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头癌

概述

胰头癌是起源于胰腺头部具有极高恶度的消化系统肿瘤,在胰腺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中胰头癌发生率最高,约占胰腺癌的60%~70%,近年来发病率在国内外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胰腺因被膜薄、淋巴和血运丰富,因此胰头癌恶性程度高,极易转移,胰头癌早期转移至肝脏,发展迅速,且不易早期发现,预后极差,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四位。

胰头癌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carcinomaofheadofpancrea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胰腺炎、胆囊炎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上腹不适、腹痛、消瘦、黄疸 好发人群: 吸烟者、长期高脂饮食者、直系亲属有胰头癌病史者 常用药物: 吉西他滨、5-氟尿嘧啶、贝伐单抗、胰酶制剂、麻醉镇痛药 常用检查: 实验室检查、CT、B超、超声内镜、逆行胰胆造影 疾病分类

导管细胞癌

90%胰头癌起源于导管上皮细胞,称导管细胞癌。

硬癌

少数来自胰腺的小胰管上皮细胞,因其质地坚硬,统称为硬癌。

腺泡细胞癌

起源于胰腺泡细胞的胰腺癌。

病因

胰头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但经过大量研究发现某些因素与其发生密切相关。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

主要病因

环境因素

长期大量吸烟、长期饮酒、高胆固醇饮食,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N-亚硝基甲胺、烃化物等化学物质,糖尿病等和胰头癌发生风险升高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

目前已报道极少部分胰头癌与遗传综合征,如家族性胰腺癌、遗传性非结节性结肠癌、林岛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遗传性胰腺炎等有关。

诱发因素

吸烟

吸烟是目前唯一公认的胰腺癌的危险因素,19%的胰腺癌发生可归因于吸烟,目前吸烟者较非吸烟者胰腺癌死亡危险增加1.2~3.1倍,研究显示吸烟与胰腺癌原癌基因K-ras突变有关。

饮食

机制不明,高热量的摄入、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食品与胰头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职业暴露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对胰腺有致病作用。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既是胰头癌的诱发因素,也是其并发症,也是其早期筛查指标。

糖尿病

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尤其是10年以上的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

胰头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以40~65岁多见,男女之比为(1.5~2.1):1。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胰头癌位列中国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可切除病人5年生存率不到5%,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四位。

好发人群

长期吸烟者:吸烟是目前唯一公认的胰头癌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吸烟与胰头癌原癌基因K-ras突变有关。

慢性胰腺炎患者。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者:机制不明,高热量摄入、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食品、富含亚硝胺的食品与胰腺癌发病率的增加有关,而膳食纤维、水果、蔬菜等对胰头癌的发生起保护作用。

从事长期接触N-亚硝基甲胺、烃化物等化学物质者:有报道接触β茶酚胺、联苯胺、烃化物等化学制剂者,胰头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胰腺癌病史者。

症状

胰头癌起病隐匿,以40~65岁多见,男女之比为(1.5-2.1):1,多数患者早期常无特殊表现,可诉有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非典型症状。整个病程短,进展较快,迅速恶化,数月后便进入晚期,出现明显临床表现,如腹痛、黄疸、腹泻、消瘦及转移灶症状。

典型症状

腹痛

2/3~3/4患者可见,常见于上腹部,开始为隐痛,多伴有胀满不适,有时呈持续性且逐渐加重,常牵涉至背部,平卧时加重,夜晚更甚,下蹲、弯腰、侧卧蜷曲位可缓解或减轻,晚期常持续剧烈腹痛。

黄疸

80%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为胰头癌的重要症状,常伴小便深黄及陶土样大便,呈进行性。若使胆管下段梗阻造成无痛性胆囊肿大,呈胆总管渐进阻塞征,对胰头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消化不良

胆总管下端和胰腺导管被肿瘤阻塞,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加上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粪便恶臭、脂肪泻等。

消瘦

消化不良等导致体重减轻,晚期呈现出恶病质状态。

症状性糖尿病

少数患者起病表现为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病情突然加重。因此,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原有糖尿病而近期突然病情加重时,应警惕胰头癌可能。

转移灶症状

呕吐,胰头癌压迫临近十二指肠等空腔脏器,表现出胃流出道梗阻症状。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因腹痛、消化不良可导致个性改变、焦虑、抑郁、持续或间歇性低热、明显乏力。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动脉血栓形成。胰头癌致胆道梗阻一般无胆道感染,若合并胆道感染易与胆石症相混淆。晚期偶可扪及上腹肿块,质硬,固定,腹水征阳性,少数病人可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直肠指诊扪及盆腔转移。

并发症

胰腺炎

胰头癌早期胰管堵塞,可伴发慢性胰腺炎,或导致继发性胰腺炎,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

