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

概述

妊娠28周之前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称为复发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根据习惯流产时间性,分为早期习惯流产或晚期习惯流产。早期习惯性流产指在妊娠12周以前发生流产,一般多与遗传因素、母内分泌失调及免疫学因素等有关。晚期习惯性流产指在妊娠12周以后发生流产,常为子宫颈内口松弛所致。或者多由于刮宫或扩张宫颈所引起的子宫颈口损伤,少数可能于先天性发育异常、畸形、血型不合及母患疾病等因素有关。

习惯性流产

就诊科室: 妇产科 是否医保: 否 英文名称: Habitual Abortion,RSA 疾病别称: 复发性流产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无 治疗周期: 视病情而定 临床症状: 停经、阴道出血、下腹痛、生化妊娠、胚胎停止发育 好发人群: 夫妻双方或其中一方的染色体异常者、女性子宫病变者、女性内分泌或免疫物质异常者 常用药物: 孕激素、泼尼松、阿司匹林、肝素 常用检查: 遗传染色体检查、内分泌测定、免疫学检查 疾病分类

按照病因分类,分为以下几类:

遗传学易栓类

是指遗传因素导致的高血栓形成倾向状态造成的。

解剖学类

如先天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宫颈机能不全等疾病所致。

免疫学类

如一些非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

内分泌类

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导致。

感染性类

如感染弓形虫、风疹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疾病所致。

特发类

接触不明确因素,如环境因素、重金属、乙醇等导致。

病因

习惯性流产病因较复杂,找到病因是后续治疗的关键,目前认为与遗传学、解剖学、免疫学、内分泌等因素相关。

主要病因

遗传学易栓因素

父母染色体异常及多态性

习惯性流产病患者有3%~5%存在自身或配偶的染色体异常。

年龄

随着年龄增加,女性卵母细胞非整倍体发生率增加,尤其是在43岁以后,这种相关性更加明显和剧烈。男性精子非整倍体的发生率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此外,还有异常精子数增加、精子DNA碎片化、核染色质聚解也与复发流产有关联。

遗传性易栓症

是指遗传因素导致的高血栓形成倾向状态,能引起子宫-胎盘血流减少,胎盘血栓形成,还会造成流产或导致胎盘宫内发育受限和胎盘早剥等妊娠并发症。

解剖学因素

包括先天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单角子宫、双子宫等,都与习惯性流产病密切相关,因为子宫畸形会影响宫腔容量和血供等。

子宫平滑肌瘤是引起习惯性流产病的原因之一,可能与肌瘤的宫腔占位和局部血供不良有关。

宫腔粘连导致宫腔缩小和子宫内膜纤维化、胎盘功能不全和子宫内膜局部炎症。宫腔粘连导致的不孕和反复流产预后差,再次妊娠流产率较高,是世界范围的难题。

宫颈机能不全是晚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包括先天性宫颈发育不全和创伤或手术导致的损伤等。     

免疫学因素

抗磷脂综合征(APS),APS作为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习惯性流产病的高危因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患者应进行常规检测;结缔组织病(SLE)、抗甲状腺抗体(ATAs)与习惯性流产关系密切。

内分泌因素

甲状腺功能异常

因为妊娠期对甲状腺素需求量增加,因此对抗甲状腺抗体(ATAs)阳性的孕妇,需要评估甲状腺功能,调整甲状腺素补充量。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肥胖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习惯性流产病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过去多认为是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促黄体生成素和雄激素水平有关,但是最新研究却发现高胰岛素抵抗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

感染性因素

在临床上发现感染与习惯性流产病关系密切,尤其是孕晚期的患者,一些常见感染性疾病即可能导致习惯性流产病。

特发因素

有些不明确因素,如环境因素,重金属、有机溶剂、乙醇、电离辐射是明确的致畸物,咖啡因、吸烟、高热环境杀虫剂是可以致畸物,孕期大剂量暴露于(可疑)致畸物与习惯性流产病有关。诊断X线、超声、电磁场、巧克力、植物雌激素等是否有关,存在争议,尚不确定。

