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女性子宫内膜的一种上皮性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可分为内膜样腺癌、腺癌伴鳞形细胞分化、黏液性腺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癌和鳞癌。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均有增高趋势,子宫内膜癌好发于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妇女。
就诊科室: 妇产科、肿瘤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endometrial carcinoma 疾病别称: 子宫体癌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子宫内膜息肉、乳腺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腹痛、腹部包块 好发人群: 肥胖者、月经不调者、肿瘤家族史者、过度补充雌激素者 常用药物: 卡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甲羟孕酮、他莫昔芬 常用检查: 妇科体格检查、分段诊刮、宫腔镜、肿瘤标志物、组织病理学检查 疾病分类内膜样腺癌
内膜样腺癌为最常见的子宫内膜腺癌,占总数的70%~80%左右。根据分化程度又分为分化好的、分化中等和分化差的内膜样腺癌。内膜样腺癌中有时有分泌现象,称为分泌型腺癌。有时肿瘤中纤毛细胞成分占优势,称为纤毛细胞型腺癌。
腺癌伴鳞形细胞分化
如所含鳞形细胞为良性,称为腺角化癌,若所含鳞形细胞为恶性,称为鳞腺癌,后者恶性程度较前者高。
黏液性腺癌
黏液性腺癌与宫颈黏液腺癌形态相似,细胞呈高柱状或杯状,胞质丰富,空泡状,核位于基底部。癌细胞中有抗酶消化的PAS阳性物质,黏液染色阳性。内膜腺癌中局部常含少量黏液,当50%以上腺细胞中含黏液才诊断为黏液腺癌。
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组织学形态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类似,乳头结构细长,反复分支,有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轴心,并有花炮状的次级及三级小乳头形成,肿瘤恶性程度较高。
透明细胞癌
肿瘤主要由透明细胞及钉样细胞组成。前者大而规则,胞浆丰富,透亮或含嗜酸颗粒,PAS染色阳性,核大深染,居中,细胞多呈实性片状排列或形成乳头状、腺管状。钉样细胞胞浆少,核明显增大,畸形,突向腺腔内。文献报道此型约占1.7%~4.7%,恶性程度较高。
鳞癌
肿瘤由癌变的鳞形上皮细胞所组成,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癌较少见,需注意排除宫颈鳞癌向宫腔蔓延的可能性及以鳞癌为主的鳞腺癌。
病因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根据临床观察与研究发现可能与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持续刺激、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关系、不育、绝经后延和晚绝经、家族史等有关。常好发于肥胖者、月经不调者、肿瘤家族史者、过度补充雌激素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会诱发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持续刺激
从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及子宫内膜上皮对雌激素制剂的反应,提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长期大量雌激素刺激有关。在50岁以上的妇女中,单用雌激素5年以上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为1%,用10年以上者发病率为36%,未用雌激素者5年及10年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则分别为0.3%和0.8%。
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关系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是一个组织病理学名称,包括简单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及不典型增生过长。无论是简单型增生过长还是复杂型增生过长,均可出现上皮细胞不典型,而一旦出现腺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则归入不典型增生过长,以后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
不育
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15%~20%有不育史,这些患者常有月经失调。长期无排卵或少排卵,导致孕激素缺乏或不足,使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的持续性刺激。
绝经后延和晚绝经
有绝经后延与晚绝经史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4倍。正常月经周期持续超过50岁者约占15%,而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60%。子宫内膜癌患者绝经年龄比一般妇女平均晚6年。
家族史
约20%子宫内膜癌患者有相似癌的家庭背景。Hertig和Sommer发现12%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有的报道高达20%。有卵巢癌、肠癌或乳腺癌家族史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较无该种家族史者高。