胆囊炎或胆管炎

少见,因肿瘤压迫胆总管下端,导致胆总管梗阻,或同时合并结石所致。

其他

部分患者可出现不明原因小关节红、肿、热、痛,关节周围皮下脂肪坏死以及原因不明的睾丸痛。

就医

胰头癌一经发现,应立即就医,经检查后,按照病情不同分期采取不同治疗方式。

就医指征

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者、有胰头癌家族史者,均应定期体检。

40岁以上,近期发现餐后上腹不适、伴轻泻等症状,不明原因消瘦、体重减轻>10%,新发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等应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明显消瘦、食欲减退、上腹痛、上腹部包块、黄疸等,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糖尿病、多发性深静脉血栓、游走性静脉炎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内分泌科、血管外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痛、消化不良、黄疸、呕吐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体重减轻、夜晚或平卧时腹痛加重、新发糖尿病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直系亲属有无相应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血、尿、粪便检查

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重度黄疸时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并发胰腺炎时血、尿淀粉酶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LDH、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5’-核苷酸酶等均可增高,葡萄糖耐量异常,或有高血糖和糖尿。

血清肿瘤相关抗原检查

糖链抗原CA19-9,CA19-9可异常表达于多种肝胆胰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是最有诊断价值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肿瘤相关抗原,其上升有助于胰头癌与其他良性疾病的鉴别,也是判断术后肿瘤复发、评估放化疗效果的重要手段。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79%~81%,特异性为82%~90%。另外还可以联合检测胰腺癌相关抗原(PCAA)联合胰腺特异性抗原,胰腺癌胚抗原(POA),ELISA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50)、CA242等肿瘤标志物,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和CTA(CT血管造影)

薄层增强CT扫描已成为当前胰头癌分期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其检出率可达到80%,可显示>2cm的胰头癌,胰腺弥漫或局限性肿大、胰周脂肪消失胰管扩张或狭窄;可见大血管受压、淋巴结或肝转移等征象,对于判定肿瘤切除有重要意义,对进展期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5.13%,特异性为92.1%,CT血管造影判断胰头癌对血管侵犯的准确性可达到95%。

B超

广泛应用于胰头癌的普查和筛选,对肿瘤直径>3cm的准确率较高。

MRI、MRCP(磁共振胰胆管显像)和MRA(磁共振血管造影)

磁共振胰胆管显像可以清晰的显示类似逆行胰胆造影的胰胆管影像学效果,对胰头癌诊断正确性为70%~100%。磁共振血管造影较CT和电子束CT更为直观清晰,从而成为准确的评价肿瘤与周围血管关系分析评估的首选方法。

ERCP(逆行胰胆造影)

逆行胰胆造影对胰腺癌的诊断率可达80%~90%,甚至可能发现<1cm的微小胰腺癌。

超声内镜(EUS)

目前认为超声内镜诊断胰腺占位的敏感性为95%~100%,准确率超过90%。

胰腺活检和细胞学检查

术前或术中在B超或CT引导下行细针穿刺胰腺活检(FNA)以诊断胰头癌,准确率达80%。

诊断标准

由于胰头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又缺乏比较准确的直接检查方法,因此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当出现明显消瘦、食欲减退、上腹痛、黄疸,影像学发现胰腺癌征象时,已属晚期。

应重视下列胰头癌的高危人群,年龄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症状患者,伴有乏力和进行性消瘦。上腹不适的部位较深、范围较广、定位不清、性质不明,与饮食的关系不密切。有胰头癌家族史者、慢性胰腺炎患者、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患者,突发糖尿病。上腹痛或背痛伴多发性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长期吸烟、酗酒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者。联合影像学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

鉴别诊断

慢性膜腺炎

主要表现为缓起的上腹部胀满不适、消化不良、腹泻、食欲缺乏、消瘦等症状。常呈慢性病程,有反复的急性发作史,腹泻或脂肪泻较著,而黄疸少见。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部位的钙化点,则有助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鉴别仍较困难时,在手术中慢性胰腺炎的胰腺亦可坚硬如石,或呈结节样改变。若剖腹探查鉴别仍有困难,需作深部细针穿刺或胰腺活组织检查加以鉴别。

肝胰壶腹癌和胆总管癌

胆总管、肝胰壶腹和胰头三者的解剖位置邻近,因此三者发生肿瘤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在外科手术疗效和预后方面,胆总管和壶腹癌比胰头癌好,故鉴别诊断十分必要。

治疗

胰头癌早期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采用综合治疗,如姑息性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

治疗周期 胰头癌患者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胰头癌对化疗不敏感,目前尚无有效的单个化疗药物或联合的化疗方案可延长胰头癌患者的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胰头癌常用化疗方法有以下两种:

静脉化疗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5-氟尿嘧啶、顺铂、草酸铂、卡培他滨等,其中吉西他滨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的肿瘤细胞,而成为胰头癌化疗的最常用药物。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学疗法(介入化疗)

