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

概述

内痔的传统概念是直肠下端黏膜和肛管皮肤下,齿状线以上的静脉丛淤血、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内痔的现代概念为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表现为排便出血、多由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其他因素诱发,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及改善生活方式治愈。

内痔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internal hemorrhoid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贫血 治疗周期: 无固定治疗周期 临床症状: 痔核脱出、便血、疼痛、瘙痒 好发人群: 习惯性便秘者、孕妇、长期久站久坐者 常用药物: 痔血胶囊、麻仁软胶囊、复方角菜酸酯栓 常用检查: 肛门镜、血常规、粪便常规 疾病分类

根据痔病出血和脱垂的严重情况将内痔分为四期:

第一期

主要是排便时出血,呈滴血或喷血状,出血量较多,痔块不脱出肛门。肛镜检查见直肠下端黏膜呈质软、红色的结节或团块状突起。

第二期

除便血外,排粪便时痔核可脱出肛门外,排便后可自行复位。

第三期

排便、用力屏气、咳嗽等腹内压增高时,痔块可脱出肛门,不能自行复位,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可使痔块回纳。

第四期

痔块长期脱出于肛门外,不能回纳或回纳后立即脱出。

病因

内痔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可能与体位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解剖因素和静脉曲张等有关。好发于长期久站、久坐者、孕妇妊娠时和习惯性便秘者。

主要病因

体位因素

痔的发生与人类直立体位有明显的关联,因为未发现四肢行走的动物有痔疮的发生。

遗传因素

内痔的发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父母患有痔疮,子女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肛垫下移

肛管血管垫是位于肛管、直肠的一种组织垫,又称“肛垫”,是出生后就存在的解剖结构。随着年龄增长,Treitz肌退行性变加重,肛垫松弛、肥大而易损伤出血,后期Treitz肌肥厚断裂,肛垫下移脱出肛门而形成内痔。肛垫的充血程度受便秘、妊娠等肛管压力影响外,还与内分泌、精神等因素有关。

感染因素

痔静脉丛的血管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可导致部分血管壁纤维化、脆性增加、变薄,使得局部静脉曲张。

解剖因素和静脉曲张

肛门直肠位于人体下部,其血管网因重力作用,影响了肛门直肠的血液回流,且痔静脉无瓣膜易于发生静脉曲张。直肠上下静脉丛管壁薄、位置浅、抵抗力弱及末端直肠黏膜下组织松弛,都不利于静脉回流导致其容易扩张。痔静脉扩张,回流受阻是内痔的成因之一。

诱发因素

便秘

便秘时粪便不易排出,对直肠下段、肛管部位产生较大的压力,使血管受压,以及排便次数过多或时间太长,腹压增加,使得肛门直肠静脉回流障碍,容易诱发疾病。

饮食因素

过度饮酒、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使直肠下部及肛垫充血水肿,出血。

妊娠

妇女妊娠、分娩时腹压直接影响肛门直肠静脉血液回流,出现静脉曲张是女性内痔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

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科疾病,素有“十人九痔”的说法。痔疮在肛肠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约占肛肠病总人数的63.5%,我国痔疮患病人数约占受检人群的46.3%,其中内痔约占49%。男女老幼皆可发病,其中20岁以上的成年人占大多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好发人群

习惯性便秘者

长期便秘可以导致肛管压力增大肛垫下移,且便秘时腹内压增大,使得直肠静脉回流受阻,形成内痔。

孕妇

妊娠时也有肛管压力增大和腹内压增大导致静脉曲张的情况。

长期久站、久坐者

某些职业,如军人、学生、司机、电焊工等,需要久站、久蹲、久坐,发病率较高。

症状

内痔最典型的和大多数人都有的症状就是便血和脱出,少数人出现嵌顿和感染时会有疼痛和瘙痒的表现。便血时间较长、量较大,导致慢性失血的病人会出现贫血表现。

典型症状

便血

内痔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特点是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血,出血可呈滴血状或喷血状,数日后可自行停止。便秘、粪便干硬或食用刺激性食物是痔疮出血的常见诱因。长期慢性出血可发生贫血。

