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的男性,常见于中青年男性。由于致病病因、机制复杂多变,主要是指以局部疼痛不适症状、排尿不适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方面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慢性前列腺炎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病人没有急性炎症过程,其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也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主要是经尿道逆行感染所致。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属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此病的致病原未有统一意见。由除细菌外的其他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真菌、病毐等所致。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男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chronic prostatitis,CP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尿道炎、膀胱炎、附睾炎、慢性精囊炎、不育症 治疗周期: 需根据临床症状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 好发人群: 长时间坐位工作的男性 常用药物: 复方磺胺甲恶唑、红霉素、多西环素 常用检查: 前列腺液检查、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尿液细菌培养、经直肠前列腺指检、B超 疾病分类根据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以前列腺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情况制定的前列腺炎分类系统,将慢性前列腺炎分为以下两类: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致病因素主要是病原体感染,常见于长期反复下尿路感染,病原体反复存在,病原体通过尿液逆流进入前列腺所造成的感染。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临床表现类似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会阴、下腹部等区域疼痛或不适,或表现为尿频、尿不尽,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生育能力下降、精神、心理症状等一系列综合征,所不同是没有反复尿路感染发作。体检与临床表现不一定相符,直肠指检前列腺稍饱满,质较软、有轻度压痛。临床上具有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尤其是盆腔、会阴部疼痛明显,而前列腺液检查正常,培养无细菌生长,称为前列腺痛(prostatodynia,PD)。
病因不同类型慢性前列腺炎其病因不尽相同,其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尚不明确,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是病毒感染所致。
主要病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是病原体感染导致,细菌感染占据重要的位置,90%~95%为革兰氏阴性菌,比如大肠杆菌、棒状杆菌、克雷伯球菌等,其中50%~80%为大肠埃希菌。细菌的感染途径包括血行感染、淋巴感染和直接蔓延三种侵入途径致病,其中常见于长期反复下尿路感染,病原体反复存在,病原体通过尿液逆流进入前列腺所造成的感染。急性前列腺炎治疗不及时或迁延未愈,亦可发展为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尚不明确,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如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真菌、病毒等感染,或性生活不规律、长途骑车、长时间坐位工作、过量饮酒及进食辛辣食物等。
诱发因素排尿功能异常
由于尿道括约肌频繁收缩,可引起膀胱出口梗阻与残余尿形成,或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致使前列腺部尿道压力过大,造成尿液反流入前列腺,可刺激前列腺,诱发本病的发生,引起排尿异常和盆腔区的疼痛或不适。
免疫反应异常
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患者,其感染后可能比较容易出现炎症症状。
性激素水平
前列腺是生殖器的附属腺,是性激素依赖的雄性附属腺体,前列腺的生理和病理的发生发展,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神经内分泌因素
正常的前列腺组织含有较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接受交感神经和负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病理状态下,前列腺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导致前列腺液由内而外渗出,刺激前列腺局部组织的末梢神经而产生疼痛症状,神经内分泌细胞可能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
其他因素
临床发现绝大部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除了有明显的前列腺炎症状外,或多或少均存在不同的社会心理及性心理异常,表现为出现焦虑、抑郁、失眠、头痛、头晕、健忘等,由此引起全身植物交感神经的功能失调,加重了后尿道神经肌肉层的功能障碍,迫使后尿道排尿压力增大,导致尿液反流发生本病。研究表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内,存在氧化应激作用增强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流行病学慢性前列腺炎属于男性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剧,慢性前列腺炎的患病率与发病率攀升,对广大男性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增加了医疗负担。
由于区域、人种及诊断标准的不同,国外文献的报道差异较大,2.0%~16.0%不等。
目前国内报道的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国外,约为6.0%~32.9%。