总体疗效优于静脉化疗,其不仅能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而且又能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至今唯一能治愈早期胰头癌的方法,因此,只要患者有手术机会,应该尽早进行手术。对于无法根治的患者,可采用姑息性手术延长生命周期。

根治性手术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外科经典手术。

不可切除胰头癌的姑息手术

90%的胰头癌病人需要姑息手术以解除黄疸和十二指肠梗阻,缦解腹痛和腰背部疼痛。开腹手术的同时亦可行无水酒精腹腔神经丛封闭术,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经胸腔镜内脏神经切除,B超、CT、MRI引导下经皮腹腔神经丛封闭,以及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封闭均可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

放射治疗

胰头癌对放射不太敏感,疗效不及化疗,因此仅作为辅助或次选,但放疗可使30%~50%患者腹痛和背痛得到缓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发展。某些化疗药物如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等有放射增敏作用,而放疗由于改变了血胰屏障增加了胰腺对化疗药物的通透性,因而又能增加化疗效果。

其他治疗

介入治疗

随着内镜和微创外科的发展,介入治疗在胰头癌,尤其是无法外科手术的晚期患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支持治疗

胰头癌患者可根据疼痛程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镇痛三阶梯治疗方案。即轻度疼使用消炎痛控释片等非留体类抗炎药;中度疼痛可用曲马多缓释片等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口服磷酸吗啡等强阿片类;注射剂可选用哌替啶、吗啡等。晚期患者腹痛十分顽固,可采用50%酒精行腹腔神经从注射或椎管内注射吗啡等镇痛。另可使用胰酶制剂改善消化不良、减轻脂肪泻;补充维生素K缓解阻塞性黄疸;胰岛素治疗并发的糖尿病;肠内及静脉营养等维持晚期患者的能量需求。

预后

胰头癌死亡率很高,预后极差,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发现时往往已经属于中晚期,故其治疗效果差,病人生存率极低。

能否治愈

临床确诊者大多属于肿瘤的中、晚期,手术切除率只有10%~20%。

能活多久

未接受治疗的病人生存期为4个月,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总中位生存期不到20个月,出现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则<6个月,中、晚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5%~20%,术后平均生存17.6个月。

复诊

胰头癌患者术后第1年,建议每3个月随访1次。第2~3年,每3~6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至少5年。晚期或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应至少每2~3个月随访1次,随访项目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CA19-9、CA125、CE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超声X线、胸部薄层CT扫描、上腹部增强CT等。怀疑肝转移或骨转移的患者,加行肝脏MRI和骨扫描。

饮食

胰头癌早、中期患者可合理搭配胰酶制剂、多种维生素,改善消化不良、减轻脂肪泻。晚期及术后常需要肠内及静脉营养维持患者的能量需求。

饮食调理

一旦确诊胰头癌,立即嘱病人戒酒。

戒高糖、高脂饮食:禁食辛辣、刺激、高糖、高脂食物,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油炸食品、肥肉、烧烤食品、动物内脏等。

总体保持清淡饮食,首先选择富含营养、易消化、少刺激食物,如鱼肉、藕粉、山药、枸杞、牛奶、绿豆汤等,多吃新鲜蔬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暴饮暴食。

因胰头癌压迫等导致消化不良,建议多选择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奶类、鱼肉、蛋清、精细面粉食品、果汁、藕粉等,因病人多有进食后胃部饱胀不适,故而可采用少食多餐方式。

护理

早期胰头癌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为主,中晚期以缓解患者疼痛等症状、尽量延长患者生命周期、临终关怀为主。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了解各类化疗、止痛药物、新型生物制剂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心理疏导

胰头癌病人晚期可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继而导致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此时应当密切关注患者日常情况,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治疗。

病情监测

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给予营养支持,监测患者一般情况。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2~3天,监测尿量、血常规、肝肾功,注意意识和黄疸变化,注意监测血糖、尿糖、酮体变化。非手术治疗患者监测药物副反应,定期随访监测血清肿瘤学标志物指标及影像学改变。

特殊注意事项

进行手术治疗者,术后特别注意关注病情变化,关注有无持续血便、腹胀、剧烈腹痛等,一旦出现病情反复或恶化,应立即就医。

按时服药,如胰酶替代药物等,应按时规律服用,不得自行停药和减量。

按时复诊,有条件应定期监测血糖变化,避免感冒,防治伤口感染。

预防

由于胰头癌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早期筛查

对于40岁以上长期吸烟、接触相关化学物质、直系亲属患胰头癌等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胰头癌筛查,临床怀疑胰头癌时,应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随访项目包括CT、MRI等影像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预防措施

积极了解胰头癌相关权威知识,定期体检,戒烟、戒酒。

合理膳食,多吃新鲜蔬果,不暴饮暴食,控制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摄入,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经常运动,防止肥胖,建议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左右,注意身体症状,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段志军.消化内科学[M].第9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51.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