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属于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患者表现为手掌桡侧及桡侧三个半手指刺痛、麻木、无力或疼痛,部分自觉手部和肘部之间的手臂疼痛。治疗包括家庭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就诊科室: 骨科、手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 疾病别称: 鼠标手、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神经功能障碍 治疗周期: 3~7天 临床症状: 腕部疼痛、手指麻木或疼痛、持重无力 好发人群: 中年女性、IT职业和公务员等经常使用鼠标的人群 常用药物: 甲基泼尼松龙、甲钴胺、维生素B6 常用检查: 屈腕试验、电生理(肌电图)检查 疾病分类急性腕管综合征
相对少见,多由腕骨骨折脱位、内出血、注射性损伤、烧伤等引起腕管内压力急骤升高引起,造成正中神经的急性卡压而引起相应症状,临床上较易于诊断。
慢性腕管综合征
较为多见,病情进展缓慢,病程较长,患者通常有数月甚至数年不等的病史,与慢性的某些动作有关,一般表现为渐进性的神经受压。
病因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受压所引起的指端麻木的一种病症,通常神经膨大、腕管腔狭窄或者腕管内异物都可引起正中神经受压,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过度用力或者保持一个手部姿势。
主要病因外源性压迫
因腕横韧带坚韧,来自腕管表面的压迫较为少见。
管腔本身变小
腕横韧带可因内分泌病变(肢端肥大症、黏液性水肿)或者外伤后瘢痕形成而增厚;腕部骨折、脱位可使腕管后壁或侧壁突向管腔,使腕管狭窄。
管腔内容物增多、体积增大
腕管内腱鞘囊肿、神经鞘膜瘤、脂肪瘤、外伤后血肿机化以及滑囊炎、屈指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等,都将过多占据管腔内容积,而使腕管内各种结构相互挤压、摩擦,从而刺激或压迫正中神经。
职业因素
如木工、厨工等长期过度用力使用腕部,腕管内压力反复出现急剧变化,对于腕管内压力,在过度屈腕时为中立位的100倍,过度伸腕时为中立位的300倍,这种压力变化也易引起正中神经发生慢性损伤。
诱发因素内分泌病变,例如肢端肥大症、黏液性水肿等易引起腕横韧带的增厚。
外伤后瘢痕形成或者骨折脱位等易引起腕管狭窄。
有职业因素,长期过度使用腕部。
流行病学腕管综合征多见于更年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为329/10万,我国尚无完整流行病学资料。该病与许多职业活动有关,在高危险职业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5%,而一般人群中患病率约为0.1%。
好发人群中年女性,特别是绝经期女性,其发病率较高。
有内分泌病变的患者,例如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等。
长期过度使用腕部,例如电脑工作者、木工等。
腕部有过外伤史或者骨折脱位史的患者。
症状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受压的一种病症,主要症状为腕部的疼痛及指端的麻木、无力;有时症状较重时可能引起前、上臂或者肩部的疼痛;刚开始症状较轻,一般不易引起重视,无明显的并发症状。
典型症状腕管综合征主要由于正中神经在腕部卡压所致。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为本病特征性症状,表现为为拇指、食指、中指(第1、2、3手指)麻木、疼痛,开始为间歇性,渐呈持续性、进展性,可放射到肘、肩部。常在夜间或清晨及劳累时加重,患者常常会夜间痛醒,甩手、局部按摩或上肢悬垂于床边时症状缓解。叩击腕部正中神经部位,患者手部的正中神经支配区域会出现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患者前臂与地面保持垂直,屈曲腕关节,40秒后会感觉症状加重。
运动障碍
拇外展、屈曲和对掌肌力减弱。压迫腕掌侧可加重症状。做抓、握、搓、捻等动作时费力,严重者可见鱼际肌萎缩、瘫痪。
慢性腕管综合征时间较长,一些较为严重的病症因为腕管内压迫时间较长,可能导致神经传导孤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双手运动无力、不灵活,神经受损不可恢复。
就医一般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可耐受,不影响日常生活的腕管综合征不需要治疗,休息后基本可以缓解。对于出现手部及腕部疼痛、麻木等不可耐受,休息后不可缓解的腕管综合征,要及时就医。
就医指征如果患者出现桡侧手指端麻木或者疼痛,持物无力,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或者减轻的情况下,请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出现腕部剧烈疼痛,不可耐受,且手指知觉明显减退、麻木、无力,鱼际肌萎缩,拇指对掌无力时应当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患者可优先就诊于骨科。
若病情较严重需要手术治疗,可转诊于手外科。
医生询问病情目前有什么症状?(如手指端疼痛或者麻木,持物无力等)
腕部不适症状出现多久了?
