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
暴力直接作用于肋骨可使受力处肋骨向内弯曲折断,前后挤压暴力使肋骨体段向外弯曲折断,发生肋骨骨折。肋骨骨折通常发生在第4~7肋,因为第4~7肋较长且纤薄,第1~3肋因为有锁骨和肩胛骨保护不易骨折,第8~10肋通过肋软骨与胸骨形成肋弓,第11~12肋为辅肋,较短且与其他肋骨游离更不易骨折。肋骨骨折通常表现为反常呼吸运动、胸部畸形、局部疼痛,且多采用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
就诊科室: 胸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rib fracture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气胸、血胸、脏器损伤 治疗周期: 3个月 临床症状: 反常呼吸运动、胸部畸形、局部疼痛 好发人群: 脏器损伤 常用药物: 止痛药 常用检查: X线、CT、超声 疾病分类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
骨折两断端因有相邻、完整的肋骨和肋间肌支撑,较少有肋骨断端错位、活动和重叠。
闭合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肋骨发生骨折,但不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肋骨骨折
肋骨断端与外界相通。
病因肋骨骨折的原因多种多样,多数患者是因为胸外伤而导致的,有部分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也可能发生肋骨病理性骨折。
主要病因外界暴力
直接或间接暴力是肋骨骨折的主要致伤原因,如钝物打击、摔倒、坠落、撞击、车祸挤压胸部,以及子弹、弹片打击均可引起肋骨骨折。
直接暴力
直接暴力作用于胸壁时,肋骨的骨折端向内移动,易刺破胸壁及脏层胸膜,使空气进人胸膜腔或皮下,产生气胸,如刺破血管则可产生血胸或血气胸。
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如挤压或坠落伤,使胸廓前后方向受挤压,压力则传递到胸骨中部使其发生骨折,骨折端常向外移位,形成开放性肋骨骨折。
病理性骨折
多是因为肿瘤侵袭骨质造成骨质疏松、软化,因而在遭遇外力时易造成骨折。
诱发因素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患者骨头脆性大,容易发生骨折。
恶性肿瘤骨转移,导致骨骼结构脆弱,因而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
危险线较强的运动,经常进行如滑雪、攀岩、跳伞、赛车等极限运动可能发生胸部外伤,增加肋骨骨折的风险。
流行病学超过40%的胸部损伤病人存在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占所有创伤的10%,老年人肋骨骨质疏松、脆性大,容易发生骨折。
好发人群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此类人群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
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老年人肋骨骨质疏松,脆性大,容易发生骨折。
胸外伤患者,超过40%的胸部损伤病人存在肋骨骨折。
症状肋骨骨折断端可刺激肋间神经产生局部疼痛,胸壁可有畸形,时有骨擦音。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在自主呼吸时出现反常运动,称为连枷胸。
典型症状反常呼吸运动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在自主呼吸时出现反常运动,称为连枷胸。
胸部畸形
骨折两断端因缺乏相邻完整的肋骨和肋间肌支撑胸壁可有畸形。
局部疼痛
肋骨骨折断端可刺激肋间神经产生局部疼痛。
其他症状纵隔扑动
连枷胸呼吸时两侧胸腔压力不均衡使纵隔左右扑动。
广泛肺挫伤
多发肋骨骨折常伴有广泛肺挫伤。
并发症呼吸道感染
肋骨骨折导致的胸痛致呼吸变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潴留,易致肺部感染。
气胸
骨折断端向内可刺破胸膜导致气胸。
肺不张
肋骨骨折导致的胸痛致呼吸变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潴留,易致肺不张。
血胸
折断的肋骨可能刺破胸壁的血管引起血胸。
脏器损伤
肋骨的断端可能刺破肺、心等脏器引起脏器损伤。
就医肋骨骨折常继发于胸外伤后,因此胸外伤病人应注意肋骨骨折的可能。肋骨骨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疾病发展极其重要,如果出现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反常呼吸运动、开放性胸部骨折等应立即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就医指征胸外伤伴胸部疼痛的患者,应立即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气胸、血胸等。
胸部遭受外界暴力后,出现呼吸困难、异常呼吸的表现,应立即送往医院或拔打120急救电话。
开放性胸部骨折,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就诊科室开放性骨折或病情危重先送急诊抢救。
大多数肋骨骨折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往胸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胸部疼痛、畸形等)
怎么受伤的?
