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角子宫
胚胎发育过程中,两侧副中肾管尾端已大部汇合,末端中隔已吸收,故形成一个宫颈及一个阴道。但子宫底部融合不全,导致子宫两侧各有一角突出,呈双角者称为双角子宫,可分为完全型和部分型。一般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若出现反复流产,可采用子宫成形术治疗,有利于受精卵着床、防止流产。双角子宫可以治愈,术后需遵医嘱定期复诊。
就诊科室: 妇科、产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bicornute uteru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宫腔粘连、产后出血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产后出血、胎位异常 好发人群: 育龄女性,月经异常、不孕、生殖道畸形女性 常用药物: 戊酸雌二醇、结合雌激素片 常用检查: 子宫输卵管造影、盆腔MRI、彩超、宫腹腔镜检查 病因主要发生原因是胚胎发育期,两侧副中肾管在演化过程中受到某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演化的不同阶段停止发育,子宫底部分汇合不全在子宫两侧形成左右各一角突出,导致子宫发育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
主要病因环境因素
可能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环境不良因素影响,使子宫发育异常,具体因素缺乏验证,尚不明确。
遗传因素
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女性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双侧副中肾管未完全融合,使子宫底部融合不全而形如双角,从而形成双角子宫。
流行病学双角子宫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不明原因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子宫发育异常的一种先天畸形疾病。双角子宫是常见的对称性子宫畸形,其发病率约占子宫畸形的13.6%。据统计,患上双角子宫的概率为1.7/100000左右。发病缘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而近些年来,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多因女性月经异常,孕期流产、早产、分娩异常、产后出血后经检查发现。
好发人群育龄女性:部分双角子宫患者可无任何自觉症状,月经、性生活、妊娠、分娩等亦无异常,以至终身不被发现,或于体检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的生殖系统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育龄期可出现异常表现而被发现。
月经异常、不孕、生殖道畸形女性。
有肾脏、骨骼、腹壁异常等病史的女性。
症状部分双角子宫可无症状,有时可有月经量较多伴痛经,妊娠时易发生胎位异常,以臀先露居多。发育不良宫颈狭窄的双角子宫可能发生妊娠中期流产,或妊娠晚期早产。
典型症状月经异常
可出现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痛经等症状。
妊娠后表现
妊娠后可发生流产、早产或胎位异常。
产时或产后表现
没有怀孕的一侧宫角排出蜕膜,导致产后出血,怀孕侧胎盘滞留及产后感染等。
宫腔粘连
双角子宫的术后可能会并发宫腔粘连,术中的切割损坏了子宫内膜基底层,使子宫内膜再生不良,导致宫腔粘连。
产后出血
双角子宫患者经阴道分娩后,胎盘、胎膜残留在宫腔内会引起产后出血,从而引发感染。
妊娠子宫破裂
未手术的患者可有子宫肌层发育不良,宫腔容量小,妊娠晚期或分娩时难产可能导致子宫破裂。手术患者若子宫创口恢复不良,可能会导致瘢痕形成,当患者妊娠时瘢痕处容易发生破裂。
妊娠子宫扭转
未行手术治疗的双角子宫患者怀孕后,由于子宫质量不均匀,可能发生一侧宫角扭转。
就医双角子宫的治疗原则为一般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如果出现痛经、经期延长等情况,可及时就诊检查。若妊娠时出现反复流产,需立即就诊,根据患者子宫类型酌情选择子宫成形术。
就医指征月经异常和易流产者进行妇科体检非常有必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易流产者需排除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全身性疾病、内分泌异常、不良刺激、免疫功能异常、严重生殖器异常后,确诊双角子宫流产后应进行治疗。
已经确诊双角子宫的患者,若无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若出现反复流产应及时就医。
月经异常患者优先考虑至妇科就诊。
出现流产、早产或胎位异常去产科就诊。
有什么症状?
持续多长时间或几次?
有无早产与自然流产病史?
是否接受过其他医疗单位诊治以及治疗效果?
有痛经或者月经不调吗?