不适的具体部位是哪里?(如手腕侧、背侧、指端、前臂等)
不适症状是间断出现的还是一直持续发作?
什么情况下症状可以缓解?(如休息或者按摩后)
需要做的检查感觉检查
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中心环节,简单易行的是两点间距离辨别检查。这是一种神经支配密度试验,可检测出周围感受器区的神经支配,对早期轻度的神经卡压诊断价值很小,对严重或慢性腕管综合征很有帮助。
肌力检查
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肌力减弱是神经卡压的晚期表现。
神经激惹试验
屈腕试验(Phalen征)
令患者腕自然下垂、掌屈、肘关节伸直,持续1min后引起神经支配区麻木即为阳性。
腕部叩击试验(Tinel征)
用指叩打患者腕部屈面或腕横韧带时,在其桡侧的某个手指出现麻木即为阳性。
止血带试验
在患者患侧上臂缚一血压计的气囊,然后充气,加压至收缩压以上,若在一分钟内出现桡侧的某手指麻木或疼痛为阳性。
影像学检查
常规X线摄片可对腕管的外伤骨折提供诊断依据;造影检查对本病的诊断阳性率达100%,但属有创检查,目前报道较少;MRI检查可明确正中神经受压变性的程度,其诊断正确率近100%;超声检查与MRI有很好的一致性,且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大。
电生理检查
对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手术适应症的确定,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均有重要价值,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诊断标准腕管综合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电生理学检查,通常即可明确诊断。
病史
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双侧可同时受累,优势手更易受累且程度较重。患者有手及腕部反复长期活动的病、职业史。
症状、体征
拇指、食指、中指麻木、疼痛,开始为间歇性,渐呈持续性、进展性,常在夜间或清晨及劳累时加重,甩手、局部按摩或上肢悬垂于床边时症状缓解。严重者表现为鱼际肌萎缩,不能做抓、握、搓、捻等动作,桡侧三指皮肤发干、发凉、色泽改变,甚至形成溃疡等。
正中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正中神经传导时间增加、传导速度降低(感觉和运动神经均受累,但感觉神经改变更明显);诱发反应持续时间和远端潜伏期增加;诱发反应幅度降低。
鉴别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由于神经根受压引起的麻木区不单在手指,前臂也有感觉减退区。运动、腱反射也出现某一神经根受压的变化,但屈腕试验与腕叩诊试验(Tinel征)为阴性。
肘管综合征
手背尺侧、小鱼际、小指及环指尺侧皮肤感觉异常首先发生,通常为麻木和刺痛,可出现小指对掌无力以及手指收、展不灵活。
旋后肌综合征
以前臂屈伸障碍为主要表现,通常表现为桡神经深支支配的肌肉不完全性麻痹,包括拇指外展、伸直障碍等。
多发性神经炎
常是双侧发病,不限于正中神经,尺、桡神经也受累,呈手套状之感觉麻木区,通过辅助检查即可鉴别。
胸廓出口综合征
该病是颈神经根受压所致,颈肋、束带、前斜角肌或锁骨下血管压迫可导致肩、臂及手的疼痛、麻木,通过X线检查可进行鉴别。
对于症状较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一般建议保守治疗为主,也可局部注射治疗,而对于症状较重或者管壁增厚、腕管狭窄等不可逆症状,可行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治疗周期较短,一般局部注射或者手术患者不适症状立即消除;对于间断发作,保守治疗的患者会逐步加重手部不适,发病周期及治疗效果个体差异性较大。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轻、病程短或全身情况不允许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者,治疗方法包括腕管内局部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固定治疗,还可进行理疗。固定治疗是用外固定支具将腕关节固定于旋转中立位,此时腕管内压力最低,观察1~2周。如果症状缓解,可解除固定。支具佩戴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否则可影响手功能。
药物治疗口服药物
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6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扶他林等。