慢性前列腺炎可以发生在成年男性的各个年龄阶段,据国外文献报道,年龄越大,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越高,其中50~59岁组的发病率高出20~29岁组3.1倍。而在国内的调查显示主要有30~40岁及61~70岁两个高发阶段,即60岁以下的慢性前列腺炎发病高峰较国外提前出现。
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与男性性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尤其是青春期男性对性充满好奇心及冲动,有不良的手淫习惯;新婚夫妻对性生活的渴望而频繁的性生活,引起前列腺处于慢性的充血状态,进而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部分患者由于其特殊的职业,如司机长时间久坐、骑跨动作、憋尿的原因,或者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食辛辣、油腻及嗜酒习惯等,可能会加大患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
好发人群性生活无规律、勃起而不射精、性交中断的人群易见;
进行长途骑车、长时间坐位工作人群,由于盆腔及前列腺充血,可引发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防御减弱、尿液反流,或性生活不注意卫生人群,也易诱发该病;
心理压力较大的患者,也有可能发生该病。
症状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常见的疑难病和多发病之一,其多好发于中青年男性,致病病因、机制复杂多变,其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局部疼痛不适、排尿不适以及生活质量下降等三大方面。
典型症状排尿改变及尿道分泌物
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排尿后和便后常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俗称尿道口“滴白”。合并精囊炎时,可有血精。
疼痛
会阴部、下腹隐痛不适,有时腰骶部、耻骨上、腹股沟区等也有酸胀感。
性功能减退
可有勃起功能障碍、早泄、遗精或射精痛。
精神症状
出现头昏、头胀、乏力、疲惫、失眠、情绪低落、疑虑、焦急等。
伴随症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还常伴发放射性疼痛、膀胱刺激征、阳痿、血精、血尿等症状。
并发症慢性精囊炎
是慢性前列腺炎最多见的并发症。在慢性病程中,二者常同时存在,互相影响。
尿道炎
慢性前列腺炎多合并后尿道炎,尤其是泌尿系感染所致的前列腺炎。
附睾炎
前列腺炎与精囊炎同时存在,炎症可侵及附睾而引起慢性附睾炎症。
膀胱炎
当前列腺的慢性炎症扩散到膀胱,可出现膀胱炎所导致的尿路刺激症状。
不育症
部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液质量下降,但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导致男性不育。
变态反应性疾病
慢性病灶长期潜伏于体内,成为致敏原,引起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关节炎、肌炎、虹膜炎、神经炎等。
阳痿
患者多由心理因素或疾病症状导致的勃起功能障碍,因为慢性前列腺炎可引起性欲减退和射痛,故有慢性前列腺炎的患多伴发阳痿。
就医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其主要有病程较长、症状易反复等特点,患者长时间处于此种情况下,极易产生焦虑、烦躁等各种心理问题,出现此类表现时,应积极就医。
就医指征盆底部疼痛,如会阴部、下腹、耻骨上、腹股沟区等有酸胀感时,应及时就医。
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或有尿道口“滴白”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患者通常于泌尿外科或者男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勃起障碍、早泄、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等)
症状持续了多久?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针对不适症状服用过什么药物?
需要做的检查前列腺影像学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初步筛查,明确前列腺形态、大小、结构有无异常,如果存在异常,进一步采用核磁共振检查。
前列腺液检查
前列腺液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减少,可诊断为前列腺炎,但前列腺炎样症状的程度与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多少无相关性。
分段尿及前列腺液培养检查
检查前充分饮水,取初尿10ml(VB1),再排尿200ml后取中段尿10ml(VB2)。而后作前列腺按摩,收集前列腺液(EPS),完毕后排尿10ml(VB3),均送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菌落计数前列腺液或VB3>VB1和VB2的10倍可诊断为细菌性前列腺炎。若VB1及VB2细菌培养阴性,VB3和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即可确定诊断。此检查方法即Meares-Stamey的“四杯法”。
经直肠前列腺指检
病变早期,前列腺一般比较饱满,前列腺液较多,病程较长时,前列腺体积缩小,质地韧硬。
B超
显示前列腺组织结构界限不清、混乱,可提示前列腺炎。
膀胱镜检查
可见后尿道、精阜充血、肿胀。
诊断标准诊断依据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依据有反复的尿路感染发作、前列腺按摩液中持续有致病菌存在,但是临床上常难以明确。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可呈阳性,前列腺液内白细胞增多>10个/高倍视野,磷脂小体减少,可确诊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患者有明显临床表现,且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呈阴性,或偶可见沙眼支原体、衣原体等培养阳性时,可诊断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炎症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精液检査可见白细胞数目升高,非炎症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行前列腺液、精液检査可见白细胞数在正常范围。
鉴别诊断慢性泌尿系感染
间断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下腹部疼痛,尿化验以白细胞增多为主。
慢性附睾炎
