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

概述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婴儿和儿童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随年龄不同而有变化,因此,贫血诊断必须参考不同年龄的正常值。贫血不仅仅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还会诱发一些其他的疾病,该疾病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改善,并不会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小儿贫血

就诊科室: 小儿血液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Anemia in children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急慢性感染、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 治疗周期: 无明确固定治疗周期 临床症状: 皮肤黏膜苍白、疲乏、营养不良 好发人群: 饮食质量差及搭配不合理者、家族遗传贫血病史患者 常用药物: 硫酸亚铁、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 常用检查: 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体格检查 疾病分类

根据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数可分为四度:

轻度

血红蛋白从正常下限至90g/L者。

中度

血红蛋白在90~60g/L者。

重度

血红蛋白在60~30g/L者。

极重度

血红蛋白<30g/L者。

新生儿应依据以下数值进行分类:

轻度

新生儿血红蛋白为144~120g/L者。

中度

新生儿血红蛋白为120~90g/L者。

重度

新生儿血红蛋白为90~60g/L者。

极重度

新生儿血红蛋白<60g/L者。

根据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计算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结果将贫血分为四类:

大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容积>94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32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在32%~38%。

正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容积在80~94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28~32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在32%~38%。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容积<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2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在32%~38%。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容积<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2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造血物质缺乏,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以及其他铅中毒所导致的贫血。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就够缺陷、酶的缺陷以及免疫因素导致的贫血。

失血性贫血

由于患儿急慢性失血引发贫血。

病因

小儿贫血根据造成贫血的原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包括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溶血和失血。主要因为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之间失去了原有的平衡,造成患儿出现贫血。

主要病因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造血物质缺乏

如缺铁性贫血(铁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维生素B6缺乏性贫血、铜缺乏、维生素C缺乏、蛋白质缺乏等。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其他

感染性及炎症性贫血、慢性肾病所致贫血、铅中毒、癌症性贫血等。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内在异常

有红细胞膜结构缺陷、红细胞酶缺乏、血红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等。

红细胞外在因素

免疫因素,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非免疫因素,如感染、物理化学因素、毒素、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失血性贫血

包括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

诱发因素

饮食质量差及搭配不合理,可以导致出现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

有寄生虫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类风湿病及慢性肾病等可导致贫血,如服用对于造血系统有影响的药物,例如氯霉素、磺胺等,也可以导致贫血。

如有家族遗传有关的贫血,也可以导致类似类型的贫血。

有急性或慢性失血,可以导致贫血。

早产儿、母亲产前失血过多等情况,均会诱发新生儿出现贫血。

流行病学

小儿贫血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有可能会出现贫血的情况,具体贫血的发生率与贫血的类型有关,整体来说小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达到了25.4%。特别在我国南方地区常见发生溶血性贫血以及地中海性贫血,而在北方农村常见发生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好发人群

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均有可能出现贫血,出生6~24个月的婴幼儿常见营养性贫血。

症状

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与其病因、程度轻重、发生急慢等因素有关。急性贫血如急性失血或溶血,虽然贫血程度较轻,但是也可以引起严重的症状甚至休克。慢性贫血若机体各器官的代偿功能较好,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当代偿不全时才逐渐出现症状。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故贫血的时候,组织与器官缺氧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

典型症状

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为突出表现。贫血时皮肤、黏膜及甲床呈苍白色。重度贫血时皮肤往往成蜡黄色,易误诊为轻度黄疸。相反,伴有黄疸、青紫或其他皮肤色素改变时,可掩盖贫血的表现。此外,病程较长的患儿可常有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症状。

造血器官反应

婴幼儿期的骨髓几乎完全是红髓,贫血时骨髓不能进一步代偿而出现骨髓外造血,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

生长迟缓

患儿表现为易疲倦、头发干枯、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循环和呼吸系统

小儿贫血时可出现呼吸加速,心率加快,脉搏加强,动脉压增高,有时可见毛细血管搏动。重度贫血失代偿时,则出现心脏扩大,心前区收缩期杂音,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消化系统

胃肠蠕动及消化酶分泌功能均受影响,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胀或便秘等。偶尔出现有舌炎、舌乳头萎缩等。