诱发因素

感染与自身免疫异常。

肥胖与高龄。

免疫及环境刺激等,如孕妇吸烟或被动吸烟,过量饮酒等。

滥用药物也可能会诱发习惯性流产。

流行病学

习惯性流产在所有妊娠女性中的发病率为1%。

好发人群

肥胖或超重者。

高龄者。

暴露于有毒物质环境工作者。

内分泌、免疫、感染等相关疾病者。

夫妻双方或其中一方的染色体异常者。

子宫病变者。

症状

习惯性流产的症状因人而异,有的会出现停经、阴道出血、下腹疼痛、妊娠物排出等,有的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进行产检时发现胚胎停止发育等。

早期症状

有停经史

经检查确定为宫内孕。

阴道少许出血

女性患有习惯性流产后早期的症状和一般流产的情况一样,其阴道出血情况可能会延续几天,也有可能会连续几周。

下腹疼痛

患者在有先兆流产的症状下,会有下腹部隐隐的疼痛感觉。一般伴随有阴道少量的出血时,又出现下腹的隐隐作痛,如阴道出血增多,则需要引起注意。

妊娠物排出

当患者经阴道排出子宫内的一部分妊娠物时,称为不全流产;如果子宫内部的妊娠物完全的排出体外,称为完全流产。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及时的去医院做相应的处理,避免引发大出血及盆腔感染。

晚期症状

阴道的出血量增加,腹部的疼痛加重,这时检查宫颈可以发现宫颈扩张,或者已经看到胎囊在宫颈口形成堵塞,此时流产不可避免。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无症状,仅于产检时发现血HCG值不升反降,出现生化妊娠,或B超提示胚胎停止发育。

就医

有停经、阴道出血、下腹痛等症状的孕妇需及早就医,有过自然流产史的患者,应在下次怀孕前行优生优育检测。

就医指征

孕期出现阴道出血、下腹痛等不适症状的情况下,应立即就医。

在产检时发现有生化妊娠、胚胎停止发育等可能时,应立即就医。

已经有过自然流产史的患者应在下次怀孕前行优生优育检测。

就诊科室

患者需就诊于妇产科。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现在有什么症状?(如出血、阴道排出组织等)

既往有无相关病史?(如自然流产及人工流产等病史)

有无内科相关疾病?

有无不良习惯及生活环境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

女方盆腔超声检查

了解子宫发育有无异常、有无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是否存在盆腔病变等。如果发现异常,流产后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宫腔镜、腹腔镜或三维超声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和血栓相关的检查

需要抽血,包括凝血时间、D-二聚体、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狼疮抗凝物(LA)、同型半胱氨酸、各种凝血因子等。主要是为了评估有没有各种会导致血栓形成的疾病。

夫妻双方的染色体分析

只需夫妻双方到有资质的医院抽取少许血液即可,无需特殊准备,同时进行遗传咨询。

女方内分泌激素检查

需要抽血,包括检测甲状腺功能,月经第3天检测催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雄激素,排卵后第7~12天检测孕激素。

女方感染性疾病检查

一般不需要常规检查优生五项(TORCH),但如果既往的自发流产发生在孕晚期,则建议在孕期定期检测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指标。

女方免疫相关检查

需要抽血,除了抗心磷脂抗体等,还包括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SS)A抗体、抗SSB抗体、抗甲状腺抗体等,以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有条件的医院还可行封闭抗体检查及外周血中NK细胞的数量和(或)活性检查。

诊断标准

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异位妊娠

也可表现为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但B超检查宫腔内无孕囊,宫旁有时可见混合性包块,血HCG增长缓慢,必要时可行腹腔镜检查与习惯性流产相鉴别。

葡萄胎

也可有停经史、早孕反应及阴道出血等症状,B超可见落雪样图像,子宫内不见胚芽、孕囊等,在部分葡萄胎中可见孕囊,通过B超检查可以与习惯性流产相鉴别。

治疗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复杂,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生殖器官解剖结构畸形、遗传异常、抗磷脂综合征(APS)、感染性疾病、内分泌异常、免疫因素和获得性或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及环境因素,应针对这些病因进行治疗。有染色体异常的夫妇,应进行遗传咨询,确定可否妊娠的前提下才可怀孕,必要时怀孕后要做产前诊断。