表现为附睾局限性肿大,较硬,呈结节状改变,同时阴囊不适、肿胀、酸痛,性生活后加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尿频是前列腺增生最常见的症状,开始多为夜尿次数增多,随后白天也出现尿频。当夜尿次数大于3次以上时,表示膀胱出口梗阻已达到一定程度。
前列腺癌
发病年龄偏大,前列腺癌常发生于前列腺外周带,直肠指诊可扪及结节,血清前列腺抗体性抗原(PSA)明显升高。
精索静脉曲张
典型症状为站立时一侧阴囊下垂,有时伴局部坠胀、坠痛感,阴囊内可触及蚯蚓状团块。劳累、行走、站立过久后症状加重,休息、平卧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的常见泌尿系疾病之一,一般包括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以及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两种,其中后者最常见。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尚无有效根治方法。因此临床治疗主要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是否需要治疗主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决定,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治疗。
治疗周期 慢性前列腺炎不能完全治愈,容易复发,需要根据临床症状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炎症性前列腺炎,应选择足量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疗程至少6周,症状缓解可停药观察;症状不缓解,应调整抗生素。在没有药敏结果前可经验性用药,首选复方磺胺甲恶唑、喹诺酮类药物,此类药物对前列腺腺泡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有效作用于前列腺中的致病菌。其次,红霉素、多西环素、头孢菌素等也有较好疗效。部分存在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的病例,可采用四环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非炎症型慢性前列腺炎不建议使用抗生素,可口服解痉、止痛、镇静催眠等药物。由于患者存在盆底部疼痛、排尿异常、焦虑等精神症状,可以通过应用解痉、止痛、镇静催眠等药物对症治疗,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近年了解到前列腺炎的盆底部疼痛症状与盆腔平滑肌痉挛有关,同时也认识到前列腺平滑肌内存在大量α-受体,因此临床上最近开始广泛应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手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常用热水坐浴、前列腺按摩、药物离子透入、微波等物理疗法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治疗。
体外射频热疗高频透热治疗是近几年来我国临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也是最先进的治疗方式。由于体外高频热疗具有频率低、穿透能力强以及波长较长等特点,能有效地加快患者的组织代谢。患者的前列腺组织在高频热的作用下,会发生血管扩张、代谢废物以及渗出物等现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体内物质的排出,让患者的新陈代谢加强,从而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
预后临床上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相当棘手,目前尚无法治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
能否治愈目前尚不能治愈。
能活多久慢性前列腺炎如果护理治疗得当、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治疗刚开始时,至少每2周复查一次。
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慢性前列腺炎迁延不愈,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很重要,如食用易消化的食物,清淡饮食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等。
饮食调理食用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增加慢性前列腺炎病患自身的抵抗力,积极补充钙和蛋白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
清淡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限制饮酒,避免酗酒,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护理合理的护理有助于促进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痊愈,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
日常护理口服用药
患者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心理调试
患者治疗过程较长,因此有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倾听音乐,注意放松压力,并定期进行复查。
行为调整
患者性生活应适度,尽量不穿着紧身衣裤,同时应加强有氧锻炼,注意对前列腺适当按摩等。
特殊注意事项准确执行医嘱,按时用药,两周复查。根据病情调整药物,避免一种抗生素长期使用或过量,造成细菌耐药现象。
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
预防由于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至于目前对于大部分慢性前列腺炎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预防措施合理膳食,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熬夜,有助于提高抵抗体和免疫力。
避免久坐不动、避免憋尿。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控制性生活频率以及手淫次数。
缓解个人压力,避免长期过度精神紧张。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41-542.
[2]郑小挺,陈胜辉,姚文亮,张明亮,熊奇,熊国保,王家辉.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1):1810-1814.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