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癣
手癣指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本病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其中红色毛癣菌占50%以上。其会导致患者表现出手掌局部红斑脱屑、手部皮肤干燥皲裂、手部皮肤瘙痒等症状。
就诊科室: 皮肤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Tinea manuum 疾病别称: 鹅掌风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股癣、甲癣、体癣、癣菌疹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手掌局部红斑脱屑、手部皮肤干燥皲裂、手部皮肤瘙痒 好发人群: 多汗者、妊娠期内分泌失调者、肥胖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常用药物: 联苯苄唑、复方苯甲酸软膏、伊曲康唑 常用检查: 真菌镜检、真菌培养 病因手癣是皮肤癣菌感染皮肤导致,病原菌与足癣基本一致,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
主要病因手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其中红色毛癣菌约占55.6%,其次为须癣(石膏样)毛癣菌约占22.7%,白念珠菌也可引起与手癣损害。手癣多由于搔抓足癣、股癣引起,或者体癣的直接蔓延而导致。
诱发因素双手长期浸水、摩擦受伤及接触洗涤剂、溶剂等。
活动量大的体力劳动。
流行病学手癣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但发病率低于足癣,我国江淮流域以南地区发病较北方多。夏秋季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夏重冬轻或夏发冬愈。多见于成年人,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皮损多由一侧传染至对侧,在我国有人数众多的患者。双手长期浸水和摩擦受伤及接触洗涤剂、溶剂等是手癣常见的诱因,所以手癣在某些行业中的发病率可相当高,其中许多人有戴戒指史。手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其中红色毛癣菌占50%以上。红色毛癣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皮肤癣菌,而同心性毛癣菌只在南太平洋和南美洲的某些地区流行。随着人类旅行和迁徒的增加以及抗真菌治疗的发展,导致手癣的地理分布发生改变。其他主要的流行病学因素包括经济、职业和空气状况等因素。
传播途径手癣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用手搔抓患癣部位或与患者共用鞋袜、脚盆等是主要传播途径。
好发人群肥胖多汗者。
妊娠期内分泌失调者。
糖尿病患者。
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患者。
症状手癣常继发于脚癣,多始于一侧手指间或鱼际。手掌局部有边界明显的红斑脱屑,皮肤干燥破裂,甚则整个手掌皮肤肥厚、粗糙、破裂、脱屑,也可见水疱或糜烂。自觉瘙痒,也可瘙痒不明显。
典型症状水泡鳞屑型
好发于指间、掌心,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水疱散在或群集,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撕去疱壁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的糜烂面。瘙痒明显,水疱经数天后干涸,呈现领圈状或片状脱屑,皮损不断向周围蔓延,病情稳定时以脱屑为主。
角化过度型
好发于掌部,局部多干燥,皮损处角质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易发生皲裂、出血,皮损还可向足背蔓延。一般无瘙痒,有皲裂时疼痛。
浸渍糜烂型
好发于指缝,尤以第3~4和4~5指间多见。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并露出潮红糜烂面甚至裂隙。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恶臭味。
并发症手癣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搔抓身体别的部位而引起股癣、体癣等。长期反复的手癣患者,可以造成指甲出现真菌感染,引起甲癣。手癣炎症明显后可继发癣菌疹,即在感染部位远处出现继发性皮炎反应,患者通常出现伴有瘙痒的丘疹、水疱性皮疹,癣菌疹可能反映了感染引发的免疫学反应。
就医手癣具有传染性,因此手癣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病情,避免加重,改善症状极为重要。
就医指征当手部皮肤皮疹泛发,瘙痒剧烈,影响日常生活时需要及时就诊。
当手部皮疹出现慢性感染,化脓、溃烂及渗出,需要及时就诊。
已经确诊手癣的患者,若并发体癣、股癣、甲癣及癣菌疹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手癣患者应优先考虑至皮肤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手部出现皮疹有多长时间了?
还存在哪些症状呢?
是从事什么职业?