局部注射药物
可促进腕部肿胀的消散和吸收,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营养状况,防止软组织粘连、纤维化和骨化;消除或减轻腕部的炎症及疼痛,防止痉挛,有利于功能恢复一般选用甲基泼尼松龙、曲安奈德、当归注射液等。
手术治疗手术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教或复发者,症状重尤其是电生理检查明显异常者,大鱼际肌有萎缩者以及正中神经分布区有明显感觉减退者,手术方法是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有两种术式,具体如下:
开放式直视手术
将腕横韧带切开或部分切开时,同时行神经松解术或神经减压术,并对发现的病变作相应处理(如松解神经周围粘连、切除占位性病变、骨折、脱位的复位等),该方法的优点是安全,较少出现医源性损伤,腕管减压充分,手术效果好,缺点是术后最初数日疼痛较甚,手部功能恢复时间较长,外形不够美观等。
内镜腕管松解术
在镜视下切断腕横韧带,该法手术简单、创伤小、时间短、术后疼痛及无力症状轻,手部功能恢复早,外形美观。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主要有中药熏洗、针灸、推拿、按摩及针刀治疗。
预后本病预后较好,保守治疗短期内可能出现麻木、疼痛症状复发的可能性;一般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可缓解,但长期用力过度亦可导致复发。
能否治愈本病能治愈,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
能活多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出现不适症状随时就诊。
进行注射或手术治疗的患者,常规在1个月复诊。
饮食 饮食调理本病与饮食无较大关系,保持正常饮食即可,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引发炎症。
护理腕管综合征日常护理较简单,一般以观察为主。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可以嘱其减少手部活动,减少诱发因素。对于长时间过度用力的好发人群进行监测,对于手术后的患者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或者神经损害。
日常护理双侧腕关节及双手活动应当适量,间断休息,不可长期过度劳累。手要避免提重物,同时要注意保暖。
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出现腕部及手部的疼痛、麻木,需要及时就医。
在使用电脑时,手腕要处于中立位,与前臂保持一条线,必要时可在腕关节下垫手枕,以支撑手腕。
病情监测注意观察手部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避免用手过度,用力或者不合适姿势长时间保持后需要适当放松、休息。
预防腕管综合征又被称为鼠标手,所以在预防方面,正确手部使用习惯、减少手部过度用力应为主要预防措施。此外本病一般不易察觉,有过指端麻木或者腕部疼痛者需要定期复查,明确诊断。
预防措施积极治疗有关内分泌疾病,特别注意治疗糖尿病,积极控制血糖,最大限度避免诱发因素。
合理组织劳动,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有适当的工间休息工间休息时应做手腕部锻炼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疲劳,增强耐受和适应能力。
应用个体防护用品,如减震手套、护腕等;以加强手腕部保护,避免或减轻损伤。
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坐姿,不论工作或休息,都应该注意手和手腕的姿势,保持手腕伸直,不要弯曲,但也不要过度伸展;肘关节成90°,坐时背部应挺直并紧靠椅。
对于有职业病倾向的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复查。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24-727.
[2]孙蕊.腕管综合征28例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32):5826-5827.
[3]中华中医药学会.腕管综合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3):71-73.
[4]谢惠芳.腕管综合征[J].新医学,2001,32(1):16-17.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