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

概述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胸锁乳突肌的先天性单侧挛缩,导致头和颈的不对称畸形,头倾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颈部向同侧偏斜的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颈若不给予治疗,持续存在可能导致明显的颅面不对称、姿势性斜头、早期发育迟缓以及后期持久的颈椎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颈

就诊科室: 儿科、骨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疾病别称: 小儿先天性斜颈、先天性斜颈、儿童先天性斜颈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脊柱侧弯畸形、颅骨发育不对称 治疗周期: 长期维持治疗 临床症状: 颈部肿块、斜颈 好发人群: 胎位异常的婴幼儿、高龄产妇初产儿、出现感染的新生儿、臀位产的新生儿、使用产钳助产的新生儿 鉴别诊断: 骨性斜颈、眼肌异常、听力障碍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 病因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因多数发生在难产、臀产和剖腹产小儿,因此有人认为是分娩时产伤引起,此外还有人认为与胎位异常、先天血管畸形、局部缺血、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睡姿不良也可能诱发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发生。

主要病因

产伤

多数学者认为臀位产、产伤等因素可导致胸锁乳突肌受到牵拉或血肿形成,随后可继发肌肉纤维化和血肿机化、挛缩而形成先天性肌性斜颈。

胎位异常

由于胎儿胎位不正,使胎儿头颈部姿态异常造成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肌肉缺血、萎缩、发育不良、挛缩而致先天性肌性斜颈。

动脉栓塞

胸锁乳突肌的营养动脉栓塞,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肌纤维退行性变,最后形成挛缩的纤维结缔组织,引起斜颈。

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

小儿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可致胸锁乳突肌处静脉回流不畅,长此以往或可引发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

局部缺血

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胸锁乳突肌处的血管缺血可引发失营养性的肌纤维化,引起先天性肌性斜颈。

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胎儿时期在子宫内的感染或者出生后的感染均可引发先天肌性斜颈。

诱发因素

睡姿不良

婴幼儿睡姿不良易偏头也可诱发先天性肌性斜颈。

流行病学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骨骼肌肉先天性疾病之一,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0.3%~1.9%,女童多见。

好发人群

胎位异常的婴幼儿

胎位异常的患儿在子宫内时可因姿势不良导致胸锁乳突肌的损伤。

高龄产妇初产儿

研究表明高龄产妇初产儿有先天畸形或发育异常的风险较育龄妇女的初产儿发病风险更高。

出现感染的新生儿

无论是宫内感染还是出生后感染均可诱发先天性肌斜颈。

臀位产的新生儿

臀位产的新生儿因体位限制,分娩时颈部在宫内旋转受限,可能会引发胸锁乳突肌的缺血。

使用产钳助产的新生儿

产钳助产过程或可损伤胸锁乳突肌。

症状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典型症状为新生儿有颈部肿块、斜颈,下颌转向健侧,眼睛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若不积极治疗可出现颅骨发育不全、脊柱侧弯畸形。

典型症状

颈部偏斜

斜颈一般在出生后两周内发现,婴儿头部恒向一侧倾斜,额部也随之向对侧及其前方扭转,当搬动头颈部使量正中位时,则感该侧较紧,受到牵制,此即为斜颈的患侧。随着患儿的成长,头逐渐被牵拉而倾向患侧,颈部扭转,面部倾斜,下颌偏向健侧。

颈部肿块

在患侧胸锁乳突肌中部可触到圆形硬质的肿块,可逐渐增大,持续发展2~3个月后肿块开始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而该肌即成为无弹性的纤维索。

并发症

颅骨发育不对称

如未得矫正,患侧面部发育较慢,形成颜面和头颅继发变形,两侧不对称,患侧面部短小,外观较扁平,外眦与口角间距离较对侧小,耳郭增大,乳突部突出,患侧锁骨及肩部耸起。

脊柱侧弯畸形

长期未治者,患侧颈部的其他肌肉也发生相应的挛缩,颈椎逐渐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改变,出现明显脊柱侧弯。

就医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常在出生后被发现有颈部肿块、斜颈而就医,通过体格检查、X线等检查确诊,并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斜颈相鉴别,包括骨性斜颈、眼肌异常、颈部炎症等。

就医指征

患儿出现头向一侧偏斜,且在偏斜测颈部摸到肿物应及时就医。

患儿出现面部不对称、脊柱侧弯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常因新生儿有颈部肿块、斜颈而就诊于新生儿科,并请骨科会诊。

医生询问病情

症状持续多久?(颈部肿块、斜颈)

患儿出生时有无分娩异常?