治疗周期 需依具体情况而定,习惯性流产由于病因不同,所以治疗时间长短有所不同,而且跟患者的个人体质有关。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目前公认的对血栓状态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或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和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有抗血栓形成和缓解血管痉挛的作用,但治疗效果尚未明确。单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并不能有效的改善妊娠结局,其妊娠成功率仍较低。

内分泌治疗

二甲双胍

多囊卵巢综合征影响了约10%的育龄期妇女,二甲双胍在治疗和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期流产中可能起作用。

黄体酮

黄体酮对妊娠胎儿的生长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妊娠期孕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孕酮水平低,则难以维持良好妊娠。补充孕酮可以有效预防流产的发生,药用黄体酮已成为临床治疗先兆流产或早期流产首选方案之一,可口服或肌肉注射直到孕12周停止,口服地屈孕酮可以达到和黄体酮同样的功效。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妊娠早期具有重要作用,如促进胚胎着床。

甲状腺素

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应在孕前及整个孕期补充甲状腺素。

免疫调节治疗

近年,免疫调节药物逐渐应用于习惯性流产的治疗,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泼尼松等。但是这些干预措施尚没有明确的用药依据,而且可能导致潜在的并发症。

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剔除术

部分患者是因为子宫肌瘤导致习惯性流产,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宫颈环扎术

是目前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主要手段,一般在孕14~18周施行。即用缝线将宫颈环绕缝扎起来,增加宫颈口的张力强度,以维持妊娠的继续,避免由于宫颈过度松弛而使胎儿流产。术后患者需要卧床,减少活动,应用药物保胎,等到胎儿近足月时,可将缝线拆除。宫颈环扎术可能有感染、出血、流产等并发症,足月分娩成功率大约在70%~96%之间。

宫腔镜手术

子宫纵隔或宫腔粘连导致习惯性流产的患者,可择期行纵隔切除或粘连松解手术。

预后

习惯性流产患者通过规范治疗,预后较好,大部分可正常度过孕期及生育健康新生儿。

能否治愈

目前针对子宫病变、黄体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引起的复发性流产,治疗都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部分因素导致的此病是否可治愈不可一概而论。

能活多久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饮食

习惯性流产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同时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

饮食调理

建议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及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食物。

超重肥胖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避免进食生食或者来源不明的食物,比如生肉等。

护理

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治疗除药物或手术治疗外,还应注意日常生活护理,定期到医院做产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疾病再次出现。

日常护理

生活规律,合理饮食

孕妇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要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衣着应宽大,腰带不宜束紧,平时应穿平底鞋。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注意选食富含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易于消化的食品,慎服性味寒凉、上火的食物。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阴部的卫生,要特别防止感染。

定期做产检

产前检查非常重要,从孕早期到孕晚期最好都要进行相关检查,包括一些必要的常规检查等,定期做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中的异常情况,确保胎儿健康发育。

保持良好的情绪

孕妇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各种刺激,消除紧张、烦闷、恐惧心理,对预防习惯性流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禁止性生活

对有自然流产史的孕妇来说,妊娠3个月以内、7个月以后应避免进行性生活。

特殊注意事项

有过习惯性流产的女性需要根据过去发生流产的病因,提前进行预防。

预防

由于染色体异常、免疫原因、先天的子宫发育异常和其他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是无法预防的。但是由于后天的子宫损伤、一些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复发性流产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预防措施

应该做好避孕工作,避免意外怀孕,造成不必要的子宫损伤。

降低性生活传播感染性疾病的可能。

避免进食生食或者来源不明的食物,比如生肉等,这些不洁食物可能会传播弓形虫等感染性疾病。

参考文献

[1]马丁.妇产科疾病诊疗指南[M].科学出版社,2013:157-159.

[2]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0-73.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634.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