诱发因素肥胖,特别是绝经后的肥胖增加了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据报道,超过标准体重9.5~22.7kg(21~50磅)者,内膜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体重妇女高3倍,超重22.7kg(50磅)以上者,发生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0倍。
约25%~75%子宫内膜癌患者伴有高血压,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子宫内膜癌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为4.3%,不少内膜癌患者有糖耐量异常,其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癌妇女的糖尿病发生率。
流行病学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地区性差异,以北美、北欧地区发病率最高,亚洲日本、印度等地区发病率较低,中国上海(0.5%)居世界第12位。子宫内膜癌好发于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妇女,75%病例发生于50岁以后,20%在40~50岁间,5%发生于40岁以下,极少数病例发生于20岁左右青年妇女。
好发人群肥胖者
肥胖者体内脂肪含量多,可转化为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诱发子宫内膜癌。
月经不调者
雌孕激素分泌紊乱可能诱发子宫内膜癌。
肿瘤家族史者
子宫内膜癌又遗传倾向。
过度补充雌激素者
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易诱发子宫内膜癌。
症状子宫内膜癌典型症状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腹痛、腹部包块等,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恶液质,发生远处转移者则有相应部位的症状。常见的并发症有子宫内膜息肉、乳腺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
早期症状约80%患者出现的第一个症状为阴道流血,最常见的是绝经后阴道流血,可为少量血性排液或仅见内裤血染,呈持续性或间断性,偶有大量阴道流血者。绝经前患者多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有的则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早期还会出现阴道异常排液,多呈浆液性或血性,伴有下腹隐痛。
中期症状阴道流血和阴道异常排液逐渐增多,若合并宫腔积脓,则阴道排液呈脓性或脓血性,伴臭味。腹部疼痛较前加重。
中晚期症状肿瘤增大可在下腹触及包块,腹部胀痛。阴道大量流血和阴道大量异常排液,可出现转移部相应症状。
晚期症状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恶液质,发生远处转移者则有相应部位的症状。晚期癌肿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而引起下腹及腰骶部酸痛,并可向下肢放射,约有10%患者诉有下腹抽痛。当宫颈闭锁而致宫腔积脓者,表现为下腹胀痛。
其他症状子宫内膜癌早期即可出现直接蔓延转移,常累及输卵管导致不孕,累及宫颈管和阴道出现菜花状肿物,种植转移到盆腹膜出现大量腹水。淋巴转移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血行转移少见,常发生于肺、肝、骨,可出现咳嗽、胸闷、肝功能异常、病理性骨折、全身疼痛等症状。
并发症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癌合并内膜息肉比无恶性疾病的子宫高8倍。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可有子宫不规则出血、腹痛、白带异常、不孕等症状。
乳腺癌
子宫内膜癌患者并发乳腺癌的发生率也较一般妇女高,可能是两者的发生均与雌激素有关。
子宫肌瘤
约35%子宫内膜癌患者伴有子宫肌瘤。主要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贫血、不孕与流产。
卵巢癌
约有5%~10%子宫内膜癌患者同时患一侧或双侧卵巢腺癌。此情况有三种可能性:
原发子宫内膜癌转移到卵巢。
原发卵巢癌转移到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与卵巢同为原发癌。
一般认为子宫内膜腺癌病灶小,浸润少,卵巢亦为分化好的内膜样腺癌时,可考虑各自均为原发癌。
就医对于无明显诱因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腹痛、腹部包块等症状的患者,及时就诊肿瘤妇科行妇科体格检查、分段诊刮、宫腔镜、肿瘤标志物、组织病理学检查、盆腔核磁等检查明确诊断。注意和月经失调、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的其他恶性肿瘤、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炎及老年性阴道炎等疾病鉴别。
就医指征无明显诱因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腹痛、腹部包块等症状的情况下需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对于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出现其他部位不适应警惕转移及时就医。
对于确诊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一般建议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后期可至肿瘤科治疗。
医生询问病情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腹痛、腹部包块)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贫血、消瘦、恶液质、其他部位不适)
症状是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自行用药?接受过何种治疗和操作?
