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

概述

痱子是由于环境中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而引发的一种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该病夏季高发,以丘疹、丘疱疹或水疱为主要表现,可以不痛不痒,也可以有瘙痒、轻度烧灼或刺痛感。治疗以外用药为主,天气转凉以后痱子可迅速自愈。

痱子

就诊科室: 皮肤科、儿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miliaria 疾病别称: 粟粒疹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无 治疗周期: 3~7天 临床症状: 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水疱或红色丘疹、丘疱疹、脓丘疱疹 好发人群: 婴幼儿、高温作业者、长期卧床且高热患者 常用药物: 炉甘石洗剂、痱子粉、糠酸莫米松乳膏、氯雷他定 常用检查: 皮肤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脓疱细菌培养 疾病分类

痱子

病因

痱子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大量汗液不易蒸发,使得表皮角质层浸渍肿胀,导致汗管变窄或阻塞,汗液排出不畅甚至受阻,最终导致汗管破裂、汗液溢出到周围组织,而引发的外泌汗腺疾病。

主要病因

环境较湿热为痱子发病的常见原因。

经常穿着不透气衣服、贴膏药、长期绷带包扎,影响皮肤正常散热排汗,可导致痱子。

诱发因素

汗管发育不完善

小婴儿由于汗管发育不完善,且新陈代谢快,出汗多,容易出现痱子。

气候因素

夏季气温高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痱子。

衣着不适

穿衣服太多、衣服过紧,导致出汗多也会捂出痱子。而夏天穿涤纶等化纤内衣,可使热量不易散发,随着湿度增加,局部微生物迅速繁殖,微生物的产物也使皮肤受到异常刺激,极易诱发痱子。

其他因素

长期卧床、体质虚弱的患者,发生高热时可以出现痱子,而长期日光照射过度也会诱发痱子。此外,血糖升高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病菌的生长繁殖,易诱发痱子等皮肤炎性病症。

流行病学

痱子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病率较温带、寒带地区高。

好发人群

婴幼儿、儿童

由于宝宝皮肤比较薄嫩且各个功能器官发育不完善,所以容易出现痱子。

高温作业者

长期在太阳下暴晒,皮肤到不到有效的防护易出现痱子。

高热且长期卧床、体质虚弱的患者

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皮肤通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可导致痱子发生。

症状

痱子表现为皮肤上出现针尖至针头大小的密集分布的丘疹、丘疱疹、水疱或脓丘疱疹,可无症状,也可伴有瘙痒、灼热感,少数深痱患者皮损泛发时可出现头晕、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典型症状

根据汗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痱子可分为4种类型,各类型具体症状如下:

白痱

密集多发的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小水疱,疱液清亮,水疱周围无红晕,易破,1~2天内吸收,留有细小脱屑,一般无瘙痒或疼痛等症状。好发于面部、躯干部位,常见于婴儿和长期卧床、体质虚弱且大量出汗者。

红痱

密集排列的小丘疹、丘疱疹,周围轻度红晕,常有烧灼感、刺痒或瘙痒等症状,消退后有轻度脱屑。好发于额头、颈部、躯干及皮肤皱褶部位,常见于婴幼儿、家庭妇女、高温作业者。

脓痱

由红痱发展而来,红痱顶端出现脓疱,即为脓痱。

深痱

密集且呈现为与汗孔一致的肤色丘疱疹,出汗时变大,不出汗时不明显,一般不痛不痒。

其他症状

患者可有头晕、头痛、发热、浑身没劲、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全身症状,有时会出现皮肤多汗,尤其是面部、腋窝等处。

就医

痱子是由于气温高、大量出汗导致的,因此及时通风散热,大多数痱子都会很快自然消退,如通过上述措施仍不能消退,应及时就诊。

就医指征

出现丘疹、丘疱疹,皮损面积广,持续多日不消退,需及时就医。

皮损出现糜烂、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出现严重头晕、头痛,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一般建议患者到皮肤科就诊,如果为婴幼儿,家长可以带患儿到儿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皮疹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哪个部位开始出现的,后面都有哪些部位陆续出现?

一开始出现时有什么症状(如瘙痒、灼热等),后面症状有没有发生其他变化,是否有加重?

皮疹与天气及出汗的关系,是否天气凉快点、出汗少就会减轻,反之则加重?

有没有用过什么药?效果如何?

