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

概述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组由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阻塞、泵功能不全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所致下肢浅静脉曲张、静脉高压、皮肤微循环障碍的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在形态上可表现为静脉主干或分支局限性、节段性囊状或圆柱状扩张,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突起于表皮呈蚯蚓状走行、血液淤积、营养及氧气供应障碍,易引起腿部疲劳、疼痛、下肢肿胀,同时足靴部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下硬结,长期发展可形成湿疹和皮肤溃疡。

下肢静脉曲张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varicose vein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具有遗传倾向 并发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压力治疗或短期手术治疗 临床症状: 下肢酸胀、乏力、浮肿、青筋样凸起 好发人群: 长时间站立工作者、肥胖者、孕妇、有静脉曲张家族史者 常用药物: 聚多卡醇、十四烷基硫酸钠 常用检查: 下肢血管超声、下肢静脉造影 疾病分类

原发性静脉曲张

又称单纯性静脉曲张,主要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包括先天因素引起的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和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习惯性便秘等后天因素。静脉瓣膜长期过度承受压力,逐渐松弛,不能紧密关闭,循环血量超负荷,导致静脉代偿性扩张,由于离心较远的静脉承受的静脉压力较大,导致小腿部静脉曲张较大,以及腿部静脉曲张明显且严重。

继发性静脉曲张

继发于某些疾病,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阻塞深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浅静脉代偿所引起的静脉曲张,或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血液长期倒流,浅静脉回流量增加,负担加重,最终导致浅静脉血管失代偿。静脉高压,破坏隐股静脉瓣和交通支静脉瓣膜,引发的下肢静脉曲张。

病因

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壁结构异常以及静脉压力增高导致,遗传与基因在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体重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之一。由于妊娠、激素、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特性,女性罹患下肢静脉曲张的比例普遍高于男性。重体力劳动、长久站立等行为,可使发病率升高。

主要病因

先天遗传的浅静脉壁薄弱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60.4%的患者有慢性静脉疾病的家族病史。

先天性浅静脉壁薄弱。

静脉瓣膜结构与功能不良。

诱发因素

与随年龄的增长静脉瓣膜张力逐渐降低有关,老年人常因小腿肌肉泵功能减弱,不足以对抗静脉流出阻力,造成血液回流困难、下肢静脉持续高压,从而形成下肢静脉曲张。

体重与原发性静脉疾病的临床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超重和肥胖是慢性原发性静脉疾病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肥胖产生的体重压力会造成股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同时肥胖人群的血液黏稠对股静脉回流产生阻碍,并可能增加炎症风险,从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在妊娠期间尤为常见,妊娠前3个月(即妊娠前期)时未检出静脉缺陷症状的孕妇随孕周的增加,出现静脉曲张情况增加。在妊娠中晚期时慢性静脉疾病的发生率较妊娠初期显著增高,且在妊娠晚期最为明显。此外,下肢静脉曲张在女性中高发,还可能与激素、药物等因素有关。

在不同的职业人群中,下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与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性质及工作要求所导致的重体力劳动、长久站立等行为有关。从事农业和重体力劳动者下肢静脉曲张患病率明显高于轻中度体力劳动者,而在下肢静脉曲张伴静脉溃疡患者中,重体力工作者比例也显著高于单纯静脉曲张患者。

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及静脉炎等,均可引起静脉内长期压力升高,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流行病学

下肢静脉曲张为外科常见疾病,患病的人群也随着社会发展而趋于年轻化,静脉曲张影响了73%的女性和56%的男性。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伴有活动后小腿酸胀、水肿、皮肤湿疹、色素沉着等临床表现,甚至出现静脉性溃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造成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

好发人群

有下肢静脉曲张家族史者

静脉曲张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

老年人

静脉瓣膜张力降低,小腿肌肉泵功能减弱,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下肢静脉持续压力升高。

肥胖人群

肥胖会造成股静脉血液回流阻力升高,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妊娠女性

与激素、子宫增大阻碍静脉回流因素有关。

长期站立或重体力劳动职业

重体力劳动、长久站立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入心脏。

症状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下肢浅静脉突起于表皮,呈蚯蚓状走行,青筋样凸起,腿部疲劳、酸胀、下肢肿胀。长期发展下肢静脉曲张者,也可形成湿疹和皮肤溃疡。

典型症状

患者就诊时下肢青筋凸起,呈蚯蚓样,可有双腿酸胀不适,患肢沉重乏力、轻度水肿,长时间站立和午后感觉症状加重,平躺或下肢抬高时症状明显缓解。

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足靴区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以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

其他症状

湿疹

病变皮肤出现营养障碍、静脉内代谢产物及血细胞外渗,刺激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感觉,导致皮肤出现湿疹。

皮肤溃疡

患者不停的搔抓局部病变皮肤,导致局部皮肤破溃,由于静脉曲张长期存在,静脉瘀滞,溃疡难以愈合。

并发症

血栓性静脉炎

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导致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患肢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

淤滞性皮下硬化症

由下肢静脉曲张、血液循环淤滞引起的小腿下部局限性皮下纤维性结缔组织增生疾病,损害初发于小腿内下1/3胫骨缘,左侧多于右侧。病变呈隐袭性地发生于皮下脂肪组织内,为1~3个黄豆至蚕豆大的硬结,逐渐相互聚集成硬性斑块,边缘清楚,其上皮肤为淡红或肤色,轻度疼痛和压痛。

