染。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

病情监测

治疗期间患者观察局部红肿是否消退,症状是否逐渐减轻、好转,有无疼痛或肿胀加重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若性伴侣也患有生殖器感染性疾病时,应同时进行治疗,以避免疾病的复发。患者可能由于对疾病的过度担忧,易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家属要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了解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预防

预防包皮龟头炎的重点在于适度清洁,注意保养阴茎皮肤,保持外阴干燥。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积极治疗糖尿病,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

预防措施

加强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避免不洁性生活。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清洗包皮及龟头,免除污垢存积。

不使用刺激性沐浴液或药液清洗阴茎头。

适当使用温和的润肤乳,穿棉质内裤,避免生殖器部位过于干燥或潮湿。

积极治疗包皮过长、包茎等情况。

参考文献

[1]吴阶平,顾方六,郭应禄.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1303-1304.

[2]郭震华.实用泌尿外科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49.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