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概述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指出生28天以内的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血管炎,血管内皮细胞有典型的巨细胞病毒包涵体,并导致组织缺血性损伤一种全身性感染综合征,也是引起多种脏器先天性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就诊科室: 儿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us Neonatorum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感觉性神经性耳聋、癫痫、智力发育障碍、运动发育障碍 治疗周期: 6周 临床症状: 黄疸、肺炎、贫血、皮肤紫斑 好发人群: 母体感染巨细胞病毒娩出的胎儿、经输血和器官移植后的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居住条件差的婴幼儿 常用药物: 更昔洛韦 常用检查: 病毒分离、巨细胞病毒标志检测 疾病分类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根据感染的时间分为:

先天性感染

由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育的子女于出生14天内(含14天)证实有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宫内感染所致。

围生期感染

由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育的子女出生14天内没有巨细胞病毒感染,而于生后第3~12周内证实有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婴儿出生过程中或吸吮母乳感染。

病因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主要是因受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可通过母婴传播、水平传播、医源性传播而感染,好发于母体感染巨细胞病毒娩出的胎儿、经输血和器官移植后的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居住条件差的婴幼儿。

诱发因素

亲人接触到受污染的粪便、尿液等,未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接触婴儿后导致感染。

母体感染后,未进行预防措施而生育。

医院病房交叉感染:部分家属将患儿抱到病床上进行感情交流,因而造成病菌的交叉感染。

流行病学

发达国家先天性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占活产婴儿的0.5%~2%。我国是新生儿巨细胞感染的高发地区,孕妇CMV-IgG抗体阳性率高达95%左右。感染的发生与地区、环境、居住条件、经济状况、性别、年龄等有关。

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

先天性

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后,通过胎盘将此病毒传播给胎儿,母亲在感染后可产生抗体,以后再次生育胎儿受感染的几率较少或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但不能完全阻止垂直传播的发生。

后天性

围产期新生儿经产道或母乳感染密切接触感染。

水平传播

主要通过飞沫或经口感染。

医源性传播

如输入携带巨细胞病毒的血液,也可引起该病。

好发人群

母体感染巨细胞病毒娩出的胎儿

母体感染巨细胞病毒可垂直传染给胎儿或娩出后经产道或母乳而传染给婴儿。

经输血和器官移植后的婴幼儿

由于含有巨细胞病毒的血液和器官未被检测出来,而直接输入到婴幼儿体内或移植给婴幼儿,而导致新生儿感染。

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

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由于接触到受污染的物品而发生感染。

居住条件差的婴幼儿

居住地拥挤,人口密集且空气流通差,其幼儿容易受到巨细胞病毒感染。

症状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症状与母体感染情况,婴儿机体免疫情况及感染时期等相关,可能会并发感觉性神经性耳聋、癫痫等疾病。

典型症状

先天性症状性感染

多脏器受累,尤其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伴或不伴视力、听力损害。肝脾大、出血点和黄疸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重症者多在新生儿期死亡,常见死因为肝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继发细菌感染。

肝脾大、出血点

最常见,脾大和出血性皮疹有时是本病的唯一表现。

黄疸

多为持续性黄疸,或生后第3个月再次出现。直接胆红素(DB)明显升高,达血清总胆红质(TB)的50%。

耳聋

感觉神经性耳聋是最常见的后遗症,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儿童期耳聋的重要病因。80%的听力损害在1岁后进展或恶化,尤其是2~3岁时。

小头畸形

头围小于同年龄平均头围的第5百分位。常伴第四脑室梗阻和脑积水;如果存在脑钙化,脑损伤不可避免,导致中度甚至重度的智力发育迟缓。

眼缺陷

脉络膜视网膜炎占症状性感染的14%,生后早期怀疑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患儿均应检查除外视神经损害。

宫内发育迟缓

先天性症状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宫内发育迟缓占50%,发育不成熟占34%。

肺炎

为间质性肺炎,发生率低于1%。可无临床症状,胸片异常。

牙齿缺陷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影响原牙的发生,导致牙釉质明显缺陷。累及所有牙齿,牙齿变黄,釉质无光泽、软、易碎;牙齿易磨损,常并发严重龋齿。

远期影响

90%~95%发生中、重度残疾,精神发育迟缓伴小头畸形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占70%,感觉神经性耳聋占58%,脉络膜视网膜炎和视萎缩占20%,部分出现学习困难、语言表达障碍

先天性无症状性感染

90%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无早期临床表现,长期预后较好。10%~15%的患儿可能出现发育异常,如感觉神经性听力异常、小头畸形、运动缺陷、脉络膜视网膜炎等,通常在两岁出现明显表现。

围生期感染

绝大多数无症状,但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4个月以下婴儿肺炎的常见原因,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衣原体等病原引起的肺炎难以鉴别。临床表现为气促、咳嗽、呼吸暂停、鼻充血,发热少见,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小气道梗阻。

并发症

感觉性神经性耳聋

由于病毒感染损伤耳神经,主要表现为耳部不同程度的渐进性听力减退直至耳聋,是新生儿巨细胞感染最常见的后遗症,多在一岁左右出现,常为双侧性,并呈进行性加重。

癫痫

由于巨细胞病毒感染损伤脑神经,大脑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其反复短暂发作的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也可表现为感觉、运动、意识、精神、行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兼有之。

智力、运动发育障碍

如小儿的翻身、起坐、站立、行走、语言等均落后于同龄儿童,并且亦可伴有身体发育障碍,如身高、体重、牙齿发育等均迟缓。

就医

若家长发现患儿高热、黄疸、皮肤紫斑、咳嗽、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新生儿科,进行病毒分离、巨细胞病毒标志检测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注意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新生儿弓形虫感染、先天性风疹综合症相鉴别。

就医指征

若家长发现患儿高热、黄疸、皮肤紫斑、咳嗽、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大多患儿均在新生儿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母亲是否有巨细胞感染病史?