还有其他不适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对外伤患者进行视诊,观察胸部有无畸形,出现凹陷或者凸起,有无刺破体表的骨折断端,接着对患者胸部进行触诊,观察是否有明显压痛、骨擦感。双手挤压前后胸廓时,可引起骨折处疼痛。并发气胸者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胸壁可出现皮下气肿时,触诊时可查到捻发感。
X线
X线胸部平片和X线肋骨数字双能减影检查对肋骨骨折可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发现并发的血气胸,尤其是深曝光片对骨折的显示有利。
CT
CT扫描对肺挫伤的存在和挫伤的严重程度及范围大小有特殊诊断价值,常发现肺内血肿和肺撕裂伤。如果仍怀疑骨折,但是X线片未能确定,或者不能明确肋骨骨折的具体骨折形式,需要有三维构象,可行肋骨3D-CT检查,明确诊断和骨折后改变。
病理检查
对于开胸抢救或者经由X线、CT检查发现存在肿物的患者则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取组织切片送往病理科进行检查,判断是否为病理性骨折。
血气分析
反常呼吸运动可导致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和循环衰竭,造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氧分压的降低。所以动脉血气分析对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所帮助,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及决定治疗方针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即可诊断:
有胸外伤的病史和明确的肋骨骨折相关的临床表现,如反常呼吸运动、胸部畸形、局部疼痛等。
X线、CT或超声观察到肋骨异常。
鉴别诊断 治疗肋骨骨折的处理原则为有效控制疼痛、胸部物理治疗和早期活动,若出现开放性骨折则需彻底清创并适当使用抗生素。
治疗周期 肋骨骨折手术治疗约3个月。 一般治疗对有呼吸功能不全,反常呼吸运动严重的连枷胸患者现场急救应采用暂时加压法减轻反常运动的度,如用手加压、患者向伤侧侧卧或用敷料、沙袋加压包扎,再紧急后送医;对呼吸道有分泌物阻塞的患者应采用手指按压刺激气管等方法使其排出。肋骨骨折的治疗主要是镇痛、保持呼吸道通畅、固定浮动胸壁,纠正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预防和治疗肺部并发症。
镇痛
充分镇痛有利于连枷胸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功能不全。镇痛方法包括药物镇痛、肋间神经封闭、骨折痛点封闭及骨折固定等。其中以用1%普鲁卡因或0.5%布比卡因做骨折痛点或肋间神经封闭效果最佳。也可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治疗严重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但必须有监测呼吸状态的条件及做气管内插管或器官切开人工呼吸的准备。现在还可以使用静脉或硬膜外途径的患者自控镇痛装置,既安全,镇痛效果也好。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必要时行鼻导管插管,气管内吸痰或气管切开术。对严重胸部挤压伤者,气管切开可减少呼气时的阻力,改善反常呼吸,减少呼吸道无效腔,利于呼吸道管理。
固定浮动胸壁纠正反复呼吸
通过胸带固定法、巾钳牵引固定法、胸壁牵引固定板架外固定法、Judet固定架肋骨固定术、手术固定术等多种治疗手段,将折断肋骨固定住,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避免病情进一步的加重。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病情较轻的外固定住,给予镇痛药物,等待恢复即可。病情较重的主要依赖于手术治疗。对于病理性的骨折的患者,还需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
药物治疗应用非甾体类止痛药如布洛芬,有止痛的效果,但布洛芬可能造成胃黏膜的出血,因此有胃炎病史的患者可改用塞来昔布。
应用非阿片类中枢止痛药如曲马多,在非甾体类止痛药止痛效果不佳时可使用,但具有成瘾性,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手术治疗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
可采用手术固定骨折的肋骨,但现在多采用多头胸带或弹性胸带固定胸廓。
闭合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长期胸壁浮动且不能脱离呼吸机的群体可施行常规手术或胸腔镜下固定肋骨。
开放性肋骨骨折
需对外露的伤口进行彻底清创,常规手术或胸腔镜下固定肋骨。
预后肋骨骨折预后与发病时间长短、患者自身情况以及治疗情况有关,一般早期配合进行相关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
能否治愈肋骨骨折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积极配合进行相关治疗的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肋骨骨折术后需遵医嘱定时复诊,可通过X线、CT检查肋骨的愈合情况以及可能的脏器损伤,复诊前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二次损伤。
饮食 饮食调理肋骨骨折患者的合理饮食以促进身体恢复正常或维持理想水平为主,忌烟酒,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易消化食物。
护理肋骨骨折的护理应注意遵医嘱用药,术后及时移动下滑身体,以防患者上体前倾影响呼吸,翻身时应健侧在下,必须起床时应有人扶持。
日常护理口服用药,患者术后可适当的使用一些镇痛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
运动,肋骨骨折病人术后可适当的锻炼,有助于伤口的恢复,也可提高免疫力。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开展运动,循序渐进。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松软床褥,按摩背部及骶尾部,防止压伤。
病情监测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及时复检,同时注意保护伤口避免二次损伤。
心理护理肋骨骨折患者要放松心情,不要过分紧张,对于疾病的治疗一定要有信心。
特殊注意事项镇痛药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剂量一定要遵照医嘱。
预防肋骨骨折的病因多种多样,高危人群日常生活应注意避免磕碰,在进行高强度的活动时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早期筛查一旦出现胸部的反常呼吸运动、胸部畸形、局部疼痛等典型症状或胸部外伤时应立即就诊,可通过X线、CT检查肋骨的损伤情况以及可能的脏器损伤。
预防措施尽量少进行一些如徒手攀岩、跳伞、赛车等易发生严重胸部外伤的极限运动,如果需要进行高强度活动时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日常用该注意出行安全,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或者肿瘤骨转移患者等高危人群来说。
日常生活注意适量锻炼,提高肌力、反应力、肌肉和骨骼强度,保障意外发生时,降低骨折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李长寒等主编.现代临床胸外科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74-76.
[2]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上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赵玉沛,陈孝平.外科学[M]:上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