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氏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疾病,淋球菌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可引起眼、咽、直肠、盆腔和播散性感染。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gonorrhea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淋菌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淋菌性盆腔炎、肝周炎 治疗周期: 一般7~10天可以治愈,若转变为慢性,治疗时间比较长 临床症状: 尿急、尿痛、尿道有分泌物、排尿有烧灼感 好发人群: 与他人共用洗浴用品者、母亲有淋病史的新生儿、有不安全性行为者、与患病人群性交者 常用药物: 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头孢克肟 常用检查: 涂片直接镜检、药物过敏试验、淋球菌培养 疾病分类本病根据患者性别,可以分为:
男性淋病
主要由性交传染,性交后淋菌由女性生殖器官分泌液经尿道外口侵入尿道黏膜而繁殖,引起尿道炎症,依其发病部位分为前尿道炎和后尿道炎,依其性质不同而有急性、慢性之分。故男性淋病可分为急性淋病性前尿道炎、急性淋病性后尿道炎、慢性淋病性尿道炎等。
女性淋病
包括女性尿道淋病和生殖道淋病两个方面。女性由于尿道短,故泌尿道症状往往不明显,而常以白带增多、下腹痛等生殖道症状为主。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子宫颈、尿道、尿道旁腺、子宫内膜及输卵管等。
根据疾病累及部位可以分为:
淋菌性肛门直肠炎
该疾病主要见于男性同性恋者,轻者无自觉症状,作为临床携菌者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之一,很容易误诊为一般的直肠结肠炎症。
淋菌性咽炎
多见于口交者,一般该疾病多不易治愈,并可作为感染源,也可引起全身播散性淋病的危险。
淋菌性结膜炎
由淋球菌引起的一种极为剧烈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成人感染多因本身或他人患淋菌性尿道炎的分泌物接触眼部所致,新生儿多因母体阴道炎分泌物在分娩时感染。本病感染后急剧发展,眼睑可出现高度红肿、疼痛,并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短时间内可致角膜发生溃疡及穿孔,后果十分严重。
播散性淋球菌病
常见于月经期或妊娠期妇女,淋球菌可播散全身,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病因淋病主要通过与淋病患者性接触而感染,其致病菌淋球菌主要侵犯黏膜,可以侵入男性尿道、女性尿道等处,引发感染。
主要病因淋球菌易侵入黏膜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以及移行上皮细胞,如尿道、子宫颈、膀胱、直肠、咽和眼的结膜上皮细胞,并借助其菌毛、分解酶与上述细胞膜黏附,然后被吞噬。进入细胞后,淋球菌开始大量繁殖,导致细胞损伤、裂解及凋亡。释放出来的淋球菌一方面感染更多的黏膜上皮细胞,另一方面能够进入黏膜下间隙,引起黏膜下感染。
诱发因素有频繁、不洁的性生活史。
有过非婚性行为,性伴人数多。
与淋病患者有间接或直接共用物品史。
母亲患有淋病的新生儿,可通过羊膜腔内感染,增加患病的风险。
淋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过去在我国性传播疾病中发病率和构成比均居首位,但近年来部分地区淋病的发病率呈相对下降趋势,其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疾病第二位,多发生于性活跃的青年男女。
传播途径人类是淋球菌唯一的自然宿主,因此淋病主要通过与淋病患者性接触而传播,亦可间接接触感染。女性妊娠期感染可引起羊膜腔内感染及胎儿感染。
好发人群与他人共用浴巾等其它洗浴用品者
本病可经过与患病患者间接接触感染,与其他人共用洗浴用品等可增加患病的风险。
母亲有淋病史的新生儿
本病可经过羊膜腔感染传染给胎儿,引起新生儿感染淋病。
有不安全性行为或与患病人群性交者
本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若有不安全的性行为或是与已经患有淋病的人群进行性交,可增加患病的几率。
症状淋病主要发生于中青年人群,有5%~20%男性和60%女性无明显临床表现或者症状很轻微,称为无症状淋病。对于有症状淋病,男女患者在症状上存在一定区别。男性患者初期会出现尿道口红肿、发痒以及轻微刺痛,引起排尿不适,加重后分泌物呈深黄色脓液。女性患者会出现尿道和生殖道症状,但与成年男性相比,80%的女性淋病患者症状轻微。
