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峡炎

概述

咽峡是指上为悬雍垂与软腭游离缘、下为舌根、两侧为腭舌弓与腭咽弓共同构成的一个环状狭窄部分。咽峡炎是指发生在咽峡部位黏膜组织的炎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咽炎,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有细菌或者病毒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咽痛、咽干等症状。大部分患者症状轻微,预后较好。

咽峡炎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小儿呼吸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Angina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扁桃体周围炎、中耳炎、鼻窦炎、急性喉炎、急性淋巴结炎、咽旁脓肿、急性风湿热、急性关节炎、脑炎、脑膜炎、肺炎、心肌炎、肾炎 治疗周期: 大部分患者需要治疗1~2周 临床症状: 咽痛、口痛、咽干、发热 好发人群: 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樊尚咽峡炎多见于过度疲劳者、营养不良者。 常用药物: 青霉素、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复方硼砂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常用检查: 常规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测 疾病分类

咽峡炎是指发生在咽峡部位黏膜组织的炎症。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该病发病率高,四季散发,春夏季是流行季节,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

樊尚咽峡炎

又名溃疡膜性咽炎、溃疡性扁桃体炎,是一种由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体感染的亚急性扁桃体炎,其特征为明显的局限性炎症反应和溃疡形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

为EB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发作,小儿多见。

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

患者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尤以粒细胞极度缺乏,甚至完全消失,急性发作,小儿少见。

白血病性咽峡炎

其特征为全身性白细胞异常增生,在造血系统及其他组织脏器中,有大量白细胞浸润,出现发热、出血、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等症状和体征。常伴有细菌继发感染、亚急性发病,多见于青年。

病因

咽峡炎可由病原体感染所引起,常见的有细菌或者病毒感染,也可由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导致,好发于精神压力大、自身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主要病因

病毒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为EB病毒感染所致。

细菌感染

樊尚咽峡炎由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体感染所引起。

全身性疾病

如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白血病性咽峡炎。

诱发因素

病原体感染和自身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也和全身系统性疾病有关。此外,居住条件环境比较差、患有胃肠道疾病、口腔卫生不佳等,也会诱发疾病或是加重疾病。

流行病学

疱疹性咽峡炎

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为主,一般呈散发流行或地区性暴发流行。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无明显地区性差异,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病例。

樊尚咽峡炎

好发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比如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环境卫生条件差、维生素缺乏及胃肠道疾病、口腔不洁、龋病、恶病质及血液病,职业性或药物中毒(如重金属化合物或含苯化合物中毒)。

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

主要是经口密切接触,飞沫也可传播。

好发人群

精神压力大者

长期工作、学习等精神压力比较大,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会诱发各种炎症疾病。

有口腔、牙齿方面问题者

患者本身有牙齿方面的问题,如牙龈炎等疾病,会更容易引起咽峡部的炎症。

生活或工作环境差者

长期接触刺激性气体或是粉尘,会刺激咽峡,引起咽峡炎。

免疫力低下人群

如幼儿或是长期患有其他疾病人群,免疫力比较低下,抗击外来病毒的能力减弱,更容易患有各种疾病。

症状

咽峡炎一般是急性发作或者亚急性发作,临床主要表现为咽痛、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症状。

典型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

急性起病,常突发发热和咽痛,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为高热,亦可高达40℃以上,可引起惊厥,热程2~4天,可伴咳嗽、流涕、呕吐、腹泻,有时述头痛、腹痛或肌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发热期间年龄较大儿童可出现精神差或嗜睡、食欲差,年幼患儿因口腔疼痛,出现流涎、哭闹、厌食,个别患儿症状重,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持续发热且不易退、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增快等类似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局部体征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4mm,数目多少不等,2~3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部分手足口病的初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樊尚咽峡炎