需要做的检查妇科体格检查
采用三合诊,早期患者盆腔检查多正常,晚期可触及宫颈管变硬,附件肿物急盆腔肿大淋巴结。
分段诊刮检查
即先刮宫颈管,再用探针探测宫腔,继之刮宫腔,将刮出的组织分别装瓶固定送病理检查。分段诊刮的目的是避免宫体和宫颈管的组织混淆,以明确病变是否累及宫颈管。诊断性刮宫的准确率一般在80%~95%,假阴性率约10%左右。
宫腔镜检查
子宫镜或宫腔镜可直接窥视宫腔情况,对可疑病变在直视下行活检,有助发现较小的和早期的病变,可较准确地估计病变范围,宫颈管有无受累及等。但应注意防止感染、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及将癌细胞带入输卵管及腹腔之危险。一般用于分段诊刮检查阴性,但临床上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的患者。
肿瘤标志物
早期内膜癌患者中一般无升高,有子宫外转移者,CA125可明显升高,可检测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
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内膜癌的依据,也是了解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的唯一方法。
盆腔核磁检查
MRI可较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围,肌层浸润以及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从而较准确估计肿瘤分期。
超声
可借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占位性病变、病灶大小及部位、有无肌层浸润及浸润深度。近年,阴道超声合并或不合并彩色多普勒显像作为一种筛查技术。
细胞学检查
宫颈刮片、后穹窿涂片及宫颈管吸片取材作细胞学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不高,分别为50%、65%及75%。近年来在取材方法上有了新的进展,如内膜冲洗、尼龙内膜刷、宫腔吸引涂片等。Rascoe提出宫腔吸引涂片可提高阳性率,其准确率可达90%。
诊断标准子宫内膜癌典型症状,如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腹痛、腹部包块。
病理组织学检查见子宫内膜上有癌细胞。
鉴别诊断月经失调
月经失调为妇女常见病,特别是更年期月经失调,易与子宫内膜癌混淆诊断,两者症状相似,妇科检查均可无特殊表现,需靠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鉴别。临床上诊断功能失调性疾病前,应先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
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均为宫腔实质性占位病变,均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或子宫碘油造影有助于诊断。
子宫的其他恶性肿瘤
宫颈癌、子宫肉瘤等,也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白带增多,仔细的妇科检查辅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及活体组织学检查常能明确诊断。
输卵管癌
可有多量浆液性或血性阴道排液,妇科检查可发现附件肿块,B超检查、诊断性刮宫、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子宫内膜炎及老年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也可少量阴道排液,但妇科检查时可见特有的老年性阴道炎的阴道变化,治疗后获缓解,诊断性刮宫无内膜癌变。子宫内膜炎患者可伴有少腹疼痛及其他炎症表现,抗炎治疗有效,诊断性刮宫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子宫内膜癌以综合性治疗为主,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抗癌药物及激素治疗。由于子宫内膜癌对放射治疗不甚敏感,目前手术仍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手段,术后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治疗周期 子宫内膜癌需进行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孕激素
多数是用于不能手术或放射治疗的晚期或转移复发的患者。一般报道客观有效率为20%~40%左右,但约半数患者自觉症状缓解,如阴道分泌物减少、阴道流血减少、体重增加、食欲增加、疼痛减轻或消失。孕酮类药物副作用较小,偶有注射部位疼痛或皮肤发红,少数患者可有轻度浮肿、高血压、痤疮、乳腺痛及肝功能损害。
他莫昔芬
他莫昔芬是一种非甾体类的抗雌激素药物,多半是与孕激素联合应用或与孕激素序贯应用,在晚期或复发的子宫内膜癌达到一定的缓解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目前临床中用来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已有一些报道,其治疗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手术治疗经腹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经腹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适用局限于子宫内膜的分化好的Ⅰ期子宫内膜腺癌。因子宫内膜癌术后阴道残端复发率高达10%~12%,故手术时需切除阴道穹窿或阴道上段1~2cm,以期减少阴道复发。鉴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雌激素有关,且卵巢转移率高达5%~12%,故主张原则上应同时切除双侧附件。
根治性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
对一些生物学行为较恶性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浆液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癌、鳞腺癌等),分化较差(Ⅱ~Ⅲ级)、ⅠC期,一般主张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同时作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或取样。
根治性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
Ⅱ期子宫内膜癌已有宫颈侵犯,可直接或经淋巴蔓延,播散途径与子宫颈癌相同,故主张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同时作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或取样。也有主张先行放射治疗,继之再手术,以减少术中扩散及术后阴道顶复发之危险。
放射治疗单纯放射治疗
一般子宫内膜癌对放射不甚敏感,Ⅰ期子宫内膜癌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或手术与放射联合治疗者。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单纯放疗仅用于高龄、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手术或晚期患者无法手术者。临床Ⅰa期患者,可单用腔内照射,其他各期须腔内、体外照射联合治疗。
术前放射