典型症状成人男性淋病
急性尿道炎是最常见表现,主要症状是尿道分泌物或尿痛,最初为尿道口红肿,轻度刺痒,多数在24小时之内尿道分泌物量明显增多,为黄色、黏稠、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晨起常封住尿道口呈“糊口”现象,同时出现尿痛和排尿因难。包皮过长者可引起包皮炎、包皮龟头炎,甚至可并发嵌顿包茎,严重者出现尿道黏膜水肿,腹股沟淋巴结红肿、疼痛甚至化脓,后尿道受累时,可出现终末血尿、血精、会阴部轻度坠胀等,可伴全身症状。
成人女性淋病
60%的女性淋病患者症状轻微或者无症状,常见表现如下:
淋菌性尿道炎、尿道旁腺炎
尿道口红肿、有压痛及脓性分泌物,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有烧灼感,挤压尿道旁腺有脓液渗出,也可以完全无表现。
淋菌性前庭大腺炎
累及单侧或者双侧腺体,有红、肿、热、痛,常规挤压腺体可有脓液自外口流出,严重时形成脓肿。
淋球菌性宫颈内膜炎
宫颈为最常见初发部位,可见阴道排出物增加,窥镜检查宫颈有程度轻重不等的红肿、触痛及出现脓性分泌物。
女童淋病
常见慢性阴道炎继发外阴炎,可出现阴道、尿道、会阴部红肿、糜烂和溃疡,阴道有脓性分泌物,伴疼痛及排尿困难,可累及肛门及直肠。但幼女子宫及宫颈发育不全,淋球菌不易侵入。
淋球菌性肛门直肠炎
主要见于男性同性恋,女性感染可因直肠性交或由宫颈感染的分泌物直接感染肛门直肠所致。2/3以上的肛门直肠淋病没有症状,轻者有瘙痒、烧灼感,重者可出现里急后重感,常有黏液样或脓性分泌物排出,偶见出血和疼痛不适,直肠指检可呈正常外观,也可见黏膜充血、肿胀,并有脓性分泌物,未治疗的感染可引起肛周皮肤脓肿和肛瘘。
淋球菌性咽炎
主要因口腔和生殖器接触所致。约80%的咽部淋球菌感染病人无症状,即使有症状也很轻,主要表现为急性咽炎或急性扁桃体炎,有咽干、咽部不适、咽痛和吞咽痛等,偶伴发热和颈淋巴结肿大。
淋球菌性结膜炎
成人淋菌性眼炎很少发生,多因自我接种或接触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所致,多为单侧;新生儿多为经母亲产道时受传染,通常在出生后48小时左右发病,也可延迟到一周,多为双侧。开始为结膜炎,分泌物较多,24小时后呈脓性外观,可出现眼结膜充血、水肿,眼睑明显红肿,有较多脓性分泌物,角膜受感染后呈混浊、浸润,角膜呈云雾状,可发生溃痛、穿孔,甚至导致失明。
播散性淋病
播散性淋病多见于未获治疗的淋病患者中,占所有患者的1%~3%,常见于月经期或妊娠期妇女,潜伏期7~30天。常见的表现是关节炎-皮炎综合征,可有发热、寒战等全身不适,常在四肢关节附近出现皮损,多发生于手指关节、关节等附近散在分布,数目常不多。典型的皮肤损害为红斑基础上的坏死性小脓疱,有压痛。此外,尚有斑疹、丘疹、脓疱、瘀点、瘀斑及大疱等皮损。
并发症男性淋病的并发症
淋菌性前列腺炎
急性前列腺炎发病前一天或半天尿道常忽然停止排脓或脓液减少,患者常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以及尿频、会阴疼痛等局部体征,直肠指检示前列腺肿大,有触痛,分泌物检查可见上皮细胞、少数脓细胞和淋球菌,如不及时治疗可形成脓肿,但急性发病者少见。
精囊炎
常与淋菌性前列腺炎和附睾炎并发。急性者有发热、尿频、尿痛,终末尿浑浊、带血,指检可触及肿大的精囊,触痛明显;慢性者常无自觉症状,直肠检查精囊发硬。
附睾炎
多为单侧性,受累侧阴囊红、肿、热、痛,同侧腹股沟和下腹部有反射性抽痛,触诊时附睾肿大,有剧烈触痛,可继发囊肿,尿(液)常浑浊,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尿道狭窄
通常发生在感染5~10年后,尿道狭窄可造成排尿困难、尿频、尿无力、排尿时间延长,甚至导致尿潴留、尿路感染和肾衰竭。
女性淋病的并发症
淋菌性盆腔炎
10%~40%的女性淋病患者可以发展为淋菌性盆腔炎,包括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继发性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破裂后所致的盆腔脓肿、腹膜炎等。误诊、误治者很容易进一步发展为盆腔感染,反复发作造成输卵管狭窄或闭塞,可引起宫外孕或不孕、腹痛,甚至危及生命。
肝周炎
病因可能是淋球菌由输卵管播散,或通过盆腔的淋巴引流至肝脏或腹膜所致。多见于女性,极少数男性也可发生,可能由血源性传染所致,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急性发作时有右上腹或上腹剧痛,可放射到背部,阴道分泌物突然增多,并可有发热、头痛及恶心等全身症状。
就医有不洁、频繁的性生活史,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有分泌物时,应选择到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一般优先考虑去皮肤性病科就诊,通过涂片直接镜检、淋球菌培养进行诊断。