静脉曲张性湿疹

淤积性皮炎常发生在足踝部。最初皮肤出现皮肤瘙痒、红斑,有轻度鳞屑,几周或几个月后皮肤呈深褐色。皮下淤血常被忽视,可能导致水肿加重继发感染,最终引起严重皮肤损害(溃疡形成)。

就医

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缓解不适症状,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就医指征

发现腿部疲劳、酸痛、肿胀,以及足靴部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下硬结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若见皮肤破裂出血、静脉血栓、皮肤溃疡,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优先考虑去血管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皮肤破裂出血、静脉血栓,可到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下肢静脉曲张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腿部疲劳、疼痛、下肢肿胀、足靴部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下硬结等)

出现症状有采取过什么缓解措施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下肢血管超声

B超检查下肢血管,浅静脉反流情况,反流点在哪里,深静脉是否通畅,有无静脉血管畸形的存在。

下肢静脉造影

B超不能连续观察下肢血管情况,下肢静脉造影可以弥补B超的不足,可以连续的观察下肢浅静脉和深静脉血流情况。

诊断标准

典型下肢静脉曲张症状:下肢沿大隐静脉走行区的静脉出现曲张成团,并且静脉突出于皮肤,腿部疲劳、疼痛、下肢肿胀、足靴部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下硬结、湿疹、皮肤溃疡。

B超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下肢存在静脉曲张。

鉴别诊断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可继发浅静脉曲张,但症状相对严重,作下肢活动静脉测压试验时,站立活动后压力不能降至正常。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普勒超声检查,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下肢静脉造影,能够观察到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特殊征象。而下肢静脉曲张无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动静脉瘘

多为先天性或外伤性。由动-静脉瘘继发的浅静脉曲张,局部曲张显著,有的为怒张;肢体局部可扪及震颤和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肢体增粗、皮温增高、易出汗,静脉血的含氧量增高,远端肢体可有发凉缺血表现,浅静脉压力高,抬高肢体静脉不易排空。静脉造影时不规则的末梢迂曲静脉及主干静脉早期显影是诊断依据。

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目的主要为延缓或者消除静脉反流、曲张静脉,根据病人的临床分类、意愿,决定治疗方式以及疗程长短。

治疗周期 长期间断性压力治疗或者短期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避免久站、久坐,改变生活习惯,锻炼小腿肌肉,戒烟、戒酒,穿静脉曲张弹力袜。

药物治疗

泡沫硬化剂

被广泛应用于毛细血管扩张及网状静脉曲张的治疗,恰好解决了传统手术及腔内闭合治疗方式对小直径静脉的治疗困难。泡沫硬化剂单独或结合传统手术及腔内治疗方法,应用于下肢静脉机能不全的治疗中,常见硬化剂如聚多卡醇、十四烷基硫酸钠等。

静脉活性药物

可增加静脉张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患肢肿胀,如黄酮类、叶皂苷类等。

手术治疗

高位结扎加大隐静脉剥脱术

传统的大隐静脉隐股高位结扎术结合大隐静脉抽剥术及点式抽剥术,治疗单纯的大隐静脉曲张已有接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疗效肯定,但此种治疗方式恢复慢,且会造成大的创伤,给患者留下多个手术瘢痕。

腔内激光射频治疗

腔内激光治疗静脉曲张是一种较早在临床上用于的微创治疗方法,此疗法借由激光束利用血红蛋白作为介质,使患处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到达预期的治疗效果。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它具有安全、微创、不影响美观的特点。

经皮透光动力静脉切除术

治疗曲张静脉团有其独特优势,尤其适合于面积广泛且严重的曲张静脉团、皮肤色素沉着和(或)皮肤溃疡及注射硬化剂后复发的静脉曲张。但也有学者认为经皮透光动力静脉切除术治疗会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其他治疗

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

可实现无手术切口及不留手术疤痕的优点,但仅适用于局部轻度静脉曲张、或者传统静脉曲张手术的辅助治疗,需要严格把握治疗的适应症。

预后

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减轻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能够根治下肢静脉曲张。

能否治愈

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下肢静脉曲张。

能活多久

下肢静脉曲张通过规范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应该追踪治疗,每3~6个月复查,可进行B超检查。

饮食 饮食调理

下肢静脉曲张的饮食在临床上并没有什么禁忌。静脉曲张不同于动脉疾病,因此,并没有明确的推荐或者禁忌。

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干燥洁净,避免外伤、搔抓皮肤,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进行运动锻炼。

日常护理

进行增加小腿肌肉力量的运动,如慢跑、跳绳、骑自行车。

穿着弹力袜,需要通过专业人员的测量确定压力等级。

注意不要搔抓患处皮肤,以免出现破溃,导致感染。

病情监测

定期复诊时查下肢血管B超。

预防

下肢静脉曲张通过生活习惯改变是预防的主要措施,比如避免久站、久坐,锻炼小腿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将下肢静脉血液泵回心脏。

预防措施

久站、久坐将会导致静脉血液在下肢长期停留,静脉压力升高,冲击血管壁,导致血管管腔变大,形成静脉曲张。因此,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起预防的作用。

小腿肌肉的活动将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到心脏,起肌肉泵的作用。锻炼方式包括蹬自行车、慢跑、登山、游泳,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降低下肢静脉压力。

休息时可垫高下肢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避免穿过紧的衣裤。

参考文献

[1]刘锦新,韩伟.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进展[J].微创医学,2008,3(6):609-611.
[2]徐永波,褚海波.下肢静脉曲张外科治疗术式现状[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6):741-743.
[3]舒畅,黎明.大隐静脉曲张治疗方法合理选择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2):1271-127.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500.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