痔核脱出

排便后痔核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逐渐发展为需用手还纳,严重者痔核脱出后难以回纳,在稍增加腹压的情况下,如负重、咳嗽时亦可脱出。脱出可伴有黏液渗出,引起肛门潮湿、坠胀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症状

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当内痔脱出嵌顿,出现感染、糜烂、血栓形成甚至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痔块脱出或肛门括约肌松弛时,常有分泌物流出而刺激肛门皮肤,产生瘙痒不适甚至慢性湿疹。

并发症

长期失血的病人会出现贫血的表现,如皮肤黏膜苍白、头晕、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肌肉无力、易疲劳等。长期慢性贫血甚至会出现恶病质的情况。

就医

内痔应尽早治疗,一期和二期的痔疮尚可治愈,发展到后期一般很难治愈。诊断需重点排除导致便血的恶性疾病,治疗以改善症状的保守治疗为主。

就医指征

对于孕妇、习惯性便秘及特殊职业等高危人群,应注意自我检查,观察大便及肛周情况,一旦发现痔疮的情况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无痛的间歇性便后滴血、肛门肿物脱出,高度怀疑内痔时应及时就诊。

已确诊的内痔患者,出现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大部分人优先选择肛门结直肠外科就诊,部分患者出现内痔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时需紧急拨打120到急诊科就医。

医生询问病情

为什么来就诊?目前有什么不舒服?

有没有便血?时间有多久?间断性便血吗?血液的颜色如何?是鲜血吗?血液与大便混合还是便后滴血?

有没有肛周肿物脱出?脱出物有疼痛吗?有瘙痒吗?有分泌物吗?

排便情况如何?有没有习惯性便秘?有没有经常腹泻的情况?

最近饮食情况如何?有没有饮酒和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需要做的检查

临床查体

肛门视诊

患者平躺于检查床上,双腿分开,取截石位,暴露会阴部,医师分开臀沟,观察肛周有无红肿、疣状物、肿块、直肠黏膜脱垂及溃疡的情况。另外,观察肛门部位有无脓、血、粪便、黏液,根据其性状、数量和部位,有利于推断病灶所在。肛门检查前做好一般清洁,不要求灌肠。

肛门指诊

医师右手戴好手套或指套,涂抹润滑剂以减轻对病变部位的刺激,按压肛门周围的皮肤有无压痛、肿块、疣状物等。测试肛管括约肌的松紧度,检查肛管直肠壁有无触痛、波动、肿块或狭窄。观察指套有无血迹或黏液。

内镜检查

肛门镜

痔疮病人应常规做肛门镜检查。肛门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溃疡、息肉、肿瘤、分泌物的性质及异物等病变。病人于检查前排空大便即可,无须特殊准备。病人应尽量放松肛门,检查完后应注意卧床休息。

结肠镜检查

以便血为主要症状,有消化道肿瘤的病史,年龄超过45岁的患者,需完善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结肠病变。检查前需服用泻药完善肠道准备。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长期慢性失血的病人会出现贫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减低,指标提示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可以作为是否输血的依据。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机体对损害的防御反应增强,大多数炎症过程的正常现象。血小板计数是手术前常规检查的项目。

凝血功能

手术前检查的项目,对于鉴别出血性质有重要的意义。

粪便常规

粪便隐血试验常阳性,提示便血的情况。

尿常规

包括尿量、尿比重、酸碱度、尿蛋白及显微镜检查。内痔大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时,可根据尿常规结果指导补液。

生化检查

包括肝功能、肾功能、心脏功能等,是手术前常规的检查项目,根据结果决定病人是否可以进行手术。

诊断标准

除了一期内痔,其他三期均可以在肛门视诊下清楚的看到痔块的大小、数目及部位。直肠指诊多无异常发现,但可除外直肠癌及直肠息肉等引起便血的其他病变。肛门镜检查大部分可直接窥视内痔呈紫红色或暗红色结节状突起,有时局部伴有出血或糜烂。