新生儿有无发热?

新生儿有无巩膜黄染、皮肤黄、尿液黄?

新生儿有无咳嗽气促和肺部啰音?

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些症状的?

需要做的检查

病毒分离

最可靠、特异性最强的诊断方法,尿标本中病毒量高且排病毒持续时间可长达数月至数年,但排病毒为间歇性,多次尿培养分离可提高阳性率,此外脑脊液、唾液等也可行病毒分离。

巨细胞病毒标志检测

各种组织或脱落细胞中可检测出典型的包涵体,病毒抗原、颗粒或基因等巨细胞病毒标志物,取新鲜清晨尿液或脑脊液沉渣涂片,在光镜下找典型病变细胞或核内包含体,此法特异性高,但阳性率低,有时需多次采样才能获得阳性结果,可帮助诊断疾病。

检测血清中的巨细胞病毒IgG、IgM、IgA抗体

IgM、IgA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因此脐血或新生儿生后两周内血清内检出IgM、IgA抗体是先天性感染的标志,但其水平低,故阳性率也低。IgG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IgG,在生后逐渐下降,6~8周降至最低点,若血清IgG滴度升高持续6个月以上,可提示宫内感染。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具备活动性感染的病毒学证据,临床上又具有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相关表现,排除现症疾病的其他常见病因后可做出临床诊断。

确定诊断

从活检病变组织或特殊体液,如脑脊液、肺泡灌洗液内分离到巨细胞病毒或检出病毒复制标志物是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疾病的确诊证据。

鉴别诊断 治疗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治疗应服用抗病毒药物,尽量抑制病毒,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尽量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后遗症,早期发现感染患儿,以指导早期干预,其治疗周期一般为6周。

治疗周期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治疗周期一般为6周。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如肝炎时降酶、退黄、护肝治疗;肺炎有呼吸困难时给予氧疗等,注意防治二重感染,免疫功能健全患者经过有效对症处理,常可使疾病恢复,即使婴幼儿也少有例外,有先天性缺陷者则恢复困难。

药物治疗

更昔洛韦

治疗症状性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但鉴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普遍性及病毒致病的复杂性,且该药仅能抑制病毒的复制,不能杀灭病毒,长期应用可引起耐药性及远期毒副作用反应,主要有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因此应严格掌握更昔洛韦的应用指征:

有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有明显活动期症状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如肺炎、肝炎、脑炎或视网膜脉络炎等;

无症状性巨细胞感染或轻症,尤其是生后感染,可暂不应用该药。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手术治疗。

预后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死率高,受感染的胎儿除流产、死产外,常引起先天性畸形。出生后,严重者在生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幸存者90%留有后遗症,如生长迟缓、智力障碍、运动障碍、癫痫、视力减退、听力障碍等。

能否治愈

本病预后较差,出生后,严重者在生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幸存者90%留有后遗症。

能活多久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死亡率较高,严重者在生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

后遗症

出生时巨细胞病毒感染症状的患儿预后差,出现后遗症,如生长迟缓、智力障碍、运动障碍、癫痫、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听力障碍(神经性耳聋)等。

复诊

所有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新生儿5~7天复诊一次,具体根据医嘱而定。

饮食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巨细胞感染的婴儿,看情况进行母乳喂养,并且在适量增加饮食的基础上,避免加重肠胃负担,引起胃肠道疾病,并且要加强营养,提高婴幼儿免疫力。

饮食调理

已感染巨细胞病毒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无需处理,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而需处理带病毒母乳。

鼓励早期胃肠喂养和恰当的增量,以满足日常需要和促进疾病恢复。

6个月以后的婴儿可适量添加辅食。

护理

家长应对感染婴儿进行精心护理,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注意观察婴幼儿的各种异常表现,对此应及时处理,及时就诊。

日常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防止窒息发生。

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3%苏打水清洗口腔,防止发生鹅口疮。

加强脐部护理,换下的敷料应焚烧处理。

注意皮肤护理,剪短指甲,勤翻身,防止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接触和喂养婴儿时,必须清洁双手,避免接触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体液。

母亲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锻炼,提高母体免疫力。

病情监测

需严密监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生命体征,如神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减少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以免延误病情。

特殊注意事项

用药注意事项

患儿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全身出现出血点、皮疹、恶心、呕吐或腹胀等,应及时就医。

预防 早期筛查

对于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妊娠妇女,应对其胎儿进行早期筛查并持续监测。

预防措施

避免暴露是最主要的预防方法,包括医护保健人员按标准预防措施护理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手部卫生是预防的主要措施,使用巨细胞病毒抗体阴性血制品。

易感孕妇应避免接触已知排病毒者分泌物,遵守标准预防规则,特别注意手部卫生。

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患者应用代昔洛韦预防。

参考文献

[1]李国华.小儿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475-479.

[2]王卫平.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1-132.

[3]江忠,宫琦.简明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及护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38.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663.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