最近有没有发热?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根据发病部位、皮疹特点,结合与气温和出汗的关系即可下诊断,一般无需检查。少数皮疹不典型或者考虑合并感染时,可做以下检查:

皮肤镜检查

通过放大皮疹,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皮损结构特征,对痱子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手术切取一小块皮损做病理学检查,对于确诊有重要意义。由于是有创伤的检查,故该检查一般只用于针对诊断有困难的、严重的病例。

脓疱细菌培养

出现脓痱时,多数情况下是无菌性的脓疱,并非有细菌感染。当怀疑细菌感染时,可以做脓疱细菌培养以确诊。

诊断标准

发病处于炎热季节,机体存在大量出汗的现象。

发生于额头、颈部、躯干及身体皱褶部位等容易出汗的部位。

发病者为婴幼儿、儿童、高温作业者及高热患者。

皮疹为密集的小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水疱。

患者无自觉症状,或者自觉灼热、刺痒、瘙痒感。

气温降低、出汗减少时,皮疹可迅速消退,反之皮疹则再次出现。

鉴别诊断

夏季皮炎

夏季皮炎发生在持续高温、湿热的夏季,成年人多发,女性多见,好发于躯干和四肢屈侧,以双侧胫前多见,皮疹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瘙痒症状明显,反复搔抓后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和色素沉着等改变,无糜烂、渗出,天气转凉后皮损可以很快消退。

急性湿疹

湿疹病因不明,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湿疹好发于四肢,也可以泛发全身,婴儿湿疹好发于面部。急性湿疹皮疹表现多样,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常融合成片,可有渗出,瘙痒症状明显。

水痘

常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患者可以表现为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该病传染性极强,儿童较为多见,多数患者经治疗恢复后在体内形成抗体,常可通过患者临床表现鉴别。

毛囊炎

该疾病常由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并伴痒、痛症状,最常见的部位为头皮、面部、大腿等,可通过皮肤镜或组织病理学检查鉴别两种疾病。

治疗

痱子的治疗首先是要去除病因,即注意通风散热,减少出汗,部分痱子可以自行消退,对于皮疹较多、瘙痒症状明显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 绝大多数患者经治疗3~7天均可以治愈。 药物治疗

外用药

以清凉、收敛、止痒为原则,可使用炉甘石洗剂、痱子粉,瘙痒明显者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若考虑合并感染的,可以外用抗生素药膏,如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口服药物

瘙痒明显的患者,也可以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治疗,合并感染较严重时,可口服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

痱子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痱子患者可以服用绿豆汤、金银花露等,以清热、解毒、利湿。

预后

保持身体处于凉快、干爽的环境,痱子多可以自然消退,白痱经1~2天可以自然吸收消退,红痱、脓痱、深痱皮疹较广的,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症状也能很快好转,预后均较好。

能否治愈

痱子能治愈,患者无需过度担心。

能活多久

该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饮食

痱子是由于出汗过多、排汗不畅造成的,饮食方面保持健康均衡膳食即可。

饮食调理

西瓜、冬瓜有清热解暑和生津止渴的作用,对痱子有良好的食疗作用,患儿可适量食用。

苦瓜能增进食欲、清热解暑,如果患儿能接受苦味食物,可以适量食用。

适当增加饮水量,提高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疾病痊愈。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大蒜等。

宜吃
绿豆粥 香蕉 番石榴 梨 芹菜 花椰菜 黄瓜
少吃
桂皮
慎吃
烤串 炸鸡翅 油条 鸡皮 猪板油 鹅 公鸡 花椒 生姜 查看更多> 护理

痱子患者应注意穿衣宽松、透气,保持居住环境或工作环境气温适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以促进痱子尽快消退。

日常护理

日常生活

患者应穿宽松、吸汗、透气的衣物,出汗后及时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口服和外用药物

患者或患儿家属需要了解外用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使用药物。

特殊注意事项

使用痱子粉应注意避免吸入呼吸道,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预防

痱子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高温、出汗过多造成的,因此主要预防措施就是要注意通风散热、减少出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措施

穿宽松、透气的衣服,衣服料子应选择吸水性好、透气好的纯棉衣物。

室内保持通风凉爽,可以适当使用风扇或者空调。

避免在高温天气下剧烈活动,高温作业者应注意保持工作场所通风降温,衣物被汗液浸湿后应及时更换。

婴幼儿睡觉时应注意翻身,避免穿着包裹太多。

出汗以后及时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洗澡水温不宜过冷或者过热。

勤剪指甲,保持双手干净,以免因痱子瘙痒搔抓皮肤引发细菌感染。

参考文献

[1] 张建中.皮肤病治疗学最新循证治疗策略[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17-520.
[2]张学军,陆洪光,高兴华.皮肤性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0.
[3]马琳.儿童皮肤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09-310.
[4] 纪康宝编著.中老年安全营养全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1.152.
[5] 白虹编著.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全新升级图解版[M].北京联合出版社,2016.02.201.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651.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