就医指征男性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有尿道分泌物,多为黄色、脓性、黏稠或血性分泌物,晨起常封住尿道口呈“糊口”现象。
女性尿道口红肿、有压痛及脓性分泌物,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有烧灼感。
月经期或妊娠期妇女,常见的表现是关节炎-皮炎综合征,可有发热、寒战等全身不适,常在四肢关节附近出现皮损。
有口腔和生殖器接触,有咽干、咽部不适、咽痛以及吞咽痛等,伴发热和颈淋巴结增大。
就诊科室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性病科就诊。
若女性患者出现会阴部红肿、阴道分泌物增加等症状,可考虑到妇科进行就诊。
若患者有眼睛结膜充血、水肿等,可到眼科就医。
有肛门部瘙痒以及出现里急后重感等肛门部不适时,可到肛肠外科进行诊治。
男性患者出现血精、会阴部坠胀不适等症状时,可考虑到泌尿外科或是男科进行就医。
医生询问病情男性尿道有无分泌物或者尿痛?
女性尿道口有无红肿、压痛及分泌物?
有无接直接或间接触过淋病患者的分泌物?
有无频繁的性生活史?
性交时是否采取安全措施?
性伴侣有无不洁的性生活史?
需要做的检查涂片直接镜检
对未经治疗的男性尿道分泌物标本有诊断意义,使用革兰染色阳性率可达95%,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涂片阳性率为50%。经过涂片、染色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白细胞内格兰染色阴性双球菌。
淋球菌培养
是诊断淋病的重要依据,适用于男女泌尿生殖道及其他部位标本,对于女性患者、有并发症患者及泌尿生殖器外患者,均应做淋球菌分离培养以确定诊断。
药物敏感试验
药敏试验包括纸片法、琼脂稀释法等,以检测淋球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合理选择用药。
诊断标准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慎重做出诊断。
接触史
有不洁性接触史及其他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史,或新生儿的母亲有淋病史。
临床表现
急性期可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宫口、阴道口脓性分泌物,也可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
实验室检查
男性尿道分泌物涂片,发现细胞内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有初步诊断意义。对女性、有并发症患者及泌尿生殖器外患者仅作参考,应做淋球菌分离培养以明确。
鉴别诊断 治疗淋病的治疗原则为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及时、足量、规则用药。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性伴侣也应一同检查,同时注意有无衣原体、支原体感染。
治疗周期 在发病初期积极进行治疗,一般7~10天就可以治愈。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变成慢性疾病,治疗时间比较长,效果也比较差。 急症治疗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禁止一切剧烈运动。在治疗期间应停止性生活,注意局部卫生,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局部。污染的衣裤需消毒,防止带菌的手污染眼睛。禁止与婴儿同床、同浴。
药物治疗无并发症淋病
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等
首选头孢曲松或大观霉素肌内注射,或口服头孢克肟。如果衣原体感染不能排除,加上抗沙眼衣原体感染药物。
儿童淋病
体重45kg以上按成人方案治疗,体重小于45kg者按以下方案治疗,头孢曲松或大观霉素单次肌内注射,禁用喹诺酮类药物。年齡小于8岁,禁用四环素类药物。
妊娠期淋病
头孢曲松或大观霉素单次肌内注射。禁用喹诺酮类药物和四环素类药物,对推断或确诊同时有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孕妇,推荐用红霉素或阿莫西林治疗。
有并发症淋病
淋菌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
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大观霉素肌内注射,或口服头孢克肟。如果衣原体感染不能排除,加上抗沙眼衣原体感染药物。
淋菌性盆腔炎