鉴别诊断

直肠癌

临床上容易将直肠癌误诊为内痔,这类教训很多,不能仅凭症状进行诊断,需要临床医生详细询问便血的情况,不能忽视直肠指诊和内镜检查,尤其是直肠指诊。直肠癌为高低不平的肿块或边缘隆起的溃疡病灶,易出血,常伴有肠腔狭窄。

直肠息肉

息肉脱出肛门外常被误诊为内痔脱垂。但直肠息肉多为圆形,呈实质性,多有蒂,色泽为黏膜样粉红色。

外痔

一般无出血,平时仅有异物感,便后或劳累时体积稍增大,平卧休息后恢复常态。合并炎症或血栓形成时,可表现为局部肿胀、剧烈疼痛,发生部位在齿状线以下。

治疗

关于内痔的治疗应遵循无症状的无须治疗,有症状的重在减轻或者消除症状,而非根治,以保守治疗为主要原则。对于内科治疗无效以及合并嵌顿的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内痔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为主,包括外用药膏和栓剂,疗效不好时采用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手术治疗一般住院2~3天可出院,非手术治疗者无固定的治疗周期。 一般治疗

在内痔的初期和无症状静止期,只需要增加纤维性食物,改变不良的大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和腹泻。

温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肛门内注入油剂或栓剂,可通过润滑和收敛作用减轻局部瘙痒不适。

嵌顿痔初期采用一般治疗,用手轻轻将脱出的痔块推回肛门内,注意防止再脱出。

药物治疗

内服药物

循环调节剂

改善动、静脉张力,保护微循环和减轻肛门局部水肿,主要有痔血胶囊、槐角丸等。

纤维素增补剂

改善粪便性质,增加肠道蠕动,减轻排便阻力。适用于症状轻微者,主要药物有麻仁软胶囊、通泰丸等。

消炎止痛剂

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急性发作期,如出现内痔嵌顿、水肿或肛周严重。常用药物有化痔丸、玄胡止痛片等。

以上药品过敏者和孕妇慎用。

外用药物

肛门栓剂

可以在直肠黏膜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隔离污染物,保护受损黏膜并促使修复。另外,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炎、减轻黏膜充血和收敛的作用。起效快、安全性高,但对痔疮脱垂效果较差。常见的有马应龙痔疮栓、复方角菜酸酯栓、痔疮宁栓等。

外敷膏剂

主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炎和收敛的作用。常见的有九华膏、消炎止痛膏、马应龙痔疮膏等。

蒸洗剂

选择高锰酸钾泡腾片,按1:5000的配比,40℃左右温水坐浴,可以起到很好的杀菌消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以症状明显的三、四期脱垂性内痔为主,或者保守治疗无效才考虑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过多的破坏肛垫组织,现已逐渐被吻合器肛垫悬吊术所替代。

外剥内扎术

即开放性血管垫切除术。在痔块根部做V形的切口,剥离、缝扎、切除静脉曲张的团块。一次最多只能切除三个孤立的痔块,以免肛管失禁或狭窄。手术简单、愈合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痔环切除术

治疗环状痔的一种手术方式,该手术完全破坏了齿状线附近的黏膜,手术后黏膜外翻,大便失禁发生率较高,近些年已不太使用。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该手术是通过特制的吻合器环形切除肛垫上方直肠下端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一周并钉合,使脱垂肛垫上移,起到悬吊肛垫的作用,同时切断直肠黏膜下供应痔的部分动脉,术后痔血供减少,痔块在术后两周左右逐渐萎缩。该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处理容易及恢复较快。

急性嵌顿性内痔的手术治疗

内痔脱出嵌顿,特别是环形痔急性脱垂嵌顿,有广泛血栓形成及严重水肿。若患者不宜行痔切除或痔套扎术,可行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适用于内括约肌张力过高和肛管高压的患者。手术后疼痛可很快缓解,水肿、脱垂于手术后数日内逐渐好转。