神经系统

常表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年长儿可有头痛、眩晕、眼前有黑点或耳鸣等。

并发症

婴幼儿贫血容易合并急慢性感染、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等。

存在有贫血的情况,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对于体液的失衡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导致电解质紊乱。

就医

在婴幼儿或者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当中,出现贫血的情况比较常见。如果是轻度的贫血,可能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也并不会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贫血,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就医指征

对于有明确的家族贫血疾病史的情况,如果孩子出生以后,需要考虑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确是否有类似的遗传贫血病史。以后也需要注意定期的体检,查血红蛋白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情况,如果有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和治疗。

对于饮食比较差、喂养方式不当或者营养不良的情况,也需要考虑去医院进行体检,主要看是否有营养不良性贫血或者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如果有明显的贫血表现,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对于已经确定有贫血疾病的情况,也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复查。如果出现了再次发病或者症状加重,需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和治疗。

就诊科室

大多数孩子出现贫血的情况,可以直接去小儿内科就诊。

如果出现了比较特殊类型的贫血,可以去小儿内科下的小儿血液内科方向就诊。如果有其他的基础疾病,还需要去相应的科室进行检查治疗。

医生询问病情

贫血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面色苍白、疲乏、营养不良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感染、发热、消化不良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最近精神状态怎么样?有没有嗜睡的情况发生?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观察患儿是否有生长发育障碍;是否有特殊面容;营养状况是否良好;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观察患儿头发、指甲有无异常;是否存在淋巴结、肝脾肿大的现象。

外周血象

这是一项简单而又重要的检查方法,根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可判断有无贫血及其程度,并可根据形态分类协助病因分析。

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检查可直接了解骨髓造血细胞生成的质和量的变化,某些贫血进行此项检查具有决定性意义,白血病、转移瘤等骨髓病变患者采用此项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血红蛋白分析检查

包括血红蛋白碱变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包涵体生成试验等,此类检查对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脆性试验

用于判断疾病属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还是地中海贫血。

肝脾B超

用于了解患者是否有肝脾肿大现象。

基因诊断

该检查可以用于产前诊断,特别是对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有诊断意义。

诊断标准

患儿有生长发育障碍,往往提示为慢性贫血。

营养不良常伴有慢性贫血。

皮肤和黏膜越苍白贫血程度越严重。

患儿指甲菲薄脆弱,严重者扁平,甚至呈匙状甲。

婴幼儿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的体征。

通过化验检查明确有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相关的指标偏低的情况,可以诊断贫血。

鉴别诊断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患儿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症状、咯血及慢性失血性贫血,易与贫血混淆,可根据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及铁代谢检查进行鉴别。

慢性肝病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该疾病的原因为肝病,因此患儿常伴有慢性肝功能损害,以此可与贫血进行鉴别。

治疗

小儿贫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应明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可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在于去除病因,针对病因合理用药,其次海英针对并发症进行及时治疗。

治疗周期 小儿贫血无明确固定治疗周期,需要根据贫血类型判断。 一般治疗

去除病因是治疗小儿贫血的关键,有些小儿贫血在病因去除后很快可以治愈。对于小儿贫血原因暂时未明的情况,应积极寻找病因,予以去除。

加强护理,预防感染,改善饮食质量和搭配等。

如果患儿大量失血,输入红细胞是有效抢救措施。对于贫血合并肺炎的患儿,需要特别注意每次输注量与速度。

药物治疗

针对小儿贫血的病因,选择有效药物给予治疗,如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铁剂

如硫酸亚铁,适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患儿,但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不良反应,需注意酒精中毒、胰腺炎、胃肠道炎症以及急性感染的患者慎用此类药物。

维生素C

可在服用铁剂的同时一起使用,提高铁的吸收率。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铁剂服用4小时前服用维生素C。

维生素B12 和叶酸

适用于治疗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长期用药可能会有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当患儿大量服用叶酸时,尿液可能会呈黄色,不必过分担心。

肾上腺皮质素

骨髓生血低下性贫血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越早开始使用激素其效果越明显。

环孢素

适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儿,如果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情况,课降低剂量,一般可以得到缓解,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肾功能不全、高血压以及恶性肿瘤史的患者应慎用此药物。

手术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可以从根本上治疗一些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脾切除术