咽痛,多为单侧,伴有头痛、背及关节疼痛,全身不适,可有低热,一般不超过38.5℃,全身症状较急性扁桃体炎轻,而继发血液病者,则全身症状较重。患者常有口臭、舌苔厚,病变多局限于一侧扁桃体,也可累及腭弓、牙龈及咽壁。病变处覆盖有厚而污秽的假膜,呈黄色或灰白色,为溃疡坏死物所构成,易于拭去,拭去后溃疡面上有小出血点。患侧下颌角淋巴结常早期肿大,有触痛。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

咽痛较轻,有咽梗阻感,咽腔、软腭黏膜、扁桃体表面弥漫性充血,扁桃体明显肿大,部分病例扁桃体表面可有假膜形成,易擦去;少数病例扁桃体特别肿大,表面出现大面深的溃疡,溃疡底部有高低不平的肉芽增生,易出血,口发恶臭。

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

患者咽痛,有时剧烈,检查可见咽峡部坏死性溃疡,上面被覆有深褐色假膜,周围组织苍白、缺血。软腭、牙龈常有同样病变。

白血病性咽峡炎

一般无咽痛。由于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组织肿胀,常继发细菌感染,常使局部出现坏疽性病变,由于贫血和血小板下降,咽部及口腔黏膜下可见瘀点和瘀斑。早期一侧扁桃体可浸润肿大,继而表面坏死,覆盖白色假膜。

其他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

全身和咽部症状体征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个别重症患儿(多为EV-A71感染引起)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樊尚咽峡炎

可伴有淋巴结肿大,有口臭,可以伴有龋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

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出现发热、头痛,全身症状明显,有时发疹,肝、脾可能肿大。

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

淋巴结无肿大,而颈部软组织可能肿胀,但不化脓。全身出现脓毒性高热,全身症状严重以致衰竭、蛋白尿。

白血病性咽峡炎

全身淋巴结肿大,高热,全身症状严重以致衰竭,全身皮下及黏膜下出血,肝、脾肿大。

并发症

局部并发症

若为细菌感染,炎症可直接波及邻近组织,常导致扁桃体周围感染,也可引起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及鼻窦炎、急性喉炎、急性淋巴结炎、咽旁脓肿等。

全身并发症

链球菌所致的咽峡炎,可引起全身各系统许多疾病,常见者有急性风湿热、心肌炎、急性肾炎、急性关节炎及急性骨髓炎等。细菌及毒素释放入血,可导致败血症。

其他并发症

病毒感染所致的咽峡炎,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可侵犯神经系统,引发多发性神经炎、脑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个别患者出现耳聋、耳鸣及眩晕等前庭症状。

就医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咽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问诊、身体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患者出现咽痛、发热,咽部可见疱疹、溃疡、假膜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儿童出现发热,伴有流涎、哭闹、厌食时,应及时就诊。

患者如果有全身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并出现咽部症状,伴有发热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就诊耳鼻喉科。

若是儿童可能就诊小儿内科、小儿呼吸科、小儿耳鼻喉科。

医生询问病情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咽痛、发烧、淋巴结肿大、皮疹或者出血点等)

症状出现多久了?

既往有无血液系统疾病史?

作息是否规律?

有无长期服用药物的情况?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检查

若发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提示细菌感染;若不增高,可能为病毒感染。

病原学检测

咽拭子、粪便或疱疹液标本检测肠道病毒或检测血清特征性抗体浓度,大于正常参考值上限考虑有病毒感染。病毒的分离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其阳性率低,临床不常用。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用压舌板压住舌头,观察患者咽峡,可观察到患者是否有咽峡或是扁桃体的溃疡等,并能初步了解病情的程度。

诊断标准

疱疹性咽峡炎

结合流行病学史、典型症状、特征性咽峡部损害和病原学检查,即可作出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在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采集患者临床标本(咽拭子、粪便、血液等),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做出病原学确诊: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查阳性;分离出肠道病毒;急性期血清肠道病毒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樊尚咽峡炎