皮疹处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瘙痒、疼痛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真菌镜检
可在受累区域刮取皮损鳞屑,并加入氢氧化钾制成涂片,若能观察到分隔菌丝则可确诊。对于水疱型手癣,可从水疱顶部获得充足的样本。
真菌培养
对于真菌镜检取得的标本可以接种在特定的培养基中,将标本置于25℃~30℃,有时还需要37℃,培养3~4周,可明确致病的菌种。
诊断标准根据手癣临床表现,结合真菌镜检或培养可明确诊断。诊断可依据以下几条:
患部皮肤干燥、脱屑、角化过度,导致患处皮肤明显增厚,冬季易皲裂;
患部出现群集或散在的深在水泡,不易穿破,痒感明显。水疱出现数日后自然吸收,表面脱屑,此起彼伏,反复发作;
手掌心和指间出现呈环形或弧形状小片丘疹群,瘙痒明显,有鳞状脱屑,夏重冬轻;
手指间出现湿烂,表皮潮湿、浸软、色白,剥脱后可见基底鲜红而糜烂,瘙痒较重;
显微镜下可发现菌丝或者孢子,真菌培养可见相应真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
鉴别诊断手部湿疹
手部湿疹一般双侧同时起病,发展较快,时好时坏。手掌可有多处皮损且互不相连,边缘也常不明显,发作与季节关系不大,真菌镜检阴性,可由此鉴别。
汗疱疹
位于表皮深处的米粒大小水疱,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常对称分布于手掌、手指侧面及指端,少见于手背和足部,可定期反复发作,疱壁真菌检查阴性,可由此鉴别。
掌跖脓疱病
该病是在红斑上出现小而深的无菌性脓疱,数天后干涸脱屑,可自行消退,反复发作,对称发生于掌、跖部,指间受累罕见,真菌镜检阴性,可由此鉴别。
治疗手癣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用药,疗程一般需要1~2个月;角化过度型手癣或外用药疗效不佳者,可考虑内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 手癣通常需要1~2个月连续治疗。 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
应根据不同临床类型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水疱鳞屑型
应选择刺激性小的霜剂和水剂,如联苯苄唑霜或溶液等;浸渍糜烂型者给予醋酸铅溶液、硼酸溶液等湿敷,待渗出不多时再给予粉剂,如枯矾粉、咪康唑粉等,皮损干燥后再外用霜剂、水剂等,不宜用刺激性大、剥脱性强的药物。
角化过度型
无皲裂时可用剥脱作用较强的制剂,如复方苯甲酸软膏或酊剂等;有皲裂时应选用较温和的制剂,如特比萘芬软膏等,必要时可采用封包疗法。
内用药物治疗
当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或者还存在其他的疾病,患者可以通过内服药物进行改善,可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但是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表现出皮疹、瘙痒以及消化道症状。
物理治疗封包疗法
外用抗真菌药物后,用保鲜薄膜封包局部皮肤1~2小时,促进药物吸收。
预后手癣经过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患者不注意手部卫生即日常护理,则可能导致手藓复发。
能否治愈手癣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愈,但容易复发。
能活多久手癣患者在积极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手癣患者一般每1个月复诊一次,治愈后可无需复诊。
饮食 饮食调理目前对于手癣患者的饮食宜忌并无太多特殊注意事项,需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尽量要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最好是采取低盐、低脂饮食,多进食凉血解毒食物,如绿豆、粳米、黄瓜、苦瓜、绿茶等,还要戒烟、限酒,这都有利于疾病恢复。另外,还需少吃发性食物,例如海鲜、羊肉、狗肉、鸡蛋等食物,以免加重过敏现象。
宜吃
白菜 香蕉 苹果 草莓 油菜 蘑菇 紫菜少吃
饼干 油条 胡椒 咸鱼 羊肉 狗肉 辣酱 可乐慎吃
白酒 护理手癣容易复发,因此正确有效的护理,对于手癣的痊愈较为重要。患者需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尤其注意足部和腹沟部位的干燥,保持心情舒畅,还需避免继发其他部位真菌感染。
日常护理外用药物
需要坚持使用,才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
日常清洁
患者的面巾、浴巾等需要隔开洗涤,用开水烫,以免传播。
患者需注意有没有出现股癣、甲癣、体癣等并发症出现,且复诊时进行真菌涂片及真菌培养,检查是否还有菌丝存在繁殖。
预防手癣常由身体其它部位真菌病导致,由于皮肤瘙痒而搔抓,可使患者手部受到传染引发手癣。故应注意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干燥。
预防措施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避免用手搔抓身体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病灶。
日常生活工作中应减少酸、碱性物质对皮肤的损伤。
注意个人、家庭及集体卫生,保持手部皮肤干净,防止感染。
应注意及时、彻底地治疗浅部真菌病,消灭传染源。
不共用面巾、浴巾等生活用品,伴甲真菌病者应同时治疗甲癣,以免互相感染。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6-557.
[2]朱学骏,孙建方.皮肤病学(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415-1417.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30.html