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

概述

脂溢性脱发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的毛发进行性减少性疾病。在男性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也称为男性型脱发(male pattern alopecia)。在女性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少部分表现为弥漫性头发变稀、发际线不后移,称为女性型脱发。

脂溢性脱发

就诊科室: 皮肤科、整形科 是否医保: 部分医保 英文名称: Seborrheic alopecia 疾病别称: 雄激素性脱发、雄激素性秃发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无 治疗周期: 3~8个月 临床症状: 毛囊微小化、头发进行性减少、头皮油脂过多 好发人群: 脱发家族史者、脑力劳动者、雄激素分泌过量者 常用药物: 非那雄胺、米诺地尔 常用检查: 毛发镜检查 疾病分类

干性脂溢性脱发

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先从两额角、前额和头顶中间开始,继而弥漫于整头部。同时头油量较少,但伴有较多头皮屑。干性溢脂性脱发的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且一般是由于血热引起,如不加以治疗,严重者将造成永久性脱发。

湿性脂溢性脱发

前额和头顶头发会渐渐脱落,头发会变得细软且越来越短,同时头油较多,但头皮屑较少。整个头顶头发会全部脱落,但头部四周头发不会过多脱落,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脱发区会变得油光发亮,剩余的头发变得细软而枯黄。

混合性脂溢性脱发

头顶的头发和前额的头发逐渐脱落,同时头发出油比较多,而且头屑也会比较多。部分患有混合性脂溢性脱发的患者会伴随有多梦、乏力、失眠等症状。

病因

脂溢性脱发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疾病,与雄激素的代谢密切相关,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多基因隐性遗传疾病,目前的研究也已经发现了一些易感基因。同时,雄激素在发病中占有重要因素,其他病因还包括毛囊周围炎症、生活压力大、紧张和焦虑、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均可加重脱发症状。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

脂溢性脱发与遗传密切相关,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来源于父系遗传,也可以来源于母系遗传,但是父系遗传因素比母系遗传因素更容易导致脱发。在诸多相关基因中,雄激素受体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的q12)的多态性可能与脂溢性脱发的进展和程度密切相关。已经有证据表明,雄激素受体基因是其主要易感基因。

雄激素代谢

由于脱发区毛囊内雄激素受体基因表达升高和(或)Ⅱ型5α-还原酶基因表达升高,从而导致雄激素对易感毛囊的作用增大,毛囊中特异的还原酶可以将血液中循环至该区域的雄激素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通过与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反应,进而使毛囊出现进展性的微型化和脱发,直至秃发。

诱发因素

工作和生活习惯不良,长期对着电子屏幕工作或者游戏,长期熬夜或者睡眠质量不好,容易诱发脱发或者加重脱发。

长期精神压力比较大,容易导致身体功能紊乱,容易出现脱发。

流行病学

不同种族的发病率有明显不同,白种人的发生率较高,最高可达75%,黑人和黄种人较低。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我国男性的患病率为21.3%,女性患病率为6.0%。

好发人群

脱发家族史者,脂溢性脱发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有明确的遗传特征。

脑力劳动者,如IT工作者。

雄激素分泌过量者。

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

症状

脂溢性脱发是一种非瘢痕性脱发,通常发病于青春期,表现为进行性头发直径变细、头发密度降低和脱发,直至出现不同程度的秃发,通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状。男性脂溢性脱发早期表现为前额、双侧额角和(或)双侧鬓角发际线后移,或顶部进行性脱发,最终使头皮显露;女性脂溢性脱发通常表现为头顶部头发的均匀性稀疏。

典型症状

头发微小化

单个头发直径变细、色泽变淡,进而脱落。

头发稀疏

整体上看头发稀疏,男性表现为额颞角和头顶明显,女性表现为头顶头发均匀性稀疏。

油脂过多

经常伴有油脂过多的症状。

就医

脂溢性脱发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一直不见好转,影响患者形象。所以患者自感到头发开始脱落、变软、变细,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就医指征

出现脱发比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每日脱发数量超过100根或者出现头皮毛发稀疏或者发际线开始后退时,应及时就医。

脱发比较严重,发际线明显后退或者头发明显稀疏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毛发专病门诊就诊。

没有毛发专病门诊时可以到皮肤科、整形科治疗。

医生询问病情

家族是否有脱发史(父母亲及双方家族)?

脱发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是否仍有明显脱发?

采用过什么药物治疗?疗效如何?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除了脱发还有什么症状?

需要做的检查

拉发试验

患者5天不洗头,以拇指和食指用轻力拉起含有50~60根毛发的一束头发。计算拔下的毛发数量,多于6根为阳性,表示有活动性脱发;否则为阴性。脂溢性脱发患者通常为阴性,而斑秃、休止期脱发或生长期脱发的活动期可为阳性。