如果患儿出现需要输血时间间隔逐渐缩短的现象,发现红细胞主要在脾脏被破坏,可进行此项手术。

预后

对于婴幼儿或者儿童,大部分贫血经过积极有效的去除病因、积极的治疗,或者应用其他的治疗措施可以改善,并不会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是特别严重的遗传代谢方面的疾病导致贫血,有可能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危及生命。

能否治愈

对于比较常见的缺铁性贫血,一般经过积极的治疗,可以好转、治愈。如果有遗传性的疾病或者骨髓方面的疾病,可能不能够治愈。

能活多久

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儿贫血不会对寿命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很大一部分孩子的贫血可以治愈,可以正常的生活。如果有比较严重的贫血,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导致出现其他的并发症,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具体能活多久并没有统计。

后遗症

患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智力减退、生长发育缓慢、免疫力下降、异食癖、食欲减退等后遗症,需引起注意。

复诊

对于小儿贫血的治疗,需要定期的去医院检查,一般进行血常规的化验检查,可以判断贫血的改善程度。一般情况下,刚开始可以一个月左右复查一次,以后如果比较稳定,可以考虑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

饮食

小儿贫血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需要注意加强饮食均衡营养,也有利于改善贫血的情况。特别是新生儿要注意科学母乳喂养,可以自主进食的患儿应合理搭配食物,以防影响铁的吸收。

饮食调理

对于饮食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个原则:

在新生儿或者小婴儿喂养过程当中,需要以母乳或者普通配方奶粉为主。如果有其他的原因,需要应用特殊的配方奶粉,也需要注意适当的补充微量元素,例如钙、铁、锌等;

以后随着月龄的增长,需要逐渐增加辅食的量和种类,避免出现饮食不均衡而贫血的情况;

在婴幼儿或者儿童生长发育过程当中,微量元素的补充是有必要的,特别是铁剂的补充,对于预防贫血会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需要适当的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等。

护理

对于小儿贫血的护理,主要是针对饮食和营养方面。同时也需要注意,有贫血的孩子可能抵抗力比较弱,注意不要受凉,防止患急慢性感染而加重贫血的情况。

日常护理

如果有比较明显的小儿贫血,需要据病因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避免进行危险动作,防止出现磕碰,造成出血。

保证睡眠充足,预防感冒,注意不要着凉。

病情监测

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当中以及贫血的治疗过程当中,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外在表现。例如皮肤黏膜的苍白程度、消化功能、抵抗力的情况。也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化验检查,主要是看血常规的数值,明确血红蛋白的数值以及改善程度。

特殊注意事项

比较严重类型的贫血,特别是遗传性的贫血,有可能会逐渐的加重,而且有可能会对身体的结构功能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心脏功能、肾功能等,也需要注意定期的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肝肾功能的化验和彩超检查等,明确是否有并发症的出现,需要及时住院,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以后牵扯到生育问题,也需要考虑进行基因方面的检查,看是否有些类型的贫血是基因突变导致。

预防

由于孩子的贫血类型主要以缺铁性贫血为主,和饮食营养有很大的关系。平时的预防措施需要注意加强饮食营养均衡,适当的补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注意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便于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早期筛查

体检

在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当中,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现在很多疫苗接种的机构也可以进行血常规的化验,以及常规的体格检查,有利于及时的发现贫血。如果出现小儿贫血,也可以及时的进行治疗,在一岁以内可以进行多次检查。

小儿贫血的检查方法

对于小儿贫血的检查,一般需要常规的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常规能够判断红细胞血红蛋白数值的情况,血小板和白细胞有利于判断是何种类型的贫血,以及贫血的大体类型、贫血的具体原因等等。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进行骨髓检查、血红蛋白的分析等等。

预防措施

在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当中,注意加强喂养、均衡饮食。需要逐渐的给孩子添加辅食,增加辅食的量和种类,避免由于饮食方面的因素导致小儿贫血。

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当中,需要适当的补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特别是补铁有利于预防贫血的发生,对于有轻度贫血的孩子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果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贫血,需要应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防止进一步的加重。

家长要正确认识小儿贫血,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以便可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儿科学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王卫平,孙琨,常立平主编.儿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652.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