其目的是降低手术中癌肿扩散的危险性,缩小或根治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据报道术前放疗可使阴道复发率从10%~15%降至2%~6%。
术后放射
术后放疗的目的是补充手术治疗的不足,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术后放疗也包括腔内照射与体外照射两种方式。前者主要用于术后病理检查发现阴道残端或宫颈残留癌者,以术后3~4周左右进行为宜。
化学药物治疗抗癌药物对子宫内膜癌的疗效不显著,目前多作为晚期子宫内膜癌或复发癌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对子宫内膜癌的化学治疗,早期主要是单一药物化疗。近年来多趋向联合化疗,常用的联合化疗为顺铂加阿霉素、顺铂加阿霉素加环磷酰胺,部分患者用泰素加顺铂联合化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其他治疗近年来靶向药物飞速发展,贝伐单抗、索拉菲尼、舒尼替尼等靶向药物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取得不错疗效。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恶性疾病,预后和期别、病理组织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激素受体状况、年龄等多种因素相关。除了个别分期早、病理类型恶性度低的患者,一般不可治愈。最近材料报道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已超过80%~90%,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Ⅳ期为5%~15%。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每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和盆腔核磁,半年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
能否治愈除了个别分期早、病理类型恶性度低的患者,子宫内膜癌一般不可治愈。
能活多久目前早期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80%~90%左右,而晚期患者预后较差,Ⅳ期的5年生存率一般仅5%,至多不超过15%。
后遗症子宫内膜癌术后恢复良好一般无后遗症。
复诊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每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和盆腔核磁,半年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饮食应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忌食辛辣、鱼虾、浓茶、咖啡、烟酒等为宜。
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不利于伤口恢复,从而导致本病症状加重。
忌海鲜发物,鱼、虾、蟹等腥膻之品会助长湿热,食后易过敏,不利于炎症的消退,故应忌食。
忌烟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酒能助长湿热,故药当禁忌。同样,含酒饮食如酒酿,药酒等均不宜饮用。
忌浓茶、咖啡,浓茶、咖啡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容易导致精神紧张,不利于患者休息。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橙子、草莓、柚子等,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敏作用。
护理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护理应以减轻患者不适和避免复发为主。术后患者每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和盆腔核磁,半年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此外,患者的心理状态也要关注。
日常护理日常用药
按医生指导定时定量用药,有些抗癌药有杀伤白细胞作用,注意定期复查血常规。
日常清洁
术后注意卧床休息,伤口定期换药和消毒避免感染。
病情监测术后患者每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和盆腔核磁,半年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监测子宫内膜癌有无复发和转移。
心理护理在生活中,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说出其不适感以对症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子宫内膜癌合并骨转移的患者易出现病理性骨折,平时避免剧烈活动和摔伤。
预防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不能完全预防,凡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尤其是绝经后阴道流血),特别是伴不育、肥胖、糖尿病、长期无排卵功血者,均应引起重视,定期随访检查,必要时作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平时避免诱发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助于预防疾病。
早期筛查凡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尤其是绝经后阴道流血),特别是伴不育、肥胖、糖尿病、长期无排卵功血者,均应引起重视,定期随访检查,必要时作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预防措施积极做好防治宣传,使妇女了解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及有关发病因素,定期行防癌普查。
积极治疗子宫内膜癌前病变,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应及时治疗,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可采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使之转为正常内膜,而中老年患者一般主张手术切除子宫。
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定期体检肿瘤标志物、超声等检查,避免滥用雌激素。
日常养成运动的习惯,每日规律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每日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焦虑不适的情绪易诱发疾病。
参考文献
[1]林仲秋,王丽娟.妇科恶性肿瘤筛查、早期诊断及预防——子宫内膜癌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9):657-660.
[2]孔北华,宋坤.子宫内膜癌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9).
[3]王建六,魏丽惠.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1,2(1).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