物理治疗

激光疗法常用于痔核炎症疼痛、肛缘水肿和创口愈合缓慢等情况。

微波技术对散热能力差的组织和器官,较易产生伤害。

物理疗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有并发症,在治疗中不占优势地位,但患者容易接受,治疗早期内痔仍是可行的。

其他治疗

硬化剂注射法

从19世纪一直沿用至今的方法,硬化剂使局部形成无菌性严重,致黏膜下组织纤维化,起止血和固定肛垫的作用,而非血管栓塞。

胶圈套扎法

介于注射疗法和手术疗法之间的有效方法,适用于二、三期的内痔。原理是胶圈套入内痔根部,阻断痔的血运,使其缺血坏死脱落,套扎点通常在齿状线上方1cm以上,通常是无痛的。

预后

内痔预后良好,很少影响人的寿命。但是由于脱出、便血的症状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人民群众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疾病的一级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复发尤为重要。

能否治愈

对于轻度的早期初发内痔有治愈的可能,但是若病因及诱发因素持续存在,手术后仍有复发的可能。

能活多久

内痔经过临床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遵医嘱用药,停药一周内应至医院复查,观察疾病恢复情况。手术的患者一月后应医院随诊,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是否有并发症等。

饮食

内痔患者应严格注意饮食,饮食与痔疮的发作和加重有很密切的关系。同时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三餐宜定时定量,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有利于建立胃-结肠反射,促进排便。

饮食调理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若过量食用辛辣刺激,如辣椒、大蒜、生姜等,促使痔疮充血,增加疼痛。

避免酒精、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其能够使痔静脉充血、扩张,痔核肿胀。

宜进食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常见的有豆类、菌类、魔芋、海藻类等。

护理

内痔的病人应加强护理,目前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都不能达到完全治愈不复发。对生活的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促进疾病的康复、预防疾病的复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常护理

用药的护理

了解常用药物的用法、禁忌及副作用。

加强锻炼

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蠕动,避免大便秘结。

预防便秘和腹泻

注意平时不要强忍便意,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不要大便时间过长。积极摄入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多饮水,摄入双歧杆菌等有益菌。

注意肛周卫生

每天做好肛周的清洁,可温水坐浴。穿着宽松、棉质的内裤,定期及时更换内裤。

术后的护理

家属及患者要观察有无排便困难、大便失禁或者变细的现象。对于肛管括约肌松弛的患者,术后3天可做缩肛运动。对肛门可能狭窄的病人,术后5~10天可用食指扩肛,鼓励患者有便意时立即排便。

病情监测

内痔的病人应做好病情的自我监测,注意观察大便的情况,并定期采用蹲位照镜法观察内痔是否有脱出、嵌顿、破溃的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医院复查。手术后的病人出现肛门狭窄或者排便困难,应及时就医。

特殊注意事项

内痔手术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当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长期便秘、久坐、久站、腹压增加等诱发因素持续存在时,仍然有复发的可能。

预防

保持心情愉悦,不吃或少吃刺激性大的食物,多吃粗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排便,避免久坐不动。便秘者多吃水果,必要时应用益生菌制剂,平时注意多运动,增加胃肠蠕动。

早期筛查

对于长期便秘或从事特殊职业的好发人群,应做好自我检测或筛查肛门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措施

注意合理运动,不要久坐,每次静坐半小时后应站起适当走动。长期站立后应适当平躺、静卧休息。

孕妇应注意定期产检,胎位不正时会更加诱发痔疮的发作,应及时纠正。孕妇应适当活动,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便秘和腹泻,必要时应用缓泻剂或益生菌制剂。

戒烟酒,保持心情的舒畅,情绪的变化和肛肠疾病有很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583-585.

[2]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04-407.

[3]路潜,韩斌如.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198-201.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506.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