根据症状及咽部检查,咽部有典型的表现,如咽部可见可拭去的假膜,下面有溃疡,咽拭涂片中如找到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体,即可确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

根据症状及咽部检查,咽痛症状较轻,扁桃体红肿,部分患者扁桃体表面可有假膜形成,易擦去。白细胞早期减少,后期增高,单核细胞增多至40%~80%。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通过咽拭子和血常规等检查,找到EB病毒即可确诊。

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

根据症状及咽部检查,白细胞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消失;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沉加速;血培养10%~15%获阳性结果。

白血病性咽峡炎

根据症状及咽部检查,白细胞早期可能减少,以后明显增多,以原始白细胞和幼稚白细胞为主。出血、凝血时间延长,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结果阳性。

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

一般以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疱疹为典型表现,该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传染病,当该疾病发生在口腔时,易被认为为咽峡炎。但是咽峡炎不会出现手、足部位的疱疹或是皮疹,且咽峡炎不会传染,两者据此可以进行鉴别。

疱疹性口炎

一种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多数患者会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是发热等症状,疱疹常见于颊黏膜,而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咽腭弓、软腭等部位,一般不会引起局部淋巴结的肿大,两者据此可以进行鉴别。

水痘

一种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几天后头部、躯干等地方会出现皮疹,有时会伴有低热或是畏寒等症状,而疱疹性咽峡炎不会出现头部、躯干部位的皮疹,据此可以进行鉴别。

治疗

咽峡炎的治疗需要注意咽峡部位的局部护理,针对病原学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有全身系统疾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治疗周期 患者如果没有全身疾病,一般预后良好,治疗周期约1~2周。 病因治疗

由扁桃体炎反复发生引发的樊尚咽峡炎,可在发作后3~4周施行扁桃体切除术。

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可选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根据病情轻重,选用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等不同的给药途径。

对于疱疹性咽峡炎,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干扰素α2b喷雾或雾化有一定疗效。该药物是皮肤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关键调节因子,黏膜给药可发挥局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局部用药使用便捷,儿童易接受,安全有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患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EB病毒DNA聚合酶而抑制EB病毒裂解感染,但对潜伏性感染无效。

口腔局部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生理盐水等含漱。含漱时头向后仰、张口发“啊”声,使含漱液能有效清洁咽峡部位及咽后壁。

手术治疗

该病多无手术治疗。

预后

咽峡炎患者经规范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通常在1~2周内痊愈。若患者出现脑炎、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预后较差,或者该病继发于全身疾病者,其预后视原发病的性质而定,病变有可能向喉及下呼吸道蔓延。

能否治愈

咽峡炎患者经过正确有效的治疗,通常能治愈。

能活多久

如咽峡炎患者没有全身疾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饮食

咽峡炎患者应清淡饮食,进食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

饮食调理

患者不宜进食过冷、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

清淡饮食,多吃有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及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

护理

良好的日常护理可缓解咽峡炎患者的不适感,促进疾病的恢复,主要包括口腔护理、运动及生活习惯等。

日常护理

日常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对家居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晾晒。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高发季节避免出入空气不流通、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等,如外出,需戴口罩,避免接触公共物品,接触后要洗手。

室内经常通风,维持室内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以防继发细菌感染。低龄患儿可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勿让患儿吸吮手指,以免造成口腔黏膜损伤,继发感染。

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樊尚咽峡炎、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均具有传染性,其预防可分为三部分,即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

隔离传染源

一旦被确诊为具有传染性的咽峡炎,患者应积极治疗,遵医嘱进行隔离,避免传染他人。

切断传播途径

如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呼吸道及粪-口传播,因此要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利于预防该病。

保护易感人群

如疱疹性咽峡炎对人群普遍易感,幼儿园、托儿所等场所岀现该病患者,应采取停课、放假等措施保护易感儿童。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3):177-180.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653.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