皮肤镜检查

脂溢性脱发患者的皮肤镜下特征是毛干粗细不均、毳毛增多(毳毛与终毛比例失调)或者毛囊单位中毛发数目减少。

毛发显微像

在显微镜检查检查毛发结构和毛根形态,以判断其所处周期。目的是鉴别和排除处于毛囊周期不同时期的脱发疾病。

诊断标准

一般可以根据脱发的进程(男性以发际线或者头顶为主,女性头顶均匀性稀疏)和毛发微小化诊断为雄激素性脱发。

毛发镜下发现毛干粗细不均、毳毛增多可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

弥漫性斑秃

女性的弥漫性斑秃容易与女性雄激素性脱发混淆,应注意鉴别。 弥漫性斑秃发病快,拉发试验阳性,而女性雄激素性脱发发病缓慢,拉发试验阴性。

女性绝经期后前额纤维化性秃发

常发生于绝经期后的女性,前额出现发际线后退,类似于男性型脱发,可伴有头皮以外的扁平苔藓皮疹。

营养不良导致的脱发

减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缺铁性贫血也可出现弥漫性脱发。

内分泌疾患

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甲状旁腺或垂体功能低下。女性更年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也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弥漫性脱发。年轻女性如果脱发伴有痤疮、多毛症、停经或男性化,应考虑有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能性。

药物性脱发

许多药物可以引起脱发,如维A酸类、特比萘芬等,所以需要详细询问用药情况。

治疗

脂溢性脱发主要是消除诱因,选择局部或全身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若单纯服用药物治疗,则需要持续用药。而进行毛发移植手术,6~8个月即可治愈。

治疗周期 一般药物治疗3个月见效,需要持续用药,毛发移植手术治疗6~8个月达到最终效果。 一般治疗

去除诱因,了解诱因并及时消除,如长期熬夜、长期对着电子屏幕、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则等。

药物治疗

非那雄胺

仅适用于男性患者,该药通过特异性抑制Ⅱ型5α还原酶,进而减少双氢睾酮的生成和对毛囊的破坏。一般在服药3个月后头发脱落减少,使用6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若治疗效果好,应继续使用以维持疗效;如使用12个月后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停药。非那雄胺用药1年后的有效率可达65%~90%。

米诺地尔

米诺地尔是能够促进毛发生长的有效外用药物,具体机制不明。临床上有2%和5%两种浓度剂量,一般男性推荐使用5%浓度,女性推荐2%浓度。在使用最初1~2个月会出现休止期毛发脱落增加的现象,之后再使用则脱发不明显,坚持使用6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若治疗效果好,应继续使用以维持疗效;如疗效果不佳,建议停药。平均见效时间为6~9个月,有效率可达50%~85%。该药耐受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症状较轻。个别用药患者可能出现多毛症、刺激性和过敏性皮炎等,停药后即可消退。如果出现局部反复瘙痒和皮肤发红的过敏症状时,可以尝试更换使用不含丙二醇的米诺地尔,即国际上推荐的泡沫制剂,以减少或杜绝过敏不良反应。

螺内酯

仅适用于部分女性脂溢性脱发患者,可减少肾上腺产生睾酮,同时对DHT与雄激素受体的结合有轻微的竞争作用,至少服用1年才会有效果,主要不良反应为月经紊乱、性欲降低、乳房胀痛。治疗中需注意检查血钾浓度。

手术治疗

脱发严重、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以发际线后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可以考虑毛发移植手术治疗,可以结合药物治疗。手术一般是提取后枕部优势供区的毛发,经过修整后植入需要毛发的区域。移植过来的毛囊一旦成活,不会像头顶的原生发一样脱落。手术不能增加毛囊总量,但可以有效改变外观形象。

其他治疗

低能量激光治疗

低能量激光可穿透皮肤的表皮进行生物学调节,这样可修复毛囊周围微环境,为本病治疗的辅助手段。

预后

对于脂溢性脱发的预后,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大部分可控制脱发进展。一部分人可以长出新生发,能够改善外观形象,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能否治愈

脂溢性脱发通过将积极治疗,大部分可控制脱发,但难以彻底治愈。

能活多久

脂溢性脱发患者及时治疗,可控制脱发,一般不会影响其自然寿命。

复诊

一般药物治疗一个月后,应该门诊进行毛发镜检查,初步判断疗效。有不适症状或者疗程结束后,应及时复诊。

饮食

脂溢性脱发的发生和进展,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与饮食关系不是很大,但是注意饮食调理,可以减少毛囊炎的发生,延缓脱发的进展。

饮食调理

多吃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蛋类、瘦肉与豆制品、海产品。

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杂粮,对控制头发油腻感有好处。

限制脂肪的摄入,如肥肉、猪油、动物内脏。

少吃糖类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护理

脂溢性脱发的护理主要为生活护理,应注意规则起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避免长期熬夜、长期对着电子屏幕,适当调节精神压力。

日常护理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毛发移植术后24小时拆除包扎,5天后洗头。平时也要避免挤压、摩擦种植头发的区域,以免影响成活率。

规律生活、加强锻炼、调节压力。

生活中染头、烫头的次数要大大减少,以免损伤头发结构,加重脱发。

预防

日常应保持规则起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熬夜、长期对着电子屏幕,适当调节精神压力,对脂溢性脱发有一定预防作用。特别是对于有脱发家族史的人,注意相关预防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

注重头皮的营养和清洁卫生。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长时间玩电脑游戏。

局部用药杀菌止痒、减少皮屑,使用具有去头皮屑成分的洗发水。

参考文献

[1]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九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74.

[2]王宝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第1版[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344.

[3]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3):182-186.

[4]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毛发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30(1):001.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574.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