子宫输卵管造影
通过子宫颈管向子宫腔内推注碘油或含碘造影剂,在X线摄片下与周围组织形成明显的人工对比,使管腔显影,从而了解子宫及输卵管腔道内情况。造影不但能提示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的部位,还能观察子宫腔形态,是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主要方法,在双角子宫、单角子宫以及鞍状子宫的诊断方面有着其他辅助检查不可替代的优势。
盆腔彩超
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对患者初诊的首选方法,通过盆腔彩超检查盆腔内的器官,了解卵巢、子宫、输卵管等器官有无异常情况,排除是否存在卵巢肿物、子宫内膜炎。另外,结合盆腔CT和盆腔核磁可对可疑病变做进一步精准检查,协助诊断。
MRI磁共振成像
盆腔MRI可显示子宫、卵巢、膀胱等器官的病变。可清晰看到子宫内膜、肌层,对子宫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可明确诊断大部分类型的子宫发育异常,还能评估可能存在的泌尿系统发育异常。
内镜检查
腹腔镜可直接观察子宫宫底不同程度凹陷、但下段相连,宫腔镜可发现宫腔内畸形,二者联合应用可同时评估宫腔内情况和子宫轮廓,是目前评估子宫发育异常的金标准,也是治疗中常选择的方法。
实验室检查
染色体检查及女性激素水平检测,可以排除其他引起不孕或流产的疾病。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
月经量多或经期持续时间增长,妊娠后发生流产、早产、胎位异常等。
影像诊断
子宫输卵管造影、盆腔彩超或MRI检查发现双角子宫。
单角子宫
系因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另一侧未发育或未形成管道。未发育侧的卵巢、输卵管、肾可同时缺如。妊娠可发生在单角子宫,但妊娠中、晚期反复流产、早产较多见,影像检查可鉴别。
残角子宫
系因一侧副中肾管发育正常,另一侧发育不全形成残角子宫,可伴有该侧泌尿系发育畸形。残角子宫往往不与另一侧发育较好的子宫腔沟通,但有纤维束与之相连。若残角子宫内膜无功能,一般无症状,不需治疗。若内膜有周期性出血且与正常宫腔不相通时,往往因宫腔积血出现残角子宫增大、痛经,甚至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需切除残角子宫。若残角子宫与另一侧子宫相通,可以妊娠,残角子宫若妊娠,常于妊娠中期时发生残角自然破裂,出现典型输卵管妊娠破裂症状,引起严重内出血甚至死亡,影像检查可鉴别。
双子宫
系因两侧副中肾管完全未融合,各自发育形成两个子宫体和两个宫颈,阴道也完全分开,左右侧子宫各有单一的输卵管和卵巢。患者无自觉症状,通常在产前检查、人工流产术甚至分娩时偶然发现。妊娠晚期胎位异常率增加,分娩时未孕侧子宫可能阻碍胎先露部下降,子宫收缩乏力较多见,剖宫产率增加,影像检查可鉴别。
纵隔子宫
系因两侧副中肾管融合不全,在宫腔内形成中隔,较为常见。纵隔子宫易发生不孕、流产、早产和胎位异常;若胎盘附着于隔上,可出现产后胎盘滞留。纵隔子宫宫底较宽,也可外形正常,经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检查确诊,影像检查可鉴别。
弓形子宫
两侧副中肾管未完全融合会导致弓形子宫 ,临床表现为宫底部略凹陷,子宫外形异常,容易与双角子宫混淆。但弓形子宫患者一般无流产、不孕、早产等临床表现,妇科B超提示宫底部略凸向宫腔,两侧宫角部形态正常,可帮助鉴别。
子宫浆膜下肌瘤
子宫浆膜下肌瘤表现为子宫形态异常,也可能出现尿频、尿急、便秘等症状,但一般不引起流产、不孕、早产等表现,B超检查子宫浆膜下肌瘤是一个均质的团块,与子宫体相连,团块中无内膜回声线,可帮助与双角子宫相鉴别。
治疗双角子宫一般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若出现反复流产,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子宫成形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 双角子宫无特效药物治疗,出现相应症状的患者可行短期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雌激素
雌激素能与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促进子宫内膜的再生,修复手术创面,常用药物有戊酸雌二醇、结合雌激素片等。
雌孕激素
雌孕激素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再生,修复创面,预防宫腔粘连。常用药物有雌二醇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改善子宫形态,扩展宫腔面积,减小宫内压,有利于受精卵着床、防止流产、改善生殖预后。外科手术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意愿,选择传统开腹子宫成形术或宫腹腔联合手术。对双角子宫造成的不孕或反复流产的患者可行子宫成形术,宫腔镜检查后腹腔镜融合子宫手术,较开腹子宫成形术微创,可减少成形手术创伤,术后盆腔粘连概率低,对无临床症状或不需解决生育问题的患者可不进行治疗。
预后双角子宫经过有效规范的手术治疗,双角子宫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反复流产等症状,可明显改善生殖预后。
能否治愈通过子宫成形手术,双角子宫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双角子宫经过规范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双角子宫治疗结束后1~3个月应给予彩超复查,若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到妇科随诊。
饮食双角子宫为先天性发育畸形,饮食调理对患者的病情影响较小。但是如果患者出现相应症状,如痛经、经期延长等,可适当补充营养,注意避免寒凉饮食。
饮食调理双角子宫患者日常饮食应均衡、健康,建议进食新鲜蔬果、瘦肉、鸡蛋等,补充维生素与蛋白质,避免暴饮暴食。
护理双角子宫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及阴道干燥洁净,术后遵医嘱服药,注意避孕,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护理术后口服雌激素、孕激素两个疗程,预防宫腔粘连,术后需有效避孕一年。
日常清洁,穿着棉质内裤,用开水烫洗,以免滋生细菌。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熬夜,进行适当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特殊注意事项双角子宫患者复诊时发现宫腔粘连,可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
预防双角子宫病因不明,较难有效预防,妊娠期的妇女要避免接触物理、化学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预防措施妊娠期的妇女要避免接触物理、化学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备孕和妊娠期的妇女需严格注意药物的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248.
[2]OláhKárlS,Uterinetorsionandischaemiaofonehornofabicornuteuterus:ararecauseoffailedsecondtrimesterterminationofpregnancy.[J].BJOG,2002,109:585-6.
[3]徐丛剑,华克勤.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92.
[4]崔满华,许天敏,于伟.子宫发育异常的分类及诊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025(009):518-520.
[5]刘琳琳,黄晓武,夏恩兰.宫腹腔镜联合完全双角子宫矫形术的生殖预后[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8,037(002):99-102.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