既往还有什么病史?

有无家族遗传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常见的体格检查包括视诊和触诊,视诊可直观发现儿童斜颈,触摸患儿两侧胸锁乳突肌可发现患侧颈部肿块。

超声检查

先天性肌性斜颈超声成像是最好的诊断方法。超声可观察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连续性及肿块的部位、大小、内部回声情况及与胸锁乳突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该病的超声特点是早期胸锁乳突肌的局部呈梭形肿大与正常肌纤维连续性好。肿块无包膜,光滑,形态多呈梭形,但亦可不规则,也可出现胸锁乳突肌弥漫性肿大,可以是低回声、混合性回声,个别还可以是增强和减低相间的条纹状回声改变,无论是何种回声其病变均在胸锁乳突肌上。

X线检查

X线检查用于除外颈椎椎骨畸形或其他疾病。

诊断标准

先天性肌性斜颈可通过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明确诊断。

临床表现为头颈歪斜、出生后两周左右出现颈部包块。

体格检查可见头向患侧歪斜、下领转向健侧、患侧胸锁乳突肌明显增粗挛缩或触及条索感。

双侧胸锁乳突肌超声检查,可见早期胸锁乳突肌的局部呈梭形肿大与正常肌纤维连续性好,多种回声其病变均在胸锁乳突肌上。

X线检查可排除颈椎椎骨畸形或其他疾病。

鉴别诊断

骨性斜颈

骨性斜颈为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胸锁乳突肌无挛缩,X线片检查示颈椎骨质异常。先天性肌性斜颈是胸锁乳突肌的先天性单侧挛缩,由X线检查可鉴别。

眼肌异常

眼外肌的肌力不平衡,以致患儿视物时需采取斜颈姿势,以避免复视,有上斜视或下斜视等眼部症状,而胸锁乳突肌无短缩,斜颈可自动或被动娇正。先天性肌性斜颈触诊可发现患侧颈部肿块,X线检查可见胸锁乳突肌纤维萎缩、变短、呈条索状。

听力障碍

由于一侧听力障碍,患儿倾听时常表现为斜颈姿态,但无固定性斜颈畸形,无胸锁乳突肌短缩或颈椎异常。先天性肌性斜颈X线检查可见胸锁乳突肌纤维萎缩、变短,且触诊可发现颈部肿块。

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早期采用非手术疗法,如手法矫正、热敷等多数患儿可恢复正常。一岁以下的婴幼儿采取保守疗法可达到70%的治愈率。大于一岁的婴幼儿则尽量采用手术方式。大龄儿童由于其胸锁乳突肌挛缩严重,以及颈阔肌或筋膜发生挛缩单纯松解术效果不佳采用双极松解术较好。

治疗周期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需要长期持续治疗,需要长期的手法板正、热敷等治疗。 药物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一般不采用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疗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病儿。在12岁以上者,虽然脸部和颈部畸形难于矫正,但手术治疗仍可使畸形有所改善。

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为传统术式,一般都在该肌的胸骨及锁骨端,通过1~1.5cm的横行切口将该肌切断。术式简便有效,易掌握。亦有人主张自胸锁乳突肌乳突端将该肌切断,以保持颈部外形美观。

胸锁乳突肌全切术

即将整个瘢痕化的胸锁乳突肌切除,手术较大,适用于青少年患者。术中应注意勿伤及邻近的血管和神经。

部分胸锁乳突肌切除术

指对形成肿块的胸锁乳突肌做段状切除。适用于年幼儿童局部肿块较明显者。

胸锁乳突肌延长术

将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切断,胸骨头行“Z”形延长。此手术可矫正头颈歪斜,恢复颈部正常活动功能,不破坏正常颈三角体表形态,避免了其他手术方法使颈部遗留凹陷畸形或不正常的平坦畸形,使颈部美观。

物理治疗

超声治疗

超声波使组织细胞体积产生微细变化称为细胞按摩,一方面能够改变细胞的通透性,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代谢物质的交换,提高细胞再生能力,用于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另一方面还可以延长、软化坚硬的结缔组织,松解粘胶组织,用于瘢痕、挛缩的治疗。

激光治疗

激光也是一种光,但和普通光的不同,有着独特之处。它和生物组织作用后可引起生物组织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激光生物学效应,包括热效应、压强效应、光化效应、电磁场效应,因此也有着不同的治疗作用。此为激光应用于医学的理论基础。半导体激光起到软化肌纤维、促进挛缩组织血液循环作用,使肿块或挛缩的肌纤维变小变软,进而消退。