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大观霉素肌内注射,或口服头孢克肟。以上任选一种药物,均需加服甲硝唑,用14天。
播散性淋病
成人
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头孢噻肟静脉或肌内注射,推荐住院治疗。淋球菌性脑膜炎疗程为2周,心内膜炎疗程为4周以上。淋球菌性关节炎患者,除髋关节外,不宜施行开放性引流,但可以抽吸,禁止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如衣原体感染不能排除,加上抗衣原体感染药物。
儿童
头孢曲松静脉或肌内注射,或大观霉素肌内注射。根据体重不同选用不同的剂量。
新生儿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静脉或肌内注射,如有脑膜炎,疗程为14天。
手术治疗淋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预后急性淋病者若无并发症,经及时、足量、敏感的药物治疗,治愈率高达95%。慢性者及有并发症者,需根据并发症情况及药敏结果用药,并适当延长疗程。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
能否治愈淋病治愈率可达90%~95%。治疗结束2周内,无性接触情况下符合下列指标,则可判定治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
分泌物(男性尿道或前列腺液,女性宫颈分泌物)淋球菌涂片及培养连续2次阴性。
能活多久确诊为淋病的患者经过早期治疗、系统的用药,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复诊治疗结束后第4天、第8天应随诊复查涂片与培养,治疗结束2周后,检测分泌物(男性尿道或前列腺液,女性宫颈分泌物)淋球菌涂片及培养,结果连续2次阴性则可判定治愈。
饮食淋病患者会有比较明显的感染情况发生,患者应少吃油腻、难消化、生冷刺激的食物。另外,患者需要配合抗生素的治疗,因此患者不能饮酒。
饮食调理禁忌辣椒、大葱、浓茶、酒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腌菜、羊肉等高盐、高脂肪食物。
宜吃鱼类、鸡蛋等高蛋白食物,以及绿豆汤、银耳汤等清热解毒的食物。
宜吃
花生 紫菜 黑芝麻 披萨 猪肉 鸭肉 橘子 草莓 鱼腥草 查看更多>少吃
泡面 炸鸡 牛排 护理淋病患者应加强生活护理,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问题,避免引发淋病发生的不当行为。
日常护理注意多卧床休息,避免过于劳累。
淋病患者应该多洗澡,注意清洁、卫生,可以用稀释过的高锰酸钾溶液来清洗会阴部。
病人的内衣、内裤、被单等都需要勤更换,需要放到阳光下暴晒。
患者平时还应该遵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停药或是更换药物,并应该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疾病的治疗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淋病治疗的时候杜绝性生活,以免引起生殖器官充血、水肿,让症状不断加剧。此外淋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以防传染给他人。
预防对于淋病的预防,首先要提倡洁身自爱,保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多性伴侣和不洁性行为。
早期筛查对于有不洁或者频繁性生活史的中、青年人群,当自身有不适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是男性有尿痛、尿频的症状,尿道口有脓液流出,女性有尿痛、尿频,阴道有分泌物的症状,出现上述情况,可以去医院做抗原检测,或者淋球菌的培养。
预防措施注意个人防护,避免高危性行为,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使用他人的毛巾、脸盆、剃刀等。
怀孕期间感染淋球菌,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降低传染给胎儿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41-445.
[2]朴永君.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40.455-461.
[3]方洪元.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98-100.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