其他物理因子疗法

应用波长1~10m的高频正弦交流电所产生的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为超短波电疗法。马海波认为它作用于深层组织,有改善深部组织血液和淋巴循环、消散水肿、加快代谢产物排除、防止机化、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

其他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应根据病程的长短和年龄大小而定,对1~3个月的婴幼儿,由于发现早、病程短,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尚未发生纤维性变,挛缩而形成僵硬肿块,可用理疗、热敷、按摩、手法扳正和固定头部等办法促使胸锁乳突肌的肿块吸收、消散,防止肌肉纤维发生挛缩。

热敷

用热毛巾或煮熟的鸡蛋用毛巾包裹后敷在肿块处10~15分钟,每天2~3次,注意热源温度,防止烫伤患儿皮肤。

手法按摩

将患儿置于操作台面上,充分暴露颈部皮肤,用拇指缓慢画圈按揉胸锁乳突肌,放松肌肉后用拇指弹拨胸锁乳突肌增加其弹性,再用拇指和食指拿捏肿块促进肿块与肌肉分离,斜方肌紧张患儿可按揉风池穴和斜方肌。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2~3次。

牵拉

可以有效地放松痉挛的胸锁乳突肌:

侧屈,一手扶住患儿患侧肩部,一手将其头屈向健侧,保持数秒,重复数次。

旋转,双手扶患儿头两侧,缓慢拉伸颈部,再旋向患侧,保持数秒,重复数次。每次牵拉约5~10分钟,每天2~3次。

辅助用具治疗

根据患儿的斜颈程度选择不同材质的颈部矫形器,每天佩戴1~2小时,并逐渐延长白天佩戴时间。

以上手段治疗20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均需要评估治疗效果,若患儿痊愈结束治疗,患儿病情好转则开始下一个疗程治疗,一般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需要接受1~6个疗程治疗。随着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保守治疗也不断呈现新的治疗手段,如超声波及肌内效贴等。此外,还可配合体位训练,即当患儿卧床时,用多种方法逗引,使他发生兴趣,将头颅尽量偏向健侧,颏部转向患侧,以促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被牵拉伸长。上述几种方法交替使用效果较好,大多数患儿可被治愈。

预后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若能够及时诊治,则患儿预后良好,若不能及时诊治,则影响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面部美观及导致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颈可以治愈,不会影响寿命,患儿出院后应每周复查一次。

能否治愈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可以通过治疗,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一般不会出现危及寿命的情况。

复诊

建议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出院后每周都到门诊行一次复查,复查的主要项目为体格检查,直至患儿恢复正常。

饮食

先天性肌性斜颈新生儿喂养可选择配奶或母乳,建议给新生儿做营养筛查,以判断其是否存在营养素缺乏。

饮食调理

注意保持新生儿营养充足,在医护的指导下合理喂养。

能够添加辅食的婴幼儿注意循序渐进,辅食应营养丰富且质地细腻好消化,不可给小儿油腻食物。

护理

家属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矫正畸形,监测患儿斜颈情况有无变化,注意相应的术后注意事项,同时帮助患儿消除对治疗的恐惧。

日常护理

家长在日常给患儿哺乳、怀抱以及睡眠时有意使患儿头向健侧转动以帮助矫正畸形。

可配合局部温热或红外线等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肿块吸收。

手术治疗的患儿,家属应注意患儿的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出血。

心理护理

对于患儿因治疗产生恐惧、紧张、烦躁、自卑等心理问题,要及早发现,家属应给予患儿充分的耐心和关心,调动患儿积极性,让患儿主动完成康复训练。

特殊注意事项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术后需要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其后平卧时,应将上身稍垫高,以保证体位的舒适。全麻未醒前,家属应帮助医护妥善约束患者四肢并上护栏,防躁动时抓物、拔管甚至坠床。

预防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尚不明确,只能从可能引起该病的因素方面进行预防,包括分娩前孕母应注意做好产前检查,尽量避免高龄妊娠,对于先天性肌性斜颈高危儿要及时给予治疗。

预防措施

分娩前加强产前检查,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尽量避免高龄妊娠。

妊娠期间避免接触辐射及化学物质等危险刺激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庆宝,梁勇主编.外科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06).

[2]王利洁,魏列君,任伟主编.新编实用社区医生诊疗指南[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2).

[3]贺爱兰,张明学主编.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05).

[4]陶克等主编.实用烧伤与整形外科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6):350-351.

[5]郭子健,费舟编.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外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03):767-768.

[6]孙树椿主编.中医骨伤学.高级教程[M].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8(03):409-410.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549.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